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六條條例

六條條例

發布時間: 2025-05-25 10:17:00

① 物業管理條例第六條規定

《物業管理條例》是根據《國務院關於修改<物業管理條例>的決定》修訂的,為的是規范物回業管理活動,答維護業主和物業服務企業的合法權益,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工作環境而制定的法律條例。 由國務院於2007年8月26日發布,自2007年10月1日開始施行。共7章70條。

其中,第六條規定如下

第六條 房屋的所有權人為業主。業主在物業管理活動中,享有下列權利:

(一)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接受物業服務企業提供的服務;

(二)提議召開業主大會會議,並就物業管理的有關事項提出建議;

(三)提出制定和修改管理規約、業主大會議事規則的建議;

(四)參加業主大會會議,行使投票權;

(五)選舉業主委員會成員,並享有被選舉權;

(六)監督業主委員會的工作;

(七)監督物業服務企業履行物業服務合同;

(八)對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使用情況享有知情權和監督權;

(九)監督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專項維修資金(以下簡稱專項維修資金)的管理和使用;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② 如何正確理解《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六條第二款

應當理解為:例如勞動者入職日期為2014年3月6日,用人單位當年8月8日簽訂勞動合同。按照該條款規定,截止到當年4月6日,用人單位未簽訂勞動合同的,應從當日4月7日開始計算雙倍工資,雙倍工資計算至當年8月7日。
另外,《勞動合同法》第14條規定,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未簽訂勞動的,視為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7條,應理解為:勞動者入職日期為2014年3月6日,至2015年3月6日未簽訂合同的,雙倍工資應從2014年4月7日計算至2015年4月5日,即11個月的雙倍工資。

③ 《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六條通過信息網路提供他人作品,屬於下列情形的,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

問:《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六條通過信息網路提供他人作品,屬於下列情形的,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七)向公眾提供在信息網路上已經發表的關於政治、經濟問題的時事性文章;但是,各大新聞網都明確表明其網站所有文章未經授權不得復制、轉載,請問這是否有矛盾?到底什麼情況下可以轉載?《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六條通過信息網路提供他人作品,屬於下列情形的,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七)向公眾提供在信息網路上已經發表的關於政治、經濟問題的時事性文章;但是,各大新聞網都明確表明其網站所有文章未經授權不得復制、轉載,請問這是否有矛盾?到底什麼情況下可以轉載?

答:君同法律在線咨詢為您解答

著作權人,即著作權權利義務的承受者,又稱著作權主體。
著作權人包括:
(一)作者,完成作品的人。
(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即未參加作品創作而承受著作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著作權分為人身權和財產權。具體包括:
(一)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還包括決定以何種形式發表和在何時何地發表的權利。
(二)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作者有權署名,也有權不署名;有權署真名,也有權署假名(筆名)。作者也有權禁止他人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
(三)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修改與否,怎麼修改以及是否授權他人修改,都應根據作者的意願,不應強制。
修改作品與改編作品不同。這里講的修改,是對作品內容作局部的變更以及文字、用語的修正。改編是指在不改變作品基本內容的情況下,將作品由一種類型改變成另一種類型(如將小說改編成電影劇本),或者不改變原作品類型而改變其體裁(如將科學專著改寫成科普讀物)。
(四)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作者有權保護其作品不被他人醜化,不被他人作違背其思想的刪除、增添或者其他損害性的變動。這項權利的意義在於保護作者的名譽、聲望以及維護作品的完整性。
保護作品完整權與修改權是互相聯系的,侵犯修改權往往也侵犯了作者的保護作品完整權。
(五)復制權,即以印刷、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六)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七)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的權利,計算機軟體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
(八)展覽權,即公開陳列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九)表演權,即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權利;
(十)放映權,即通過放映機、幻燈機等技術設備公開再現美術、攝影、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等的權利。
(十一)廣播權,即以無線方式公開廣播或者傳播作品,以有線傳播或者轉播的方式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以及通過擴音器或者其他傳送符號、聲音、圖像的類似工具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的權利;
(十二)信息網路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

④ 新增值稅暫行條例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二十八條的規定,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條例第一條所稱貨物,是指有形動產,包括電力、熱力、氣體在內。條例第一條所稱加工,是指受託加工貨物,即委託方提供原料及主要材料,受託方按照委託方的要求製造貨物並收取加工費的業務。條例第一條所稱修理修配,是指受託對損傷和喪失功能的貨物進行修復,使其恢復原狀和功能的業務。
第三條:條例第一條所稱銷售貨物,是指有償轉讓貨物的所有權。條例第一條所稱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是指有償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但單位或個體經營者聘用的員工為本單位或僱主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不包括在內。本細則所稱有償,包括從購買方取得貨幣、貨物或其他經濟利益。
第四條:單位或個體經營者的下列行為,視同銷售貨物:(一)將貨物交付他人代銷;(二)銷售代銷貨物;(三)設有兩個以上機構並實行統一核算的納稅人,將貨物從一個機構移送其他機構用於銷售,但相關機構設在同一縣(市)的除外;(四)將自產或委託加工的貨物用於非應稅項目;(五)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作為投資,提供給其他單位或個體經營者;(六)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分配給股東或投資者;(七)將自產、委託加工的貨物用於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八)將自產、委託加工或購買的貨物無償贈送他人。
第五條:一項銷售行為如果既涉及貨物又涉及非應稅勞務,為混合銷售行為。從事貨物的生產、批發或零售的企業、企業性單位及個體經營者的混合銷售行為,視為銷售貨物,應當徵收增值稅;其他單位和個人的混合銷售行為,視為銷售非應稅勞務,不徵收增值稅。納稅人的銷售行為是否屬於混合銷售行為,由國家稅務總局所屬徵收機關確定。本條第一款所稱非應稅勞務,是指屬於應繳營業稅的交通運輸業、建築業、金融保險業、郵電通信業、文化體育業、娛樂業、服務業稅目徵收范圍的勞務。本條第一款所稱從事貨物的生產、批發或零售的企業、企業性單位及個體經營者,包括以從事貨物的生產、批發或零售為主,並兼營非應稅勞務的企業、企業性單位及個體經營者在內。
第六條:納稅人兼營非應稅勞務的,應分別核算貨物或應稅勞務和非應稅勞務的銷售額。不分別核算或者不能准確核算的,其非應稅勞務應與貨物或應稅勞務一並徵收增值稅。納稅人兼營的非應稅勞務是否應當一並徵收增值稅,由國家稅務總局所屬徵收機關確定。
第七條:條例第一條所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以下簡稱境內)銷售貨物,是指所銷售的貨物的起運地或所在地在境內;條例第一條所稱在境內銷售應稅勞務,是指所銷售的應稅勞務發生在境內。
第八條:條例第一條所稱單位,是指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有企業、股份制企業、其他企業和行政單位、事業單位、軍事單位、社會團體及其他單位。條例第一條所稱個人,是指個體經營者及其他個人。
第九條:企業租賃或承包給他人經營的,以承租人或承包人為納稅人。
第十條:納稅人銷售不同稅率貨物或應稅勞務,並兼營應屬一並徵收增值稅的非應稅勞務的,其非應稅勞務應從高適用稅率。
第十一條:小規模納稅人以外的納稅人(以下簡稱一般納稅人)因銷貨退回或折讓而退還給購買方的增值稅額,應從發生銷貨退回或折讓當期的銷項稅額中扣減,因進貨退出或折讓而收回的增值稅額,應從發生進貨退出或折讓當期的進項稅額中扣減。
第十二條:條例第六條所稱價外費用,是指價外向購買方收取的手續費、補貼、基金、集資費返還利潤、獎勵費、違約金(延期付款利息)、包裝費、包裝物租金、儲備費、優質費、運輸裝卸費、代收款項、代墊款項及其他各種性質的價外收費。但下列項目不包括在內:(一)向購買方收取的銷項稅額;(二)受託加工應征消費稅的消費品所代收代繳的消費稅;(三)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代墊運費:1、承運部門的運費發票開具給購貨方的;2、納稅人將該項發票轉交給購貨方的。凡價外費用,無論其會計制度如何核算,均應並入銷售額計算應納稅額。
第十三條:混合銷售行為和兼營的非應稅勞務,依照本細則第五條、第六條規定應當徵收增值稅的,其銷售額分別為貨物與非應稅勞務的銷售額的合計,貨物或者應稅勞務與非應稅勞務的銷售額的合計。
第十四條:一般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採用銷售額和銷項稅額合並定價方法的,按下列方式計算銷售額:
銷售額=含稅銷售額-稅率
第十五條:根據條例第六條的規定,納稅人按外匯結算銷售額的其銷售額的人民幣摺合率可以選擇銷售額發生的當天或當月1日的國家外匯牌價(原則上為中間價)。納稅人應在事先確定採用何種摺合率,確定後一年內不得變更。
第十六條:納稅人有條例第七條所稱價格明顯偏低並無正當理由或者有本細則第四條所列視同銷售貨物行為而無銷售額者,按下列順序確定銷售額:(一)按納稅人當月同類貨物的平均銷售價格確定;(二)按納稅人最近時期同類貨物的平均銷售價格確定;(三)按組成計稅價格確定。組成計稅價格的公式為:組成計稅價格=成本×(1+成本利潤率)屬於應征消費稅的貨物,其組成計稅價格中應加計消費稅額。公式中的成本是指:銷售自產貨物的為實際生產成本,銷售外購貨物的為實際采購成本。公式中的成本利潤率由國家稅務總局確定。
第十七條:條例第八條第三款所稱買價,包括納稅人購進免稅農業產品支付給農業生產者的價款和按規定代收代繳的農業特產稅。前款所稱價款,是指經主管稅務機關批准使用的收購憑證上註明的價款。
第十八條:混合銷售行為和兼營的非應稅勞務,依照本細則第五條、第六條的規定應當徵收增值稅的,該混合銷售行為所涉及的非應稅勞務和兼營的非勞務所用購進貨物的進項稅額,符合條例第八條規定的,准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第十九條:條例第十條所稱固定資產是指:(一)使用期限超過一年的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設備、工具、器具;(二)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並且使用年限超過兩年的不屬於生產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
第二十

熱點內容
行政法基本原則的體會 發布:2025-05-25 13:52:05 瀏覽:217
合同法解釋無權處分 發布:2025-05-25 13:37:47 瀏覽:131
廣西大學法律碩士英語復試真題 發布:2025-05-25 13:37:46 瀏覽:818
南財經濟法試卷答案 發布:2025-05-25 13:37:44 瀏覽:738
珠海時司法 發布:2025-05-25 13:36:19 瀏覽:42
民事訴訟法141條 發布:2025-05-25 13:31:18 瀏覽:377
酒店客房獎罰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25 13:19:56 瀏覽:882
關於下發規章制度的紅頭文件 發布:2025-05-25 13:16:50 瀏覽:18
海寧法院駱益 發布:2025-05-25 13:14:18 瀏覽:377
前衛警察與法治網 發布:2025-05-25 13:11:31 瀏覽: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