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與法一

道德與法一

發布時間: 2025-07-09 05:00:58

㈠ 法律與道德的相同點和異同點

1、法律和道德的相同點:

都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

2、法律和道德的不同點有:

(1)產生的起源不同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和認可的,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

道德是人類受到後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自覺遵從主流行為規范的心理意識。

(2)執行的制度和力度不同

法律是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代表國家意志的行為規范。

道德是依靠良好的習慣和良心來促使人們自覺遵守的一種行為准則。

(3)對違反者的處罰不同。

對於違反法律的行為,是通過行政處罰或刑法處罰;而對於違反道德的行為,只會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和良心的譴責。

(1)道德與法一擴展閱讀

1、法律是一種國家意志,它的實施就由國家強制力來保障。法律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是由專門的國家機關以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國家的強力部門包括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有組織的國家暴力。

法律還具有普遍性,即法律所提供的行為標準是按照法律規定所有公民一概適用的,不允許有法律規定之外的特殊,即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旦觸犯法律,便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對其教育,改良。

法律規范不同於其他規范的另一個重要特徵是它的嚴謹性。它由特殊的邏輯構成。構成一個法律的要素有法律原則、法律概念和法律規范。每一個法律規范由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兩個部分構成。違反了相關的法律,就必須承擔相應的後果。

2、道德屬於倫理學范疇,其題材是人的活動或實踐,其目的是人的幸福。道德定律不是一個百分之百確定的定律,這是由於道德定律對應的題材本身的不確定性造成的。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

具體來說,不可以強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不可以強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窮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強求發展中國家遵循發達國家的道德。

㈡ 道德與法制的區別是什麼

道德與法制的區別:

1、從形成上看,道德是在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它存在於人們的意識和社會輿論之中。即具有自發性。法律是按照統治階級的意志要求,由國家制定的認可。即具有階級意志性。

2、從實施上看,二者的實現手段不同。道德主要靠社會輿論、習俗和人們的信念的力量來維護。即具有理念性。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即具有強制性。

3、從約束力上看,階段社會的道德規則,不能約束每一個社會成員,而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

4、法律是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而道德是靠人們的自覺來衡量的。不道德不一定觸犯法律。而觸犯法律的一定是道德不允許的。

5、法律與道德的表現形式與調整機制各不相同。許多道德規范表現為一種抽象的原則與信念,違反道德規范的後果是行為人要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以及行為人自身的自責、內疚、懺悔。而法律是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的行為規范。違反法律規范的後果,是由相應的國家機關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

6、法律與道德產生的條件與消亡各不相同。法律的產生以國家的形成為前提條件,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的行為規范。沒有國家就沒有法律,國家的性質決定了法律的性質。

而道德則不以國家的產生為前提,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經有了道德的存在。如在社會主義國家產生以前,少數先進人物與革命導師就已經具備了社會主義的道德理念和道德品質。法律既然隨著國家的產生而產生,也必然隨著國家的消亡而消亡。在法律消亡之後,道德依然存在。

(2)道德與法一擴展閱讀:

道德與法律的聯系,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推動的。其關系具體表現在:

1、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法律的實施,本身就是一個懲惡揚善的過程,不但有助於人們法律意識的形成,還有助於人們道德的培養。

因為法律作為一種國家評價,對於提倡什麼、反對什麼,有一個統一的標准;而法律所包含的評價標准與大多數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是一致或接近的,故法的實施對社會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2、道德是法律的評價標准和推動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補充。

法律應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沒有道德基礎的法律,是一種「惡法」,是無法獲得人們的尊重和自覺遵守的;道德對法的實施有保障作用。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執法者的職業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識、道德觀念的加強,都對法的實施起著積極的作用;道德對法有補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調整的,或本應由法律調整但因立法的滯後而尚「無法可依」的,道德調整就起了補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況下會相互轉化。一些道德,隨社會的發展,逐漸凸現出來,被認為對社會是非常重要的並有被經常違反的危險,立法者就有可能將之納入法律的范疇。反之,某些過去曾被視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為,則有可能退出法律領域而轉為道德調整。

網路-法律

網路-道德

㈢ 法律和道德的區別

一、產生方式不同

法律是自覺的、有形的。道德根據人的自然生活而逐漸產生,依賴教育培養而積累長成。

道德是自發的,有時是無形的,一般不通過專門的公共機關和人員來制定,也不一定要通過專門的組織和制度來實現。

二、表現形式不同

法律作為一種規范形式,是由國家制定、認可和解釋的,具有普遍性、規范性、確定性、一般性的特點,通常是以成文方式表現出來,它的存在形式主要為法典、單行法規、判例、條例、條約等規范性文件。法律的制定、修改、廢止、認可、解釋是擁有法律創制權的專門機關依照一定的法律許可權,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序而進行的,其他個人、團體、組織無權進行法律的創制。

道德則不同,它主要體現在人們的意識、信念和心理之中,通過人們的言論、行為、內心信念、社會輿論、風俗習慣等形式而表現出來。道德規范出於人們社會生活的日積月累、約定俗成,無須經過某個專門的國家機關制定、認可和解釋,它的運作、功能的發揮也不必通過一定的程序或某個行政命令而實現。

三、實現方式不同

法律和道德作為人們的行為准則,都具有一定的約束性和強制性。

法律具有較強的約束性,具有國家的強制性,它往往以國家的強制力為堅強後盾,依靠強制手段來加以推行和實施,法律主要是一種外在強制力。

道德對人的行為的界定十分模糊,它的實施、實現也不是依靠國家的強制力,而主要是依靠社會輿論、社會評價的力量,依靠人們的內心信念、內在修養、傳統、風俗習慣和社會教育的力量來維持,訴諸人的心理,通過人們的內在的自覺而進行的,道德是一種內在強制力。

四、調整范圍不完全相同

法律所調整的范圍主要是人的行為,與建立和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息息相關的人的行為和社會關系。

道德所調整的范圍遠比法律廣泛得多,它幾乎涉及人們在社會生產、生活、交往中的一切領域、一切活動、一切人際關系,涉及人的外在行為和內在思想、動機。法律所調整的絕大部分對象,同樣也可以用道德來調整,而道德所調整的對象不一定可以通過法律來調整。

五、評價的尺度不同

法律評價人的行為的標准和尺度是合法與不合法,有效與無效。只要人的行為符合法律、法律規范的規定,就是有效的和合法的。

道德評價人的行為的尺度和標准主要是一定社會的價值觀念體系,是一定社會、一定人群集合體的善惡觀、公正觀、是非觀、榮辱觀、美醜觀。人們的行為只要符合一定的道德觀念、道德價值,就是正當的和合理的。因此,法律的標准與道德的標准具有一定的差別,法律標准遠比道德標准明確和規范。

六、權利義務的特點不同

道德和法律都是以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都是通過權利和義務的配置而實現社會調控的。但法律主要是以權利為本位,道德主要是以義務為主體。

法律的權利和義務是法定的,是以法律為根據和基礎的,是法律化、制度化、規范化的權利和義務,在社會中主要體現為一種實在形態,具有確定性、可預測性的特徵。

道德的權利和義務具有應然性,是一種應有的權利和義務,在社會中主要體現為觀念形態、理想形態的。

拓展資料:

法律與道德之間的聯系

㈣ 道德與法治一單元手抄報 道德手抄報

八年級道德與法治手抄報展

八年級道德與法治手抄報展

徐木中學七年級1班2班道德與法治科第一二單元知識手抄報優秀作品

道德與法治手抄報怎麼畫

四5班道德與法治手抄報

活動道德與法治思維導圖手抄報投票評選開啟最歷嫌佳人氣獎等你來

道德與法治手抄報

道德與法治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八年級道德與法治手抄報展

旅順經濟開發區中心小學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手抄報比賽

道德與法治手抄報怎麼畫

道德與法治五上1手抄報之五一班

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第一單鋒爛襪元手抄報一年級下冊手抄報

活動道德與法治思維導圖手抄報投票評選開啟最佳人氣銀激獎等你來

道德與法治手抄報內容文字道德與法治手抄報模板

科爾沁實驗初中七年十八班道德與法治第一期手抄報作品

精美的手抄報

旅順經濟開發區中心小學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手抄報比賽

㈤ 道德和法律的區別

法律與道德的區別如下:
1、產生的社會條件不同,道德與人類社會的形成同步,法律是私有制、階級和國家出現後才有的;
2、表現形式不同,法律不論是成文法還是判例法都以文字形式表現出來,道德的內容則主要存在於人們的道德意識中,表現於人們的言行上;
3、體系結構不同,法律是國家意志的統一體現,有嚴密的邏輯體系,有不同的位階和效力。道德雖然有共產主義道德、社會主義道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以及家庭美德之分,但不具有法律那樣的嚴謹的結構體系;
4、推行的力量不同,法律當然主要是靠廣大幹部群眾自覺守法來推行,但也要靠國家強制力來推行;道德則主要靠人們內心的道德信念和修養來維護;
5、制裁的方式不同,違法犯罪的後果有明確規定,是一種「硬約束「,不道德行為的後果,是自我譴責和輿論壓力,是一種「軟約束」;
6、法律與道德適用的范圍不同,法律是劃分罪與非罪,合法與違法的標准,道德則主要是劃分善與惡的界限,這兩種界限在一定的范圍內可以互相重疊,也可以互相獨立。
法律與道德之間具有密切聯系,二者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同時,作為社會上層建築的不同部分,法律與道德又有顯著的區別。
思想道德為法律的制定、發展和完善提供價值准則,是社會主義法律正當性和合理性的重要基礎;思想道德能夠促進人們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法律通過對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則予以確認,為思想道德建設提供國家強制力保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
第四條 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捍衛者。

熱點內容
高等院校精品課程教材企業經濟法概論 發布:2025-07-09 10:25:10 瀏覽:457
新民法典房子 發布:2025-07-09 10:17:09 瀏覽:643
羅湖法院鍾法官電話 發布:2025-07-09 10:15:36 瀏覽:62
遞狀子法院 發布:2025-07-09 10:15:24 瀏覽:271
鹽城法律援助在線 發布:2025-07-09 10:13:20 瀏覽:320
司法部關於法律服務所辦理見證 發布:2025-07-09 10:13:09 瀏覽:710
中國的婚姻法中雙方有責任滿足對方 發布:2025-07-09 10:11:03 瀏覽:531
口頭答應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09 10:00:19 瀏覽:421
經銷商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9 10:00:09 瀏覽:582
戶口本和身份證有同樣的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7-09 10:00:09 瀏覽: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