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和法官說話
1. 開庭怎麼跟法官說話
開庭時用不著問候法官,法官必須做到公平公正,不帶個人感情色彩進行審判活動。即便是在民庭中,也許不向處理刑事訴訟案件那樣嚴肅莊重,也必須合法傾聽原告的訴訟理由和被告辯解陳述,這是其最起碼的法官道德。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四十三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受理上訴、抗訴案件,應當在二個月以內審結。對於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延長二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開庭一般分法庭調查、法庭辯論、最後陳述階段。法庭調查主要通過雙方對事實的陳述和舉證、質證(對對方提交證據發表意見),查清案件事實。法庭辯論是雙方圍繞事實和法律適用發表意見,即本案事實是否與各方當事人陳述相符,是否有證據證明,當事人的訴訟請求是否應該獲得支持,是否有充分的法律依據。最後陳述階段,時間一般都很短,因此,在這一階段,當事人在發言前,應當總結、梳理一下自己在此前事實調查和辯論階段的意見,看在事實、訴訟請求及法律依據是否有遺漏,是否有需要補充、強調的觀點,並簡明扼要地用幾句話加以總結、補充、強調,使自己的論述意見更加完善、有力,有理有據。
最高人民法院受理上訴、抗訴案件的審理期限,由最高人民法院決定。
2. 怎樣在法庭上說話
1、語言:在中國法庭審理,一般需要使用漢語普通話,當然如果是少數民族或者是外國人,可以要求法庭配備翻譯,聾啞人也可以請法庭配備翻譯。2、方式:按照法庭審理的程序,根據法官的節奏表達自己的訴訟意思;3、要求:法庭上的語言,要求高度精煉,清楚、邏輯性強;4、其他:其他很多的情況,一般專業人員才能具備的。
3. 和執行庭法官的溝通技巧
裁判的價值在於執行。但現實中的執行案件往往是「骨感」的。
很多沒打過官司的當事人,以為只要勝訴就能拿到屬於自己的那部分錢款。然而現實是他們雖然打贏了官司,但是執行判決時卻遭遇「滑鐵盧」。
常常能聽到這樣的提問:「法官,我官司打贏了,可是遲遲拿不到錢,該怎麼辦?」「法官,你們憑什麼凍結我的銀行賬戶?」「他要是再不還錢,你們就去執行他全家呀!」……
有太多當事人因為執行不到位,贏了官司輸了錢。那麼債權人怎樣才能拿到錢?當時是請律師代理執行。
如果說執行實務工作是保障案件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司法權威的「終點站」,那麼律師代理執行案件就是當事人合法權益得以實現的「助推器」,在整個代理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尤其隨著執行難問題日益突出,律師在執行工作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代理律師可以用精良的專業知識、精準的執業判斷、精細的工作技巧,為當事人在執行階段挽回損失起到了不可小覷的作用。
那麼,律師在執行案件過程中的專業價值究竟在哪?在執行過程中,律師又可以提供哪些法律服務?尤其在全國法院力爭「基本」解決執行難的關鍵時期,律師究竟應該如何代理執行案件? 那麼,律師在執行案件過程中的專業價值究竟在哪?在執行過程中,律師又可以提供哪些法律服務?尤其在全國法院力爭「基本」解決執行難的關鍵時期,律師究竟應該如何代理執行案件?
首先,律師可以做的是申請法院調查令或根據律師法規定憑律師執業證書和律師事務所證明,幫當事人向有關單位或者個人調查財產情況。該項事務,執行法官特別喜歡,因為案多人少,法官特別希望有律師代勞,又合法。
其次,與法官進行案件良性溝通,使得執行措施被快速合法採取。一是與法官建立有效的溝通,從而使執行案件在法律框架內進行,即規范執行。二是措施採取的時效性:如申請執行異議期限,查扣凍期限,包括處理輪候查封等問題。
另外律師可以參與執行和解,最大限度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有些情況下,被執行人確實現在沒錢,但有償還能力,可以慢慢履行,在這種情況,律師需要提醒當事人盡量達成和解,防止被執行人破罐子破摔。
還有可以做的是:
1、申請執行異議:包括對違法執行行為提出的執行異議,也包括實體上的執行異議之訴,執行復議等;
2、申請參與分配;
3、申請執行轉破產程序;
4、被執行人轉移財產或有拒執行為,可從刑事自訴方面追究被執行人的拒執刑事責任從而突破執行。
4. 在法官面前該怎麼說話官司能贏陪錢能多給
拿證據說話。
訴訟中,說服法官所能依據的只有法律事實。法官對法律事實的採信,會更倚重對證據的檢視。談判中,要打動對方,就需要更多地動用情理,讓「這件事不這樣處理說不過去」,這對促成對方讓步很有用。
法官的審判過程,是一個不斷篩選提煉有用信息的過程,並將提取到的有用信息轉化成認定的事實和法律適用,最終載入判決書。了解了這一過程,律師就應當主動為法官挑起「篩選提煉有用信息」的重擔。在這個過程中,我一直認為,律師應把自己放在一個「法官助手」的位置上,在幫助法官快速切入案倩和爭點的同時,也避免法官被不重要的情節過分牽扯了注意力,從而偏離了案件的主方向。
5. 開庭時怎樣向法官問候
開庭時用不著問候法官,讓說話時再說話,不要不經允許亂說話就好。開庭有一定的程序和禮儀,由法官掌控,你拉家常式的去打招呼,破壞了法庭嚴肅性,反而不好。遵守法庭秩序就是你的禮儀,不說話法官不會挑你的禮,亂說亂動倒讓法官反感。
6. 和執行庭法官的溝通技巧有哪些
代理律師要對案件基本情況非常熟悉,掌握案件相關法律規定和司法解釋,了解相似案件的以往判例,利用與法官溝通的一切機會(包括庭審、提交法律文書的時機)展示專業能力影響法官的預判。
善於發現對方律師提交證據中的瑕疵來駁斥對方觀點,向法官再次證明對案件的熟悉與把握,作為原告的代理律師,不在訴訟請求中主張不切實際沒有法條和事實支撐的訴求,對已經發生從第三方獲得的損害賠償進行必要的聲明。
(6)怎麼和法官說話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執行法官說出的每一句話,應該都是法律語言,都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體現法律的尊嚴和權威。
合理性:這是打動被執行人的關鍵。執行法官說話要在合法前提下,注意合乎情理,合乎鄉土民情及約定俗成,維護被執行人的合法權益。
執行法官的執行語言既要表達准確,又要通俗易懂。與被執行人交談時,盡可能把法條的原意用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使被執行人聽後立即產生共鳴。
7. 跟法官談話的技巧
1、提高自己的素質,注意自己的語言,說話有理有節,而不是胡攪蠻纏,和法官對話時語氣平穩,語速緩和,吐字清晰,切忌歇斯底里,一句話,要讓法官覺得你是個有教養的人,那就行了,起碼能留個好印象。
2、尊重法官,法官在庭審中代表著法律,尊重法官也就是尊重法律。當事人可以替法官著想,給法官留面子,但當然不是遷就法官。
3、庭上發言要言簡意賅,點到為止。法官不喜歡當事人對事情輪番陳述,要簡單明了。
4、遵守法庭秩序。當事人開庭時,往往會因為事件進行到某個階段而情緒出現波動,向法官以及對方發火。在開庭中,一定要遵守法庭秩序,不得辱罵法官和對方。法官作為案件的中立裁判者,不要降低自己的法官心中的地位,確保案件的順利進行。
5、要事先了解辦理自己案件法官。例如法官的辦案習慣、喜好、性格等,這樣可以有針對性的做出應對策略。當然出格違法的事一定不能做。
6、認真准備訴訟材料。永遠不要輕視訴訟材料,你准備的越詳細,你勝訴的可能越大。
7、作為當事人,對自己的案件非常關心,有時候會打電話督促法官辦案,這樣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能不厭其煩的打法官電話,法官其實很忙,有時調解,有時出庭,所以要有耐心等待程序進行,否則適得其反。
8、要學會換位思考,不斷表示對法官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讓法官增加對當事人的好感。
8. 怎麼和法官說話,第一句怎麼說
摘要 親,您好,很榮幸為您解答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