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一級法院
① 怎樣提起民事訴訟 處於鄉鎮地區的該去那一級的法院是縣法院還是更高一級的呢
患者或者家屬決定就醫療損害向法院起訴時,面臨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向哪個法院起訴,即如何確定案件的管轄法院。
案例:1998年11月,杜某在某醫院剖腹產一對雙胞胎,孩子6個月大後,杜某發現老大發育明顯異常,多次到醫院檢查,確診為重度腦癱,專家認為與出生後窒息有關。杜某遂提起醫療事故技術鑒定,2001年2月,北京市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出具鑒定書,認為醫院診療護理不當與患兒出現的重症腦癱、智力低下有一定的關系,屬於三級醫療技術事故(在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頒布之前的鑒定)。2001年6月,杜某夫婦以孩子的名義向醫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醫院賠償400多萬元。這個案例中,原告確定向醫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起訴,就是民事訴訟中管轄法院確定的兩個方面。
第一,級別管轄的確定,即向哪個級別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規定我國人民法院分為四級,分別是最高人民法院,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地區、地級市中級人民法院,縣、自治縣、區基層人民法院。有些基層法院設有多個派出法庭,派出法庭不是一級法院,屬於基層法院的派出機構。這四級法院之間的分工如下: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中級人民法院管轄重大涉外案件、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高級人民法院管轄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以及認為應當由其審理的案件。醫療糾紛民事訴訟一般由基層人民法院受理,當涉及到外國人,港、澳、台同胞且案情重大的由中級人民法院受理,有重大影響的案件也可以由高級人民法院受理,最高人民法院一般不受理醫療糾紛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判斷是否有重大影響的一個標準是訴訟標的,每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按訴訟標的對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和高級人民法院的管轄進行分工,不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標的數額標准各不相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會有調整。上述案例中原告標的數額為400多萬,達到了當時中級人民法院的立案標准,在級別管轄上,原告直接向中級人民法院提起第一審民事訴訟符合法律規定。
第二,地域管轄的確定,即向同級法院的哪一個法院起訴。《民事訴訟法》規定,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醫療糾紛民事訴訟中侵權行為地、合同履行地、被告住所地通常都是醫療機構所在地。故醫療糾紛民事訴訟中,無論提起侵權之訴還是違約之訴,通常都是向醫療機構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需要指出的是,有些醫療糾紛中涉及不同區域的多家醫療機構,這種情況下,多家醫療機構所在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訴訟,原告可以選擇向其中一個人民法院起訴,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
② 鎮上有法院嗎
法律分析:鎮上的法院是基層法院的派出法庭,如果您對他們做出的判決不服,可以去上一級人民法院。上一級法院應在市裡。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制度。
第十七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③ 鄉鎮一級法院如何稱謂
鄉鎮一級法院稱為法庭。
法庭(courtroom)是法院(court)的事務類組織單元,是法院的子屬級單元:分為部門法庭(如民事庭刑事庭)、某事的臨時法庭、基層法庭(縣級法院的鄉鎮級基層單位)。
法庭組成人員有審判人員及書記員。適用簡易程序的,由一名審判員和一名書記員審理案件;適用普通程序的,由三名審判員(或一名審判員、兩名陪審員)和一名書記員審理。
(3)鎮一級法院擴展閱讀:
在我國,人民法院分為四級,分別為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 。此外還有專門法院即軍事法院,海事法院,鐵路運輸法院。
在這其中,一般的第一審民事案件,都由基層人民法院受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通常基層人民法院是區縣或以下級,鄉鎮的叫做法庭。
基層人民法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最低一層的人民法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在縣、縣級市、自治縣、市轄區設立基層人民法院。在稱謂上,基層法院名稱為「XX縣(市、區)人民法院」,而不出現「基層」字樣。
①有些國家的特殊(相對獨立)子屬級法院(不是完全意義的法院)稱法庭,如法國的初審法庭、爭議法庭、警察法庭,英國的御座法庭、家事法庭等。
②法院內部審理不同訴訟案件的組織機構。根據案件性質設立刑事法庭、民事法庭、經濟法庭、行政法庭等,此外,還設有專門法庭,以及根據需要設立的其他法庭等。
③國家為審理特種案件而設立的臨時性審判機構。如中國1956年為審判日本戰犯而設立的軍事法庭,1980年為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而設立的特別法庭。
④中國基層人民法院根據地區、人口和案件情況設立的人民法庭,是基層人民法院的派出機構。
⑤審判庭的別稱。審判庭的組成人員往往被稱為法庭組成人員,審判庭的活動被稱為法庭活動,審判庭的記錄被稱為法庭記錄。
⑥法庭審判訴訟案件的場所。法院實行公開審判為原則,不公開審判為例外。一般允許群眾進入法庭旁聽。
④ 鎮和縣的法庭是同一級的法院嗎
應該說鎮所在地的是人民法庭,縣所在地的是人民法院,法庭是法院的內設機構,法院的法庭不是一個級別,但是法庭處理案件是以法院的名義處理,也就是說法庭處理案件的法律文書是蓋的法院的公章,呵呵!
⑤ 在我國鄉鎮一級可以設立法院和檢察院嗎
目前我國沒有在此類地方設置法院與檢察院的。雖然有些地方,比如中山這樣的地方設置在鎮上,但名稱是第二人民法院之類的,因此符合設置原則,則縣區一級設置基層人民法院和檢察院。
⑥ 農民起訴鎮政府向哪-一級法院、
向縣中級人民法院起訴就可以了。需要縣一級別的法院才會受理
⑦ 鄉鎮法庭跟法院一樣嗎
職責是一樣的,只是行政級別不一樣。鄉鎮法庭是縣級人民法院的派出機構和組成部分,可以理解為是縣級人民法院派駐在鄉鎮的一個辦公室。鄉鎮法庭是人民法院的最基層單位,依法行使審判權,以基層縣級人民法院的名義製作和發布判決和裁定。
為了照顧一些離縣城比較遠的地方的人解決民事糾紛,很多縣級的基層法院都在鄉鎮設了法庭,也就是法院的一個派出部門,相當於法院的一個辦公室放在鄉鎮這邊,其實還是縣法院管的。這樣做的好處有利於法院取證,了解情況,更高效率辦案,節約司法成本。
目前我國法院一共分為四級:最高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基層人民法院。其中基層人民法院設在縣、市(縣級市)區(市轄區)。而基層人民法院可根據轄區情況,在部分鄉鎮設立人民法庭。
⑧ 縣級法庭和鄉鎮法庭是一個級別嗎鄉鎮法庭如果不作為我該到哪申訴
在鄉鎮成為法庭,到了縣一級別就稱為法院了,民事訴訟案件可以到縣一級別訴訟。
⑨ 請問鄉鎮上有法院嗎
沒有,基層法院一般設在縣,鄉鎮上的為派出法庭。
派出法庭是基層專人民法院的屬派出機構。相當於法院的一個庭室,具有法院的審判職能,履行法院審判職責。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二十四條,基層人民法院包括:
(一)縣、自治縣人民法院;
(二)不設區的市人民法院;
(三)市轄區人民法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二十六條,基層人民法院根據地區、人口和案件情況,可以設立若幹人民法庭。
人民法庭是基層人民法院的組成部分。人民法庭的判決和裁定即基層人民法院的判決和裁定。
(9)鎮一級法院擴展閱讀
設置人民法庭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1.年受理案件數量一般不低於二百件,但邊遠山區、牧區、林區等地區不受此限,具體受理案件數量由各高級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決定;
2.至少要有三名法官,一名書記員,有條件的應當配備司法警察。少數民族地區應當配備懂當地民族語言的審判人員和書記員;
3.要有自有的審判、辦公用房,以及適應審判工作需要的辦公設施、通信設備和交通工具。
⑩ 縣里的鎮法院是一審,終審在哪級法院
不分縣市,二審為抄終審,不服基層法院判決的可上訴中級或高級法院
(1)一審:法院對案件的最初一級審判。在我國,普通的第一審案件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但是性質較嚴重、問題較復雜、影響較廣大的第一審案件,按其不同程度,分別由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管轄。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就是終審。
(2)二審:上級法院按上訴程序對下級法院的第一審案件所作的審理。我國實行兩審終審制,第二審就是終審。
(3)再審:再審是為糾正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錯誤判決、裁定,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對案件重新進行的審理。
(4)終審:終審,法院對案件的最後一級審判。我國實行兩審終審制,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二審就是終審。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審也是終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