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實行首長制
1. 什麼是首長負責制
民主集中制和首長負責制都屬於領導制度。但兩者之間更有著明顯的區別和本質的不同。不同性質的組織適用於不同的領導制度,同一性質的組織不能同時使用兩種領導制度;兩種領導制度不是從屬和包容關系,它們可以相互補充,但絕不能彼此混淆和取代。在現實領導工作中,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好貫徹實行兩種領導制度中的問題,必須徹底清除對兩種領導制度的不正確認識和理解,特別是對首長負責制的不正確認識和理解。一、兩種領導制度相同之處從行政和領導工作的一般規律和規則分析,作為領導制度的相同之處有:1.領導和決策的目的和目標相同。兩者在主觀上都希望做出的決策是正確的,貫徹落實決策是高效率的。2.領導和決策運作運行的程序和基本環節相同。如,在決策前應進行調查研究;決策時要經會議討論;決策後需貫徹落實等,兩者都是一樣的。3.領導和決策所遵循的基本原則一致。如,調查研究的原則、實事求是的原則、集思廣益的原則、權責一致的原則等,兩者都是認同的。4.領導者的素質要求一樣。如,要善於聽取各方面的意見,特別是與自己意見不同的意見;要能夠審時度勢,因勢利導,果斷決策。這對於領導集體或領導者個人來說都是需要的。二、兩種領導制度的不同之處1.授權的形式和方式不同。實行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其領導者的權力是由選民自下而上選舉產生的。這是選民直接授權的表現形式。如,各級黨代會和各級人代會及其選出的委員會、常委會的權力都是如此產生的。實行首長負責制的機關或單位,除各級主要行政首長由選舉產生外,其他幹部則由上級領導自上而下提名委任。它是選民委託授權的一種形式。前者稱作選舉制;後者稱作委任制或任命制(企業也稱作聘任制)。2.行使權力的主體和決策的原則、方式不同。民主集中制領導制度行使權力的主體是領導班子集體,而非領導者個人;其實施領導和決策的原則、方式是少數服從多數。因此,也稱其為委員會制(在法院系統稱作合議制,以下均簡稱委員會制)。行政首長負責制領導制度行使權力的主體是行政首長個人,而非領導班子集體;其實施領導和決策的原則、方式是,行政首長個人在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後,依據個人對問題的分析和判斷做出抉擇。所以,也稱它為「首長制」、「一長制」、「獨任制」。3.領導層成員的地位和責任不同。實行委員會制的組織,其領導成員在班子中的地位是平等的。決策時一人一票,權力相等,責任相同;決策後果由領導班子集體直接對選舉人(黨代會或人代會)負責。因此,又稱其為集體領導制。實行首長負責制的機關,其領導成員在班子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正職、副職、委員間都是上下級關系,權力和責任也不相同。副職就其主管的部門和工作直接對正職負責,正職就本機關的全面工作直接對上級領導機關負責。對選民的負責是通過對上級領導負責實現的。所以,亦稱此為個人負責制或責任制。4.行使權力的主要目的和目標不同。實行委員會制的組織實施領導和決策的主要目的和目標是,反映和維護廣大選民的意願和利益,維持組織和社會秩序的公平、正義與穩定。公平是其追求和遵循的首要准則。否則,就會失去廣大選民的支持和擁護,就無法取得政權或維持政權,甚至還會喪失政權。因為他們的權力來自選民。實行首長負責制的機關或單位實施領導和決策的主要目的和目標是,迅速有效地把上級領導機關的決策或上級領導的意圖變成實際的成果。效率和效益是其追求和遵循的首要准則。否則,他們隨時都有可能丟掉頭上的「烏紗帽」。因為他們的權力是由上級領導機關賦予的。5.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不同。委員會制是以馬克思主義關於人民群眾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的理論,以及民主政治中關於主權在民的思想和民主選舉、平等協商、多數決定的原則為其思想和理論基礎的,或者說是這些思想理論在領導工作方面的具體運用和體現。而首長負責制則是以馬克思主義關於少數傑出人物在推動歷史前進中能夠發揮特殊巨大作用的理論為基礎的,或者說是這一理論在領導制度方面的具體運用和體現。上述分析表明:委員會制和首長負責制,在領導和決策的具體規則和要求方面涇渭分明,截然不同。前者,在本質上是以追求公平為主要目標的民主管理機制;後者,在本質上是以追求效率和效益為主要目標的個人負責機制。三、兩種領導制度的特點和適用對象不同兩種領導制度的特點不同決定了各自適用的對象不同。社會實踐使人們認識到,雖然人們在智力、能力和利益等方面的差異與生俱來,但「一切人,或至少是一個國家的一切公民,或一個社會的一切成員,都應當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1]這就是說,人們的社會地位和政治權力不能因利益和認識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在此情況下,委員會制就成為各方面一致認可的解決上述問題的最好方式,也可以說委員會制是適宜於解決此類問題的組織和機構。因此,在各現代政黨和現代國家中,承擔解決社會和國家宏觀重大問題的機構一般都實行委員會制。否則,就不能稱其為民主政黨和民主國家。我們的黨和人大以及法院等權力機關採取委員會制的原因就在於此,我們說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和國家根本的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的原因也在於此。古今中外的社會實踐還告訴我們:在對重大問題做出抉擇後,迅速有效地把它落到實處至關重要。否則,再好的決策都等於零。但在貫徹落實決策方面,實行委員會制常常因領導成員權責不清造成領導和決策效率不高,而實行首長負責制往往效果很好。因此,各現代國家的行政管理和企業管理大都採取首長負責制和經理負責制領導方式。我們國家的行政機關即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以及各類的公司、企業,在1982年後相繼實行首長負責制或經理負責制原因正在於此,我們說首長負責制、經理負責制是一種效率機制、責任機制的原因也在於此。上述分析說明:每個組織機構實行何種領導制度,並非取決於任何人的主觀意願,而是由該組織在社會中的地位、職能、性質決定的。擔負對社會宏觀重大問題進行決策和管理的機關適宜而且應當實行委員會制;而決策的執行機關和社會微觀層面的管理適宜而且應當實行首長負責制或經理負責制。前者著重解決的是社會的公平、正義與秩序問題,後者主要解決的是社會的生機與活力問題。兩者缺一不可,相得益彰。四、正確認識和把握兩種領導制度之間的關系兩種領導制度雖然具有本質區別,並且各自適用不同的對象,但它們可以相互學習借鑒,彼此取長補短。首先,委員會制可以而且應當學習借鑒首長負責制責權清晰的優點。實行委員會制的領導班子,要盡可能地對每個領導成員的責任和許可權予以明確的劃分,盡力防止和克服因權責不清而導致效率不高問題的發生。我們黨和國家把現行的委員會制稱作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實際上就包含了對首長負責制的學習和借鑒。但必須把這種學習借鑒把握在一定的限度之內。這個限度就是:委員會制在做出決策時,決不能用「一把手」選擇判斷的方式取代少數服從多數的決策原則;在執行決策時,任何領導者個人都不能隨意改變領導集體做出的決定。如果超越了這個限度,就在實際上把學習和借鑒變成了混淆和取代,就會產生用集體領導之名行個人專斷之實問題,就會使委員會制領導制度名不副實或名存實亡。其次,首長負責制也可以而且應當學習委員會制集思廣益的優點。首長在實施領導和決策時,要堅持走群眾路線,要善於傾聽各方面的意見特別是與自己意見不同的意見,盡量防止和克服因偏聽偏信或主觀臆斷造成決策的錯誤或失誤。我們黨和國家反復強調,各級領導幹部要具有民主作風,要堅持按民主程序辦事等,都是對委員會制的學習和借鑒。當然,這種學習借鑒同樣也要把握在一定的限度之內。這個限度就是:在首長實施領導和決策時,要求他經過民主程序,如決策調研、決策咨詢、決策論證、會議討論、社會聽證等等,都是可以而必要的。但決不能因此而妨礙甚至取消首長個人對問題的最終裁決權。如果超越這個限度,就在實質上把學習和借鑒變成了混淆和取代,就從根本上否定和取消了首長負責制領導制度。
2.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國家行政機關實行首長負責制,錯在哪裡
很明顯,執行和監督都是自己說了算,不出鬼才怪了。
3. 憲法規定,我國各級機關實行首長負責制.為什麼是錯誤的啊
根據憲法規定的我國國家機關性質的不同。我國國家機關的責任制分為集體負責制度和個人負責制(亦稱首長負責制)兩種形式。
集體負責制的合議機關在決定問題時,由全體組成人員集體討論,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作出決定。集體組織的每個成員的地位平等,任何人都沒有特殊的權利,由集體承擔責任。這種責任制可以集思廣益,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和作用,可以克服片面性,防止獨斷專行或極少數人決定重大問題
個人負責制亦稱首長負責制,它是指國家特定機關在行使職權時,由首長個人決定並承擔相應責任的一種領導體制。首長負責制分工明確,權責相應,在執行決定時可以避免出現無人負責或推卸責任現象,能夠充分發揮首長個人智慧和才能,決策果斷迅速,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
鑒於兩種責任制各有優勢,憲法規定人民的代表機關實行合議制,而我國的行政機關則實行了首長負責制。
4. 最高人民檢察院實行的是首長負責制嗎法律依據是什麼
最高人民檢察抄院和其他各級檢察院一樣,是集體負責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第三條規定: 各級人民檢察院設檢察長一人,副檢察長和檢察員若幹人。檢察長統一領導檢察院的工作。
各級人民檢察院設立檢察委員會。檢察委員會實行民主集中制,在檢察長的主持下,討論決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問題。如果檢察長在重大問題上不同意多數人的決定,可以報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
因此,最高人民檢察院為集體負責制。
5. 我國司法機關屬於集體負責制還是首長制
司法機關范圍有點大,你是想說法院嗎?法院有審判委員會,算是集體負責制。但法院本身的行政事務,一般也是一把手說了算。
6. 國務院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都實行首長負責制嗎
國務院實行的是首長負責制,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作為最高權力機關,是不是內首長負責制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八十六條國務院由下列人員組成:總理,副總理若幹人,國務委員若幹人,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國務院實行總理負責制。各部、各委員會實行部長、主任負責制。國務院的組織由法律規定。
(6)法院實行首長制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它的常設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第五十九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和軍隊選出的代表組成。各少數民族都應當有適當名額的代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持。
7. 我國中央國家機關中實行首長負責制的機關有哪些
我國中央國家機關中實行首長負責制的機關有國務院及各部委、中央軍事委員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規定:
第二條 國務院由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組成。國務院實行總理負責制。總理領導國務院的工作。副總理、國務委員協助總理工作。
第六條 國務委員受總理委託,負責某些方面的工作或者專項任務,並且可以代表國務院進行外事活動。
第七條 國務院秘書長在總理領導下,負責處理國務院的日常工作。國務院設副秘書長若幹人,協助秘書長工作。國務院設立辦公廳,由秘書長領導。
第八條 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的設立、撤銷或者合並,經總理提出,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定;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
(7)法院實行首長制擴展閱讀
行政首長負責制與黨委領導之間矛盾的後果是:
1行政首長負不了責。國家法律對行政首長權利的模糊界定,給黨委領導政府留下了可以開拓的空間。人數佔大多數的黨委對行政首長形成了權力上的制約,況且行政首長自身也是黨委成員之一,行政首長必須要服從黨委的決定。
這就使得行政首長在現實工作中只能依靠個人性格的強弱與同級黨委爭權。當行政首長不是那麼強勢的時候,大部分的決策都只能讓同級黨委集體作出。同時行政首長也會受到政府內任副職或部門領導職務的黨委成員的制約。行政首長的權力得不到保障,要讓他對政府工作全面負責顯然是不可能的。
2.行政效率低下。我國政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是為了能使政府高效的工作。但在實際工作中行政首長的權力只能靠個人爭取,權力非常的不穩定,因而無法有效領導政府開展工作。黨委的集體決策往往效率低下,執行決策的權力分散在各個在政府任職的黨委成員身上,在這種情況下,權力分散造成嚴重的行政效率低下。
3.黨委領導的民主性得不到保障。國家法律對行政首長權力的模糊界定給黨委領導政府留下了空間,也給強勢的行政首長爭取權力留下了餘地。
當強勢行政首長向黨委要權時,各種決策仍然以黨委集體領導的名義作出,黨委領導的民主性便得不到保障。
即使決策大多由黨委集體討論作出,黨委書記相對黨委成員的個人權威和黨委成員之間在實際工作中形成的密切復雜的人際關系也會威脅到決策的民主性。黨委成員人數過少且彼此之間私人關系緊密復雜對黨委集體領導的民主性發揮是一個巨大的制約。
4.行政監督失效。只要願意,大部分的決策都可以以黨委集體的名義作出,由黨委集體負責。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即使出現重大的決策錯誤,掌握大權的黨委集體是絕不可能被有效追究責任的。
8. 國務院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都實行首長負責制對嗎
錯誤。我國中央國家機關中實行首長負責制的機關有國務院及各部委、中央軍事委員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規定:
第二條 國務院由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組成。國務院實行總理負責制。總理領導國務院的工作。副總理、國務委員協助總理工作。
第六條 國務委員受總理委託,負責某些方面的工作或者專項任務,並且可以代表國務院進行外事活動。
第七條 國務院秘書長在總理領導下,負責處理國務院的日常工作。國務院設副秘書長若幹人,協助秘書長工作。國務院設立辦公廳,由秘書長領導。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
第八條 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的設立、撤銷或者合並,經總理提出,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定;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
應答時間:2021-05-1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9. 1787年,歸納美國的立法權,司法權和行政權分別屬於哪些機構
1、立法權:國會
2、司法權:總統
3、行政權:聯邦最高法院
相關介紹:
三權分專立制度是指把國家的立法、行屬政、司法三種權力,分別由議會、政府、法院獨立行使並相互制衡的制度,美國的三權分立體制:立法權由國會掌握,行政權歸於總統,司法權屬於聯邦最高法院。
(9)法院實行首長制擴展閱讀
三權分立制度在西方各國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比較有代表性的有美國的總統制、英國的內閣制、法國的雙首長制三種模式。在美國,行政權指政府,立法權指國會的上下議院制度,司法權指法院,三者互相制衡。
羅斯福新政時期,行政權力全面擴張,確立了以總統為中心的新的三權分立格局。英國沒有成文憲法,立法權高於行政權和司法權,到2010年才設立最高法院。
法國在第五共和建立時,創立並實施半總統半議會的民主制。因此,只有美國實行較徹底的三權分立,而其他絕大多數西方國家主要實行議會制,立法權與行政權不完全分立。
10. 什麼叫首長負責制
民主集中制和首長負責制都屬於領導制度。但兩者之間更有著明顯的區別和本質的不同。不同性質的組織適用於不同的領導制度,同一性質的組織不能同時使用兩種領導制度;兩種領導制度不是從屬和包容關系,它們可以相互補充,但絕不能彼此混淆和取代。
在現實領導工作中,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好貫徹實行兩種領導制度中的問題,必須徹底清除對兩種領導制度的不正確認識和理解,特別是對首長負責制的不正確認識和理解。
一、兩種領導制度相同之處
從行政和領導工作的一般規律和規則分析,作為領導制度的相同之處有:
1.領導和決策的目的和目標相同。兩者在主觀上都希望做出的決策是正確的,貫徹落實決策是高效率的。
2.領導和決策運作運行的程序和基本環節相同。如,在決策前應進行調查研究;決策時要經會議討論;決策後需貫徹落實等,兩者都是一樣的。
3.領導和決策所遵循的基本原則一致。如,調查研究的原則、實事求是的原則、集思廣益的原則、權責一致的原則等,兩者都是認同的。
4.領導者的素質要求一樣。如,要善於聽取各方面的意見,特別是與自己意見不同的意見;要能夠審時度勢,因勢利導,果斷決策。這對於領導集體或領導者個人來說都是需要的。
二、兩種領導制度的不同之處
1.授權的形式和方式不同。實行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其領導者的權力是由選民自下而上選舉產生的。這是選民直接授權的表現形式。如,各級黨代會和各級人代會及其選出的委員會、常委會的權力都是如此產生的。實行首長負責制的機關或單位,除各級主要行政首長由選舉產生外,其他幹部則由上級領導自上而下提名委任。它是選民委託授權的一種形式。前者稱作選舉制;後者稱作委任制或任命制(企業也稱作聘任制)。
2.行使權力的主體和決策的原則、方式不同。民主集中制領導制度行使權力的主體是領導班子集體,而非領導者個人;其實施領導和決策的原則、方式是少數服從多數。因此,也稱其為委員會制(在法院系統稱作合議制,以下均簡稱委員會制)。行政首長負責制領導制度行使權力的主體是行政首長個人,而非領導班子集體;其實施領導和決策的原則、方式是,行政首長個人在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後,依據個人對問題的分析和判斷做出抉擇。所以,也稱它為「首長制」、「一長制」、「獨任制」。
3.領導層成員的地位和責任不同。實行委員會制的組織,其領導成員在班子中的地位是平等的。決策時一人一票,權力相等,責任相同;決策後果由領導班子集體直接對選舉人(黨代會或人代會)負責。因此,又稱其為集體領導制。實行首長負責制的機關,其領導成員在班子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正職、副職、委員間都是上下級關系,權力和責任也不相同。副職就其主管的部門和工作直接對正職負責,正職就本機關的全面工作直接對上級領導機關負責。對選民的負責是通過對上級領導負責實現的。所以,亦稱此為個人負責制或責任制。
4.行使權力的主要目的和目標不同。實行委員會制的組織實施領導和決策的主要目的和目標是,反映和維護廣大選民的意願和利益,維持組織和社會秩序的公平、正義與穩定。公平是其追求和遵循的首要准則。否則,就會失去廣大選民的支持和擁護,就無法取得政權或維持政權,甚至還會喪失政權。因為他們的權力來自選民。實行首長負責制的機關或單位實施領導和決策的主要目的和目標是,迅速有效地把上級領導機關的決策或上級領導的意圖變成實際的成果。效率和效益是其追求和遵循的首要准則。否則,他們隨時都有可能丟掉頭上的「烏紗帽」。因為他們的權力是由上級領導機關賦予的。
5.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不同。委員會制是以馬克思主義關於人民群眾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的理論,以及民主政治中關於主權在民的思想和民主選舉、平等協商、多數決定的原則為其思想和理論基礎的,或者說是這些思想理論在領導工作方面的具體運用和體現。而首長負責制則是以馬克思主義關於少數傑出人物在推動歷史前進中能夠發揮特殊巨大作用的理論為基礎的,或者說是這一理論在領導制度方面的具體運用和體現。
上述分析表明:委員會制和首長負責制,在領導和決策的具體規則和要求方面涇渭分明,截然不同。前者,在本質上是以追求公平為主要目標的民主管理機制;後者,在本質上是以追求效率和效益為主要目標的個人負責機制。
三、兩種領導制度的特點和適用對象不同
兩種領導制度的特點不同決定了各自適用的對象不同。社會實踐使人們認識到,雖然人們在智力、能力和利益等方面的差異與生俱來,但「一切人,或至少是一個國家的一切公民,或一個社會的一切成員,都應當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1]這就是說,人們的社會地位和政治權力不能因利益和認識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在此情況下,委員會制就成為各方面一致認可的解決上述問題的最好方式,也可以說委員會制是適宜於解決此類問題的組織和機構。因此,在各現代政黨和現代國家中,承擔解決社會和國家宏觀重大問題的機構一般都實行委員會制。否則,就不能稱其為民主政黨和民主國家。我們的黨和人大以及法院等權力機關採取委員會制的原因就在於此,我們說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和國家根本的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的原因也在於此。
古今中外的社會實踐還告訴我們:在對重大問題做出抉擇後,迅速有效地把它落到實處至關重要。否則,再好的決策都等於零。但在貫徹落實決策方面,實行委員會制常常因領導成員權責不清造成領導和決策效率不高,而實行首長負責制往往效果很好。因此,各現代國家的行政管理和企業管理大都採取首長負責制和經理負責制領導方式。我們國家的行政機關即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以及各類的公司、企業,在1982年後相繼實行首長負責制或經理負責制原因正在於此,我們說首長負責制、經理負責制是一種效率機制、責任機制的原因也在於此。
上述分析說明:每個組織機構實行何種領導制度,並非取決於任何人的主觀意願,而是由該組織在社會中的地位、職能、性質決定的。擔負對社會宏觀重大問題進行決策和管理的機關適宜而且應當實行委員會制;而決策的執行機關和社會微觀層面的管理適宜而且應當實行首長負責制或經理負責制。前者著重解決的是社會的公平、正義與秩序問題,後者主要解決的是社會的生機與活力問題。兩者缺一不可,相得益彰。
四、正確認識和把握兩種領導制度之間的關系
兩種領導制度雖然具有本質區別,並且各自適用不同的對象,但它們可以相互學習借鑒,彼此取長補短。
首先,委員會制可以而且應當學習借鑒首長負責制責權清晰的優點。實行委員會制的領導班子,要盡可能地對每個領導成員的責任和許可權予以明確的劃分,盡力防止和克服因權責不清而導致效率不高問題的發生。我們黨和國家把現行的委員會制稱作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實際上就包含了對首長負責制的學習和借鑒。
但必須把這種學習借鑒把握在一定的限度之內。這個限度就是:委員會制在做出決策時,決不能用「一把手」選擇判斷的方式取代少數服從多數的決策原則;在執行決策時,任何領導者個人都不能隨意改變領導集體做出的決定。如果超越了這個限度,就在實際上把學習和借鑒變成了混淆和取代,就會產生用集體領導之名行個人專斷之實問題,就會使委員會制領導制度名不副實或名存實亡。
其次,首長負責制也可以而且應當學習委員會制集思廣益的優點。首長在實施領導和決策時,要堅持走群眾路線,要善於傾聽各方面的意見特別是與自己意見不同的意見,盡量防止和克服因偏聽偏信或主觀臆斷造成決策的錯誤或失誤。我們黨和國家反復強調,各級領導幹部要具有民主作風,要堅持按民主程序辦事等,都是對委員會制的學習和借鑒。
當然,這種學習借鑒同樣也要把握在一定的限度之內。這個限度就是:在首長實施領導和決策時,要求他經過民主程序,如決策調研、決策咨詢、決策論證、會議討論、社會聽證等等,都是可以而必要的。但決不能因此而妨礙甚至取消首長個人對問題的最終裁決權。如果超越這個限度,就在實質上把學習和借鑒變成了混淆和取代,就從根本上否定和取消了首長負責制領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