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分員額外
㈠ 非員額法官能作為合議庭組成人員嗎
目前,員額制改革已經全部完成,員額法官都是經過遴選、考試合格後經版人大重新任命的法官。按權照中央要求,員額制改革之前任命的法官,不再具有法官身份,一律轉為法官助理或者司法行政人員,不再獨立辦案。至於如何理解「不再獨立辦案」,某省法院在下發的員額外法官不再辦案的文件中明確:員額外法官,在辦理完原來的案件後,不得再辦理新分案件,不得再作為案件的承辦法官,也不得再作為合議庭組成人員辦理案件。
㈡ 法官輔助人員行政人員的劃分
根據《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分類管理制度改革意見》的規定,將法院工作人員劃分為法官、審判輔助人員和司法行政人員。其中,審判輔助人員包括法官助理、書記員、司法警察等,
㈢ 員額法官和庭長的區別
1、員額法官和一般法官的區別是員額法官有裁判權,普通法官現在變成法官助理,沒有裁判權。
2、員額法官是法官員額制度下的產物,員指的司法人員,額就是額度,意思就是法官的數量得按照一定的比例額度配備。
3、員額法官實行單獨職務序列,工資體系是和普通公務員有區別的。基層院也就是縣級法院員額法官的等級從低到高是五級法官,四級法官,三級法官,二級法官,一級法官,四級高級法官,三級高級法官。
曾經三級法官二級法官對應副科級待遇,一級法官對應正科級待遇。四級高級法官對應副處級待遇,三級高級法官對應正處級。
㈣ 中國的法官從首席大法官往下一共分多少等級
法官等級設下列四等十二級:
(一)首席大法官;
(二)大法官:一級、二級;
(三)高級法官:一級、二級、三級、四級;
(四)法官: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
一級大法官、二級大法官、一級高級法官、二級高級法官和最高人民法院其他法官的等級,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及其所轄法院的三級高級法官、四級高級法官、一級法官、二級法官和高級人民法院其他法官的等級,由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批准。
(4)法官分員額外擴展閱讀:
新修訂的法官法有八章六十九條,對法官的權利義務、遴選、任免、管理、考核獎勵以及職業保障等作了較為全面的修改完善。
在分組審議中,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這部法律體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司法體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充分吸收了司法體制改革實踐的經驗,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在賦予法官司法權力和加強保障的同時,強化了監督和制約。
根據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人民法院組織法關於法院審判人員的組成的規定,新修訂的法官法對法官具體包括哪些人予以了明確:法官是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的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
㈤ 法官的級別分為4等共12級。,其中首席大法官有幾個
首席大法官只有一個,就是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如有幫助,請採納!
㈥ 法官的等級是什麼
中國法官等級規定中國法官分為四等十二級。
中國法官級別一共分為首席大法官、大法官、高級法官、法官四等,共十二級。
其中,首席大法官、一級大法官和二級大法官總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法官。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為首席大法官。大法官分二級,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高級人民法院院長。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向大法官授予職銜證書。
(6)法官分員額外擴展閱讀:
此外,高級法官還分為四級,普通法官分為五級。
法官的等級的確定,是以法官所任的職務、德才表現、業務水平、審判工作實績和工作年限為依據的。
一級大法官、二級大法官、一級高級法官、二級高級法官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其他法官的等級,按規定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批准。
高級人民法院及所轄法院的三級高級法官、四級高級法官、一級法官、二級法官和高級人民法院其他法官的等級,按規定由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批准。
中級人民法院及其所轄法院的三級法官、四級法官、五級法官的等級,按規定由中級人民法院院長批准。
㈦ 員額法官是什麼意思
法官員額制,目的就在於使得這些法官的工作僅限於審理案件,而其他的工作交由行政部門以及法官助理人員去進行。
關於法官員額制,你又了解多少呢?
最高法首批367名員額法官出爐
是中國司法史上的一件大事
最高法首批員額法官宣誓
最高法首批員額法官宣誓
這場隆重的宣誓活動
意味著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入額工作順利完成
那什麼是法官員額制?
怎麼樣的人可以做員額法官?
法官員額制至今有什麼成效?
未入額的法官怎麼辦?
......
面對這些問題
不少讀者可能會有疑問
今天,小編為你一一揭秘。
什麼是法官員額制?
中共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之後,以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四項基礎性改革試點正式拉開帷幕。其中,建立和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被認為是司法體制改革的一大「重頭戲」。
所謂人員分類管理改革,就是將法院工作人員分為法官、審判輔助人員和司法行政人員,各類別人員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各得其所,其中核心的內容是法官員額制改革。
因為法官員額制改革是對法院工作人員利益格局的重新「洗牌」,涉及每一位幹警的切身利益,是一場動自己「乳酪」的硬仗,因此,被視為本輪司法體制改革中「一塊最難啃的硬骨頭」。
各高級法院在堅持「以案定額」的基礎上,綜合考慮不同審級、不同地區法院案件類型和數量、人員配置以及轄區內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人口數量、轄區面積等因素,實行法官員額省內統一調配。
截至今年6月,全國法院共遴選產生12萬余名員額法官,實現了把最優秀的人才吸引到辦案一線。
目前,全國219家試點法院正按照試點方案要求積極開展試點。
最高法選出的首批員額法官是什麼來頭?
最高法首批員額法官宣誓
這是一支正規化隊伍:除審判委員會委員、巡迴法庭主審法官外,刑事崗位151人,民事崗位99人,行政賠償崗位19人。
這是一支專業化隊伍:博士研究生119人,碩士研究生205人,大學學歷43人。其中博士學歷佔32.43%,碩士學歷佔55.86%。
這是一支職業化隊伍:平均年齡47歲,平均法律工作經歷22年,年富力強、經驗豐富的審判員成為員額法官的主流。
未入額的法官,怎麼辦?
在改革之前,全國法官人數21萬多人,這次入額12萬,那沒有入額的法官如何安置?
目前,實踐中大體有四種渠道進行安置分流:
一是轉任為法官助理,繼續在審判業務部門協助員額法官辦案;
二是轉任司法行政人員,到綜合部門工作;
三是一些年紀較大的法官從事案件評查、訴前調解等工作;四是交流到其他黨政部門。
改革過程
2015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關於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改革後地方法院直接由獨任法官、合議庭裁判的案件占案件總數的98%以上,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數量普遍較改革前大幅下降。
2016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會同中央編辦聯合印發《省以下人民法院內設機構改革試點方案》,就科學設置審判業務機構,有效整合非審判業務機構,嚴格控制機構規模提出明確要求。
2017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關於加強各級人民法院院庭長辦理案件工作的意見(試行)》,就院庭長的辦案數量、建立保障院庭長辦案的工作機制以及建立院庭長辦案情況通報制度等進行了明確。
《意見》下發後,各地法院普遍制定了落實院庭長辦案制度的具體方案,實現院庭長辦案常態化。例如北京法院院庭長去年辦案13.8萬件,同比上升52%。廣東法院入額院庭長2016年共辦結各類案件48.92萬件。
動圖
改革成效
經過四年的改革探索,改革成效逐步顯現:
司法人力資源回歸辦案本位,優秀專業人才向辦案一線流動趨勢明顯,85%的司法人力資源配置到辦案一線;
辦案質效穩步提升,各地法院人均結案數量普遍提升20%以上;
在全國法院立案數年均增長20%左右、法院總編制未增加的情況下,結案率不降反升;
司法公信力和人民群眾的獲得感進一步提高,一些試點法院涉法涉訴信訪案件下降30%左右。
㈧ 員額法官和一般法官的區別是什麼
1、員額法官和一般法官的區別是員額法官有裁判權,普通法官現在變成法官助理,沒有裁判權。
2、員額法官是法官員額制度下的產物,員指的司法人員,額就是額度,意思就是法官的數量得按照一定的比例額度配備。
3、員額法官實行單獨職務序列,工資體系是和普通公務員有區別的。基層院也就是縣級法院員額法官的等級從低到高是五級法官,四級法官,三級法官,二級法官,一級法官,四級高級法官,三級高級法官。
曾經三級法官二級法官對應副科級待遇,一級法官對應正科級待遇。四級高級法官對應副處級待遇,三級高級法官對應正處級。
(8)法官分員額外擴展閱讀:
中共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之後,以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四項基礎性改革試點正式拉開帷幕。其中,建立和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被認為是司法體制改革的一大重頭戲。所謂人員分類管理改革,就是將法院工作人員分為法官、審判輔助人員和司法行政人員。
每個省的規定都不太一樣,選拔都是通過考試加考核,能入額的會提高薪資待遇,但同時要對案件終身負責。另外,由於法官人員減少,工作強度會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當然,已經入額的也不是鐵飯碗,也需要定期考核的,考核不通過就會被清理出去,然後按照比例重新入額新的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