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訴訟看名義復議看職權
1. 銆屽徃鑰冦嶈屾斂娉曢噷閭d釜鍙h瘈錛屽嶈鐪嬭亴鏉冭瘔璁肩湅鍚嶄箟浠涔堟剰鎬
1. 鍦ㄨ屾斂璇夎間腑錛岃皝鏄琛屾斂琛屼負鐨勫悕涔変富浣擄紝璋佸氨鏄琚鍛娿
2. 鍦ㄨ屾斂澶嶈涓錛岀湅璇ヨ屾斂琛屼負鏄鍚﹀緱鍒版巿鏉冿紝濡傛灉寰楀埌鎺堟潈錛屽垯鎺堟潈鏈哄叧涓鴻澶嶈鏈哄叧錛屾巿鏉冪粍緇囦負澶嶈鏈哄叧銆
3. 瀛樺湪渚嬪栨儏鍐碉細瀵逛簬琛屾斂璁稿彲錛屽傛灉鐢變笅綰ф満鍏充綔鍑哄喅瀹氾紝浣嗛渶瑕佷笂綰ф満鍏蟲壒鍑嗭紝鍘熷垯涓婁互涓嬬駭鏈哄叧涓鴻鍛娿傚傛灉瀵硅稿彲鍐沖畾鍜屾壒鍑嗚屼負閮戒笉鏈嶏紝涓騫舵彁璧瘋瘔璁礆紝鍒欎互涓嬬駭鍜屼笂綰ф満鍏充負鍏卞悓琚鍛娿傝繖涔熺畻鏄澶氶樁孌佃屼負涓鈥滆瘔璁肩湅鍚嶄箟銆佸嶈鐪嬭亴鏉冣濆師鍒欑殑涓涓渚嬪栥
4. 瀵逛簬媧懼嚭鏈烘瀯錛屾棤璁烘槸澶嶈榪樻槸璇夎礆紝閮界湅鍏惰亴鏉冦
2. 「司考」行政法里那個口訣,復議看職權訴訟看名義什麼意思
“復議看職權,訴訟看名義”是行政法中確認法律救濟制度對象時的一條重要口訣。
在行政復議中,復議的申請人確定基於哪個行政機關具有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職權。如果下級行政機關是經過上級行政機關的授權或批准才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那麼當事人申請復議時,應該以這個上級行政機關為復議申請人。簡而言之,復議的關鍵在於看哪個機關被授權作出了行政行為,這個被授權的機關就是復議的被申請人。
而在行政訴訟中,被告的確定則通常基於具體行政行為是以哪個行政機關的名義作出的。即如果某個下級行政機關在經過上級行政機關批准後,以自己的名義對外作出了具體行政行為,並且該行為引發了訴訟,那麼被告應該是這個下級行政機關,也就是對外發生法律效力的文書上署名的機關。訴訟時主要看的是行為名義上的作出者,誰的名義,誰就是被告。
需要注意的是,這一口訣也存在一些例外情況。例如,在行政許可中,如果行政許可由下級行政機關作出決定,但需要上級行政機關批准,原則上應以作出決定的下級行政機關為被告。但如果當事人對行政許可和批准行為都不服,並一並提起訴訟的,那麼需要將下級行政機關和上級行政機關作為共同被告。此外,對於內設機構、派出機構、組建機構等,無論是復議還是訴訟,都需要看它們是否具有相應的職權來決定其是否能成為復議申請人或訴訟被告。
綜上所述,“復議看職權,訴訟看名義”這一口訣簡潔明了地概括了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中被告或復議申請人確定的基本規則,但具體案件還需根據實際情況和法律規定綜合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