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官生平

法官生平

發布時間: 2022-02-14 13:24:58

⑴ 高志凱生平,越詳細越好!

高志凱
出生於1962年,現任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國)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總法律顧問兼公司秘書。高先生1981年畢業於蘇州大學,獲英國文學學士學位;1983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獲英國文學碩士學位;1990年獲耶魯大學研究生院政治學文學碩士學位;1993年畢業於耶魯法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J.D.)。高先生是美國紐約州的注冊律師,1994年至1999年是香港證券與期貨監察委員會頒牌的財務顧問。高先生擁有廣泛的工作經驗,先後任職的公司和機構包括中國外交部(北京),聯合國秘書處(紐約市),美國Milbank Tweed Hadley & McCloy律師事務所(紐約市),美國摩根斯丹利投資銀行(香港),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北京和香港),電訊盈科,恆基(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等。1999年至2000年,高志凱擔任香港證券與期貨監察委員會中國事務顧問。


高志凱:從司法權到衡法權:為法院法官量體裁衣

隨著我國進一步深化改革和加強對外開放,法制工作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依法立國、依法治國的必要性日趨明顯,法院和法官的作用也在不斷加強。在中國和法治發達國家之間,雖然「法院」、「法官」等稱謂的定義基本相同,但是「司法權」的定義和解釋卻差異很大,幾乎無法相提並論。

司法權定義模糊

在法治發達國家,「司法權」(Judiciary Power)的定義十分明確,地位十分重要,特指法院和法官根據法律對有關爭端進行審判的權力以及其他相關的權力。

我國清末民初翻譯西方國家法律文獻時,「司法權」的定義仿照原文,專指法院和法官的審判權,並同「行政權」和「立法權」相提並論。即便如此,由於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里,並沒有自成一體的法院和法官體制,政府官員往往身兼數職,統攬行政和司法大權,因此「司法權」這個舶來貨在我國並沒有確切的對應物,在我國法制理論與實踐中,仍然是一個飄忽不定的概念。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新興稱謂不斷涌現,許多傳統稱謂的定義、解釋、認知程度和使用方法也在發生變化。「司法權」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伴隨著新中國從一窮二白的新政權到舉世矚目、舉足輕重的大國的發展過程,我國司法工作的重點和「司法」的定義和解釋也在不斷變化。

關於「司法權」,我國有廣義說、中義說和狹義說之分。廣義司法權包括審判、檢察、偵查、監獄、律師、公證、仲裁等權力,司法工作人員包括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等部門的工作人員。中義司法權指公安機關、檢察院和法院行使的司法權,俗稱「公檢法一條龍」。即使拿目前被普遍接受的狹義司法權來說,司法機關也包括法院和檢察院,司法權也包括法院的審判權和檢察院的檢察權,目前通用的字典解釋是「司法指檢察機關或法院依照法律對民事、刑事案件進行偵察、審判」。而在國際上,法院和法官的審判權和檢察機關的檢察權有本質的區別,把它們統稱為「司法權」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混亂和誤會。由於種種原因,我國「司法權」的定義或含糊不清,或模稜兩可,准確含義難以確定,這給我國法制工作和法制改革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混亂和不便。

無獨有偶,在我國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還有很多稱謂和習慣用法使得「司法」和「司法權」的定義更加模糊不清,甚至自相矛盾。例如,我國的司法部並不擁有「司法權」,也不算是「司法機關」;《中國司法》不是司法部的雜志,而是法院的雜志;司法部負責舉行的「國家司法考試」不是司法部的錄用考試,而是適用於法官、檢察官和律師;《證券法》的最新修訂還要給證監會增加「准司法權」等等,不一而足。

值得注意的是,「司法權」中的「司」字包含著濃重的「執行、主持、操作、經營」等主動含義,例如「司機、司爐、司令、司號」等等,這其實跟法院和法官的「無訴不升堂」的被動特徵格格不入。另外,世界上很多國家的法院徽章都標有一把天平秤,有些法院徽章標有一位雙目蒙布的女子手持天平,象徵著法院和法官的公平正義。國際法庭的徽章就是這樣。

用衡法權特指審判權

有鑒於目前「司法」和「司法權」定義和解釋上的混亂,考慮到法制工作與日俱增的重要性,筆者認為有必要與時俱進,化繁為簡,去雜從清,重新確定我國法制工作中的一些重大定義和概念。因此,有必要為法院和法官及其審判權專門創造一個新名詞,以擺脫目前模糊不清的定義所帶來的諸多不便。

筆者謹建議在中文裡創造「衡法權」這個新名詞,用以特指法院和法官的審判權和其他相應的權力,同西方發達國家的「Judiciary Power」相對應。「衡」取意於「衡量」;「法」指法律;「衡法」特指法院和法官用法律為衡量的准繩,通過法定程序和手段,審理釐定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和權益,作出有法律約束力的判決;「衡法權」特指法院和法官特有的衡法權和其他相應的權力。「衡法」象徵著法院和法官的公平正義,而「審」和「判」則是衡法的手段。同「司法」中的「司」字相比,「衡法」中的「衡」字能夠更加准確地表述法院和法官的主要職責和工作特徵。與此相關的詞彙還可以包括「衡法人員」(指法官、法官助理和法院的其他有關人員);「衡法系統」(指法院系統);「衡法改革」(指法院和法官系統的改革);《中國衡法》雜志,《中國衡法報》等等。

目前我國「司法權」還包括檢察院的「檢察權」,筆者謹建議將「檢察權」予以單獨表述,不再籠統地將其包括在「司法權」之中。據此,像「推進司法改革,從制度上保證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這句話,就可以調整為「推進衡法和檢察改革,從制度上保證衡法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衡法權和檢察權」。再例如「提高司法效率,保證公正司法」這句話,就可以調整為「提高衡法效率和檢察效率,保證公正衡法和公正檢察」。依此類推,不一而足。

讓司法恢復本來意義

在引進「衡法」這個新名詞之後,既然「衡法」和「檢察」這兩個概念已經同「司法」這個稱謂相脫離,而「司法部」這樣的概念已經得到廣泛使用和普遍接受,筆者謹建議,今後可以繼續保留「司法」這一稱謂,但是把「司法」這一稱謂同「司法部」中的「司法」概念等同起來,專門用於「司法部」及其相關的概念。這樣一來,《中國司法》將成為司法部的報刊;「司法機關」將指司法部及其相關部門;「司法人員」將指司法部及其相關人員;「國家司法考試」可以調整為「國家法律考試」;諸如此類,不一而足。「司法」概念的這一調整,也可以為日後司法部的功能調整預留空間。

另外,公安、武警、海關、稅務、邊防等機關可以統稱為「執法機關」(law-enorcemntagencies)。

這樣,在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即「立法機關」)之下,就有「衡法機關」(即法院)和「檢察機關」(即檢察院),在國務院之下,就有「司法機關」(即司法部)和各「執法機關」(包括公安、武警、海關、稅務、邊防等機關)。這種稱謂上的創新和調整,將有利於澄清我國目前法制概念方面的一些不必要的混淆,有利於我國同國際接軌,有利於我國進一步的改革開放與和平發展。(作者為耶魯法學院法學博士,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

http://www.gpyh.com/ynfx/rdtsh/200509/20050910082559.html

⑵ 呂繼英的人物生平

沭陽,因位於沭河之北而得名,境內河網遍布。1911年,呂繼英就出生在這里——沭陽縣吳集小呂庄。
清朝初年,由於黃河決口,滔滔河水從淮河入海,侵奪了淮河下游的出路。黃河奪淮入海帶來的大量泥沙,致使淮河經常淤積。處於淮河流域的沭陽,便經常遭受洪水的侵害,百姓生活十分艱難。於是,小呂庄的百姓把流過村邊的一條河,起名柴米河,寄託著有柴有米,能過上溫飽日子的美好願望。
吉祥的河流名字,並沒有改變地處窮鄉僻壤的小呂庄。百姓依然窮苦。呂繼英家境原先還比較殷實,由於兵荒馬亂和頻繁遭受災害,到了呂繼英的父輩,家境便漸漸衰落了,境況雖稍優於鄉鄰,但也並不很富裕。
1911年2月,呂繼英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之家。呂繼英的曾祖父呂延俊,讀書勤奮,學識淵博,在清朝科舉考試中一舉中榜;呂繼英的祖父呂墅兄弟四人,也先後中榜。在窮鄉僻壤的小呂庄,呂家兩代父子五人,均獲得舉人、貢生等五項功名。這在海屬地區是絕無僅有的,一時傳為美談。
家學淵源,耳濡目染,呂繼英在文化氛圍濃厚的家庭環境中受到熏陶,自幼就表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呂繼英天資聰慧,聰明好學,很小就能背誦很多唐詩宋詞。於是,呂繼英的祖父呂墅,沖破舊傳統、舊思想的禁錮,讓這個聰明絕頂的孫女讀書。這樣,呂繼英在6歲時,便在呂家自己開辦的私塾里讀書了。
呂繼英的父親呂秉衡也飽讀詩書,因清末廢除科舉,便一生從事教書職業。呂秉衡很疼愛呂繼英,對女兒寄予很大希望,節衣縮食供呂繼英讀書。呂繼英學習很認真,在私塾里很快將《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熟記於心、倒背如流。
在日常學習中,呂繼英很喜歡唐詩宋詞,空閑的時候,就有板有眼地一首首背誦。小呂庄的人都說,要是還興科舉的話,這孩子肯定能中女狀元。
私塾初級的課程很快學完,老師又教呂繼英學習古文。在小夥伴中,呂繼英學習很突出,很快熟讀《古文觀止》,認真鑽研,從而奠定了她深厚的國學基礎。
1923年,呂繼英到灌雲大伊山振雲女子小學讀書。學名呂繼盧。由於基礎扎實,上了一年便畢業,第二年就考入南京暨南中學。
1927年春,由於局勢混亂,暨南中學停課,加之家庭經濟困難,呂繼英便一度失學在家。

在此之前的1917年,江蘇省教育廳決定在海州城內設省立第十一中學。校址在東海縣衙門東的清代考棚處。這個學校比較開放,新思潮、新思想很活躍。校長丁蔭東,豐縣人,是著名的同盟會會員。他聘請了著名學者袁祖成為學監。袁祖成和丁蔭東政治見解和主張相同,後來,袁在演說中抨擊軍閥,被孫傳芳殺害。所以,東海中學的前身,一直萌動著革命的思潮,有關校長丁蔭東、學監袁祖成的事跡一直在學校流傳。這對學生的思想產生很大的影響。
1927年夏,失學在家的呂繼英,決定到盼望已久的海州求學。古城海州,歷史悠久,經濟繁榮,是海贛沭灌的政治、經濟中心,素有「淮海東來第一城」之稱。原和呂繼英在小呂庄一起上私塾的本家叔叔呂德愚(後易名呂鎮中),此時也在省立海州十一中學讀書。於是,呂繼英遂向父親請求到海州十一中學上學。呂繼英父親思考一番,在經濟拮據的情況下,滿足了女兒的意願。
於是,呂繼英從南京暨南中學轉入海州省立十一中學讀書。時隔幾個月後,1928年2月,江蘇省教育廳做出兩校合並的決定:將原設板浦的省立第八師范學校,與海州省立十一中學合辦,成立東海中學。任命中央大學學區視察員董淮為校長。
於是,海州省立十一中學和省立第八師范和的學生,都接到了在海州東海中學復學的通知。這樣,十八歲的呂繼英便進入了當時海贛沭灌最高的學府-東海中學。
當時的東海中學分為初中部和高中部。初中部五個班,高中部四個班為師范科。全校師生約四百名。
是年冬,東海中學師范科招考,呂繼英順利地考入了高中師范科。
呂繼英來海州求學,不管是開始的省立十一中學,還是合並後的東海中學,學校都沒有女生宿舍,女生吃住等是個大問題。恰好,在海州城,呂家有一個親戚叫馮軾之,於是,呂家便向馮軾之求助,希望馮家解決呂繼英海州求學食宿的困難。馮軾之本是急公好義之人,又是親戚,其女兒馮若愚與呂繼英差不多大,已從淮陰轉來東海中學讀書,正好與呂繼英相伴,於是便爽快答應。這樣,呂繼英就住到了馮家。在海州開始了她難忘的求學生活。

東海中學實行男女同校,這在海州地區中等教育史上是破天荒的。校長董淮思想進步,工作勤勉。他勵精圖治,竭力要把東海中學辦成第一流的中學。董淮知道,第一流的學校要有第一流的教師。於是,他聘請了一批思想進步、知識淵博的老師來東海中學任教。
東海中學分教務、訓育、事務三個部分。教務主任盧郁文;訓育主任屈凌漢;數學教師武海樓,東南大學理學院畢業,兼任東海中學秘書。這些教師業務過硬,作風正派,思想進步,都是董淮校長的得力助手。這些進步教師們團結在董校長的周圍,同心同德辦學。師生之間平等、民主、和睦相處,校園呈現一片新氣象。
呂繼英的班主任張霞飛,徐州人,教國文。張老師對學生和和氣氣,不像舊私塾老師那樣一臉嚴肅、動輒訓斥。對學生的一點一滴進步,他都給予鼓勵。所以,呂繼英和班主任處很處得來。學習、生活很愉快。
呂繼英異地求學住在馮家,有時也想家。她經常在宿舍唱一首叫《寒衣曲》的歌:「寒風習習,冷雨凄凄,郵差送來包和信,仔細看清,仔細看清是母親」。
每天早上,呂繼英和同住在一起的夥伴們從海州上崖頭出發,到東海中學上學。呂繼英、馮若愚、張繁幾個女學生都穿著裙子,灰格布褂子,非常引人注目。許多有錢人家的小姐都用羨慕的目光看著她們。
東海中學的學習生活是緊張、嚴肅的。學校除對學生進行嚴格的知識教授外,還經常向學生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教育。這和呂繼英的思想完全相合,因此,呂繼英深受鼓舞和教育,開闊了視野,加深了對時局的認識,思想認識和理論有了很大提高。
訓育主任屈凌漢,是個善於思考,思想進步的教師。他經常向學生宣講孫中山先生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新三民主義思想。屈凌漢老師的講演既生動,又有說服力,對呂繼英和其他學生影響很大。
因此,呂繼英非常喜歡聽屈凌漢老師的講演,每次講演她都要參加,都聽得很認真,很投入。
東海中學27歲的教師楊光鑾,南城人,畢業於武昌師范大學。楊廣鑾在大學時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受黨的指派,回故鄉建立黨的組織,開展黨的活動。楊廣鑾先是在海州報館擔任編輯,不久進入東海中學任教。楊廣鑾以教師的特殊身份,在學生中宣傳共產黨的綱領,傳播共產主義。在教學中,他常以熾熱的感情、縝密的邏輯,向學生傳播新思想、新道理。「朝聞道,夕可死」,這是他常引用的名言,以此來勉勵學生,要為真理而獻身。楊廣鑾的思想和信仰,對呂繼英影響很大,使呂繼英的思想產生巨大飛躍。因此,呂繼英很喜歡接近楊廣鑾老師。
東海中學有傳播新思潮、新思想的傳統。早期的丁蔭東、袁祖成播下了革命的火種。董淮主持校政後,在共產黨員楊廣鑾和屈凌漢等進步教師的支持和協助下,這種優良的傳統得到發揚光大,為東海中學成為海贛沭灌革命搖籃奠定了基礎。
學校經常有意識地組織學生參加社會活動,接近群眾。學校還鼓勵學生自治、成立學生會,培養學生幹部。經過一番組織醞釀、討論和選舉,成立了東海中學學生會,惠浴宇任主席。呂鎮中、呂繼英等一批優秀學生幹部脫穎而出,並最終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中國近代史上,日本對中國一直採取侵略政策。1928年5月3日,日本借口保護僑民,出兵侵佔濟南,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五三」濟南慘案。校長董淮立即召開學生大會,向學生講述「五三」慘案:五月三日,日本侵佔濟南後,姦淫擄掠,殺害中國軍民五千餘人。國民黨政府特派出山東交涉員蔡公時與日本交涉,卻被日軍割去耳、鼻,同去的十七名外交官全部被殺。
日本的暴行,激起了呂繼英和全校學生的強烈憤慨。東海中學一場救國救亡的學生運動,一場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蓬勃地開展起來。在這場聲勢浩大的學生運動中,呂繼英走在運動前面。學生會主席惠浴宇,和學生會幹部呂鎮中、呂繼英等商討後,以學生會名義,立即召開了全校學生大會,憤怒聲討日本帝國主義的罪行。全體學生群情激昂,口誅筆伐日本帝國主義的法西斯暴行。接著,大會宣布罷課一個月,予以抗議。校方也宣布放假一個月予以支持。
呂繼英和學生會骨幹組成的學生宣傳隊奔赴贛榆、沭陽、灌雲等縣,在城鄉巡迴演講,宣傳「御外侮、申民憤、保國權」;提出「抵制日貨、與日斷交」的口號。在東海中學這場巨大的愛國洪流中,呂繼英立場堅定,愛國熱情高漲,表現得非常積極。
對孫中山新三民主義的正確認識與實踐、東海中學反帝反封建救國救亡的學生運動,以及對楊廣鑾老師思想、信仰的擁護,實踐考驗了呂繼英。根據她的特出表現,1928年5月,由東海中學共產黨員呂鎮中、湯若愚介紹,呂繼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無候補期。同時擔任黨支部婦女組組長。是年秋,擔任東海縣委政治交通員。呂繼英成為海贛沭灌最早的女共產黨員,成為一名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

遵照江蘇省委指示,李超時同志從邳縣來到東海(海州)開展黨的工作。其工作重點放在工人和農民運動上。
李超時同志來到海州,在二營巷一個姓楊的家裡,與東海中學的地下黨員惠浴宇同志接上了頭。爾後的一個星期日,冒著細雨,幾個青年出南門來到白虎山,在牛眼洞一塊峭然屹立的大石下,召開了黨的會議。
根據上級的部署和指示精神,這次會議決定成立中共東海、贛榆、沭陽、灌雲特別支部。這次海贛沭灌的建黨會議,揭開了古城海州革命斗爭史的嶄新的一頁。
之後,東海中學的惠浴宇、呂繼英、呂鎮中、武同儒、馮若愚等一批青年學生黨員,經常裝著郊遊到海州城外,在白虎山、孔望山、雙龍井等地,學習革命文件,討論革命形勢,研究如何開展革命活動。
江蘇省委經研究考察,認為呂繼英斗爭意志堅定,忠誠可靠,又是女生,不引人注目,因此,決定讓呂繼英擔任江蘇省委的聯絡員。江蘇省委的指示直接寄給東海中學的呂繼英,通過呂繼英再轉到李超時等人的手中。呂繼英冒著生命危險,勇敢機智,出色地完成了江蘇省委和海贛沭灌黨組織聯絡的重任。
呂繼英是東海中學黨組織婦女組組長。她一邊擔負省委聯絡員的工作,一邊積極開展婦女工作。呂繼英將沒有加入共產黨的女同學組織起來,組成共青團小組進行學習。大家一邊學習,一邊討論。其中有一本蘇聯出版的《中國少年先鋒隊》的書,是李超時同志帶來的,呂繼英帶著大家逐句逐段認真學完。有時還邀請李超時同志來參加學習小組,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同學們很受鼓舞。
1929年5月16日,東海中心縣委利用三元宮四月八香會的機會,以趕會為掩護,在三元宮召開了一次黨的工作會議,有東海、贛榆、沭陽、灌雲等幾個縣黨的負責人,約七十餘人參加會議。呂繼英是江蘇省委聯絡員,為中心縣委做交通工作,所以也出席了會議。會議由東海中心縣委書記李超時同志主持。中心縣委組織部長楊光鑾、宣傳部長惠浴宇負責籌備工作。徐海蚌特委派萬眾一等參加,並在會上講了話。
這個時間開這樣的會議是非常危險的。1927年「4·12」政變後,國民黨對革命勢力採取了殘酷鎮壓的手段。國民黨東海縣長夏鑄禹更是一個頑固的反共頭目。東海中學的學生運動,更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們派出密探、包打聽,到處監視共產黨的活動。在這種情況下,想在城裡召開這樣一個人數眾多的會議,是很困難的。於是,便選擇了三元宮香會的機會,以趕香會作掩護,在地處深山的三元宮召開了這一次黨的重要會議。
三元宮會議的主要內容是傳達黨的「六大」會議精神,並討論當時的形勢、國民黨反動派的動向,以及如何發動組織知識分子和工農群眾開展革命斗爭等問題。李超時同志作了《關於形勢和任務》的報告。報告指出,黨在「六大」以前犯了左傾錯誤,「六大」確定了黨的最高綱領,提出中國革命應分兩步走,而在當時進行的革命是民主革命性質。他還口頭傳達了上級黨的有關指示,並組織學習討論。
會議在三元宮一則的西廂房召開。呂繼英住在東廂房,睡在鋪著麥穰的地鋪上。早晨起來,呂繼英就忙著拍撣粘在身上的麥穰,洗把臉又開始工作了。
李超時同志來海州後,首先組織新浦黃包車工人罷工,反對資本家包攬運輸,取得了斗爭的勝利,打開了局面,擴大了影響。同時也更加引起了國民黨當局的恐慌,引起了他們對東海中學黨組織活動的注意。於是,國民黨當局製造借口,辭去了董淮校長和屈凌漢等一批具有新思潮、新思想的教師,派來了封建頑固的谷延雋任校長,陸秋齋任訓育主任,李鑒清任教務主任。他們要堅決鎮壓東海中學的學生運動。
谷延雋這幫人來勢洶洶,下車伊始,便宣布了很多校規校紀,派人監視、查訪、限制學生的活動,整天抓學生的小辮子,對學生實行高壓政策,名曰「戡亂治校」。
東海中學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革命熱情很高。學生一貫追求思想解放,更有著惠浴宇、呂繼英、呂鎮中等黨員學生,豈能容得校方如此高壓?因此,在呂繼英等影響下,同學們群情激奮,紛紛要求抗爭。校黨支部根據同學們的意見,經研究,決定選擇適當時機予以回擊。
三元宮會議剛剛結束,1929年5月21日上午,東海中學全校師生在禮堂開會,進行一周一次的紀念孫中山活動。剛讀完《總理遺囑》,訓育主任陸秋齋便氣呼呼地爬上講台訓話,指責訓斥學生違反校規,指天罵地,神氣活現。禮堂里頓時沸騰起來,會場發出「校方侮辱人格!」「抗議!我們抗議!」的呼聲。
陸秋齋在台上氣得渾身發抖,對學生更加肆無忌憚。並把學生馮碩仁同學拎出來罰站,說他不守校規。
同學們都看著學生會主席惠浴宇。這時,呂繼英朝惠浴宇看了一眼,意思是說:「怎麼辦」?
只聽惠浴宇說「打!」
「打!」下面一片喊聲。
馮碩仁同學一個箭步跳過去,把陸秋齋打倒在地。同學們見勢一起沖上去,揪住陸秋齋七手八腳打起來,整得陸秋齋睡地求饒
這時谷延雋、李鑒清聞聲,氣勢洶洶地趕來。學生都憤怒起來,同學們一齊喊:「打!」於是,杜恆沛同學拿起痰盂,便套在谷延雋的頭上,連痰帶水把谷延雋從頭到腳澆了個透。谷延雋顧不得其它便抱頭鼠竄。教務主任李鑒清過來試圖阻止,誰知自己的眼鏡也被打碎了。
這場風波使國民黨東海縣黨部丟盡了面子。但東海中學是省屬學校,東海縣黨部無權抓人,只得趕緊報省,請求鎮壓。
東海中學這次學生運功,是國民黨當局對學生實行高壓政策的結果,也與東海中學學生黨員在學校進行宣傳教育有關。但打校長、打訓育主任的行動並非黨組織預先計劃的,而是學生的自發行動。
東海中學學潮發生後,為了防止警察局來抓人,學校組織了童子軍,手持漆成白色的童子軍棍威風凜凜,晝夜巡邏。呂繼英就是童子軍的一員。
對此,東海中心縣委立即進行研究,加強對學生運動的領導。李超時同志說:「校方對學生實行高壓政策,學生進行一下反擊也無不可,但大家也決不能嬉皮笑臉,認為不上課就好。要從大多數人的願望著想,不要脫離群眾,要派代表請教師來上課。」惠浴宇、呂繼英等認為李超時同志的意見是對的。於是,遵照超時同志的意見,在維護學校秩序的同時,派代表邀請老師來上課。
就在這時,國民黨出動了大批的軍警和縣衛隊,包圍了東海中學,對東海中學進行了大搜捕,開始了瘋狂鎮壓,四處通緝、捉拿共產黨員。事前,呂繼英得到情報,她和惠浴宇、呂鎮中等東海中學黨員和進步同學,都遭到國民黨當局的通緝。呂繼英、惠浴宇等根據李超時同志的指示,迅速離城隱蔽。於是,呂繼英被迫離開東海中學。
不久,呂繼英化名張維霞考進徐州女中,繼續從事學生運動,並擔任學校黨支部書記。後來被人識破身份而被校方開除,把呂繼英押回海州。呂繼英在火車上乘押送人員不備,跳車跑了,到上海去找黨組織。

在白色恐怖中,一些人害怕了,退黨了,甚至成了叛徒。可是呂繼英革命義無反顧,到了上海後,歷盡艱辛,終於和黨組織聯繫上,找到了惠浴宇等戰友。
1931年6月26日,省委派呂繼英隨同李超時同志到徐海蚌地區巡視工作。他們一上火車就發現有特務盯梢。到鎮江剛下車,就被盯梢的特務截住,被帶到鎮江輪船碼頭萬全樓旅館,軟禁在一個房間里。李超時乘敵人防備疏忽,迅速銷毀文件,拉著呂繼英沖下樓,推倒警察,奪門而出。此時大批武裝敵人趕來,李超時被捕,被押至鎮江公安局偵緝隊看守所。在敵人的刑庭上,李超時一口咬定自己叫張文生,敵人嚴刑拷打,也沒能使他屈服。敵人對呂繼英也是軟硬兼施,咬定自己不是共產黨員,李超時做什麼她不知道。
後來,敵人把呂繼英帶到李超時的房間,說:「你們兩人好好商量商量,招還是不招。」說著把門帶上,躲在窗下偷聽。呂繼英看到李超時腳拖大鐐,遍體鱗傷,說:「准備犧牲吧。」
在叛徒王益之的出賣下,李超時身份暴露, 1931年9月19日,被敵人殺害在鎮江北固山。
呂繼英在監獄中頑強斗爭,始終保守黨的機密,遵守黨的紀律,沒有暴露身份。法官威脅呂繼英說:「你不招供也能判罪。」呂繼英說:「我不知道有什麼罪。對無罪的人判罪,只有你法官知道。」法官氣得無法,說有證據證明呂繼英是共產黨重大嫌疑犯,判刑十五年,後轉送蘇州反省院。經過多方營救,呂繼英與她在獄中出生的四歲的兒子一起出獄。出獄後的呂繼英苦苦尋覓黨組織,終於和黨組織取得了聯系,重新回到了黨的懷抱,在革命的洪流中奮斗不止,一直戰斗到新中國的成立。
解放後,有著師范教育學歷的呂繼英長期工作在教育戰線,為黨的教育事業嘔心瀝血,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⑶ 趙昌言的人物生平

趙昌言年輕時有遠大志向,趙逢、高錫、寇準都稱贊他。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考中進士,文思非常敏捷,在考場中有聲望,成為貢部的首薦。廷試那天,宋太宗見他辭氣俊辯,又看到他父親的名字,對身邊的人說:「這人曾經任東畿宰,我的生日,他必定獻上百韻詩歌祝壽,善於訓導兒子,也可喜啊。」提拔錄在甲科,授任將作監丞,通判鄂州。授任右拾遺、直史館,賜給緋魚袋。選任為荊湖轉運副使,升為右補闕,正好朝廷減少副職,改任知青州。入朝任職方員外郎,主持制誥,參預修撰《文苑英華》。
雍熙初年(984年),加任屯田郎中。
雍熙二年(985年),趙昌言與別的大臣共同主持貢舉,因有親屬應舉,避嫌辭職,不久出京任知天雄軍。
當時曹彬、崔彥進、米信在歧溝失敗,趙昌言派觀察支使鄭蒙上疏,請求誅殺曹彬等人。宋太宗下詔表揚答復,召入京任御史中丞。宋太宗在金明池舉行宴會,特地召他參加。憲官侍從皇帝宴會,從趙昌言開始。 朝廷在河朔用兵,樞密副使張宏墨守成規,不思進取,趙昌言多次上陳邊備之事,太宗即以趙昌言為左諫議大夫,代替張宏任樞密副使,又改任工部侍郎。鹽鐵副使陳家輿與趙昌言平時關系很好,知制誥胡旦、度支副使董儼與趙昌言是同年進士,右正言梁顥曾在大名府幕下做過事,他們四人,白天黑夜地聚會在趙昌言家中,京師流行這么一句話:「陳三更,董半夜。」
有一個叫翟穎的人,為人奸險,與胡旦親近而心不誠,胡旦以狂妄的語氣寫了一篇文章,要翟穎獻給朝廷,又為翟穎更名馬周,自詡為唐朝的馬周復出,其言多詆毀時政,且自薦為大臣。又歷舉數十人,稱譽他們是國家棟梁。希望趙昌言於朝內呼應。陳王任開封府尹,以廉政名聞於朝,抓捕翟穎審問,了解了事件經過,趙昌言受牽連,被貶為崇信軍節度行軍司馬,翟穎被判刺麵杖脊,流放到海島監禁,禁錮終身。
當初,宋太宗厚待趙昌言,想任命其為宰相。趙普因老資格復入朝廷,厭惡趙昌言的剛戾,宋太宗遂詔呂蒙正為相。幾個月後,正遇翟潁一案,趙普認為趙昌言樹立朋黨,多次勸宋太宗誅殺他,宋太宗特地寬恕了他。
淳化二年(991年),起用昌言任知蔡州,過了一年,召入朝授任右諫議大夫。有人建議放鬆茶鹽之禁,以減少漕運。任命昌言為江淮、兩浙處置茶鹽使,昌言極力陳說不便,太宗不聽,催促昌言赴任。昌言仍固執己見,朝廷就以戶部副使雷有終代替他,但最終還是不了了之。 趙昌言第二次知天雄軍時,朝廷賜錢二百萬。黃河穿過府境,土豪貯藏草料以圖利,誘使奸人在堤壩修築時偷工減料,每年汛期,堤壩仍然決溢。趙昌言察覺到了此事。一日,管理堤壩的官吏告急,趙昌言命人直接從土豪家庫房中運取材料使用。自此,天雄軍沒有誰敢在防洪中圖利。屬地澶州河段決口,流入御河,水勢上漲很快,已到了很危險的程度,趙昌言令本府兵卒擔土增高堤壩,士兵數量不及千人。於是,又命城中禁衛部隊幫助。這些人平時養尊處優,危急時皆站在高處畏縮不前。
趙昌言憤怒地說:「府城將要被淹沒,百姓就要被沖走,你們這些人食國家厚祿,想要坐視不管嗎?有敢不從命者,立斬。」眾士卒見此情景,個個膽戰心驚,紛紛上前加高堤壩。不一會兒,堤壩加固完畢,城中百姓的安全有了保障。宋太宗知道後,親自書寫詔書褒獎,並召趙昌言拜給事中,參知政事,不久成為宰相。 當時開封連日降雨,趙昌言請求將廄馬分給外郡放牧,有人認為盛秋時節,需防備敵國進犯,馬不可缺,趙昌言說:「邊塞積有大水,敵人一定不來。」宋太宗聽從了他的意見。
不久,王小坡、李順帶領成都的農民起義。朝廷商議派大臣安撫招降,只有趙昌言一人建議發兵控制局勢。商議未定,王小波等已連續攻破嘉、眉兩府。朝廷急命王繼恩分路進討,趙昌言祭太廟時睡在齋房。由於趙昌言被召對滋福殿時反復強調用兵鎮壓的好處。於是,宋太宗命其督戰,王繼恩缺少統領眾將的才能,起義軍尚未被全殲,就握重兵留守成都,士兵毫無鬥志,導致不少郡縣得而復失。
宋太宗對長時間用兵有些厭倦,召見趙昌言道:「西川本來就是一個國家,太祖平定至今已有三十年了。」趙昌言知道宋太宗的意圖,就上前用手指畫攻取之策。宋太宗很高興,命其為川陝五十二州招安行營馬步軍都部署。趙昌言誠懇推辭,宋太宗不準,賜其精良鎧甲、寶馬及白金五千兩,又賜手札數幅,均為討賊方略。令從王繼恩往下,均受趙昌言節度。
出發前,有人表奏趙昌言沒有兒子,鼻樑不直,頗有反相,不宜使之手握重兵入蜀。其後幾天,宋太宗於北苑門說:「昨令趙昌言入蜀,我想了想,還是有所不便。況且蜀賊是小丑,而趙昌言是大臣,沒有必要叫趙昌言前往。暫且令他駐守鳳翔(今陝西鳳翔),只派內侍衛紹欽帶我手書指揮軍事就可以了。」詔書追到時,趙昌言已到鳳州,便留在候館百餘日。
王小波、李順被鎮壓後,趙昌言改任戶部侍郎,免去參知政事,知鳳翔府,又調職知澶州、涇州、延州。 宋真宗即位,趙昌言遷兵部侍郎,知陝州,上表請求回京,未被批准。沒過幾天,移知永興軍。
咸平三年(1000),與呂蒙正、寇準同被召見,以本官兼御史中丞、知審官院,負責對官吏的考核、調動。有人提議門資官不宜任用寒門。趙昌言上疏,指出任命官員應重視的是才幹,不能以是否出身貧寒為標准。朝廷認為很對。趙昌言升任工部尚書,仍兼中丞。
在這以前,朝廷多次派遣官員巡察群臣有無違法亂紀之事。趙昌言建議按照舊的做法,命左右巡使分別管理這些事。由於斷獄有失公正,審刑院官員趙安仁、大理寺官員韓國華被解職。對此,趙昌言上言:「對詳斷官的任用,應當謹慎地選擇,從今起,如有被議用刑不當的,要嚴加揭露,以示懲罰,且要派他到邊遠的地方去任職。如果有罪被問,不能立即伏罪的,允許主管此事的官員深究。再就是大辟等重刑,要如實記錄上奏,付刑部復審,用刑不當者要受到彈劾,並依法追究責任。現在只有開封府沒有按規定上奏刑部,有時斷獄有失,只追究直接辦案官員,知府、判官、推官、檢法官均沒有責任,那麼靠什麼顯示出是非曲直呢?望從今日起開封府也能依法辦事。」孟州百姓常德方狀告臨津尉任懿靠賄賂登第,事情告到御史那裡,因當事人是趙昌言故舊,使他受到牽連,被貶為安遠軍行軍司馬,移武勝軍。
趙昌言喜歡提攜後輩,李沆在潭州為官時,趙昌言覺其有宰相之才,便上朝推薦。王旦在岳州、平江一帶任職時,趙昌言一見,覺其前程遠大,便將女兒許配給他。後皆為賢相。趙昌言作事有氣魄,為官無所避諱,所到之處,以威斷立名,雖然屢經擯斥,秉性也未改變。但他的剛愎自用、率性而為,以及傲慢對待僚屬的作風,也為時論所不容。
景德初(1004年),趙昌言任刑部侍郎,他請求兼任三館職務,朝廷命其判尚書都省。真宗視察澶州,認為盟津居於險要之地,又增加了兵力,命趙昌言知河陽。趙昌言知天雄軍時,境內有小盜,他張榜曉諭:「能告賊者,給賞,牙吏即升職。」樞密使王繼英認為緝拿小盜不應當擅自懸賞,命令趙昌言更改告示。不久,趙昌言徙知鎮州,遷戶部侍郎。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趙昌言卒於家中,年65歲。朝廷追贈吏部尚書,謚號景肅。宋真宗錄用他的兒子慶嗣為國子監丞,給他俸祿讓他守喪滿期。侄孫允明為同學究出身。

⑷ 南京彭宇案的法官王浩資料

南京「彭宇案」主審法官王浩被調離 赴街道辦任職

⑸ 誰知道這位美國法官的生平介紹

哈耶克(1899-1992)
Hayek,Friedrich August
奧地利裔英國經濟學家 。新自由主義的代表 人物 。生於奧地利維也納。先後獲維也納大學法學和政治科學博士學位 。20世紀20年代留學美國 。先後任維也納大學講師 、奧地利經濟周期研究所所長、英國倫敦經濟學院教授、德國弗萊堡大學教授等。1938年加入英國籍。
哈耶克早期以研究貨幣和經濟周期理論成名,提出貨幣投資過度理論。他認為經濟周期的根源在於信貸變動引起的投資變動。銀行信貸的擴大刺激了投資,一旦銀行停止信貸擴張,經濟就會由於缺乏資本而爆發危機。他相信資本主義經濟本身有一種自行趨於穩定的機能,反對國家對於經濟生活的干預。他把70年代資本主義滯脹的出現歸罪於凱恩斯主義的理論和政策。哈耶克一直反對社會主義,反對計劃經濟,認為社會主義限制了利己的動力,計劃經濟中的集中決策沒有市場經濟中的分散決策靈活,所以社會主義不可能有高效率 ;而且社會主義違背人性 ,計劃經濟導致政府極權,是「通向奴役的道路」。他還反對西歐社會民主黨和英國工黨的社會改良措施。他的自由主義思想在西方國家學術界有重要影響。1974年他與瑞典經濟學家繆達爾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著有 《貨幣理論和經濟周期理論》、《物價與生產》、《資本純理論》、《通向奴役的道路》、《法律、立法與自由》、《貨幣的非國家化:共存貨幣理論與實踐的分析》等。

弗里德里克·A·哈耶克(Hayek)於1992年3月23日去世,享年92歲。他可能是20世紀最偉大的古典自由主義學者。雖然他1974年獲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但他的學術貢獻卻遠遠超出經濟學范圍。他畢生發表了130篇文章和25本專著,涵蓋的范圍從純粹的經濟學到理論心理學,從政治哲學到法律人類學,從科學哲學到思想史。在這方方面面,哈耶克絕不是玩票,而是見解卓著。他對我們至少關於三個領域的理解作出了重大貢獻:政府幹預、社會主義的經濟後果及社會結構的發展。我們恐怕再也看不到如此對人類科學興致廣泛的學人了。

1899年5月8日,哈耶克出生在維也納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他的博士學位也是從維也納大學獲得的(1921-1923)。20世紀初由門格爾的《經濟學原理》所開創的奧地利經濟學派已經由波姆、威塞爾及米塞斯等人發揚光大。哈耶克在維也納大學就讀時,曾聽過米塞斯的課,他發現米塞斯的反社會主義的觀點深合他的胃口。威塞爾是一位費邊社會主義者,他的思路一度深深吸引哈耶克,哈耶克成了他的學生。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正是米塞斯1922年出版的徹底批判社會主義的著作最終把哈耶克從費邊社會主義思潮中拉了出來。

理解哈耶克對經濟學和古典自由主義的巨大貢獻的最好辦法是從米塞斯的社會協作研究範式的角度來分析。米塞斯是一位偉大的理論體系構造者,是他給哈耶克提供了研究範式。哈耶克成了偉大的解剖家和分析家。他畢生的努力,其實都可以看作是把米塞斯未明言的思想清楚地表達出來,把米塞斯勾畫的輪廓變得豐滿,以及回答米塞斯未及回答的問題。哈耶克是如此評價米塞斯的:「對我知識影響最大者莫過於米塞斯。」哈耶克與米塞斯的這種關系在哈耶克關於社會主義問題的著作中表現的最明顯。其實得自分析社會主義的洞察力滲透在他的全部學術思想中,從商業周期理論到社會協作思想。

⑹ 查特吉的生平

班吉姆·錢德拉·查特吉(Bankim Chandra Chattopadhyay 1838~1894),也有翻譯為班吉姆·金德爾·查特吉,印度孟加拉語小說家。 1838年6月26日生於孟加拉邦胡格里縣。父親是稅收官員,母親是一位梵語文學家的女兒。這些對他都產生過較大影響。他幼年在家裡接受私人的梵語、波斯語和英語教育,並開始閱讀各類文學作品。1849年,11歲的查特吉考入胡格里學院預科班。同年由父母包辦娶一5歲女孩為妻。由於深受其害,故在他以後的小說中,歌頌自由婚姻,譴責重婚制度。他也寫詩歌,1853年在《新聞海》雜志舉辦的詩歌比賽中獲頭獎。3年後發表詩集《心靈》和《優美》。1858年獲加爾各答大學學士學位,並被委以縣副行政長官職。查特吉酷愛英國文學,1864年用英文寫的長篇小說《拉吉莫漢之妻》在《印度大地》月刊連載。這是印度人寫的第一部長篇小說。1865年他創作了第一部孟加拉語小說《要塞統帥的女兒》,該小說一出版,立即引起轟動,並先後被譯成印度各種文字。1869年就任法官。1872年,查特吉創辦了文學刊物《孟加拉之鏡》,不僅發表文學作品,還經常刊載一些對各種社會問題的評論文章。這份刊物在當時影響很大,不僅促進了新孟加拉文學的發展,而且激發了人民的愛國熱情和民主思想;它也為培養新作家作出了貢獻,泰戈爾曾說它「征服了我們孟加拉人的心靈」。1891年,他辭去公職,定居加爾各答。翌年被委任當地大學主考官,還被選為顧問。1894年3月因早年所糖尿病開始加重,不得不入院治療,4月8日經多方醫治無效而與世長辭,終年55歲。

⑺ 羅伊比恩法官的生平 THE LIFE AND TIMES OF JUDGE ROY BEAN怎麼樣

無怪科恩兄弟喜歡The Life and Times of Judge Roy Bean,確實是好片子啊!盪氣回腸的往事,溫婉抒情的回憶,詼諧的小幽默,硬朗的老法官。真正見識保羅·紐曼的演技和約翰·休斯敦的導演水平。探討法律與正義,雖然不免同態復仇的破壞狹隘,卻不失一部優秀作品!

⑻ 陸仲亨的人物生平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陸仲亨年方十七,家鄉為亂兵劫掠,缺衣少食,父母兄弟皆死,他抱著一升麥,趴在草叢之中,為朱元璋所發現,呼叫道:「來。「,(一說朱元璋說:「跟我走不?」,陸仲亨答:「跟。」 )自此陸仲亨就加入了起義軍,成為了朱元璋的部下, 乃從軍攻取滁州、和陽、大柳樹諸寨,趕跑青山群盜。
至正十五年(1355年),跟隨朱元璋渡過長江,隨軍攻取太平、集慶,又跟從徐達攻下諸多郡縣,被授予左翼統軍元帥。 此後,陸仲亨參與了平定陳友諒的戰斗,一直到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陳友諒被殺,因在平定陳友諒的過程立功頗多,升任驃騎衛指揮使。
至正十八年(1358年),奉命出征衢州,沒有攻下,只得回軍。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八月,隨常遇春攻打贛州。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元月,贛州守將熊天瑞投降,陸仲亨乃任贛州衛指揮使,節制嶺南北新歸附的諸郡。調兵攻克梅州、會昌、湘鄉,平定了所有山寨。
洪武元年(1368年)四月,率衛軍與廖永忠等人征討廣東,平定了英德、清遠、胥江、連州、肇慶等郡縣,進攻德慶元,守將張鵬程棄城逃跑,陸仲亨於是率軍在廣州和廖永忠會師, 元將盧左丞、何真投降,平定廣東全境,改任美東衛指揮使。九月,擔任江西省平章政事,後又代替鄧愈鎮守襄陽,改任同知都督府事。
洪武二年(1369年)八月,署大都督府事。
洪武三年(1370年)二月,朱元璋賞賜陸仲亨所率領的征南將士。 十一月,明太祖封陸仲亨為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吉安侯、榮祿大夫、柱國、同知大都督府事,食祿一千五百石,允世襲,賜文綺及帛四十疋,後因和唐勝宗擅乘驛車被削爵,降職為指揮使。
洪武四年(1371年),出守代縣雁門關,抓捕寇賊有功,又和唐勝宗一同恢復爵位。
洪武十一年(1378年)九月,因為和梅思祖受朱元璋徵召卻沒有按期到達被停沒收公田。
洪武十二年(1379年),和周德興、黃彬等人跟從湯和在臨清練兵,不久被抓捕到南京,沒多久又放了。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事發,胡惟庸被誅殺,法官請求問罪陸仲亨,朱元璋念在多年情誼上,下令不予追究。
洪武十四年(1381年)十一月,移鎮成都。後烏撒諸蠻再次叛亂,跟從傅友德前往平定。
洪武十九年(1386年),雲南巨津州土酋阿奴聰叛亂,陸仲亨率指揮李榮、鄭祥平定,捕獲、誅殺共四百餘人。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四月,陸仲亨家家奴封貼木自首,告發陸仲亨和唐勝宗、費聚、趙庸都和胡惟庸通謀,被捕入獄,聞訊後關入監獄。朱元璋說:」我常常奇怪他為什麼身居貴位卻面有憂色。「於是下令誅殺陸仲亨,抄沒其家。 一說陸仲亨和唐勝宗先因罪入獄,得赦後又坐胡惟庸案死。

⑼ 黃右昌的人物生平

生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三歲能識千字,五至七歲,能作對聯。12歲成秀才,17歲中舉人。後入湖南時務學堂,因成績優異,被選送留學日本岩侖鐵道學校,後轉入法政大學。23歲歸國,參加留學生戊申部試,一舉奪魁。後任湖南法政學校教授、校長及省議會會長等職。27歲教授民法、羅馬法課程,任北京大學法律系教授兼系主任,同時兼任清華大學、法政大學、朝陽大學、中國大學、民國大學和天津法商學院教授。他在執教十八年期間,著有《羅馬法與現代》、《海法與空法》、《法律之革命》、《民法要義》等,有「黃羅馬」之稱。1930年起,歷任南京國民政府立法委員、大法官等職,欲以言行學問興邦。1948年鑒於國民黨政府分崩離析,大勢已去,便回湘任湖南大學法律系教授。
1949年8月,他參加了程潛、陳明仁和平起義宣言的簽名。右昌為人敦厚,情感真摯,與伯渠系少年同學,感情交好,在湖大執教期間,伯渠曾去信鼓勵說:「先生以革命觀點,研著法律書籍,講學湖大,教育青年,實際就是具體的為人民服務。今後希望抽暇熟讀毛主席的著作,以馬列主義歷史唯物論階級分析的方法,繼續研究新中國的法律。如此,則以先生才學與努力,對於新中國的法學界,一定會有更大的貢獻」。右昌十分珍視和林伯渠的情誼,在亂戰中保存林老詩稿二十多年,直到林老逝世,才將這批詩稿交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編目保存。

⑽ 笛福的生平、簡介

丹尼爾·笛福(1660~1731),英國小說家,英國啟蒙時期現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人,被譽為「小說之父」。他是一個現代主義作者。丹尼爾·笛福出生於倫敦。父親營屠宰業,信奉不同於國教的長老會。笛福原姓福,1703年後自稱笛福。他受過中等教育,但沒有受過大學古典文學教育。他一直保持不同於國教信仰的立場,政治上傾向於輝格黨。他在學習當牧師多年後,才發覺自己並不適合宗教生活,因此轉而選擇了經商。 他廣泛遊歷,經商也很成功。在此期間,他成了家,開始了養家糊口的生活。 1692年,他的生意失敗了,32歲的笛福負債累累,同時還要養活妻子和6個孩子。由於對政治一直有較濃厚的興趣,他開始為報社撰寫政論文章來謀生。因為這些文章經常抨擊國王和執政黨,結果,笛福數次入獄,在監獄里呆了不少年。 由於政論文章只能給他惹麻煩並增加債務,笛福只好轉向小說創作。1719年,年近60歲的笛福發表了第一部小說,後來該小說成為世界上著名的冒險小說之一——《魯濱遜漂流記》。250多年後的今天,這部小說仍然膾炙人口。 《魯濱遜漂流記》給笛福帶來了巨大成功並幫他還清了部分債務。此後,他還陸續寫成了《莫爾·弗蘭德斯》、《傑克上校》及另外兩本寫魯濱孫的小說,但債主總是跟著他追債。 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中,笛福體弱多病,無人陪伴,債主不斷上門,孩子們也對他撒手不管。1731年,丹尼爾·笛福去世,終年71歲。像生活在荒島上長達28年之久的他的小說主人公魯濱孫一樣,他孤獨而又恐慌

熱點內容
律師擔任政府法律顧問申請書 發布:2025-05-25 11:17:27 瀏覽:671
訴訟法的利弊 發布:2025-05-25 11:08:41 瀏覽:842
福州市法院 發布:2025-05-25 11:05:28 瀏覽:835
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職能 發布:2025-05-25 11:00:19 瀏覽:430
民事法律和行政法律和刑事法律的區別 發布:2025-05-25 10:59:25 瀏覽:152
2012司法考試卷三53 發布:2025-05-25 10:51:19 瀏覽:909
自創婚姻法視頻 發布:2025-05-25 10:37:55 瀏覽:661
2018年行政法司考案例 發布:2025-05-25 10:17:37 瀏覽:221
六條條例 發布:2025-05-25 10:17:00 瀏覽:283
洛川法院網 發布:2025-05-25 10:10:40 瀏覽: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