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後漏評法官承擔責任
主辦法官對案件執行基本上不負有責任。
主辦法官僅對案件審理負責,案件執行與否是需要當專事人屬自行寫申請到法院執行局立案執行。
所以,並不是每個案子法院都要去執行。只有那些當事人不履行義務的,而且當事人向法院申請之後才進入執行程序。
⑵ 法院請評估公司評估房地產拍賣後有很多資產漏評能要回嗎
拍賣房不等同於購買一般房產,其中可能有些拍賣房本身隱藏著風險。
根據既往拍賣住房所發生的糾紛,購買拍賣房產需要注意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一、仔細閱讀拍賣公告上的每一個條款,尤其是備注條款,通過這些條款,購房者可以了解是否有房產證、是否是商品房、是否欠地價、是否欠土地使用費等;最重要的是,可以知道該房產是否有簽訂租約,是否欠繳其他稅費等;比較棘手的有如下幾個情形:買家應了解該房子是否騰空,原房東戶口是否已遷出;有租約(不交吉):有租約專業術語叫「不交吉」,不交吉就是只是已取得產權,但房屋仍因各種原因被居住使用,要實際擁有,還須通過途徑取得。有租約的情況也一樣進行區分,一部分是擔保公司,誤以為贖樓就能賣掉還錢,但贖完樓後一下子被查封房產,擔保公司為了自保簽訂了長年租賃合同,引發買房者入住難;一部分是債務人,為的就是存心抗拒執行,勾結第三人簽訂了租賃合同,同時做足了阻撓購房者入住的應對措施;有些是真正的租客,租賃合同也是正常的租賃合同,合同到期就會依照約定搬走。租約簽訂日期也要注意,有些是在查封之前就簽訂了租約,有些是在查封後才簽訂租約。另一種「不交吉」是標的不帶租約,但目前被原房東或其親友經業主允許使用的,有可能出現拒不搬走的情況。購買者需事先對不同的情形要進行甄別,以確定應對方案;欠物業費、水電費;欠稅費、土地出讓費、土地使用費等有沒有結清費用。
以上種種,法院均不負責核實,也不負責清場交付,並且「相關未了受法律保護債務的處理,由競得人自行核實並自理」。但是,這些情況可以直接去相關管理部門查詢,也可委託拍賣行確認。買家也可以委託專業人士代為審查相關拍賣文書、通過多方途徑了解房屋情況。
二、算清稅費:除了上述費用,購買拍賣房還需要繳納過戶過程中產生的所有稅費,務必去房管了解清楚。還有一筆拍賣傭金,因此在看中一套房產時,心動先放一旁,仔細反復詢問法官和專業人員,算清稅費,確定最後實際付出的成本。
三、實地看房:在房地產拍賣競拍流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是實地看房。實地看房時,一定不要放棄這個機會,除了像買賣二手房那樣勘察房產現場,還要藉此機會獲得其他相關信息,比如是否有人居住,租約多久,租金多少,是否欠物業費等等,通過實地看房,房產的真實面目會一一展現,從而對購房者的決策產生幫助;
四、其事宜:如果是學區房,房子上的學區、戶口是否遷出;另外,是否有第三人主張所有權,是否有糾紛,前業主的相關信息等等,都是購房者需要了解的事宜。
很多事情如果是二手房買賣,一家靠譜的中介可以讓你完全放心不去理會這些問題,但是購買拍賣房產,購房者就需要勞心勞力,最好自己去調查清楚再做決策。
拍賣房看上去很美,美在價格低,美在有法院公信力背書,但是購房者在踏上購買拍賣房的征程前,一定要考慮到涉及的各種風險,否則很容易撿起芝麻丟西瓜,甚至血本無歸,花錢買罪受。
拍賣房作為新房、二手房之外的又一房產交易渠道,風險所在,機會亦在,把握得好,購房者就會以令人開心的價格得到心愛的房產,請記住,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⑶ 一方隱瞞事實,法官採信判決錯誤,最後是誰承擔責任
向上一級法院上訴或者向檢察院申訴,可以改判。
⑷ 未經質證定案後法官應該承擔什麼責任
所謂質證,是指當事人、訴訟代理人及第三人在法庭的主持下,對當事人及第三人提出的證據就其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以及證明力的有無、大小予以說明和質辯的活動或過程。他有很大的意義,通過質證程序使審理更加公開、法院能夠正確地認定證據、保障當事人的程序權利。《證據規定》第47條規定: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由當事人質證。未經質證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質證中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 當事人在證據交換過程中認可並記錄在卷的證據,無須進行質證,可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但審判人員應當在庭審中對此說明。當事人在證據交換過程中已經認可的證據即表明當事人雙方對該證據的證明力沒有異議。
第二 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或者法律規定的其他應當保密的證據,不得在開庭時公開質證。
我覺得你需要結合案件來考慮這個案件,也許這是法官結合案件的自由裁量。
咱們再退一步說,如果法官沒有依據以上兩點而私自沒有質證,那這就是程序的重大違法,你可以上訴,或者你去法院把庭審筆錄列印出來,給上級法院,或者審判法院的檢查委員會,要求重審。 】
希望這些對你有用,有什麼不懂得聯系我啊,我會幫助你。
⑸ 法院錯判的案子,法官承擔什麼責任
【法律分析】
法官判錯案件要看是為什麼判錯,不同的原因有不同的結果。法官受賄了,當然要承擔刑事責任。如果只是對法律理解不同、粗心大意而判錯案件,只會在法院內部的評比考核中受到一定影響,這樣能對他的獎金或升遷有影響。
【法律依據】
《中國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九十九條 司法工作人員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對明知是無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訴、對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訴,或者在刑事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在民事、行政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⑹ 如被執行人的房產拍賣後不足以還款,是不是就不負法律責任了
不是的,不足以還清,剩下欠的依然欠著。有線索了可以繼續追償,長期不清償依然會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只有有限責任公司進行破產清算後未結清的債務不會追索到
⑺ 已生效的法院裁決書有明顯錯誤法官有責任嗎
有責任來,但是也會生效源。
1.根據《國家賠償法》第三十一條規定,……有關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也就是說,法官錯判的,既可以給予行政處分,也可以承擔刑事責任;
2.中央政法委規定了司法工作人員辦案終生負責制,法官判錯案,任何時候都可以追究;
3.《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條有徇私枉法罪的規定:司法工作人員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對明知是無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訴、對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訴,或者在刑事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⑻ 已告之房屋查封到期,法官不續封被告己轉賣,法官是否承擔責任
沒有及時續封,是當事人的責任,執行法官也有一定的責任。
《最高內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財產容保全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八條申請保全人申請續行財產保全的,應當在保全期限屆滿七日前向人民法院提出;逾期申請或者不申請的,自行承擔不能續行保全的法律後果。
人民法院進行財產保全時,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保全人明確的保全期限屆滿日以及前款有關申請續行保全的事項。
⑼ 沒有及時續封,執行法官有責任嗎
沒有及時續封復,是當事人的責任,執行製法官也有一定的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財產保全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八條申請保全人申請續行財產保全的,應當在保全期限屆滿七日前向人民法院提出;逾期申請或者不申請的,自行承擔不能續行保全的法律後果。
人民法院進行財產保全時,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保全人明確的保全期限屆滿日以及前款有關申請續行保全的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