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級法院
㈠ 上下級法院之間的關系是領導關系對嗎為什麼
我國法院上下級之間是一種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而不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法院內的上下級的這種級容別不是行政上級別,而是一種審判級別。因為我國實行的是兩審終審制,以刑事案件為例,第一審法院審判後作出的判決或裁定,如果被告人不服可以上訴,檢察院認為判決或裁定有誤,可以抗訴,上訴或抗訴後,引起第二審審判。所以法院上下級之間通常規定審判級別,就容易確定案件的管轄和審判級別。當然,最主要的是,為了保證審判的獨立進行,保證司法的公正,法院在審判案件時不能有任何的干擾,如果法院上下級之間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那麼上級法院就有權指揮、命令下級法院,下級法院就得服從上級法院的指揮與命令。這樣一來,就無法保證審判的獨立,也就無法保證司法的公正。實踐中,有的下級法院為了確保自己做出的判決不會在二審時被上一級法院改變,就在作出判決前向上一級法院進行所謂的「請示」,則一些上級法院的法官也以「上級領導」自居,對這種請示進行「指示」,從而使兩審終審制變成了事實上的一審終審,這是嚴重違反我國訴訟法的行為,是必須得到制止的!
㈡ 人民法院上下級之間是領導與被領導關系,對嗎
不對。
我國上級法院與下級法院是監督與被監督關系。我國上級回檢答察院與下級檢察院是領導與被領導關系。
我國法院分為基層法院,中級法院,高級法院,最高法院。主要是根據審判級別和管轄級別來劃分。我國實行兩審終審制,如果上下級法院是領導與被領導關系,不利於案件的獨立審理。
㈢ 我國上下級人民檢察院與上下級人民法院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從憲法和有關組織法的表述上看,
上下級人民檢察院為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上下級人民法院為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
《憲法》第127條第2款規定:「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人民法院組織法》第16條第2款規定:「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受上級人民法院監督。」
《憲法》第132條第2款規定:「最高人民檢察院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的工作,上級人民檢察院領導下級人民檢察院的工作。」
《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第10條第2款規定:「最高人民檢察院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的工作,上級人民檢察院領導下級人民檢察院的工作。」
從對哪一個機關負責來看,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負責(《憲法》第128條),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和上級人民檢察院負責(《憲法》第133條)。
從有關司法人員的選舉、任免程序看來,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院長,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罷免;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審判員,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由院長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在任期內,如果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認為需要撤換院長,須報請上級人民法院報經上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
(《人民法院組織法》第34條、第10條、第35條)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罷免,但檢察長的任免,須報上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提請上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檢察員,由檢察長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全國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本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的建議,可以撤換下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副檢察長和檢察委員會委員。
(《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第21、22、23、24、25、26條)
㈣ 上級法院和下級法院,上下級檢察院之間的關繫到底是什麼啊
1、上下級法院間的抄關系是監督襲與被監督的關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二十七條第二款規定,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2、上下級檢察院之間的關系是領導與被領導關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第五條:「最高人民檢察院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的工作,上級人民檢察院領導下級人民檢察院的工作。」
㈤ 我國上下級法院的關系是什麼
上下級法院之間是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不是領導關系。
《憲法》第一百版二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權是最高審判機關。 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㈥ 上級法院和下級法院是什麼關系
監督,指導。上級法院與下級法院都有獨立審判權。上級法院可以判後監督,對錯誤的判決進行再審。上級法院對一些判決可以發布學習,統一思想,對下級法院進行指導。
㈦ 請問法院上下級之間是一種什麼關系
《憲法》第127條第2款規定:「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人民法院組織法》第16條第2款規定:「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受上級人民法院監督。」
《憲法》第132條第2款規定:「最高人民檢察院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的工作,上級人民檢察院領導下級人民檢察院的工作。」
《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第10條第2款規定:「最高人民檢察院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的工作,上級人民檢察院領導下級人民檢察院的工作。」
拓展資料:
法院(court),是世界各國普遍設立的國家機關。主要通過審判活動懲治犯罪分子,解決社會矛盾和糾紛,維護公平正義。
人民法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審判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其審理案件,除法律規定的特別情況外,一律公開進行。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代表國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參考資料:愛問網頁鏈接
㈧ 人民法院上下級之間,人民檢察院上下級之間是什麼關
法院是監督關系。檢察院領導關系
憲法
第一百二十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審判機關。
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第一百三十二條 最高人民檢察院是最高檢察機關。
最高人民檢察院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的工作,上級人民檢察院領導下級人民檢察院的工作。
㈨ 上一級法院和上級法院有什麼區別
上一級法院和上級法院的區別如下:上級法院是比本級法院高的都是上級法院,上一級法院是指比本級法院高一級的法院,中級人民法院上一級法院是高級人民法院。法院是審判機關,法庭是審判機關的內設機構或者派出機構。法院是獨立的法人,法庭則沒有法人資格。
我國法院按照級別劃分為:最高人民法院——省級高法——地市級中法——基層法院,上一級法院指的是相隔一個級別的法院,上級法院是比相對法院高級的所有法。針對基層法院而言 ,上一級法院指的就是中法,而上級法院指的是中法、高法、最高法,它是接受同級黨委與上級檢察機關的雙重領導,才有理由相信上一級法院會糾正錯誤的判決,也只有這樣,才能讓當事人相信, 也設有初級法院、中級法院和終審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試行)》第三條 第一審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件由生態環境損害行為實施地、損害結果發生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中級以上人民法院管轄。 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可以在轄區內確定部分中級人民法院集中管轄第一審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件。 中級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的,可以在報請高級人民法院批准後,裁定將本院管轄的第一審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件交由具備審理條件的基層人民法院審理。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件由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或者指定的專門法庭審理。 第五條 原告提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符合民事訴訟法和本規定並提交下列材料的,人民法院應當登記立案:
(一)證明具備提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原告資格的材料;
(二)符合本規定第一條規定情形之一的證明材料;
(三)與被告進行磋商但未達成一致或者因客觀原因無法與被告進行磋商的說明;
(四)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法院組織法》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分為:
(一)最高人民法院;
(二)地方各級人民法院;
(三)專門人民法院。
㈩ 上下級法院是什麼關系
上下級來法院之間是監督自與被監督的關系,不是領導關系。
《憲法》第一百二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審判機關。
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