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和行政法律和刑事法律的區別
① 民事刑事行政的區別舉例
法律分析:1、法律關系不同。民事法律關系涉及的是平等的民事主體之間的財產和人身關系。刑事法律關系涉及的是犯罪的行為。
2、領域不同。民事領域訴訟實行不告不理的原則,法院不主動干預當事人之間的意思自治。民事領域的法律規范主要包括民法、民法典、民法典、民法典等。刑事領域犯罪行為侵犯了我國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國家公權力機關是會主動介入的。
3、處理方式不同。民事訴訟程序要適用民事訴訟法。 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等。刑事方面的實體規范主要是刑法,訴訟依據刑事訴訟法。承擔刑事責任的人要受到刑罰的處罰,具體包括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管制、拘役以及罰金、沒收財產等。
舉例如刑事違法,2018年4月15日,犯罪嫌疑人張某強因經濟拮據,心生綁架勒索惡念。隨即在互聯網上勾連了姚某慶、李某等4名外省人員,組成綁架犯罪團伙。5月4日,嫌疑人張某強等對臨汾鄉寧縣人孫某珍實施了綁架。
舉例如民事違法,甲與乙簽訂購買二手房合同且支付給乙方定金以後,乙方因事後覺得出售的房價低了,不願意履行合同。甲方將乙方訴訟至當地法院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並繼續履行合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三條: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② 民事和行政和刑事的區別
一、民事和行政的區別是什麼
1、民事和行政的區別如下:
(1)產生原因不同。民事責任是民事主體之間因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所規定的、或者當事人所約定的義務而承擔的責任;行政責任是指犯有一般違法行為的單位或個人,依照社律法規的規定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2)適用法律規范不同。民事責任適用民事法律規范行政責任適用行政法律規范。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三條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二、民事訴訟的主要流程是什麼
1、原告向法院起訴。
2、法院受理後,向原告送達受理通知書和開庭傳票,並通知交費;向被告送達訴狀和證據材料副本、開庭傳票等。
3、法院開庭審理,並依法調解或判決。
4、如果當事人對判決不服的,可在15日內上訴,由上一級法院重新審理並調解或判決。
5、如果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的,則另一方可向法院申請執行。
③ 民事和行政和刑事的區別
刑事是違反刑法的,民事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行政是政府作為管理者與相對人的。一般違法行為包括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它們違法情節比較輕微,對社會危害性不大(沒有觸犯刑法,只是違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規。刑事違法行為屬於犯罪行為,違法情節嚴重,對社會危害很大(觸犯了刑法)。一般違法行為要承擔法律責任.民事違法行為承擔民事責任,行政違法行為應受行政制裁。
民事責任是平等主體間因違反了民事法律規范所規定的、或當事人所約定的義務而應承擔的責任;行政責任是指因違反行政法律或因行政法規定的事由而應當承擔的法定的不利後果;刑事責任則是因行為人的行為違反了刑事法律規范而產生的法律責任;他們三者適用的法律規范不同:在處理民事責任時,適用的是民事法律規范;行政責任適用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規定;在處理刑事責任時,則適用《刑法》及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刑事法律的規定等;追究責任的形式不同:民事責任按照不告不理的原則,由當事人向法院起訴後再由法院判決;行政責任由行政機關或其他行政主體依法定職權和程序對違反行政法規尚未構成犯罪的行政管理相對人給於行政制裁;刑事責任則主要由國家司法機關予以立案偵查以追究犯罪嫌疑人的法律責任,在符合法律規定的指定情形的,也可以由當事人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分類不同:民事責任包括合同責任和侵權責任。行政責任包括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刑事處罰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等主刑和剝奪政治權利、罰金和沒收財產等附加刑;主觀棗迅要件不同:故意和過失對於刑事責任和對於民事責任的影響程度不同。刑事責任重在懲罰,而民事責任主要是補償性,若造成的損害非常大,就要承擔巨猛滑大的民事責任。而行政領域的違法行為比較特殊,只要認定下來,就不再過問行為人的主觀因素,即可視為主觀有過錯;承擔責任的方式不同:行政責任的承擔方式是行政處罰,而行政處罰的種類包括警告、罰款、行政拘留等。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修理、重作、更換、繼續履行、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主要是刑罰,依照中國刑法的規定,刑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兩種。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四條 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中華人枝岩臘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七十九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本條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第一百七十六條 民事主體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當事人約定,履行民事義務,承擔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二條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減損權益或者增加義務的方式予以懲戒的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二條 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妨害社會管理,具有社會危害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本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④ 刑法民法行政法的區別
刑法與民法、行政法的關系按法律調整社會關系的不同雖然分為不同的法律部門。
三者區別:
(1)訴訟的目的不同。
民事訴訟所要解決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權利和義務的爭議;行政訴訟所要解決的是國家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正確問題;刑事訴訟所要解決的是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確實犯罪和犯什麼罪以及應處何種刑罰問題。
(2)提起訴訟的主體不同。
民事訴訟中雙方當事人都可以提起訴訟,原告起訴後,被告可以反訴;行政訴訟只能是由行政管理的相對人提起訴訟,行政機關始終處於被告地位,不能反訴;刑事訴訟除自訴案件由自訴人提起訴訟外,均由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
(3)舉證責任不同。
在民事訴訟中,誰主張權利誰負責舉證;在行政訴訟中,只由被告(行政機關)負舉證責任;在刑檔灶孝事訴訟中,公訴人負有提供被告人有罪的證據,並加以證明的責任,被告人不負舉證責任,但可以提出自己罪輕或無罪的材料為自己辯護。
(4)適用的法律不同。
民事訴訟主要適用《民法典》和《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主要適用行政法律、法規和《行政訴訟法》;刑事訴訟主要適用《刑法》和《刑事訴訟法》。
行政法、民法、刑法是構成我國整體法律體系的三大組成部分,是分別用以調整國家行政管理、民事行為權利和懲罰犯罪的三個平等法律體系。
民法典是萬法之母,其他法律大多是從不同角度對民事法律關系進行保護、充實和發展,刑事、行政法律也不例外。
刑法(法律名詞)
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民事訴訟法 (法律名詞)
民事訴訟法是調整民事訴訟的法律規范,指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規范法院和當事人、其他訴訟參與人進行訴訟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民事訴訟法又稱形式意義的民事訴訟法,是指國家頒布的關於民事訴訟的專門性法律或法典,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廣義的民事訴訟法又稱實質意義的民事訴訟法,指辯纖除了民事訴訟法典外,還包括憲法和其他實體法、程序法有關民事訴訟的規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指導民事訴訟的規定。201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對民事訴訟法進行較大規模的修改。
民事刑事行政訴訟的目的不行稿同,民事刑事行政的提起訴訟的主體不同,民事刑事行政舉證責任不同,民事刑事行政適用的法律不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七條 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天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
⑤ 民事違法和行政違法和刑事違法的區別
法律分析:民事違法和行政違法和刑事違法的區別有:1、違反的法律法規不同,行政違法行為違反的是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規、民事違法行為違反的是民事法律法規,刑事違法行為違反的是刑事法律法規。2、承擔的法律責任不同,行政違法行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是行政制裁,行政制裁可分為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兩種、民事違法行為應承擔的法律後果是民事責任、刑事違法行為則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第一百零九條 違反本法規定,造成人畜共患傳染病傳播、流行的,依法從重給予處分、處罰。違反本法規定,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違反本法規定,給他人人身、財產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