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跟法官協商推遲開庭嗎
㈠ 你好,我今天下午3點開庭,因為我目前所以的地區昨天凌晨發生了疫情,請問我可以找人幫代理開庭嗎
你好,可以找人代理開庭。問題是在開庭前一天,你必須把委託書交到法院才可以的。
㈡ 打官司法官說被告有事推遲開庭可以嗎
被告有正當理由可申請延期開庭,法官認為理由成立,決定延期開庭後應提前通知原告。
㈢ 你好!由於年底很多事不能丟,可是法院開庭時間又到了,路程也遙遠,怎麼延遲開庭日期!
在民事訴訟的過程中,因為某種原因可能不能按時出庭,可能就會寄希望於延期審理。有的人就會問,開庭時間能申請延後嗎?
根據《中年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開庭審理:
(一)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
(二)當事人臨時提出迴避申請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
(四)其他應當延期的情形。
以上就是關於「開庭時間能申請延後嗎」的解答。
㈣ 你好,法官可以以出去學習為由,推遲開庭時間嗎
您好!當事人遲到在法庭中是常見的事情,法官都經常遲到,所以不是什麼嚴重的事情。你覺得能贏,是因為你知道事實,可是法官是不知道事情真相的。訴訟中你們的策略選擇、證據提交、當庭陳述未必滿足勝訴的條件,這也是律師的價值所在。所以說,案件不是必須要請律師,但是你要自己上,就得確保有這個能力。案件總有輸贏,不是每個案件都有人去買通法官的。
㈤ 投訴法官故意拖延開庭時間,會有什麼後果
法官是有權利根據實際情況,延遲開庭時間的,沒有後果自負,要是版法院延遲毫無理由,可權以向檢察院反映情況。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開庭審理:
(一)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
(二)當事人臨時提出迴避申請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
(四)其他應當延期的情形。
㈥ 協商好了可以到法院不開庭的情況下出證明嗎
原被告雙方協商一致之後,可以到法院和法官說明情況,法官會判斷協商內容是否合法,協商內容合法的,則可以不再開庭,根據雙方的協商一致情況出具調解協議(也是法律文書的一種,雙方簽收後具有法律效力)。
㈦ 原告開庭遲到20分鍾與法官協商無果被撤訴,法院做法合理嗎
怎麼說呢,嚴來格從法源律上講法官這樣做是合法的,沒有按時到庭可以給你撤訴處理。從情理上講,如果你們溝通過得,你有合理理由遲到了,他就給你撤訴,不合人情。我前幾天開庭,對方當事人遲到半小時,也沒有給我缺席判決,我是原告。
㈧ 請問法院通知被告後被告要求先協商,請問還按時開庭嗎
1.民事案件,開庭時法官都會先詢問是否調解,被告要求調解,需要原告同意調解,如果原告不同意,法官會按程序判決。開庭傳票送達之後,當事人一方有正當理由的可以申請延期,申請延期被批准後,法官會通知改期開庭。沒有延期開庭的,需要按傳票時間開庭。
2.《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開庭審理:
(一)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
(二)當事人臨時提出迴避申請的;
(三)當事人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
(四)其他應當延期審理的情形。
㈨ 法官沒有任何理由就不開庭或開庭延期嗎
法官審理案件應當在法定審限內結案。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刑訴法
第二百零二條 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於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㈩ 法院開庭時間可以推遲嗎
以下情況法院開庭時間可以推遲:
根據《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四百五十五條 法庭審判過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訴人可以建議法庭延期審理:
(一)發現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者遺漏罪行、遺漏同案犯罪嫌疑人,需要補充偵查或者補充提供證據的;
(二)被告人揭發他人犯罪行為或者提供重要線索,需要補充偵查進行查證的;
(三)發現遺漏罪行或者遺漏同案犯罪嫌疑人,雖不需要補充偵查和補充提供證據,但需要補充、追加或者變更起訴的;
(四)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鑒定人出庭作證或者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提出意見的;
(五)需要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
(六)公訴人出示、宣讀開庭前移送人民法院的證據以外的證據,或者補充、變更起訴,需要給予被告人、辯護人必要時間進行辯護准備的;
(七)被告人、辯護人向法庭出示公訴人不掌握的與定罪量刑有關的證據,需要調查核實的;
(八)公訴人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證明,需要調查核實的。
在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前發現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可以建議人民法院延期審理。
根據《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開庭審理:
(一)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
(二)當事人臨時提出迴避申請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
(四)其他應當延期的情形。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八條的規定,遇有下列情況之一,影響審判進行的,可以延期審理;
(一)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
(二)檢察人員發現提起公訴的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提出建議的;
(三)由於申請迴避而不能進行審判的。
(10)可以跟法官協商推遲開庭嗎擴展閱讀:
審判程序
開庭審理是法院審判程序的核心階段。審判程序可分為開庭審理前的准備、法庭審判(即開庭審理)、生效裁判執行等基本階段。開庭審理的結果就是裁判(即判決或裁定),法院做出的裁判在滿足生效的條件後即成為生效裁判,生效裁判進入執行程序予以執行。
具體步驟
首先,由書記員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並宣布法庭紀律;
其次,由審判長宣布開庭,並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
第三,進行法庭調查。法庭調查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當事人陳述;
(二)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
(三)出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
(四)宣讀鑒定意見;
(五)宣讀勘驗筆錄。其間,當事人經法庭許可,可以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
第四,進行法庭辯論。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二)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三)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四)互相辯論。法庭辯論終結後,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第五,評議和宣判。法庭辯論或被告人最後陳述結束後,法官進入評議室評議,做出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