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審理走私
A. 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數額較大,是五萬元以上,還是十萬元以上,解釋有點看不明白。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走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9.26 法釋〔2000〕30號)
第八條刑法第一百五十五條規定的「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購走私進口的其他貨物、物品,數額較大的」,是指明知是走私行為人而向其非法收購走私進口的其他貨物、物品,應繳稅額為五萬元以上的。
B. 走私貴重金屬罪的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嚴厲打擊倒賣走私黃全犯罪活動的通知》(1987.6.28)
分清罪與非罪界限,嚴格依法辦案。根據《刑法》第一百一十六條至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嚴懲嚴重破壞經濟的罪犯的決定》和《海關法》的規定,非法收購、倒買倒賣、走私黃金情節嚴重的,均應追究刑事責任。凡以各種手段和方式把黃金偷運出境或企圖偷運出境的,以及以走私為目的用各種手段和方式非法收購、倒賣黃金的,以投機倒把罪論處。
非法收購、倒買倒賣、走私黃金累計五十克以上的,一般可視為數額較大。非法收購、倒買倒賣、走私黃金累計五百克以上的,一般可視為數額巨大。非法收購、倒買倒賣、走私黃金累計二千克以上的,一般可視為數額特別巨大。「數額特別巨大」是認定投機倒把、走私黃金罪「情節特別嚴重」的一個重要內容。在量刑時,要把數額和其他嚴重情節結合起來認定。對從外地流入產金區進行非法收購、倒買倒賣、走私黃金的犯罪分子更要依法從重懲處。
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非法進行倒買倒賣、走私黃金二千克以上的,應追究其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如果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中飽私囊,情節嚴重的,應數罪並罰。
武裝掩護走私的,從重處罰。(《刑法》第一百五十五條第一款)
[說明]
一、本罪犯罪主體為一般主體,單位犯本罪的應予雙罰。
二、本罪系故意犯罪,過失不構成本罪。
三、本罪名系新設立的罪名,尚無新的司法解釋,最高法院法釋
[2000]30號《關於審理走私案件的解釋》沒有涉及本罪內容,原有規定可作參考。
C. 浙江溫州中院宣判一起2億元鑽石走私案,走私案的判刑看不看金額
走私鑽石涉及的罪名是走私普通貨物罪,此罪主要按「偷逃進口環節應繳稅額」的多少進行定罪量刑的。溫州宣判的這起走私鑽石案,鑽石案值是2億,偷逃稅款3700餘萬元,涉案主犯被判決十幾年的有期徒刑。
從這個司法解釋,我們可以看出,除「一年內曾因走私被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後又走私的」構成走私罪外,偷逃應繳稅額在十萬元以上的,也構成走私罪。不滿「十萬元」的,屬於治安案件,不屬於刑事案件。此罪的量刑,主要也是根據「偷逃應繳稅額」多少進行判刑的。具有加重處罰「情節」的,會升格處罰。
D. 關於走私的判決條件
第一百五十一條 走私武器、彈葯、核材料或者偽造的貨幣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走私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黃金、白銀和其他貴重金屬或者國家禁止進出口的珍貴動物及其製品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較輕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走私國家禁止進出口的珍稀植物及其製品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犯第一款、第二款罪,情節特別嚴重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單位犯本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條各款的規定處罰.
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走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年10月8日:
根據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條第一款的規定,具有下列情節之一的,屬於走私武器、彈葯罪「情節較輕」,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一)走私軍用子彈十發以上不滿五十發的;
(二)走私非軍用槍支二支以上不滿五支或者非軍用子彈一百發以上不滿五百發的;
(三)走私武器、彈葯雖未達到上述數量標准,但具有走私的武器、彈葯被用於實施其他犯罪等惡劣情節的。
走私武器、彈葯,具有下列情節之一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走私軍用槍支一支或者軍用子彈五十發以上不滿一百發的;
(二)走私非軍用槍支五支以上不滿十支或者非軍用子彈五百發以上不滿一千發的;
(三)走私武器、彈葯達到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量標准,並具有其他惡劣情節的。
具有下列情節之一的,屬於走私武器、彈葯罪「情節特別嚴重」,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一)走私軍用槍支二支以上或者軍用子彈一百發以上的;
(二)走私非軍用槍支十支以上或者非軍用子彈一千發以上的;
(三)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或者使用特種車,走私武器、彈葯達到本條第二款規定的數量標準的;
(四)走私武器、彈葯達到本條第二款規定的數量標准,並具有其他惡劣情節的。
走私其他武器、彈葯的,參照本條各款規定的量刑標准處罰。
走私成套槍支散件的,以走私相應數量的槍支計;走私非成套槍支散件的,以每三十件為一套槍支散件計。
走私管制刀具、模擬槍支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的「武器、彈葯」的種類,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口稅則》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進出境物品表》的有關規定確定。
第二條 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的「貨幣」,是指可在國內市場流通或者兌換的人民幣、境外貨幣。
走私偽造的貨幣,總面額二千元以上不足二萬元或者幣量二百張(枚)以上不足二千張(枚)的,屬於走私假幣罪「情節較輕」,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走私偽造的貨幣,具有下列情節之一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走私偽造的貨幣,總面額二萬元以上不足二十萬元或者幣量二千張(枚)以上不足二萬張(枚)的;
(二)走私偽造的貨幣並流入市場,面額達到本條第二款規定的數量標準的。
具有下列情節之一的,屬於走私假幣罪「情節特別嚴重」,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一)走私偽造的貨幣,總面額二十萬元以上或者幣量二萬張(枚)以上的;
(二)走私偽造的貨幣並流入市場,面額達到本條第三款第(一)項規定的數量標準的;
(三)走私偽造的貨幣達到本條第三款規定的數量標准,並具有是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或者使用特種車進行走私等嚴重情節的。
貨幣面額以人民幣計。走私偽造的境外貨幣的,其面額以案發時國家外匯管理機關公布的外匯牌價摺合人民幣計算。
第三條 走私國家禁止出口的三級文物二件以下的,屬於走私文物罪「情節較輕」,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走私文物,具有下列情節之一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一)走私國家禁止出口的二級文物二件以下或者三級文物三件以上八件以下的;
(二)走私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達到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數量標准,並具有造成該文物嚴重毀損或者無法追回等惡劣情節的。
具有下列情節之一的,屬於走私文物罪「情節特別嚴重」,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一)走私國家禁止出口的一級文物一件以上或者二級文物三件以上或者三級文物九件以上的;
(二)走私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達到本條第二款規定的數量標准,並造成該文物嚴重毀損或者無法追回的;
(三)走私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達到本條第二款規定的數量標准,並具有是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或者使用特種車進行走私等嚴重情節的。
第四條 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的「珍貴動物」,是指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的國家一、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和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附錄二中的野生動物以及馴養繁殖的上述物種。
走私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未達到本解釋附表中(一)規定的數量標准或者走私珍貴動物製品價值十萬元以下的,屬於走私珍貴動物、珍貴動物製品罪「情節較輕」,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走私珍貴動物及其製品,具有下列情節之一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一)走私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達到本解釋附表中(一)規定的數量標準的;
(二)走私珍貴動物製品價值十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
(三)走私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雖未達到本款規定的數量標准,但具有造成該珍貴動物死亡或者無法追回等惡劣情節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走私珍貴動物、珍貴動物製品罪「情節特別嚴重」,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一)走私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達到本解釋附表中(二)規定的數量標準的;
(二)走私珍貴動物製品價值二十萬元以上的;
(三)走私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達到本解釋附表中(一)規定的數量標准,並造成該珍貴動物死亡或者無法追回的;
(四)走私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達到本解釋附表中(一)規定的數量標准,並具有是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或者使用特種車進行走私等嚴重情節的。
走私《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附錄二中的動物及其製品的,參照本解釋附表中規定的同屬或者同科動物的定罪量刑標准執行。
單位犯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條、第一百五十二條規定的各罪以及走私國家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分別依照本解釋的有關規定處罰。
單位犯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以及走私國家限制進口的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的,偷逃應繳稅額在二十五萬元以上不滿七十五萬元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偷逃應繳稅額在七十五萬元以上不滿二百五十萬元的,屬於情節嚴重,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偷逃應繳稅額在二百五十萬元以上的,屬於情節特別嚴重,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2001.5:
一、走私假幣案(刑法第151條第1款)
走私偽造的貨幣,總面額在二千元以上或者幣量二百張(枚)以上的,應予追訴。
第一百五十二條 以牟利或者傳播為目的,走私淫穢的影片、錄像帶、錄音帶、圖片、書刊或者其他淫穢物品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
逃避海關監管將境外固體廢物、液態廢物和氣態廢物運輸進境,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兩款的規定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四)修改 2002年12月28日〕
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走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年10月8日:
刑法第一百五十二條規定的「其他淫穢物品」,是指除淫穢的影片、錄像帶、錄音帶、圖片、書刊以外的,通過文字、聲音、形象等形式表現淫穢內容的影碟、音碟、電子出版物等物品。
走私淫穢物品達到下列數量之一的,屬於走私淫穢物品罪「情節較輕」,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
(一)走私淫穢錄像帶、影碟五十盤(張)以上至一百盤(張)的;
(二)走私淫穢錄音帶、音碟一百盤(張)以上至二百盤(張)的;
(三)走私淫穢撲克、書刊、畫冊一百副(冊)以上至二百副(冊)的;
(四)走私淫穢照片、畫片五百張以上至一千張的;
(五)走私其他淫穢物品相當於上述數量的。
走私淫穢物品在本條第二款規定的最高數量以上不滿最高數量五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走私淫穢物品在本條第二款規定的最高數量五倍以上,或者雖不滿最高數量五倍,但具有是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或者使用特種車進行走私等嚴重情節的,屬於走私淫穢物品罪「情節嚴重」,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走私非淫穢的影片、影碟、錄像帶、錄音帶、音碟、圖片、書刊、電子出版物等物品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單位犯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條、第一百五十二條規定的各罪以及走私國家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分別依照本解釋的有關規定處罰。
單位犯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以及走私國家限制進口的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的,偷逃應繳稅額在二十五萬元以上不滿七十五萬元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偷逃應繳稅額在七十五萬元以上不滿二百五十萬元的,屬於情節嚴重,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偷逃應繳稅額在二百五十萬元以上的,屬於情節特別嚴重,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
刑法:
第一百五十三條 走私本法第一百五十一條、第一百五十二條、第三百四十七條規定以外的貨物、物品的,根據情節輕重,分別依照下列規定處罰:
(一)走私貨物、物品偷逃應繳稅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偷逃應繳稅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一條第四款的規定處罰。
(二)走私貨物、物品偷逃應繳稅額在十五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偷逃應繳稅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偷逃應繳稅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三)走私貨物、物品偷逃應繳稅額在五萬元以上不滿十五萬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偷逃應繳稅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對多次走私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走私貨物、物品的偷逃應繳稅額處罰。
第一百五十四條 下列走私行為,根據本節規定構成犯罪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一)未經海關許可並且未補繳應繳稅額,擅自將批准進口的來料加工、來件裝配、補償貿易的原材料、零件、製成品、設備等保稅貨物,在境內銷售牟利的;
(二)未經海關許可並且未補繳應繳稅額,擅自將特定減稅、免稅進口的貨物、物品,在境內銷售牟利的。
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走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年10月8日:
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條規定的「應繳稅額」,是指進出口貨物、物品應當繳納的進出口關稅和進口環節海關代征稅的稅額。
走私貨物、物品所偷逃的應繳稅額,應當以走私行為案發時所適用的稅則、稅率、匯率和海關審定的完稅價格計算,並以海關出具的證明為准。
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三款規定的「對多次走私未經處理的」,是指對多次走私未經行政處罰處理的。 第七條 刑法第一百五十四條規定的「保稅貨物」,是指經海關批准,未辦理納稅手續進境,在境內儲存、加工、裝配後應予復運出境的貨物。保稅貨物包括通過加工貿易、補償貿易等方式進口的貨物,以及在保稅倉庫、保稅工廠、保稅區或者免稅商店內等儲存、加工、寄售的貨物。
第八條 刑法第一百五十五條規定的「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購走私進口的其他貨物、物品,數額較大的」,是指明知是走私行為人而向其非法收購走私進口的其他貨物、物品,應繳稅額為五萬元以上的。
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購國家禁止進口物品的,或者在內海、領海運輸、收購、販賣國家禁止進出口物品的,應當按照走私物品的種類,分別適用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條、第一百五十二條、第三百四十七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購走私進口的國家非禁止進口貨物、物品,數額較大的,或者在內海、領海運輸、收購、販賣國家限制進出口貨物、物品,數額較大,沒有合法證明的,應當適用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單位犯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條、第一百五十二條規定的各罪以及走私國家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分別依照本解釋的有關規定處罰。
單位犯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以及走私國家限制進口的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的,偷逃應繳稅額在二十五萬元以上不滿七十五萬元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偷逃應繳稅額在七十五萬元以上不滿二百五十萬元的,屬於情節嚴重,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偷逃應繳稅額在二百五十萬元以上的,屬於情節特別嚴重,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擅自銷售進料加工保稅貨物的行為法律適用問題的解釋》2000年10月16日:
為依法辦理走私犯罪案件,根據海關法等法律的有關規定,對擅自銷售進料加工保稅貨物的行為法律適用問題解釋如下:
保稅貨物是指經海關批准未辦理納稅手續進境,在境內儲存、加工、裝配後復運出境的貨物。經海關批准進口的進料加工的貨物屬於保稅貨物。未經海關許可並且未補繳應繳稅額,擅自將批准進口的進料加工的原材料、零件、製成品、設備等保稅貨物,在境內銷售牟利,偷逃應繳稅額在五萬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四條、第一百五十三條的規定,以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追究刑事責任。
走私固體廢物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二)》已取消此罪名)
刑法:
第一百五十五條 下列行為,以走私罪論處,依照本節的有關規定處罰:(一)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購國家禁止進口物品的,或者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購走私進口的其他貨物、物品,數額較大的;(二)在內海、領海、界河、界湖運輸、收購、販賣國家禁止進出口物品的,或者運輸、收購、販賣國家限制進出口貨物、物品,數額較大,沒有合法證明的。」
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走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年10月8日》:
刑法第一百五十五條第二項規定的「內海」,包括內河的入海口水域。
刑法第一百五十五條第(三)項規定的「固體廢物」,是指國家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和國家限制進口的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國家限制進口的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的具體種類,按照《國家限制進口的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執行。
走私國家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不滿十噸,或者走私國家限制進口的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偷逃應繳稅額在五萬元以上不滿十五萬元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處罰。
走私國家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十噸以上不滿一百噸,或者走私國家限制進口的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偷逃應繳稅額十五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處罰。
走私國家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一百噸以上,或者走私國家限制進口的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偷逃應繳稅額五十萬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處罰。
單位犯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條、第一百五十二條規定的各罪以及走私國家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分別依照本解釋的有關規定處罰。
單位犯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以及走私國家限制進口的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的,偷逃應繳稅額在二十五萬元以上不滿七十五萬元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偷逃應繳稅額在七十五萬元以上不滿二百五十萬元的,屬於情節嚴重,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偷逃應繳稅額在二百五十萬元以上的,屬於情節特別嚴重,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E. 走私罪和走私行為的界定和區別
最主要的區別是看是走私行為是否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達到的,涉嫌走私罪,依法承擔刑事責任;達不到的,屬於普通走私行為,給予行政處罰。
法律分析
如果流量遠遠低於保證精確度的最小流量,將導致無輸出(如渦街流量計)或輸出信號被當作小信號予以切除(如差壓式流量計),這對供方來說都是不利的,有失公正。為了防止效益的流失,對於一套具體的熱能計量設備,供需雙方往往根據流量測量范圍和能夠達到的范圍度,約定某一流量值為「約定下限流量」,而且約定若實際流量小於該約定值,按照下限收費流量收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可以根據需要設置計量檢定機構,或者授權其他單位的計量檢定機構,執行強制檢定和其他檢定、測試任務。執行前款規定的檢定、測試任務的人員,必須經考核合格。這一功能通常在流量顯示儀表中實現。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根據本地區的需要,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准器具,經上級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企業、事業單位根據需要,可以建立本單位使用的計量標准器具,其各項最高計量標准器具經有關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計量檢定工作應當按照經濟合理的原則,就地就近進行。計量檢定必須按照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進行。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由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制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五十三條 走私本法第一百五十一條、第一百五十二條、第三百四十七條規定以外的貨物、物品的,根據情節輕重,分別依照下列規定處罰:(一)走私貨物、物品偷逃應繳稅額較大或者一年內曾因走私被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後又走私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偷逃應繳稅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二)走私貨物、物品偷逃應繳稅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偷逃應繳稅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三)走私貨物、物品偷逃應繳稅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偷逃應繳稅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對多次走私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走私貨物、物品的偷逃應繳稅額處罰。
F. 走私犯法嗎
走私犯法,情節嚴重的還構成犯罪。根據《刑法》第153條對 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的規定
第一百五十三條【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走私本法第一百五十一條、第一百五十二條、第三百四十七條規定以外的貨物、物品的,根據情節輕重,分別依照下列規定處罰:
(一)走私貨物、物品偷逃應繳稅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偷逃應繳稅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一條第四款的規定處罰。
(二)走私貨物、物品偷逃應繳稅額在十五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偷逃應繳稅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偷逃應繳稅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三)走私貨物、物品偷逃應繳稅額在五萬元以上不滿十五萬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偷逃應繳稅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對多次走私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走私貨物、物品的偷逃應繳稅額處罰。
◆ 相關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走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6年11月14日)
第六條 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條規定的「應繳稅額」,是指進出口貨物、物品應當繳納的進出口關稅和進口環節海關代征稅的稅額。
走私貨物、物品所偷逃的應繳稅額,應當以走私行為案發時所適用的稅則、稅率、匯率和海關審定的完稅價格計算,並以海關出具的證明為准。
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三款規定的「對多次走私未經處理的」,是指對多次走私未經行政處罰處理的。
《刑事法律適用問題解答(二)》(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問題1]如何區分走私案件中的「貨物」與「物品」?
答: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條規定的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屬於選擇性罪名,由於海關核稅部門對入境「貨物」和「物品」採用不同的計稅方法徵收稅款(物品的稅率一般低於貨物的稅率),故同一走私對象因定性不同必然導致核定的偷逃稅額不一,從而直接影響定罪量刑。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第六十四條的規定,區分二者應當以是否「自用」為標准。即「物品」是指個人運輸、攜帶進出境的行李,郵寄進出境的財物,包括貨幣、金銀等。對於超出自用的合理數量的財物,應當視為「貨物」。「自用」,指供旅客或者收件人本人使用或用於饋贈親友。合理數量,指海關依照旅客或者收件人的情況、旅行目的和居留時間所確定的正常數量。相應地,「貨物」系指上述「物品」以外的,行為人用於生產、經營或出租、出售的財物。
[問題2]如何認定走私犯罪單位的自首?
答:認定走私犯罪單位的自首,關鍵在於把握自首行為是否出於單位的意志以及自首者能否代表單位。司法實踐中,一般按以下三種情況分別認定:
1.單位走私犯罪中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者經授權的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自動投案、如實交代單位走私犯罪事實的,應當認定單位自首,並依法對犯罪單位和其中的自然人給予從寬處罰;如果犯罪單位中有的自然人拒不到案或到案後不如實交代罪行的,對該自然人不能認定為自首。
2.單位走私犯罪中的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先行投案並如實交代罪行,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到案後亦能供述主要犯罪事實的,可以單位自首論;如果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拒不到案或到案後不如實交代罪行的,只能認定自動投案的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成立自首。
3.沒有參與單位犯罪的單位負責人主動投案,參與單位犯罪的有關人員到案後能如實交代單位犯罪事實的,可以單位自首論,並依法對犯罪單位及其中的自然人給予從寬處罰;如果有的自然人拒不到案或到案後不如實交代罪行的,對其不予認定自首。
[問題3]集團(總)公司中不具有法人地位的分支機構、內設職能部門或個人,擅自以集團(總)公司名義實施走私犯罪,為集團(總)公司或者本部門謀取非法利益的,如何確定犯罪主體?
答:依照最高法院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不具有法人地位的單位的分支機構或者內設職能部門可以成為單位犯罪的主體。因此,集團(總)公司內部不具法人資格的分支機構或內設職能部門,以本部門名義實施走私犯罪,違法所得亦歸部門所有的,應當以該部門作為單位走私犯罪的主體。
對於分公司、分支機構、內設職能部門或個人以集團(總)公司名義實施走私犯罪,違法所得全部或大部分歸集團(總)公司所有的,應當區別如下情形,分別認定:
1.分公司、分支機構、內設職能部門或個人以集團(總)公司名義實施的走私犯罪行為,事前經集團(總)公司負責人或被授權的其他人員決定、同意的,違法所得全部或大部分歸集團(總)公司所有的,應當認定為集團(總)公司實施的單位犯罪,而非分公司、分支機構、內設職能部門或個人犯罪。
2.分公司、分支機構、內設職能部門或者個人擅自以集團(總)公司名義實施走私犯罪行為,集團(總)公司事前不知情,事後亦未予追認甚至明確表示反對的,因部門或個人的行為不能體現集團(總)公司的意志,依照主客觀一致的定罪原則,即使違法所得全部或大部分歸集團(總)公司,也不應認定集團(總)公司為走私犯罪的主體,而應當認定具體實施走私犯罪行為的相關分公司、分支機構、內設職能部門,或者個人為犯罪主體,違法所得歸單位視為該內設部門或個人對違法所得的處置。在量刑時,可以考慮酌情從輕處罰。
[問題4]單位與個人共同實施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犯罪時,如何適用法律?
答:單位與個人相勾結,共同走私的,均應對共同走私所偷逃應繳稅額承擔刑事責任。鑒於單位犯罪的起刑點高、法定刑相對較輕,對此,應依照走私偷逃應繳稅額的具體情況及單位與個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具體作用,區別如下情形,分別認定:
1.單位和個人共同走私偷逃應繳稅額為5萬元以上不滿25萬元的,如果單位起主要作用,對單位和個人均不追究刑事責任,由海關予以行政處罰;如果個人起主要作用或者個人與單位作用相當,對個人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對單位由海關予以行政處罰。
2.單位和個人共同走私偷逃應繳稅額超過25萬元的,以主要實行犯的定罪處罰標准為基點,區分下列三種情況分別處理:
(1)單位為主實行走私犯罪,個人起次要或幫助作用的,定罪量刑均應適用單位犯罪的相關規定,以保證主從犯在處刑上的相互協調性。
(2)個人為主實行走私犯罪,單位起次要或幫助作用的,由於犯罪單位無法適用個人犯罪所對應的自由刑或生命刑,且適用單位犯罪的法定刑一般不會加重犯罪單位中承擔刑事責任的自然人的刑罰,故應當對犯罪單位和個人分別適用各自對應的法定刑。
(3)單位與個人共同出資、共同實施走私行為並按比例分成,難以區分主次作用的,應對犯罪單位和個人分別適用各自相應的法定刑。由於走私罪中單位與自然人各自對應的法定刑相差懸殊,有必要適當注意犯罪單位中承擔刑事責任的自然人與作為共犯的個人在量刑上的平衡,對作為共犯的個人適度從輕處罰。
[問題5]如何認定走私犯罪的既遂與未遂?
答:依照2000年7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對海關監管現場查獲的走私犯罪案件認定既遂、未遂問題的函》的批復精神,走私犯罪的既、未遂問題可以區分下列幾種情況分別認定:
(1)對於行為人通過國家設置的海關監管場所「闖關走私」的,只要走私貨物、物品到達海關查驗關口,或者進入海關專設的監管貨場而被查獲的,應當認定為走私既遂。
(2)對於行為人攜帶、運輸走私貨物、物品「繞關走私」的,只要走私貨物、物品到達國(邊)境線的,應當認定為走私既遂。
(3)對於行為人採用在境內郵寄貨物、物品方式進行走私的,只要行為人在郵政部門辦理完畢郵寄手續,即應當認定為走私既遂;如果在辦理郵寄手續過程中被查獲的,應當認定為走私未遂。
(4)對於行為人故意實施上述走私行為,但屬「對象不能犯」情形的,應當認定為走私未遂。
[問題6]對於走私犯罪中的貨物或物品,是判決「予以追繳」還是「予以沒收」?
答:根據《刑法》第64條的規定,走私犯罪中的走私貨物或物品應當歸屬於「用於犯罪的本人財物」,而不是違法所得。亦即「用於犯罪的本人財物」通常包括犯罪工具和某些犯罪對象,比如非法經營的專營、專賣物品等(違禁品除外)。「違法所得」是指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獲得的非法利益。因此,在刑事判決中,對於走私的貨物、物品,應當判決「予以沒收」,而非「予以追繳」。
《上海法院量刑指南總則部分(試行)》(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滬高法[2005]83號 2005.01.01發布)
第二十四條[罰金刑的適用]在依法判處罰金刑時,應當注意以下問題:(1)在對單位犯罪中的自然人依法判處倍比或限額罰金時,一般應以個人違法所得數額作為判處罰金的基數,並以一至五倍為限度;個人沒有從中獲利或者數額難以查清的(個人犯罪的場合亦同),可以綜合考慮其犯罪情節和繳納罰金的能力,判處一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金(如偷稅罪、非法經營罪等)。(2)在對犯罪單位依法判處無限額罰金時,如果有違法所得數額的,一般判處違法所得一至五倍的罰金;如果僅有非法生產、經營或造成他人財產損失等犯罪數額,沒有違法所得數額的,一般判處犯罪數額百分之十以上二倍以下的罰金(如侵犯著作權罪、走私淫穢物品罪等)。(3)在對犯罪個人依法判處無限額罰金時,如果有違法所得數額的,一般判處違法所得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的罰金;如果僅有非法生產、銷售或造成他人財產損失等犯罪數額,沒有違法所得數額的,一般判處一千元以上犯罪數額二倍以下的罰金(如盜竊罪、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等)。
對於一人犯數罪被分別判處罰金的,應當採用相加原則實行並罰,執行總和數額;如果被分別判處罰金和沒收財產的,應當合並執行;但並處沒收全部財產的,只執行沒收財產刑。
G. 走私國家禁止進出口貨物物品罪怎樣認定情節嚴重
一、走私國家禁止進出口貨物物品,「情節嚴重」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走私數量或數額超過以下標准:
走私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五株以上不滿二十五株,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十株以上不滿五十株,或者珍稀植物、珍稀植物製品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一百萬元的;
走私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或者未命名的古生物化石不滿十件,或者一般保護古生物化石十件以上不滿五十件的;
走私禁止進出口的有毒物質一噸以上不滿五噸,或者數額在二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
走私來自境外疫區的動植物及其產品五噸以上不滿二十五噸,或者數額在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五萬元的;
走私木炭、硅砂等妨害環境、資源保護的貨物、物品十噸以上不滿五十噸,或者數額在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
走私舊機動車、切割車、舊機電產品或者其他禁止進出口的貨物、物品二十噸以上不滿一百噸,或者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一百萬元的;
第二種:達到前述標准,且屬於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使用特種車輛從事走私活動,造成環境嚴重污染,或者引起甲類傳染病傳播、重大動植物疫情等情形的。
二、上述的依據是2014年發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走私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
H. 走私普通貨物要判多久
根據刑法第153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走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定,涉嫌走私貨物、物品偷逃應繳稅額在5萬元以上的,應當予以立案。
根據刑法第153條的規定,犯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偷逃應繳稅額在50萬元以上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偷逃應繳額1倍以上5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特別嚴重的,以刑法第151條第4款處罰即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偷逃應繳稅額在15萬元以上不滿50萬元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偷逃應繳稅額1倍以上5倍以下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並處偷逃應繳稅額1倍以上5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偷逃應繳稅額在5萬元以上不滿15萬元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偷逃應繳稅額1倍以上5倍以下罰金。對多次走私未經處理的,應按照累計走私貨物、物品的偷逃應繳稅額處罰。所謂「對多次走私未經處理的」,是指對多次走私未經行政處罰處理的。 根據刑法第153條第2款的規定,單位犯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走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定,單位犯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的,偷逃應繳稅額在25萬元以上不滿75萬元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偷逃應繳稅額在75萬元以上不滿250萬元的,屬於情節嚴重,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偷逃應繳稅額在250萬元以上的,屬於情節特別嚴重,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