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法院私了
⑴ 輕傷案件到了法院也可以私了嗎
輕傷案件遞交到法院還能否私了,要根據具體情況分析:
1、如果是由檢察院提起公訴的,雙方當事人不能私了,但如果被告人和被害人達成諒解的,可由法院對被告人予以從輕處罰。
2、如果是由被害人提起的刑事自訴案件,則在雙方達成協議後,可以由被害人(即自訴人)向法院申請撤訴。
《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零四條 自訴案件包括下列案件:
(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
第二百零六條 人民法院對自訴案件,可以進行調解;自訴人在宣告判決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訴。本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三項規定的案件不適用調解。
⑵ 法院判決完了,還能私了嗎,怎麼樣操做求大神解
紀濟糾紛屬於民事訴訟類,法院判決完了,就得履行判決的職責,如不履行職責。法院會強制執行。。。如不服初審判決,可在宣判後十五日向當地中級法院申請上訴。
⑶ 已上訴法院情況,可通過私了解決嗎
你所說的私了解決,其實就是雙方協商
通常已到法院的訴訟,包括正在審理的,都可以協商合解,法院也贊成這樣,畢竟好處很多:
協商作為解決民商事爭議的一種方式有許多優越性
:第一,協商自始至終都是在自願基礎上進行的,因此,當事人一旦達成解決爭議的協議,一般都能自願遵守。
第二,協商一般是在當事人互利互讓的友好氣氛中進行的,其結果不僅可以解決雙方的爭議,而且可以增進彼此的了解和理解,從而促進其合作關系進一步發展。
第三,協商不需要經過嚴格的法律程序,在一般情況下,當事人對有關爭議事項協商一致,達成協議,爭議即告解決,因此,協商可以節省時間和費用,有利於及時解決爭議。
第四,協商不必嚴格按照實體法規定作出決定,在不違反法律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當事人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解決爭議。
第五,協商中沒有第三者參與,協商各方就他們之間的任何涉及商業秘密的爭議進行談判,如果談判成功,當事人之間有可能公之於眾的爭議就會在極秘密的情況下化解,從而有效地保守了當事人的商業秘密。協商的優越性使得爭議當事人一般都願意首先採用這種方式解決爭議。
在實踐中,不少國家的法律均要求當事人盡量協商解決爭議,而且,許多爭議也都是當事人自己協商解決的。
即使開庭審理中,通常也有法院調解一項,也屬於協商解決,只是法院參與,幫雙方進行協商。合解完成,雙方撤訴,何樂而不為呢。
⑷ 法院判決生效後還能私了嗎
民事判決書是給當事人一個法律上的定論,意義在於給當事人一個責任標准,之後法院不會管你們了,只在負責人的一方沒有執行判決書,收到當事人的申訴時,才會強制執行。 你現在想私了,也就是不會去申訴,法院就當作判決書已經被執行了,只是,如果你過幾年後悔了,再次申訴要求強制執行時,就有點麻煩了。明白了嗎? 你可以私了,但是法官會當做是公了。
⑸ 法院送傳票給我,現在和對方私了,法院還會找我嗎
你雖然和對方私了,也要跟對方一起到法院去撤訴,不然法院還是會找你的
⑹ 法院判完了,雙方同意私了可以嗎
不知道是是什麼抄類型的襲案件,如果已經簽訂了調解協議可直接要求法院下達調解書。你所說的「同意私了」,應該是對方表明同意協商解決吧。應該雙方並沒有達成和解協議,這樣並不算達成調解協議,因此,如果法院通知雙方調解,你就去參加,如果沒有通知調解,你就等判決。也可以催一下辦案法官。
⑺ 法院判決書已下雙方私了需要哪些手續
法院判決書已下雙方私了的,只要沒有申請強制執行即視為自願履行了,不用辦理什麼手續;如果申請了強制執行了則要告知法院履行完畢,中止強制執行程序。
法律分析
如果願意和對方調解,可以與他調解。如果拒絕調解,則不會調解;不管是否調解,都有權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就是說通常情況下,如果雙方都願意調解的話,這個時候是可以進行調解,一般情況下如果一方不願意調解,就不可以進行調解,如果判決下來另一方不執行的話,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已經有判決書,當事人之間就所爭議的事實不能再和解。但就判決確定的賠償款數額、支付時間、支付方式等可以雙方和解。就判決確定的賠償事項和解時,可以雙方自行協商並簽定和解協議,可以在法院執行庭主持下簽和解協議。執行和解雖然發生在雙方當事人之間,是雙方自己的事,但也要符合一定的條件,即這種和解必須基於雙方當事對雙方當事人達成的和解協議,人民法院執行員應當將協議內容記入筆錄,由雙方簽名或蓋章。所以執行和解必須具備以下的條件:1、在程序上執行和解只能在執行程序中適用;2、執行和解的主體在通常情況下是申請執行人和被執行人,在和解協議變更履行義務主體和情況下還包括第三人;3、執行和解必須出自雙方當事人的自願;4、和解協議的內容必須符合法律規定;5、參加和解協議的當事人必須具有訴訟行為能力,當事人如果沒有訴訟行為能力應由其法定代理人或委託代理人參加。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九十七條 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調解書由審 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第二百三十六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⑻ 一般的民事糾紛,要怎樣私了,需要些什麼
私了的話需要金錢或者過錯方道歉。
民事糾紛的處理機制,是指緩解和消除民事糾紛的方法和制度。根據糾紛處理的制度和方法的不同可以從以下三種形式來論述民事糾紛的處理機制。
一、自力救濟
自力救濟,包括自決與和解。它是指糾紛主體依靠自身力量解決糾紛,以達到維護自己權益的目的。自決是指糾紛主體一方憑借自己的力量使對方服從。和解是指雙方互相妥協和讓步。兩者共同點是,都是依靠自我的力量來解決爭議,無需第三方的參與,也不受任何規范的制約。
二、社會救濟
社會救濟,包括調解(訴訟外調解)和仲裁。他是指依靠社會力量處理民事糾紛的一種機制。
調解是由第三者(調解機構或調解人)出面對糾紛的雙方當事人進行調停說和,用一定的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勸導沖突雙方,促使他們在互諒互讓的基礎上達成解決糾紛的協議。調解協議不具有法律上的強制力,但具有合同意義上的效力。
三、公力救濟
公力救濟,包括訴訟和行政裁決。民事訴訟是指法院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以審理、判決、執行等方式解決民事糾紛的活動,以及由這些活動產生的各種訴訟關系的總和。
民事訴訟動態地表現為法院、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進行的各種訴訟活動,靜態地則表現為在訴訟活動中產生的訴訟關系。
(8)去法院私了擴展閱讀:
一、民事糾紛的特點:
1、民事糾紛主體之間法律地位平等。
2、民事糾紛的內容是對民事權利義務的爭議。
3、民事糾紛的可處分性。分別於行政爭議和刑事爭議。
根據民事糾紛特點和內容,可將民事糾紛分為兩大內容:一類是財產關系方面的民事糾紛,包括財產所有關系的民事糾紛和財產流轉關系的民事糾紛。另一類是人身關系的民事糾紛,包括人格權關系民事糾紛和身份關系的民事糾紛。
⑼ 私了需要去法院撤訴嗎,不去撤訴會有什麼後果
是民事訴訟還是刑事訴訟,如果是民事訴訟,你們達成調解協議後應當去法院撤訴或要求法院就調解協議出具調解書,如果你們私了後不去法院撤訴,那麼法院會開庭,如果原告未到庭可裁定視為撤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