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法院臨時禁令
㈠ 訴前臨時禁令的概念
一般而言,其效力延續至訴訟終結時,被生效裁判所確定的永久或一定期間的禁令或撤銷禁令的裁定所代替,在有證據證明臨時禁令實施的條件不具備時也可在訴訟中裁定撤銷禁令。在訴訟提起之前發布的禁令就是訴前臨時禁令,我國相關法律中稱之為「訴前停止侵權行為」。
㈡ 如何申請法庭禁止令
1、因個人生活瑣事不能申請法庭禁止令,但可以先起訴,之後再向法院申請禁止令,禁止對方作出一定行為。
2、向法院申請禁止令,一般要書面提出申請。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條人民法院對於可能因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難以執行或者造成當事人其他損害的案件,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定對其財產進行保全、責令其作出一定行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為;當事人沒有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時也可以裁定採取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裁定駁回申請。
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對情況緊急的,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
(2)香港法院臨時禁令擴展閱讀:
案例:10歲男童多次被父毆打法院發禁令禁止父親騷擾、接觸
珠海一男子阿明(化名)和阿嬌(化名)於2004年經人介紹認識後不久就登記結婚生下了兒子小華(化名)。阿明一直不愛工作,2015年還因犯罪被法院判刑一年三個月。刑滿出獄後他性情大變,脾氣變得十分暴躁,依然不出去工作,靠著阿嬌經營小本生意支撐家庭,也沒有盡到做父親的責任,對小華不聞不問,為此夫妻雙方在家中經常吵架。
2016年3月30日、4月30日、5月1日、5月12日阿明先後多次不分緣由對10歲的小華和阿嬌實施毆打,致使小華四肢及臀部均有不同程度受傷,手臂有瘀血痕跡等。小華母子感到自己面臨家庭暴力的危險,便向香洲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並提交了結婚證、出生醫學證明、社區居民委員會證明、傷情照片等相關證據。
法院經審查認為,小華母子的申請符合《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的發出人身安全保護令的條件,依照相關法律規定,裁定禁止阿明對小華、阿嬌實施毆打、威脅等家庭暴力行為;禁止阿明騷擾、跟蹤、接觸小華、阿嬌。保護令作出後阿明再也沒有毆打過小華和阿嬌。
㈢ 訴前臨時禁令的適用條件
根據我國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定,訴前臨時禁令的適用條件有:
1.權利人或利害關系人申請
訴前臨時禁令是法院依申請作出的強制性措施,非依職權可為。知識產權的私權性質決定了該權利的行使與處分均應尊重權利人自己的意願,臨時禁令的適用也一樣。況且司法權的性質是不告不理,無申請即無此強制措施的適用。
另外,由於禁令申請人與之後相應訴訟的原告具有同一性,只有具備訴訟主體資格的主體才具有申請人資格,因此申請人僅限於一定條件下的權利人自己或利害關系人,視其與被控侵權利益是否存在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確定。
2.勝訴可能性
由於訴前臨時禁令的發布是法院沒有對訴訟爭議問題進行實體審理,甚至沒有接觸到被控侵權人的答辯意見的情況下作出的,而被控侵權人的活動往往因禁令而受到極大的限制,因此各國對臨時禁令的適用都規定了嚴格的限定條件,勝訴可能性就是其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
我國法律的表述是「有證據證明對方正在實施或即將實施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雖然沒有使用「勝訴可能性」的提法,實質一致。這里的證據應理解為表面證據或初步證據,證明的內容是對方侵權行為存在的合理性,當然申請人權利的有效性是基礎。
勝訴可能性非勝訴的必然性,這就決定了一方面申請人的證據要具有一定高度的可信性,另一方面基於該制度本身的緊急救濟措施性質,法院只能對表面證據作初步審查,在此基礎上推定的勝訴可能性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和不確定性。
3.損害的難以彌補性
損害的難以彌補性是指不及時採取臨時禁令將使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它與勝訴可能性一起構成適用臨時禁令的實質條件,源於採取該強制措施的緊急性和正當性考慮,也是各國法律的共同選擇。一般認為,申請人證明了勝訴的可能性即可依常規推定其損害的難以彌補性,而且勝訴可能性越大,損害難以彌補性越明顯,這在美國判例中這種推定表現的尤為明顯。但簡單地以勝訴可能性推定損害的難以彌補性顯然是不恰當的。
勝訴的前提是權利受到損害的主張成立,因而勝訴可能性與損害發生可能性密切相關,兩者可以作互為因果的推定。但是損害發生與損害的難以彌補性並不完全等同,可以以金錢賠償方式彌補的損害顯然很難認定其「難以彌補性」,除非被控侵權人支付能力存在問題。而且在共同訴訟中,共同被訴人的法律地位不完全一致,很難籠統認定勝訴可能性。基於勝訴可能性認定的主觀性和不確定性,並考慮到司法實踐中訴訟所需時間可能因鑒定等因素而過分拖延的事實,在上述類型案件中適用臨時禁令應該慎而又慎。
作為申請人慾使法院發布禁令,則可將證明的重點放在非財產性利益的損害上,如名譽、商譽等的損害,該類損害的難以可彌補性是顯而易見的。
4.提供擔保
擔保的提供在於保證發布禁令錯誤時,申請人賠償責任的承擔,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制止權利人濫用權利的行為。其數額應以禁令可能影響到的對方利益為標准計算,應是足額而充分。
㈣ 什麼情況可以向法院申請禁止令就是不想讓一個人接觸到。
我們國家所說的這種情形,在民事訴訟法下,稱為「行為保全」,具體見民事訴訟法第100條的規定。
申請行為保全時,要滿足法定的「可能因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難以執行或者造成當事人其他損害」條件,可以由對方當事人向法院申請,在訴訟中,也可以由法院自行決定。
除此外,還有訴前行為保全,但是標准更嚴格,根據個人的經驗,一般申請訴前保全的,除非有特別好的理由,法院是不會同意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條 適用條件和程序
人民法院對於可能因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難以執行或者造成當事人其他損害的案件,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定對其財產進行保全、責令其作出一定行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為;
當事人沒有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時也可以裁定採取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裁定駁回申請。 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對情況緊急的,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
(4)香港法院臨時禁令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零一條利害關系人因情況緊急,不立即申請保全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前向被保全財產所在地、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者對案件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採取保全措施。申請人應當提供擔保,不提供擔保的,裁定駁回申請。
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
申請人在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後三十日內不依法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保全。
第一百零二條保全限於請求的范圍,或者與本案有關的財物。
第一百零三條財產保全採取查封、扣押、凍結或者法律規定的其他方法。人民法院保全財產後,應當立即通知被保全財產的人。
財產已被查封、凍結的,不得重復查封、凍結。
第一百零四條財產糾紛案件,被申請人提供擔保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解除保全。
第一百零五條申請有錯誤的,申請人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損失。
第一百零六條人民法院對下列案件,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定先予執行:
(一)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醫療費用的;
(二)追索勞動報酬的;
(三)因情況緊急需要先予執行的。
第一百零七條人民法院裁定先予執行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明確,不先予執行將嚴重影響申請人的生活或者生產經營的;
(二)被申請人有履行能力。
人民法院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駁回申請。申請人敗訴的,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先予執行遭受的財產損失。
第一百零八條當事人對保全或者先予執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裁定的執行。
㈤ 如何申請限制出境及法律依據
向法院申請,法院向邊防總隊下邊控裁定。有官司在身未解決的可以限制出境
㈥ 禁令的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的訴前臨時措施制度
知識產權訴前臨時措施制度起源於英國,均是通過判例法確認的救濟措施,主要包括中間禁令、訴前財產保全和訴前證據保全三種。這三種措施中國的訴前臨時措施制度基本上是相對應的。禁令在英國歷史上是由衡平法院發展出來的一種由法院以自由裁量給予的救濟,其目的在於彌補普通法法院所給與的法律救濟的不足。它包括中間禁令和終局禁令。一項經單方程序作出的中間禁令一般僅持續一個星期左右時間,直到雙方聽證再決定是否繼續該項禁令,如是否需要持續到正式庭審。
美國法律將禁令視為一種「非常的法律救濟」,即,是一種必須嚴格依據法律才能給予當事人的救濟。在美國,禁令一般包括臨時限制令(TRO / temporary retraining order) 、初步禁令(preliminary injunction)和永久性禁令(permanent injunction)。《美國民事訴訟法》第65條規定了前兩種中間禁令。臨時限制令(TRO)一般在單方程序中作出並且僅在一個非常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如10天左右,直到雙方到場進行全面審查聽證。臨時限制令可以僅憑單方申請而作出。初步禁令(preliminary injunction)的持續有效時間較長但仍然不是終局性的。
《法國新民事訴訟法典》第484條至第492條是關於「臨時裁定」(Ordonnance de référé)的一般規定,第808至811條是關於法國大審法院(Grand d『Instance)臨時裁定的內容。它規定,應一方當事人的請求,另一方當事人到場或對其傳喚後,法律賦予並非受理本訴訟的法官立即採取某種必要措施的權力。「為防止即將發生的損失,或者為制止明顯非法的擾亂,大審法院院長得始終緊急規定採取保全措施,或者規定採取必需的恢復原狀措施」。但是「在所有緊急情況下,大審法院院長得緊急命令採取不會遇到嚴重爭議的任何措施」。這就是所謂「裁定命令的措施不得觸犯重大的爭端」的原則。可見臨時裁定程序中的法官的權力是很有限的。原則上他不得就權利存在與否作出裁決,因此有人稱之為「浮薄」的管轄權。第812條規定,大審法院院長在法律有專門規定的情況下得依申請受理。由於案情要求,不能經對席審理而採取緊急措施時,大審法院院長得依申請作出裁定,採取任何緊急措施。《法國知識產權法典》對知識產權案件中的臨時措施制度也作出了規定。例如,第716—6 規定,受理侵權訴訟的法庭庭長得依緊急訴訟程序臨時禁止被告繼續被指控的侵權行為,並判逾期罰款或者判令為繼續其行為提供擔保以賠償商標所有人或專用權受益人的損失。要求禁止令或被告提供擔保的,只有在實質訴訟可能成立並且在商標所有人或專用權受益人得知侵權事實短時間內起訴的方予准許。法官可要求原告提供擔保供其敗訴時以賠償被告之損失。第716—7規定,注冊申請人、注冊商標所有人或專用權受益人得依大審法庭應請求開具的命令,要求任何執達員在他指定的專家配合下,或者對他認為非法標有、銷售、提供的商品或服務作詳細筆錄並扣押少量樣品,或者進行實際扣押。法庭庭長可要求申請實際扣押者提供擔保以供其敗訴後賠償被告損失。自扣押之日起15天內扣押申請人沒有提起民事或刑事訴訟的,扣押自動失效,並且不影響他人可能提出的損害賠償要求。
在德國法律中,行為保全的內容內含於假處分(einstweilige Verfugung)中。《德國民事訴訟法》第940條規定,因避免重大損害或防止急迫的強暴行為,或因其他原因,對於有爭執的法律關系,特別是繼續性的法律關系,有必要規定其暫時狀態時,可以實施假處分。假處分的具體內容由本案法院自由裁量,它包括但不限於命令對方當事人為一定行為或禁止對方當事人為一定行為,並且原則上不因對方當事人的反擔保而撤銷。在緊迫的情形下,可以不經言辭辯論作出裁決。德國民事訴訟法關於假處分規定的一個顯著特點在與它強調假處分程序的獨立性。雖然假處分是在第八編強制執行中規定的,但它並非執行程序,而是簡化了的加速判決程序,其訴訟標的是要求擔保之權利,而非債權本身,假處分的請求並不中斷債權本身的訴訟時效,假處分的裁決也對本案主訴程序也沒有任何的拘束力。
㈦ 請問星輝娛樂的大概情況誰知道
據香港媒體消息,日前,香港法院大法官再次駁回了星輝公司要求不對外公布法院判決結果的請求,並於2007年3月14日向外界公布了2007年2月6日的判決結果,這與先前黃聖依方說香港法院已經於2007年2月6日下午14點雙方都已經拿到了香港法院的判決的說法一致,而非星輝先前一直堅稱雙方仍未拿到法院判決之說,香港法院的判決摘要如下:
香港法院判決摘要
WORTH ACHIEVE ASSOCIATES LIMITED(「原告」)訴黃聖依(被告)一案(2005年第2058號和2006年第2652號)經香港高等法院原訟法庭Hon Lam法官審理,於2007年2月6日作出判決。判決摘要如下:
關於臨時禁令
原告於2006年10月10日出具傳票以尋求臨時禁令的救濟。對此,法官認為,「法院不會授予禁令以強制履行涉及持續性的施以特殊技能或才能的個人服務合同中的消極條款或者涉及高度信任和信賴的個人服務的合同中的消極條款,如果授予該禁令會在事實上迫使履行積極的義務」。法官還認為,「禁令申請已嚴重地遲延。其次,平衡損害與雙方提出的關於不可彌補損失的論點,並考慮到審判將在八月進行這一事實,便利的平衡明顯地反對授予臨時禁令。」因此,法官最後判決「駁回2006年10月10日的傳票的第1(a)節」,即駁回原告的臨時禁令申請。
關於禁訴命令
原告尋求禁止被告繼續其在上海的訴訟的禁令。法官「接受Cheng女士的意見,即鑒於被告的演藝活動事實上絕大多數是在中國大陸這一事實,被告具有在上海提起訴訟的法律理由」,法官「不認為在上海起訴是被告惡意的行為」,「也不認為有任何理由可以認為繼續上海的訴訟會阻撓或阻礙本案的進行。」法官最後判決,「沒有必要為了保護香港訴訟的完整性而授予禁訴命令。因此,駁回禁訴命令的申請。」
關於費用
法官判決,「原告在2006年10月的傳票中敗訴,我作出一個非最終的命令,原告應當向被告支付因該傳票而產生的費用,但我在先前的命令中已作規定的除外」。完全娛樂 李
㈧ 今天在香港一次購買4罐奶粉過關時被香港海關扣下了奶粉,香港警察和法庭會怎麼處理,會判入獄嗎
該等配方粉總凈重超逾1.8公斤,違例者一經定罪,可被罰款港幣500,000元及監禁2年。
根據香港發布《2013年進出口(一般)(修訂)規例》規定:
禁止任何人從香港輸出,供36個月以下嬰幼兒食用的配方粉(包括奶粉或豆奶粉),除非該人士已獲發出口許可證。
「配方粉」(即嬰幼兒食用奶粉)
「配方粉」指符合以下描述的粉狀物質:
(a)供或看似是供年齡未滿36個月的人食用;及
(b)是或看似是粉狀的奶或類似奶的物質,用以滿足年齡未滿36個月的人的全部或部分營養需要。
豁免
在下述情況下,《2013年進出口(一般)(修訂)規例》不適用於作為離開香港的年滿16歲人士的私人隨身行李而輸出的配方粉(不論成分組合是否相同,亦不論載於多少個容器內)
(a)以下條件均獲符合-
(i)在過去24小時內,該人沒有離開香港;及
(ii)該等配方粉總凈重不超逾1.8公斤;或
(b)以下條件均獲符合-
(i)在過去24小時內,該人曾離開香港(不論次數);
(ii)該人正與年齡未滿36個月的人(幼兒)同行離開香港;及
(iii)該等配方粉載於非密封容器內,且不超逾對以下用途屬合理的分量:供該幼兒從香港出境點前往香港以外地方的下一個入境點途中食用。
違例者一經定罪,可被罰款港幣500,000元及監禁2年。
(8)香港法院臨時禁令擴展閱讀:
香港海關14部X光機協助奶粉限購民眾:搜毒品嗎?
2月28日,深圳羅湖口岸,深圳水客從香港拖帶大批奶粉過關,搶在奶粉限帶令生效前囤購港產奶粉。
兩罐奶粉,50萬港幣,兩年監禁。
3月1日,奶粉出口限制令在香港實行:離境人士所攜帶出境的奶粉每人不得超過1.8公斤(相當於900克包裝的兩罐),違例者最高可被罰款50萬港元及監禁兩年。
3月2日,深圳各口岸共截獲10宗違反規定的個案,最多的一宗有15罐奶粉,拘捕8名港人和兩名內地人。為能發現多帶奶粉者,香港海關調派200人,在9個口岸加強搜查工作,並設置了14部X光機協助。
有內地民眾笑言,這更像是搜毒品。
這個被稱為「香港第一個針對非違法違禁品、非法定儲備物資的出口禁令」不僅引起了內地民眾的不滿,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胡漢清也在北京表示,新規不符合基本法115條有關保障自由貿易的條款。
其實,早在2012年年中,當有人提出要限制內地人在港購房的提議時,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就指出,「香港是一個開放的市場,如對外來人士做出限制,必須小心研究。」
在多數人眼中,香港現在的做法有些「不厚道」。
「那麼多內地遊客赴港給香港經濟的幫助絕對是最大的,為什麼買兩罐奶粉還要坐牢?」公眾的疑問很直接。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立法會議員譚耀宗坦言,內地赴港個人游的確對香港的經濟帶來很大的促進作用。
但「奶粉和其他產品不同,它就像成人的大米,如果在香港這個小地方,奶粉不夠供應本地的需求,香港的媽媽們就開始緊張了」。
事實上,從2007年開始,每年的春節前後,香港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奶粉短缺。「當時政府就找批發商了解情況,詢問是否可以保證香港本地媽媽的奶粉,批發商說沒問題。」譚耀宗表示,但後來還是有很多人買不到奶粉,港府為此還成立了需求熱線,買不到可以打電話求助。
當時,政府主要通過與供應商、零售商溝通確保供應,並敦促供應商利用「商業制裁」打擊葯房、超市對水貨客的幫助,但同時部分水貨客的活動「未至違法」,「我們不可用執法的方式處理」。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表示。
「但奶粉短缺的情況並未得到緩解,後來港府認為,如果沒有法律規定,執法部門很難做,最後就考慮香港出台一個商品說明條例。」譚耀宗坦言。
「限制令只是臨時的做法」
《中國經濟周刊》:從提出到正式修正,僅26天,公眾咨詢為期12天,其中7天屬於公眾假期。限制令的出台為何如此之快?
譚耀宗:這個限制令是先「訂立再審議」,因為香港有些法律,如果單靠立法會的研究會要經過一個長時間的立法程序,所以有時候需要行政機關在短期內決定何時開始執行一個法例,之後再拿到立法會去審議。如果立法會討論不同意就失效,如果同意就繼續下去。
因為奶粉不是一般的商品,如果市場逐漸穩定的話,限制令就不會持續下去,這只是臨時的做法,但短期內效果會很明顯。
㈨ 限制出境的話香港能去嗎
我是升級任務題目,來湊數的。
限制出境措施的適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第二十三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法》第八條規定,對外國人和中國公民在大陸境內有未了結的民商事案件,人民法院可以決定其限制出境措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關於依法限制外國人和中國公民出境問題的若干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港澳經濟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對限制出境措施的適用作出了規定。我國民事訴訟法對限制出境措施未作具體的規定,其性質屬財產保全還是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實踐中有不同的認識。筆者認為,限制出境措施屬行為保全性質,也即大陸法系中的假處分制度,英美法系稱為禁令,其目的是為了保障判決的順利執行。國外立法未對限制出境措施作出特別規定,但作為一種禁令制度規定在其民事訴訟法中。英國著名的瑪瑞瓦禁令,是英國司法制度中的一項很有特色的訴前保全措施,其內涵是法院根據原告人的申請,在被告可能將其財產轉移出法院管轄范圍以外的情況下,發出禁令,禁止被告移動或處理資金/財物,直至有效的判決。美國的民事訴訟程序設有臨時限制令和初步禁令。它們都適用於判決結果產生以前的訴訟階段,目的都是為避免申請人遭受不可彌補的損失。法國新民事訴訟法典第十五編第三章規定了假執行制度,該法第514條、第515條規定:緊急審理裁定、對正在進行的訴訟規定假執行措施的裁定、命令採取保全措施的裁定,以及審前准備法官給予債權人預付款項的裁定,只要法官認為有假執行之必要,並且假執行與案件的性質相符合,在法律不禁止的情況下,應當事人的請求或者依職權,得命令假執行。德國民事訴訟法於其第八編第五章規定了假扣押和假處分制度,並對其執行程序作了規定,其中假處分制度類似於禁令制度。如現狀變更,當事人的權利即不能實現,或難於實現時,准許對於爭執的標的物實施假處分。實施假處分,可以交付保管人保管,或命令對方當事人為一定的行為或禁止對方當事人的一定行為,特別是禁止對土地、已登記的船舶或建造中船舶進行讓與、設置負擔或抵押。我國民事訴訟法中僅有財產保全與先予執行制度的規定,訴訟過程中的禁令制度散見於單行法與司法解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第二十三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法》第八條規定限制出境措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第四章規定海事強制令制度,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訴前停止侵犯專利權行為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關於訴前停止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和保全證據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規定了訴前臨時措施。禁令制度的立法目的,在於有效制止侵權行為的發生。因此,各國立法對禁令制度的適用條件既積極又慎重。禁令一旦發布,被申請人的違法生產、經營等行為必須停止。法院制止侵權,維持現狀的行為,很快能達到既定的目的,但如果發布錯誤的禁令,給被申請人造成的損害,是難以彌補的,因此,禁令的發布又是有條件的。根據英美法系的實踐,禁令,必須考慮以下准則:(1)有否一個嚴肅的爭端。申請人所提供的宣誓詞雖為一面之詞,但不應考慮到申請人敗訴機會,只考慮申請人確有機會勝訴。(2)損失賠償是否足夠救濟。除非金錢給付仍不足以救濟,而必須採取制止侵權,以維持現狀,否則,不宜發布中間禁令。(3)平衡雙方的公平利益。決定是否採用中間禁令時,法官總是必須充分考慮它會給被告帶來的損害。衡量的原則是適用臨時禁令給被告帶來的不利要小於不適用中間禁令給原告帶來的不利。(4)特殊因素。基於國家和社會利益,法官也會發布中間禁令,如TRIPS協議中知識產權的保護,無不體現了私權保護和社會公益的立法平衡。限制出境作為我國涉外民商事訴訟中的一項制度,其適用類似於國外的禁令制度,已在一些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的國家和地區的立法,視為一項與財產保全制度同等重要的保全制度來進行規定。我國民事訴訟中的禁令制度,尚未作為與財產保全制度同等重要的保全制度,規定於民事訴訟法中,而是分散於具體的實體法、特別程序法與個別司法解釋中,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法》、《關於依法限制外國人和中國公民出境問題的若干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港澳經濟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但上述規定僅有原則性規定,如何適用,特別是其適用條件,還缺乏可操作性。筆者認為,限制出境措施的適用,應具備以下條件:(1)限制出境措施的申請人對案件具有勝訴的可能性;(2)限制出境措施的被申請人大陸境內無其他可供執行的財產,一般而言,對在我國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如果其資不抵債,則不應採取限制措施,而按照我國公司法及有關外商投資企業的法律規定處理;(3)限制出境措施的適用必須情形緊急,如不採取該措施,其本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或者業務主管人員出境可能造成案件無法審理;(4)限制出境措施的適用應基於當事人的申請,且應提供全額有效的擔保,該措施由於屬行為保全的性質,應基於當事人的申請。限制出境措施的方式,《關於依法限制外國人和中國公民出境問題的若干規定》中規定,採取決定的方式,但決定屬人民法院依職權而採取,限制出境措施屬禁令的范疇宜採取裁定的方式。限制出境措施應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並應交保全費用。限制出境措施涉及當事人的人身權利,較財產保全對於被申請人而言,會產生潛在不利甚至現實不利。因此,針對錯誤的措施,被申請人應有相應的救濟手段。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二條、第九十六條規定,人民法院採取財產保全措施,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駁回申請。申請有錯誤的,申請人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財產保全所遭受的損失。筆者認為,限制出境措施的發出,應比財產保全更為嚴格,一般地,人民法院不依職權介入,必須基於申請人的申請,而且,申請人必須提供擔保。擔保數額,應以被申請人可能遭受的損失或損害為限。人民法院作出限制出境裁定並付諸執行,人民法院對申請人的申請進行審查,經審查符合規定的,人民法院應作出書面裁定,裁定責令被申請人不準出境,並扣留其身份證或者護照,註明不準出境的原因。如未能扣押被限制出境人員的證照,需在邊防檢查站阻止出境的,應依照《關於依法限制外國人和中國公民出境問題的若干規定》中的規定,填寫《口岸阻止人員通知書》,並附民事裁定書,交付公安、邊防機關交控。限制出境裁定的效力,一般應維持到終審法律文書生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