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判案被上訴對法官
❶ 法官違法判案怎麼上訴
法官辦案錯誤可以通過司法程序重新審理或者上訴,如果不是有徇私枉法、受賄等違法行為,法官對案件的認識一般不能被追究。
❷ 法官判錯案該怎麼處罰
法官判錯案,需要看是否是故意行為,法官在審判工作中,故意違反法律法規的,或者因重大過失導致裁判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應當承擔違法審判責任。
第三十七條規定:對應當追究違法審判責任的相關責任人,根據其應負責任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等有關規定處理:
(1)應當給予停職、延期晉升、退出法官員額或者免職、責令辭職、辭退等處理的,由組織人事部門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和程序依法辦理;
(2)應當給予紀律處分的,由紀檢監察部門依照有關規定和程序依法辦理;
(3)涉嫌犯罪的,由紀檢監察部門將違法線索移送有關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免除法官職務,必須按法定程序由人民代表大會罷免或者提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
(2)法官判案被上訴對法官擴展閱讀:
法官承擔違法審判責任主要有兩種類型:
1、審判活動中故意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
「故意」在刑法和民法理論中均有詳細而專業的解讀,在此主要強調法官在審判活動中「明知違法而有意為之」。法官作為精通法律的專業人士,在裁判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守法律的規定。如果法官在履行審判職責的過程中故意違反程序法和實體法的規定,均應當承擔相應的違法審判責任。
2、審判活動中因重大過失導致裁判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的行為。
「過失」是與「故意」相對應的一種主觀過錯,指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後果而因疏忽大意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的心理狀態。
❸ 法官判案不公被上訴,對這個法官有什麼影響
如果一個法官一年中經手判的100件案件,其中30件被上訴後改判,法院院長還會讓這個法官在第二年繼續審判案子嗎?量的積累,會導致質的變化。
❹ 法官判案不公我除了上訴還有什麼辦法
也可以向檢察院申請抗訴或檢察建議,或向法院申請再審。
根據民司訴訟法的規定,如果當事人對一審民事判決不服的,可以向法院上訴,由二審法院重新進行審理並作出裁判。
作為當事人而言,對於一審法院判決不服的救濟途徑,除了上訴外,還可以通過法院的審判監督程序來處理,即向法院申請再審,或向檢察院申請抗訴或檢察建議,以此來啟動法院的審判監督程序,爭取改正原錯誤的判決。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九十九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第二百零八條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二百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提出抗訴。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二百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並報上級人民檢察院備案;也可以提請上級人民檢察院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審判監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審判程序中審判人員的違法行為,有權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
第二百零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一)人民法院駁回再審申請的;
(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對再審申請作出裁定的;
(三)再審判決、裁定有明顯錯誤的。
人民檢察院對當事人的申請應當在三個月內進行審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決定。當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❺ 法院法官寫判決書,原被搞顛倒了,我能起訴法官嗎求助
法律文書出現錯誤,可向法院提出意見要求重新出具判決書,如果誤差較大法院會撤銷原判決重新出具判決書,出現錯誤法院內部有考核機制對相關法官進行處罰,公民不能直接起訴法官,可向上一級法院投訴。
❻ 如果法官的判決讓二審撤銷,對這個法官有沒有影響呢
關於原判決被上級法院撤銷,是否對原審法官有影響,要視情況而定。如果是因為當事人未在舉證期限內提供證據、或者在原判決作出後又出現新證據,對於這類情況,上級法院進行改判並非因為原審法官存在過錯,則不會對原審法官有影響。
如果是因為原審法官徇私枉法、或者因法官原因認定事實不準確、適用法律不正確等情況,在原審判決錯誤的情況下,上級法院撤銷原判決,則會影響原審法官的年終考評、升職、晉級等等。
關於是否申請迴避,要由當事人根據具體情況決定。如果已經明知某法官可能影響案件的審理,也可以考慮申請迴避,畢竟,迴避之後其再打招呼,比直接由其判決要多一道程序。據說法官應當獨立辦案,如果運氣好,換的法官不一定完全會按其的意見辦。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
❼ 法院法官判決的案子當事人不服上訴對法官有影響嗎
要看具體情形而定,上訴,是當事人的法定權利,其本身與法官的履職沒有必然的聯系。只有存在最高法規定的七種情形時,才會對法官追究責任。
法條鏈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
1、【法官下列7種違法情形將追責】
第26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紀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違法審判責任:
(1)審理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2)違反規定私自辦案或者製造虛假案件的;
(3)塗改、隱匿、偽造、偷換和故意損毀證據材料的,或者因重大過失丟失、損毀證據材料並造成嚴重後果的;
(4)向合議庭、審判委員會匯報案情時隱瞞主要證據、重要情節和故意提供虛假材料的,或者因重大過失遺漏主要證據、重要情節導致裁判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的;
(5)製作訴訟文書時,故意違背合議庭評議結果、審判委員會決定的,或者因重大過失導致裁判文書主文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的;
(6)違反法律規定,對不符合減刑、假釋條件的罪犯裁定減刑、假釋的,或者因重大過失對不符合減刑、假釋條件的罪犯裁定減刑、假釋並造成嚴重後果的;
(7)其他故意違背法定程序、證據規則和法律明確規定違法審判的,或者因重大過失導致裁判結果錯誤並造成嚴重後果的。
2、【法官下列8種再審改判情形將免責】
第28條 .因下列情形之一,導致案件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起再審後被改判的,不得作為錯案進行責任追究:
(1)對法律、法規、規章、司法解釋具體條文的理解和認識不一致,在專業認知范圍內能夠予以合理說明的;
(2)對案件基本事實的判斷存在爭議或者疑問,根據證據規則能夠予以合理說明的;
(3)當事人放棄或者部分放棄權利主張的;
(4)因當事人過錯或者客觀原因致使案件事實認定發生變化的;
(5)因出現新證據而改變裁判的;
(6)法律修訂或者政策調整的;
(7)裁判所依據的其他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8)其他依法履行審判職責不應當承擔責任的情形。
❽ 一審勝訴被告上訴對一審法官有影響嗎
一般來說,沒什麼影響,法官只是法律行為的判決者,只要按法律規定來,沒事的。
《民事訴訟法》規定,二審是人民法院根據上訴人的上訴,就第一審人民法院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理,並作出判決。在原判決認定事實正確,證據確實、充分,適用法律正確,,應當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