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什麼的法官

什麼的法官

發布時間: 2021-12-23 00:36:30

法官是什麼定義

法官-等級評定

法官的級別分為首席大法官、大法官、高級法官、法官四等共十二級。

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為首席大法官。大法官大法官分二級,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高級法官高級法官分四級。法官法官分五級。

法官的等級確認,以法官所任職務、德才表現、業務水平、審判工作實績和工作年限為依據。

一級大法官、二級大法官、一級高級法官、二級高級法官和最高人民法院其他法官的等級,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批准。

高級人民法院及所轄法院的三級高級法官、四級高級法官、一級法官、二級法官和高級人民法院其他法官的等級,由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批准。

中級人民法院及其所轄法院的三級法官、四級法官、五級法官的等級,由中級人民法院院長批准。

法官-職責

法官

(一)依法參加合議庭審判或者獨任審判案件;

(二)法律規定的其他職責。

審判案件是指法官依照法律的規定,通過對案件的審理,以查明案件事實,並適用法律以作出判決的活動。

法官除了依法參加合議庭審判案件或者獨任審判案件以外,還必須依法審查起訴以決定是否立案;依法裁定予以減刑、假釋;依法裁定採取訴前保全或者先予執行措施;依法裁定採取訴訟保全措施;依法對妨害訴訟者決定給予強制措施;依法解決下級法院之間管轄權爭議;依法指導下級法院工作;依法向有關單位提出司法建議等;同時必須辦理下列事項:(一)處理不需要開庭審理的民事糾紛和輕微的刑事案件;(二)指導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工作。

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除履行審判職責外,還應當履行與其職務相適應的職責。人民法院的院長的其他職責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與人民法院審判活動直接相關的,如主持審判委員會;對本級法院已經生效的確有錯誤的判決或者裁定決定提交審判委員會處理;指定合議庭的審判長;決定審判人員的迴避;決定對妨害訴訟者給予強制措施等。另一類是與審判活動沒有直接聯系的職責,如處理人民法院的日常行政事務。人民法院副院長的其他職責主要是根據分工協助院長工作。庭長、副庭長的其他職責也可以分為兩類,與審判活動直接相關的如決定合議庭的組成,指定審判長,等等;此外,還負有管理本庭日常行政工作的職責。審判委員會委員的其他職責主要是指參加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本院有關審判工作的問題或者總結審判經驗。

對法官履行職責提供法律保護包括以下方面:

1.要依法保障法官具有履行法官職責的職權,保證法官審判案件不受非法干涉。

2.要保障法官履行職責必要的工作條件。

3.要保證法官不受打擊報復,防止法官的人身、財產等受到侵犯,或者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和處理。

Ⅱ 什麼叫做法官

我國仿照海外實行主審法官制度,也就是原來的審判員。審判員+陪審員組成合議庭。現在是主審法官+陪審員。

Ⅲ 真正的法官是什麼

美國著名法學家伯爾曼有一句名言,「法律只有被信仰,才能得到切實的遵守。」法官、法官,無「法」不成官,法官就要是從心裏面信仰著法律!宋雨水之所以能夠嚴格司法、公正辦案,這與她堅定的法律信仰是分不開的。她說:「維護一個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社會對法律的信任就增加一分;而傷害一個當事人,就會多一群懷疑法律的人。」正是因為有著這份對法律的真誠信仰,她才能夠不辭辛苦地為送菜農民討回救命錢,她才能夠在氣勢洶洶的彪形大漢前毫不畏懼,她才贏得了當事人「勝敗皆服」的真心稱贊! 俗話說,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就是說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心靈的溝通與理解是最為珍貴的。聽完宋雨水的事跡報告會後,我一直有一個很強烈的感覺,宋雨水確實是在用「心」做事,她是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著想。前來打官司的人,都是希望化解矛盾,使自己合法權益得到保障。宋法官就能體會當事人這種迫切心情,就能夠真心實意、想方設法去解決問題。在辦理案件時,她不僅僅是一個裁判者,更是一個細心的傾聽者和安撫者。她在調解時說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總能深深地打動當事人,就像一陣春風拂面而來,就像一股清泉流淌在心間,讓原本針鋒相對的當事人最終心平氣和地達成調解協議,使當事人利益得到最大實現,使社會財產損失減到了最小。 即使要通過判決的方式解決問題,她也會細心的做好工作、耐心的解答疑問,使當事人贏得堂堂正正,輸得明明白白。正是因為有了這個「真心」,老作家才會感動的說:「宋法官,你是第一個完整聽完我講話的人。」正是因為有了這個「真心」,她才贏得了同事的尊重,贏得了當事人的稱贊,贏得了群眾的信賴! 法律的力量在於公正,法官的份量更在於公正。宋雨水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但她,對真理、對正義的追求顯得慷慨而激昂——她說:我對法官這兩個字的理解,就是最大限度的追求公平和正義。辦案11年來,她始終維護著真理、堅守著正義:在她辦理的1200件案中,沒有一件因裁判不公被投訴和舉報,甚至,連敗訴的當事人也專門送上了感謝的錦旗。為了反思當事人是否得到了公正、判決是否做到了實事求是,她經常睡不著,在夜裡輾轉反側。沒有對真理、對公正的執著追求,她能夠十年如一日的這樣堅持嗎? 共產黨員就講一個「真」字。聽完事跡報告會,我感覺到宋法官還有許許多多的「真」。她有真才實學,在她手裡,審判變成了公正和善良的藝術。她富有真情,面對經濟困難而打不起官司的群眾,她淚流滿面。她求真務實,為了真相,從冰天雪地的東北小鎮到寒風刺骨的中原大地,從茫茫無際的內蒙草原到陰雨連綿的嶺南地帶,她四處奔波著。 作為一名「真正」的法官,宋雨水以實際行動體現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她真誠信仰法律,她真心實意為人民服務,她追求真理、堅持正義。她是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傑出代表!她是人民群眾口中無言的豐碑! 「一個黨員一面旗」。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力量!讓我們向這些優秀的共產黨員學習,努力做一名的「真正」的法官!

Ⅳ 什麼的法官填空

威嚴的法官

Ⅳ 什麼的法官ABCC

神采奕奕 虎視眈眈 想入非非 威風凜凜 含情脈脈
興致勃勃 忠心耿耿 眾目睽睽 氣勢洶洶 無所事事
傲骨嶙嶙 白發蒼蒼 白雪皚皚 板上釘釘 波光粼粼
波光鱗鱗 薄暮冥冥 不過爾爾 不甚了了 長夜漫漫
此恨綿綿 大才盤盤 大才盤盤 大腹便便 大名鼎鼎
讜論侃侃 得意揚揚 得意洋洋 顛毛種種 釘頭磷磷
獨行踽踽 豐度翩翩 風塵碌碌 風塵僕僕 風度翩翩
風雨凄凄 福壽綿綿 俯仰唯唯 負債累累 顧慮重重
瓜瓞綿綿 怪事咄咄 關情脈脈 含情脈脈 好善惡惡
鴻飛冥冥 虎視眈眈 飢腸轆轆 吉祥止止 兩手空空
聊復爾爾 路遠迢迢 妙手空空 磨刀霍霍 目光炯炯
暮氣沉沉 怒氣沖沖 其勢洶洶 氣喘吁吁 人情洶洶
氣勢洶洶 氣息奄奄 千里迢迢 情意綿綿 秋波盈盈

Ⅵ 法官是干什麼的

機構職能:抄

(1)執行本院發生襲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

(2)執行法律規定的仲裁裁決、公證債權文書等其他法律文書;

(3)對執行異議、被執行主體的變更、追加進行審查;

(4)依照法律規定實施查封、扣押、凍結、扣劃等措施,對妨害執行行為人實施拘留、罰款措施;

(5)協助辦理其他法院委託的執行工作。

區別主要在於執行局為普通法院的協助部門,負責對下級人民法院執行工作的監督、指導和協調,辦理下級人民法院或利害關系人申請復議的案件。

(6)什麼的法官擴展閱讀

法官應當依法履行的義務

(一)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

(二)審判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秉公辦案,不得徇私枉法;

(三)依法保障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

(四)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維護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五)清正廉明,忠於職守,遵守紀律,恪守職業道德

(六)保守國家秘密和審判工作秘密;

(七)接受法律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

Ⅶ 法官是什麼級別

法官等級設下抄列四等十二級:

1、首席大法官;

2、大法官:一級、二級;

3、高級法官:一級、二級、三級、四級;

4、法官: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

中國法官等級法官的等級確認,以法官所任職務、德才表現、業務水平、審判工作實績和工作年限為依據。

大法官和一級、二級高級法官和最高人民法院其他法官的等級,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及所轄法院的三級、四級高級法官和一級、二級法官,以及高級人民法院其他法官的等級,由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批准;中級人民法院及其所轄法院的三級、四級、五級法官的等級,由中級人民法院院長批准。

(7)什麼的法官擴展閱讀

等級晉升:

1、二級法官以下等級的法官晉級在職務編制等級的幅度內:五級法官至三級法官,每晉升一級為三年;三級法官至一級法官,每晉升一級為四年。晉升期限屆滿,經考核合格,方可晉升。

2、一級法官以上等級的法官晉級實行選升。

3、晉升高級法官,須經專門培訓合格,方可晉升。

4、法官由於職務提升,其等級低於新任職務編制等級的,應當晉升至新任職務編制等級的最低等級。

Ⅷ 法官是做什麼的

這是一個奇怪的標題。如果沒有法官,誰來解決糾紛、裁決案件呢?因此,法官是一種十分古老的職業,自從有了文明以來就存在。他起碼要比外交部長、比計委主任的資歷老得多。
那時的法官用什麼解決糾紛,暫且按下不表,今天的法官解決糾紛得依靠法律,所謂「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這里所說的法律,當然就是立法機構正式制定頒布的法律、法規。然而,讓我們仔細想一下,假定法官嚴格地依照這些法律、法規的條文規定,他是否能夠解決糾紛?
容我斗膽說一句:假如法官嚴格地照搬法律條文,絕大多數糾紛是無法解決的。套用一句話,現實總在變化,而法律是灰色的。事情是明擺著的:立法頒布的法律通常並不能准確地預測未來可能會發生什麼,因而,它在某個時候作出的某個規定,過了一些時日,可能非常荒唐。今年年初就發生過一件很滑稽的事情:某地鐵路部門曾根據1979年的一份文件,對被火車撞死者,最多賠償300元或解決糧票,家庭生活確有困難者,酌情給予80至150元火葬費或埋葬費。
很滑稽。但在目前中國所奉行的法律制度下,卻是完全合乎法律程序的,即使官司打到法院,一個遵紀守法的法官,也只能這樣判決。因為,我們所實行的是大陸法,在這種法律制度下,法律是由、並且只能由立法機構制定,法官只能機械地適用法律,而不能對法律進行解釋。即使要進行司法解釋,也必須要最高人民法院出面進行,而普通法官是沒有這種權力的。於是,一旦一個小小的案件暴露出某部法律的荒唐,人們很自然地呼籲,立法部門應當及時地清理過時的法律,應當及時地制定頒布適應新情況的法律。
然而,假如立法機構是負責任的,那麼,它必將被這樣繁重的立法、清法的活動給壓垮。情況似乎也確實如此,這是一個急劇變動的時候,我們的社會存在一種「法律匱乏焦慮症」:從立法者到法官,從當事人到輿論,人們總是感到,有無數法律亟待制定;剛頒布沒有幾年的法律,又得趕緊修訂;過時的法律,也得及時清理,否則會鬧出笑話;即使大體上有效的法律,也被發現似乎總有各種各樣的漏洞,但也只能將就了。當然,法官很苦惱:嚴格依法裁決,有時顯然會得出荒唐的結果;但自行根據現實情況對法律作出解釋,又顯然不合程序。當事人當然也一樣覺得苦惱:撞死人就賠幾百塊錢,給幾十斤糧票,這是什麼意思?
這個極端的案例確實凸顯了目前法律制度所面臨的困境。當然,任何一種法律制度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不過,至少從經驗上看,普通法制度似乎沒有我們這樣的「法律匱乏焦慮症」。
要克服這種焦慮症,我們可能需要回到原點:究竟什麼是法律?誰、如何制定法律?
法律就在人民中間
《普通法的本質》一書探討的是普通法的本質。其實,通過它對普通法法官創製法律規則的過程的描述,我們可以比較清晰地理解法律的本質。
根據作者的描述,普通法法官在審理一個案件時,不僅是在對具體的糾紛進行裁決,他也同時在生成新的法律規則:「即使解決糾紛是法院的惟一職能,那麼也會出現以司法方式設立法律規則的情況。當法院在新的情況下闡明社會現存標準的適用、意思和引申含義時,它們無法同時避免創制以前沒有宣告過的法律。」(第6頁)
請注意這里的措辭,「宣告過的法律」。這正是普通法制度賴以存在的根本性事實:法律並不等於立法,法律僅僅是為某種程序所承認的,社會中具有正常的理智與情感的普通人在頻繁的交換與合作關系中所形成的規則。也就是說,法律其實是普通人在其日常活動中生成的。
聽起來有點奇怪?是的,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法律實證主義的法律觀。中國的法家早就告訴我們,「法自王生」,只有君主可以制訂法律,也只有君主制訂的規則才是法律。近代以來的法律理論家也一遍又一遍地告訴我們,法律就是國家、通常是國家的立法機構正式頒布制定的文件,是主權者的命令,只有國王、議會才能制定法律。法律體現著國家的意志,是統治者用來維護自己利益的工具。如果立法機構沒有公布那張印著字的紙,這個世界上就沒有法律,社會就處於無法無天狀態,法官當然也就沒有辦法判案,當事人也就找不到解決糾紛的標准。
然而,這樣的觀念其實跟我們日常的經驗是不符的。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並不知道法律,但在出現了糾紛的時候,他們很容易地就按照某種規則解決了。當然,法律實證主義者說,這樣的規則是民間習慣或行會習慣,是道德習俗,是常識,它們確實是社會運轉所不可或缺的規則,但它們絕對不是法律,因為,它們不是國家頒布的。
但這樣的規則與法律之間的區別,果真是根本性的嗎?普通法法官不這么看。當然,嚴格說來,普通人在日常中活動中所生成的規則,只是創製法律的原材料。法律是通過某種程序被法官所發現和確認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是法官創造、發明了法律。相反,他會說,他只是發現、闡明了社會中已經存在的法律,並使其系統化、保持前後一致性,且能夠普遍地適用於每個人。
也就是說,在普通法制度下,法律規則在法官通過司法程序立法之前就已經存在了,法官只是通過一種理性的過程,將那些人們盡管在遵守但卻沒有意識到、也說不清楚的規則,接受、加工為明確的法律而已。因此,在這樣的制度下,沒有普法的必要:法律本來就在人民中間。一個人根本不需要知道法律說了些什麼,而依然能是個守法的好公民,而一個具有正常的理智和情感的人所認為正當的事情,大體上就是法律所認可的事情;而這樣的人認為應予懲罰的事情,就是法律應當禁止的:「如果一個人按照社會認為正確的方式行事,他會被認為是在做合法之事;如果一個人被社會認為是錯誤的事情所傷害,他將受到法律的保護。」(第211頁)
法律的最佳制定者
而由於分散在各個地方、數量比立法機構的成員多得多的法官,時刻在解決提交到他們面前的糾紛,因而,他們能夠比較敏捷地對社會的變動作出反應,從而使法律在合乎正常人的預期的情況下,又保持足夠的靈活性。讓我們設想,在這樣的法律制度下,被火車撞死的家人會得到什麼樣的賠償?具有正常的理智與情感的普通人都會覺得,鐵路方面即使沒有責任,也應當給點撫恤性質的賠償,起碼應當支付喪葬費,今天,這筆錢好賴也得幾千塊吧?賠償幾百快錢加幾十斤糧票的事情,是不會出現的。
歸根到底,就像本書作者所說的,法律是建立在社會普遍認可的道德規范、有利於社會發展的政策性考慮以及地方或專業的習慣的基礎之上的(參見第四章的論述),法官的任務就是按照這些標准發現、闡明、確認和系統化這些蘊涵在人們的交換與合作關系中的規則,把他們加工成為法律。
一個稱職的法官恐怕不得不如此,否則,他無法解決糾紛。畢竟,立法機構正式制定頒布的法律,其實只是法律規則體系中的一部分,彷彿海面上露出的冰山一角。而大量的法律規則,是人們損遵守的,但卻是誰也說不清楚的。立法者往往不能及時地了解這些規則,從技術上說,也不可能隨時修訂法律。因此,如果要求法官只能機械地適用現有法律,法官就將寸步難行。事實上,即使在歐洲實行大陸法的國家,也不斷地從法官只能機械適用法官的原則一步一步向後退,逐漸給予法官以解釋法律的較大自由裁量權。但是,由於那裡不實行遵循先例的原則,因而,每個法官根據現實對於立法所做的解釋,就只限於解決他面前的糾紛。這其實是一種知識的浪費。如果通過先例制度把法官們在司法過程中的智慧集中起來,所形成的法律是否會比幾百個議員所制定的法律更優良呢?

Ⅸ 法官是什麼

第三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法官與法的獨特關系。在英國,法律是法官創制的,或者說「發現」的,在大陸法系傳統的國家中,法律是由國家創立的,然後由法官執行。在英國,法官是法律的主人,而在大陸法系中,法官則是法律的奴僕。這其中最為精妙的含義在於法律是否是國家的獨占資源就決定著法官們的本質意義。在英國,法律是源於悠久的傳統是由法官們發現的,它不僅約束社會,同樣約束國王,以及後世的國家,人們服從法律也同樣是源於法律是歷史結晶的產物。這樣,法官作為法律的發現者是超越社會與國家,同樣在民眾心中也有著至高的地位。在大陸法系國家中,法律是一個主權者的命令,法官不過是這個主權者的奴僕,它只能用於統治,人們服從它僅源於一種群體暴力的支持。此外,英國的法官們才是真正的法律技術專家。他們這種發現法律的聲名絕非浪得虛名,布萊克頓曾言及一個習慣是怎樣成為法律的:證明某個准則是普通法規則的唯一方法,乃是通過表明遵守該准則已成為了一種習慣,但是這里產生了一個非常自然和非常重要的問題:如何使人們得知這些習慣或准則,而又是誰來決定他們的效力呢?關於這一問題的答案便是,由幾家法院的法官來決定。他們是法律的保管人,是活的明斷者,他們必須在各種疑問情形中作出裁決,而且還受其國內法進行裁決的誓言的約束……在證明普通法組成部分的這種習慣是存在方面,這些司法判決的確是所能夠列舉的最主要的和最權威的證據。[27]英國的法律是由法官們在一套嚴密的程序中依照一種獨特技藝予以發現的這項技藝不僅包括遵循先例,還包括各種區別技術。這種法律的創制模式將法官們真正轉化為法律技術專家,使他們比較容易的避免了政治的評論和其他干涉,也真正成為了法律所管轄一切事物的裁判者。 三、一個簡單的答案 在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過程中,特別是在英國形成憲政框架的情形下,法律不僅僅管轄社會,同樣管轄國家。國家與社會關系的調整是其最為重要的內容,法官裁判的將不僅僅是個人之間的糾紛,還將包括個人與國家,社會與國家的糾紛,在近代這種糾紛的解決則是一個國家合法性證明的問題,作為合法性證明者的法官脫離國家,超脫於社會之上則是一個必然。一個現代學者眼中的法官的角色來源不僅僅與一個標準的裁判者有關,而且與一個政治問題的解決緊密相聯。在英國,合法性證明的標准由於憲政框架的存在,將是由法律承擔的,這些法律是由悠久的歷史傳統積淀而來,由法官們予以發掘,在這種背景下,法官必須的籌建一種封閉的程序來防止他者的干涉,用獨特卻又植根於英國大眾的思維方式來確定此種法律,這樣的技藝將是他們的立身之本及自身合法性的證明。既然擔當了這樣一種近乎「上帝」 的角色,法官們的去俗化將是同樣重要的,他們必須披上長袍,用公眾少用的,難懂的拉丁文審判,他們要接受一種貴族式的教育和熏陶,用貴族的禮儀來標明自己卓然不群的地位。同樣,為使這種知識、美德、法律推理技藝流傳下去,他們組成了自己的職業群體,將這一切傳習下去,並且用這種群體的力量對抗各種干涉,因為他們也知道個體在政治中將是渺小而不堪一擊的。 通過這一段分析我們似乎可以得出這樣的答案:法官是擁有嫻熟法律技藝、具有強烈貴族精神的知識精英群體或其中的一份子。 參考文獻: [1]李猛·愛和正義[J]、書屋、2001,(5)。 [2][4][6][12]馬克主編·中西封建社會比較研究[C]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 [3]伯爾曼著,賀衛方等譯·法律與革命――西方法律傳統的形成[M]北京: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3。 [5][9][10][11][14][22]程漢大主編·英國法制史[C].濟南:齊魯書社2001。 [7] 伯爾曼著,賀衛方等譯·法律與革命――西方法律傳統的形成[M]北京: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3。

Ⅹ 什麼是法官

預審法官是國外為了尋求司法公正而特設的一種崗位。其職責是法院接受一個案件之後,專有預審法屬官先進行審閱,看案件是否符合立案標准,是否應當立案;立案之後原被告雙方所提供的證據是否來源合法等一系列問題。案件經由預審法官審查之後,預審法官將其認為不會影響到司法公正的,來源合法的證據等材料在開庭之前交給開庭的主審法官審判團。當事人雙方在開庭的過程中不允許直接提供證據,即使要提出新的證據,也需要交給預審法官對證據進行審查,看是否來源合法。在國外,主審法官在開庭之前是接觸不到任何與案件相關的信息的。為了尋求司法公正,才加入預審法官崗位的。避免了法官接觸當時案件情況後產生主觀心理,可能造成審判結果的偏失,而導致不公正。

熱點內容
非訴女律師 發布:2025-07-03 12:42:15 瀏覽:325
深圳按勞動法的皮具廠 發布:2025-07-03 12:40:14 瀏覽:832
企業集團的法律責任承擔 發布:2025-07-03 12:36:11 瀏覽:131
延吉法院 發布:2025-07-03 12:33:05 瀏覽:778
律師停業 發布:2025-07-03 12:32:14 瀏覽:253
天津司法改革後法官 發布:2025-07-03 12:23:27 瀏覽:84
企業管理的法律咨詢 發布:2025-07-03 12:23:16 瀏覽:322
經濟法市場主體法 發布:2025-07-03 12:18:28 瀏覽:227
曾仕強道德經的智慧 發布:2025-07-03 12:17:14 瀏覽:352
財經法規期中試題48 發布:2025-07-03 12:16:01 瀏覽: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