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所地法院
❶ 雙方約定由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轄是否有效
雙方約定由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轄是有效。
《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1)住所地法院擴展閱讀:
訴訟管轄是指各級法院之間以及不同地區的同級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民商事案件、知識產權案件及其他各類案件的職權范圍和具體分工。
管轄可以按照不同標准作多種分類,其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是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
具體案件的訴訟管轄,並不能只根據級別管轄或地域管轄加以判斷,而應將相關規則相結合,綜合判斷。
級別管轄
級別管轄,是指各級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民商事案件、知識產權案件以及其他各類案件之間的職權范圍和具體分工。地域管轄、專屬管轄、協議管轄均不得違反級別管轄的規定。
1.1第一審案件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訴法》)第17條規定:「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例外情形,詳見第1.2、1.3、4部分的內容。
1.2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案件
《民訴法》第18條規定:「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其中,依據2015年2月4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以下簡稱《民訴法解釋》)的規定,重大涉外案件的判斷標准包括:(1)爭議標的額大、(2)案情復雜、(3)一方當事人人數眾多,以及(4)其他具有重大影響的情形。
同時,依據《民訴法解釋》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包括:
(1)專利糾紛案件由知識產權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的中級、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2)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轄;
(3)公益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被告住所地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4)虛假陳述證券民事賠償案件,由省、直轄市、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的市、計劃單列市和經濟特區也有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另外,依據2015年4月30日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調整高級人民法院和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標準的通知》,爭議標的額達到較大的第一審案件,也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1.3高級、最高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案件
第十九條高級人民法院管轄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第二十條最高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民事案件:
(一)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二)認為應當由本院審理的案件。
❷ 哪些案件被告住所地法院有管轄權
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作為被告的公民的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公民以其戶籍所在地的居住地為住所地,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主要營業地或者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住所地。經常居住地,指公民離開住所地至起訴時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原告就被告是民事案件確定地域管轄的基本原則,除民事訴訟法規定由原告住所地管轄和實行專屬管轄的案件,絕大多數民事案件都可以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針對以被告住所地確定管轄中的一些特殊情況,最高人民法院規定了以下情況確定管轄的原則:
1.雙方都被注銷城鎮戶口的,由被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2.當事人戶籍遷出後尚未落戶的,有經常居住地的,由該地人民法院管轄。沒有經常居住地,戶籍遷出不滿一年的,由其原戶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超過一年的,由其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3.離婚訴訟雙方當事人都是軍人的,由被告住所地或者被告所在團以上單位駐地的人民法院管轄。4.夫妻雙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一方起訴離婚的案件,由被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5.雙方當事人都被勞動教養或者被監禁的,由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被勞動教養或者被監禁一年以上的,由被告勞動教養地或者被監禁地人民法院管轄。6.不服指定監護或變更監護關系的案件,由被監護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❸ 被告的所在地法院去告嗎
是的,見《民事訴來訟法》自第二十一條 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❹ 哪些案件由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轄
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下列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內院管轄:
1.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容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比如對居住在國外的當事人提起離婚、收養訴訟。
2.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下落不明指公民離開最後居住地後沒有音訊。宣告失蹤指公民下落不明滿二年,經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判決下落不明人失蹤。
3.對被勞動教養和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
4.對被注銷城鎮戶口的人提起的訴訟。
5.非軍人對非文職的軍人提起的離婚訴訟。
6.夫妻一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的,或夫妻雙方離開住所地超過一年,被告沒有經常居住地的,另一方提起的離婚訴訟。
7.追索贍養費案件的幾個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轄區的,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❺ 民事案件應該到哪個法院去起訴原告住所地法院還是被告住所地法院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1條規定:「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版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權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民事訴訟選擇管轄法院的最為基本的一個原則就是「原告就被告」。也就是說,原告在准備向對方當事人提起民事訴訟時,不是到自己住所所在地法院去起訴,而是應該到對方當事人住所地法院去起訴。
❻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依據《中復華人民共和國民制事訴訟法》
第二十一條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❼ 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訴與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的區別
住所地人民法院是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但是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不一定是住所地人民法院,也有可能是戶口所在人民法院。
❽ 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轄的案件有哪些
下列民事訴訟,抄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一)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二)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系的訴訟;
(三)對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訴訟;
(四)對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
❾ 住所地法院與經常居住地法院管轄問題
1,該案件移送丙區法院正確,根據民訴法第36條規定:「人民法院發回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本法答院管轄的,應當移送給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2,嚴格地講移送管轄其實是對案件的移送,而不是對案件管轄權的移送。從民事訴訟法關於管轄的規定看,幾乎所有的民事糾紛都存在兩個以上法院都可以管轄的情況,但為了有利案件審理和便於當事人訴訟,一般案件侵權案件以被告經常居住地的適用優先於住所地。如果法院之間因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解決不了的,報請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❿ 新《民事訴訟法》第224條:「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指的是哪一級法院啊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
把執行想成一般的民事糾紛即可,申請執行到法院立案,管轄依然是根據民訴法對管轄的規定來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