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講底線
❶ 法官怎樣守住做人幹事為官的底線
官為輕,民為重!權為輕,責為重!名為輕,德為重!利為輕,義為重!只有清正廉潔,才會無所畏懼!只有堅持原則,人心才會凝聚!只有維護公平,才能得人心!只有伸張正義,才能順民意!你要記住,在職一陣子,做人一輩子。每個老百姓心裡都有一桿秤,我們這些父母官他們都會秤一秤。
我們的形象代表著國家、代表著政府。國有國格,人有人格,官也要有官格,不能因為我們的一舉一動使我們的國家、政府有一絲一毫的損失。失民心者失天下,作為一地父母官,我們要學會問心,怎麼才能讓心得到安寧。
人哪,都要摸摸自己的心,想想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良心是每一個人最公正的審判官,你騙得了別人,卻永遠騙不了你自己。更何況你們穿上了這身衣服,他意味著你們的命已經不屬於你自己,而是屬於人民。就像軍人,只要他穿上軍裝,這一輩子都烙下了軍人烙印,而他的命也只會屬於國家和人民。
你手中的權利是老百姓給的,那是讓你為他們辦事打擊罪犯,不是讓你保護罪犯去欺負他們。你手中的權利不是某個人給你的,而是人民。他們給你這個權利,是讓你更好的為他們服務,去打擊那些貪贓枉法的蛀蟲,而不是讓你為了某個人服務。既然坐上了這個位置,就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干什麼事情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華夏千千萬萬的兄弟姐妹。 ——摘錄網路
❷ 法官的依據講的是什麼
從前有個富商生性吝嗇,他兒子在外面借了許多債,他不肯償還,兒子只好言明等父親死後再內還。有一天兒子實容在等不及了,就和債主商量要活埋父親。他們替富商沐浴更衣,硬把他放入棺材。
過路的法官聽到商人呼天喊地的聲音,便前來詢問。富商在棺材裡見後,便喊道:「救命呀!大人!我兒子要活埋我!」
法官質問富商的兒子:「你怎麼能活埋你的父親呢?」
做兒子的答道:「大人,他在騙你,他真的死了!不信你問他們。」
法官轉身問周圍的人:「你們都能作證嗎?」
「我們作證」。眾債主回答。
於是法官對棺材裡的富商說道:「我怎麼能相信你原告一個人呢?難道這么多人都說謊嗎?」說完,他一揮手宣判道:「埋吧!」
❸ 法官該守住什麼樣的底線
這次因嫖娼事件被處分的上海市高院民一庭庭長陳雪明有一句語錄:要對得起工資,對得起職責,這是最底線的,最起碼的。對得起工資,對得起職責,這就是陳雪明認知中的法官的底線。也許在陳雪明看來,集體嫖娼這事不算擊穿底線的行為。 而對於法官的集體招嫖行為,相對於大部分網友的憤怒譴責與聲討,也有人認為假如他們嫖娼用的不是公款的話,那麼這是私德問題,用不著上綱上線。法官的私德問題真的無關底線么? 就私德而言,也許嫖娼是個人的事,頂多是家庭的事。關於家庭,陳雪明也有一句語錄,「和諧的家庭意義非常重要,家裡擺不平,外面肯定也擺不平,小事不平,大事也不平。」都已經因為嫖娼被雙開,陳雪明不知道還能擺平家裡不?同樣被雙開的上海高院民一庭副庭長趙明華,來自農村家庭,從曾經的寒門學子到今日大都市裡面一位威嚴的法官,是多麼不容易,先不說對不對得起工資、對不對得起職責,你對得起家人、對得起妻子、對得起孩子嗎? 也許對普通人而言,只是私德有虧的事,可當這一切發生在法官身上時,那是對職業的玷污,對公眾眼裡法官形象的玷污。按《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規定,黨員嫖娼一律給予開除黨籍處分。最高法的《法官行為規范》明確規定:法官必須約束業外言行,杜絕與法官形象不相稱的行為;禁止法官接受有違清正廉潔要求的吃請。法規條例面前,實難以私德二字遮住羞處。 陳雪明說要對得起工資,對得起職責的時候,不妨看看自己身上披的法袍。盡管現在他已失去穿它的資格了。法官袍與尋常人所穿服裝差異頗大,其色玄黑,而袍則蘊含著用衣把人包起來的涵義。國家用黑色的袍裹住了法官的肉體,是希望法官所處的環境相對封閉,不與案件當事人在庭外接觸,與其他不應接觸的人也保持一定的距離。距離可以產生權威,距離也可促進公正。在西方法律傳統中,法官作為「把手放在善惡交界的人」,被視為僅次於上帝的人,在一定程度上要有神性,而沉溺於紅塵之中,觥籌交錯,集體嫖娼,這樣的法官,如何能維護法律的神聖與權威呢? 沒有底線的法官是可怕的,對這個社會而言,也就意味著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失守。這樣的法官,是如何混入法官隊伍里,是如何干著玷污法袍的種種勾當而不被發現的,這些問題,拷問著整個司法制度的底線。
❹ 法院工作為什麼要守住法律底線
中華民族是講底線的民族,上至政治的大是大非,下至做人的原則氣節,都有一個底線不可破的前提。對法律的忠誠是法官的底線,堅守法律底線,捍衛司法公正,應融入法官的血脈,成為法院文化的內核,成為法官最根本的職業認同。
一、法治逐漸成為中國共產黨人堅守底線的客觀標准
無論是中華浩瀚的歷史進程,或者是黨領導人民推動的革命、建設及發展事業的每個進步,都離不開對底線的堅守和對規律的捍衛。黨帶領人民推動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過程,正是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堅守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不斷探索、捍衛黨的建設規律的過程。事實上,共產黨人堅持實事求是,就是堅守底線。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明確提出依法執政理念,強調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法治,逐漸成為中國共產黨人堅守底線的客觀標准。法治之所以能夠成為黨堅守底線的客觀標准,是因為法律是黨的意志和人民利益的集中體現,堅守法律底線,捍衛法治尊嚴,就是在維護黨的權威,就是在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最根本利益;是因為法律是人類行為和社會道德的最低標准,而不是最高要求,法治既是治國理政的最佳形式,也是社會治理的底線。觸碰法律底線,就是在挑戰黨的依法執政,就是在背離社會公共道德;是因為這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法治化,法治的客觀性、規范性、穩定性及可預測性,與實事求是有著深刻淵源,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的法治原則更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在法的領域的直接體現,可以說,強調實事求是,就是強調法治。
二、對法律的忠誠是法官的底線
法官對黨、國家和人民的忠誠,落腳於對法律的忠誠。對法律忠誠,就是對黨、國家和人民忠誠。法官對法律的忠誠體現為信仰法律、敬畏法律、堅守法律。信仰法律是精神靈魂,敬畏法律是內心准則,堅守法律是客觀實踐。只有真正信仰法律、敬畏法律,才能真正地堅守法律。只有在司法審判活動中實實在在地堅守法律,才是真信法、真敬法。
(一)信仰法律
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將形同虛設。如果法律不被信仰而只是僵死的法條,秩序、理性和正義就會盪然無存。對法院和法官而言,對法律的信仰,就是在審案做事過程中,心裡時刻裝著法律,以法律為做人、做事、做官的底線。
第一,法律應成為做人的准則。法律的本質天然蘊含了公正與善良的成分,暗合了人性善與美的本能。沒有凌駕於法律之上的特殊公民,任何人都不能享有法外特權,這是大是大非的法律底線問題。
第二,法律應成為做事的規則。法官、法院領導幹部做事首先要守法,在業內外活動中做守法的楷模,心懷法度,善守其本,不做違法之事。在辦案過程中更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始終保持高度的司法理性。法官不依法,天地難容。
第三,法律應成為做官的法則。法官不是官,與普通法官和行政官員相比,法院領導更應做信仰法律的典範。法院領導尤其是院長要做法律的堅強捍衛者,擁有更堅定的崇法精神和更純粹的護法品格,敢於維護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審判的憲法原則,善於以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為武器抵制踐踏法律、以言代法、以權壓法的錯誤行為,勇於支持法官依法履行職權,院長不能讓法官個人或者是庭長、法院副職個人承受獨守底線的壓力,而應以院長之職集法院之力共守底線。
第四,法律應成為全社會的共同信仰。法律不僅應在法律職業共同體內形成職業信仰、職業認同,還應被社會所信仰。在法律信仰相對缺失的社會環境中,法官不僅應帶頭尊崇和信仰法律,還要在實踐中傳播法治精神。
(二)敬畏法律
有敬畏才能善守信仰。對法律無所敬畏,不把黨紀國法當回事,甚至違法亂紀,只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作為法官,只有對法律心存敬畏,才能有底氣、有勇氣、有力量同損害黨、國家和人民利益的現象和行為作斗爭。
第一,敬畏法治精神。法治精神在司法領域主要體現為:司法公正的價值追求、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的憲法原則、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基本要求、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並重的指導思想、三機關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互相監督的刑事訴訟基本架構等。這些法治精神,對法官來說就是金科玉律,就是精神和行為的雙重底線。法治精神是永恆的、最有威懾力的,最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的;個人意志一時可以遮天蔽日,個人權力一時可以無邊無際,但遲早會被國法釘在歷史恥辱柱上,這是歷史無數次應驗的真理。到頭來,底線失守的人才會真正體會到法治精神的無限力量。唯有堅定對法治精神的敬畏之心,才能勇於抵制無良之人、無良之事,才不會玩法弄法,背離法律公義,司法事業才能堅守正確方向。
第二,敬畏司法程序。法律程序、訴訟程序的設置,既是對權力的約束,也是對人權的保障。馬克思認為,「審判程序和法有同樣的精神,審判程序不僅是法律的生命形式,也是法律的內部生命的表現」。當前忽視程序正義現象仍然存在,有的視訴訟程序為走形式,認為審判是「演木偶戲」,忽視三機關相互監督制約的制度安排與程序設置;甚至把法律嚴格規定的訴訟程序視為障礙,利用慫恿領導干預、煽動民意圍攻、非法人身攻擊等不良手段,想方設法干擾正常審判活動。程序失守就是底線失守,不制約、制約不到位必然產生冤假錯案,無原則的退讓不僅褻瀆法律,也會使工作更加被動,還會使當事人和社會對程序公正甚至民主法治失去信心。務必嚴格履行審判把關職責,恪守程序正義,反對一味遷就,將錯就錯就會釀成大錯。
第三,敬畏法律後果。法律之所以威嚴,是因為法律精神正義,法律程序嚴謹,法律後果嚴肅。法官敬畏法律威嚴,尤其應對法律後果心存敬畏。清醒認識法院作為社會公平正義最後一道防線的最終責任,如果因為沒有堅守底線、堅持原則導致冤假錯案,法院難辭其咎,必然承擔審查不嚴、把關不力的責任,最終的批評和質疑依然集中在法院。法院和法官底線失守,自身腰板不硬,最終還是會自食其果。
(三)堅守法律
信仰法律、敬畏法律最終落腳於堅守法律。對法律的堅守是法院的立院之基、法官的立身之本。法院、法官辦案要追求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但前提必須依法。
首先,堅守法律體現在關鍵時刻、特殊環境及重點案件上。在日常工作、通常情況及一般案件審理中嚴格依法辦案,是基本功;在關鍵時刻、特殊環境對重點案件的處理,才見真本事。堅守底線的底色純不純,底氣足不足,底蘊夠不夠,這個時候就會一清二楚。具體來說,就是敢於堅持原則,始終保持高度司法理性,以極大的勇氣和智慧,敢於對明顯有問題的案件說不,對違法的行為說不。這樣的法官才有底氣、有骨氣,法院也才能健康持續發展。
其二,堅守法律體現在實事求是上。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人民法院嚴格依法辦案,堅守法律底線的精神支柱和理論武器。人民群眾對法院和法官的要求是司法公正,司法公正要通過實事求是的辦案來實現。嚴格定案的依據、標准和程序,不管什麼案件,定案的標准只能是「國標」,依據是事實,形式是法定程序,而不是「地標」、「土政策」,更不是長官意志,否則就亂了法度。辦案堅持實事求是就是要善於發現事實、發現真相、去偽存真。一個案件可以調解解決,也可以依法判決,主要是根據當時當地具體情況,前提是標准不能亂,證據不能虛構,不能根據人為需要預設判決結果。
其三,堅守法律體現在依法獨立審判上。從黨的十四大至十七大報告,均明確提出「依法保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存在兩個邏輯層次,一是審判權只能由法院行使,其他任何機關、團體、組織或個人不能也無法代替,否則就沒有設立法院的必要。二是審判權應當由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否則法院將不成其為法院。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審判,不是為了實現法院自己的利益,而是在為黨、為國家、為人民盡責。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審判,是在捍衛黨的權威尤其是中央權威。我國是單一制的社會主義國家,地方法院是國家統一司法體系中的組成部分,地方法院不是「地方化」的法院,應從維護中央權威和國家法制統一的高度捍衛憲法法律權威。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審判,是在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憲法賦予法院依法獨立審判地位,是為了保障在審判中獨立判斷、獨立思考,敢於對違法、失范和不道德行為作出否定性評價。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審判,是在最大限度實現群眾利益。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法律是最大的民意。如果法院在敏感重點案件處置中不負責任、不敢擔當,既傷害司法本身,也不能實現民意。一方面尊重和合理吸納民意,遵循社會公認的價值觀和道德標准;一方面保持高度司法理性,在公眾意見面前敢於獨立行使職權依法裁決。
其四,堅守法律體現在自身廉潔上。知廉恥才會知邊界知底線、知善惡知美醜、知責任知正義。突破底線和底線失守的人是廉恥泯滅的人。只有自身廉潔、無懈可擊,才有和不良之人、邪惡之事作斗爭的底氣和底色;如果自身不正,連自身廉潔的底線都守不住,堅守法律底線只能是一種奢談和妄想,最終只能是同流合污。法官自身廉潔的底線是「不貪贓、不枉法」,這是最基本的底線,也是一種很高的要求。
三、堅守法律底線需要司法勇氣和智慧
堅守是一種信仰、一種境界、一種能力,是成就事業的基礎。堅守法律是法官最大的美德,是法官永恆的事業。
堅守法律底線需要講氣節。首先堅定。在事關全局、事關根本的原則問題上,立場堅定,旗幟鮮明,毫不含糊,最重要的是與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時候都不搖擺、不刮風、不跟風,不投機取巧、陽奉陰違。其次明斷。對中央政策的了解和實踐做到全局於胸,做到明察。在此基礎上周密思考,英明決策,做到明斷。然後就是把握機遇,大膽實踐,做到明決。再次正派。堅信邪不壓正,敢於堅守真理、維護正義,勇於並善於排除不當干擾和阻力。
堅守法律底線需要講方法。有了氣節,就有了堅守底線的底氣,但最終效果還與方法密切相關。首先,該碰硬時必須堅決碰硬。對於罪與非罪、未審先定、違反基本訴訟程序、突破法律原則等涉及到法律底線的重大原則性問題,沒有任何商量餘地,沒有任何迴旋空間,應堅決依法抵制,堅持依法辦理。其次,善於以柔克剛。法院、法官堅守法律底線,不僅要敢於碰硬,也要善於以柔克剛,需要剛柔相濟。公開是「以柔克剛」抵制不當干預的最佳方式。對於重大敏感案件的審判,越公開越有利於公正。將庭審盡可能的公開,讓媒體記者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旁聽,同時讓被告人和辯護人充分發表意見,讓一切道理在陽光下說透、說清、說明,廣泛接受本地甚至全國方方面面的監督,這是挑戰法律底線的人最忌憚的,也是對其最大的制約和限制。最後,善於運用法律技術。法律底線堅守得好不好,還取決於法院對法律理解得准不準。對於破壞法律底線的人和事,找准法律硬傷並一擊到底,讓其在法律適用上無話可說、無理可占,同時靈活運用法律解釋方法,闡明堅守法律底線的依據和理由,爭取使其改變觀點。
堅守法律底線應當成為法院文化的核心內容。堅守法律底線的歷程,建立法治國家的道路,註定是充滿荊棘和坎坷不平的。當堅守底線卻遭受質疑、遇到打壓乃至基本權益受到侵害之際,甚至遭遇困難和暫時挫折的時候,依靠個人意志的堅忍不拔個人品格的獨善其身是不夠的,更需要在法院文化的滋養中獲取力量。文化最能凝聚共識,統一思想,振奮精神,提升戰鬥力。對法律的信仰和忠誠,是法院文化的精神核心。可傳承的文化積淀的形成,在於突出司法的公平正義價值,提升法官的法律信仰,鑄造法官對法律的忠誠,培育堅強的守法精神和勇敢的護法品格,形成以高尚法官人品為內涵,以良好司法技能為手段,以嚴謹司法程序為保障的司法職業文化並代代薪火相傳,真正實現對司法職業的理性認同和全心投入。
❺ 法官為什麼說法院即是講理又是不講理的地方
你好!對於這種情況,你可以推翻自己的調節,繼續上訴。不過上訴之前最好找個專業的律師咨詢一下,不要總以為自己是對的,或許你本身就是錯了呢~
❻ 開庭法官講些什麼
刑事案件審理中,審判人員會問被告人的犯罪過程和認罪態度等與案版件有關的重權要細節、與量刑有關的重要情節,審判人員都要進行核實的,而具體問什麼問題,則需根據案情復雜程度等來定。審判人員在庭審開始時,會核對被告人的身份信息,看是不是被告人本人,之後公訴人讀起訴書,審判人員會詢問被告人「起訴書中指控事實是否存在?指控罪名是否成立?是否自願認罪?」 之後公訴人會對就案件有關的事情向被告人進行訊問,之後辯護人就是律師會再向被告人詢問,到庭審的最後階段,是被告人的最後陳述,比如是否認罪悔罪等。
❼ 法庭上法官可以講方言嗎
國家對法官是有規定的,法官不能使用地方方言,採用普通話.如果當事人是少數民族,國家規定有權利說自已的方言,同時法院也得給當事人提供翻譯人員.
❽ 法官應當守哪些紀律,講哪些規矩
都應該守所有的規矩
❾ 法官說的話我該信嗎法官這樣所謂的調解總感覺帶點威脅
您好。
首先,調解是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上的,這一點沒有任何人能夠篡改,法內官也不行,容這是必須堅持的原則。
其次,建議您對這名法官進行電話錄音,將他的這些言論錄音保存,一方面可以作為開庭時提出迴避申請的理由,另一方面如果對方明顯枉法裁判,也能夠作為之後舉報的關鍵證據。
最後,建議您聘請專業的律師,根據證據完整的核算您應得的部分,對於這樣的情況,不接受調解,讓法律來解決。我國的司法環境總體上是趨好的,但不排除個別蛀蟲在收受一方錢財後妄圖強行壓制調解的行為。對於這種行為您無需擔心,無論是從外部監督還是法院內部監督,都對這類行為有著非常嚴厲的管控,您只需保存好證據即可。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