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刑或
A. 在法院被判刑或法院判死刑上訴有用嗎
法院判刑後可以上訴。上訴指的是指當事人對人民法院所作的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一審判決、裁定或評審決定,在法定期限內,依法聲明不服,提請上一級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的活動。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六條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不服第一審判決的上訴、抗訴案件,經過審理後,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一)原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的,應當裁定駁回上訴或者抗訴,維持原判;(二)原判決認定事實沒有錯誤,但適用法律有錯誤,或者量刑不當的,應當改判;(三)原判決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實後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原審人民法院對於依照前款第三項規定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作出判決後,被告人提出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判決或者裁定,不得再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B. 從逮捕到法院判刑需要多少時間
從逮捕到判刑的時間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那麼需要說明的是,批捕之後還回需要經過答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階段,也就是說,有可能案件是存在不起訴的情形,那麼根據《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應當在1個月以內作出決定,重大復雜的,可以延長半個月。人民法院受理後至判決是有明確規定的。一般來說,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後兩個月以內宣判,最遲不能夠超過三個月。
C. 要是法院判刑三年,可以拿錢不坐牢里,在家坐牢嗎
已經宣判了3年實刑就得坐牢了,如果還沒有宣判可以請求緩刑,所犯罪行滿足緩刑條件的,法院宣告了緩刑就不需要坐牢了。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七十二條【適用條件】對於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
(一)犯罪情節較輕;
(二)有悔罪表現;
(三)沒有再犯罪的危險;
(四)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
宣告緩刑,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行。
第七十四條【累犯不適用緩刑】對於累犯和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不適用緩刑。
(3)法院判刑或擴展閱讀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七十三條【考驗期限】拘役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於二個月。有期徒刑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於一年。緩刑考驗期限,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
第七十六條【緩刑的考驗及其積極後果】對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依法實行社區矯正,如果沒有本法第七十七條規定的情形,緩刑考驗期滿,原判的刑罰就不再執行,並公開予以宣告。
第七十七條【緩刑的撤銷及其處理】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犯新罪或者發現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緩刑,對新犯的罪或者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和後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關於緩刑的監督管理規定,或者違反人民法院判決中的禁止令,情節嚴重的,應當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罰。
D. 法院可以判刑嗎
法院,是世界各國普遍設立的國家機關。
主要通過審判活動懲治犯罪分子,解決社會矛盾和版糾紛,維權護公平正義。
根據《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 誣告陷害罪
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前兩款的規定。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你得收集證據 沒有證據 很難辦。
E. 資料交到法院,法院哪個部門決定判刑或者請求哪裡可以量刑輕點
刑事案件由法院的刑事審判庭審理。法院審理案件要根據案件的難內易程度決定是否組容成合議庭進行審理。由於你所說的這個案件,被告人否認犯罪事實,估計法院就要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在審理過程中,案件有個主審法官,主審法官針對案件處理結果拿出初步處理意見,如果合議庭其他成員同意的話,就形成了合議庭意見。如果庭長和主管院長也沒有異議的話,基本上就是主審法官的意見了。如果分歧較大的話,案件可能還要上審判委員會。審委會的決定權基本上在院長。所以,首先在於案件的主審法官,其次,找刑庭的庭長,實在不行,再找主管副院長。
F. 法院判刑跟檢察院的量刑有關么
1. 在刑事訴訟中,檢察院的量刑建議可以作為法院量刑的參考,並不是說法內院一定要按檢察院容的量刑來判決。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影響組織和個人的干涉。
2.在司法實踐中,法院判決與檢察機關的量刑出入不大。這是因為兩家司法機關適用的法律是一樣的,對案件的考量也比較准確。
3. 如果法院判決與檢察院的建議有較大的出入,檢察院可以行使司法監督權提起抗訴,但對於最終的判決結果,還是由法院決定。
(6)法院判刑或擴展閱讀
高級人民法院
依法審判下列案件:
1、法律、法令規定由它管轄的第一審案件;
2、下級人民法院移送審判的第一審案件;
3、對下級人民法院判決和裁定的上訴案件和抗訴案件;
4、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
中級人民法院
依法審判下列案件:
1、法律、法令規定由它管轄的第一審案件;
2、基層人民法院移送審判的第一審案件;
3、對基層人民法院判決和裁定的上訴案件和抗訴案件;
4、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
基層人民法院
除審判案件外,並且辦理下列事項:
1、依法處理不需要開庭審判的民事糾紛和輕微的刑事案件;
2、依法指導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工作。
參考資料 :網路-法院
G. 到了法院要多久可以判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一十四條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後二十日以內審結;對可能判處的有期徒刑超過三年的,可以延長至一個半月。
第二百零二條 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於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適用簡易程序的,一般二十天審結,至遲一個半月;
適用普通程序的,一般二個月審結,至遲三個月。
H. 法院判刑三年,實際坐幾年
一、原判五年以下的,一般應在入監一年後方可呈報首次減刑。
入監是指進行監獄執行刑罰,之前在看守所的時間不計算在內。
通常,在看守所半年時間,到了監獄後余刑還剩下三年,一般要一年半左右才能拿到足夠的減刑分。
一年半後呈報減刑時余刑只剩下一年半,減刑一年後,余刑剩下幾個月,沒有再次減刑的機會了。
二、假釋要求刑期過半,是指原判刑期過半,減刑不算在內。
即原判三年半的,哪怕已經減刑過一年,但實際執行至少要21個月以上才能假釋。
(8)法院判刑或擴展閱讀:
(一)對象條件
減刑只適用於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這說明減刑的適用對象,只有刑罰種類的限制,而沒有刑期長短和犯罪性質的限制。
只要是被判處上述四種刑罰之一的犯罪分子,無論其犯罪行為是故意犯罪還是過失犯罪,是重罪還是輕罪,是危害國家安全罪還是其他刑事犯罪,如果具備了法定的減刑條件,都可以減刑。
(二)實質條件
減刑的實質條件是指受刑人在刑罰執行過程中確有悔改或立功表現。
將有悔改或立功表現作為減刑的實質條件,體現了刑法設立減刑制度的宗旨,即通過肯定受刑人已有的改造成績,激勵其繼續努力改造,逐步減少以至消除犯罪人的人身危險性,使其不再危害社會。
受刑人的人身危險性是否減少以至消除,重要的標志是其在刑罰執行期間是否確有悔改或立功表現。
因此,我國刑法將其作為減刑實質條件的原因。
I. 法院判刑是根據情節而判的,還是她們都是判一樣的 請回答詳細點!謝謝
在法定刑的幅度內,根據具體的量刑情節確定具體的執行罰期間。
舉個例子,比如故意殺人罪吧,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這個罪就有四個量刑幅度,最高的是死刑,最低的是三年到十年。而具體看判三年還是死刑,就要根據各種量刑情節來綜合考慮。比如他的殺人動機,作案手段是否殘忍,犯罪後有無自首情節,歸案後認罪態度好不好,是不是未成年人等等一系列的問題來綜合考量。
最高法院也有一個關於量刑的指導意見,各地也會有具體的指導意見,法官可以參考,但有些情節還是需要法官的自由裁量的,但只要是在法定刑期之內,符合法定量刑情節來裁判都是合法的。
附一個量刑意見給你參考:
《人民法院量刑指導意見(試行)》
三、常見量刑情節的適用
量刑時要充分考慮各種法定和酌定量刑情節,根據案件的全部犯罪事實以及量刑情節的不同情形,依法確定量刑情節的適用及其調節比例。對嚴重暴力犯罪、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毒品犯罪,在確定從寬的幅度時,要從嚴掌握;對較輕的犯罪要充分體現從寬的政策。對以下常見量刑情節,可以在相應的幅度內確定具體調節比例。本意見尚未規定的其他量刑情節,在量刑時也要予以考慮,並確定適當的調節比例。
1、對於未成年人犯罪,應當綜合考慮未成年人對犯罪的認識能力、實施犯罪行為的動機和目的、犯罪時的年齡、是否初犯、悔罪表現、個人成長經歷和一貫表現等情況,予以從寬處罰。 (1)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可以減少基準刑的30%-60%;
(2)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可以減少基準刑的10%-50%。
2、對於未遂犯,綜合考慮犯罪行為的實行程度、造成損害的大小、犯罪未得逞的原因等情況,可以比照既遂犯減少基準刑的50%以下。
3、對於從犯,應當綜合考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是否實施犯罪實行行為等情況,予以從寬處罰,可以減少基準刑的20%-50%;犯罪較輕的,可以減少基準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處罰。
4、對於自首情節,綜合考慮投案的動機、時間、方式、罪行輕重、如實供述罪行的程度以及悔罪表現等情況,可以減少基準刑的40%以下;犯罪較輕的,可以減少基準刑的4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處罰。
5、對於立功情節,綜合考慮立功的大小、次數、內容、來源、效果以及罪行輕重等情況,確定從寬的幅度。
(1)一般立功的,可以減少基準刑的20%以下;
(2)重大立功的,可以減少基準刑的20%-50%;犯罪較輕的,可以減少基準刑的5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處罰。
6、對於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罪行,與司法機關已掌握的或者判決確定的罪行屬同種罪行的,根據坦白罪行的輕重以及悔罪表現等情況,可以減少基準刑的20%以下。
7、對於當庭自願認罪的,根據犯罪的性質、罪行的輕重、認罪程度以及悔罪表現等情況,可以減少基準刑的10%以下,依法認定自首、坦白的除外。
8、對於退贓、退賠的,綜合考慮犯罪性質,退贓、退賠行為對損害結果所能彌補的程度,退贓、退賠的數額及主動程度等情況,可以減少基準刑的30%以下。
9、對於積極賠償被害人經濟損失的,綜合考慮犯罪性質、賠償數額、賠償能力等情況,可以減少基準刑的30%以下。
10、對於取得被害人或其家屬諒解的,綜合考慮犯罪的性質、罪行輕重、諒解的原因以及認罪悔罪的程度等情況,可以減少基準刑的20%以下。
11、對於累犯,應當綜合考慮前後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