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主義法學
Ⅰ 分析法學派和實證法學派是不是一個意思,那新分析實證主義
分析法學派與實證法學派概念概述
分析法學派的誕生始於1832年英國法學家奧斯丁的著作《法理學的范圍》,其理論源頭可追溯至英國功利主義法學家邊沁的法學思想。分析法學派主張將法學研究與道德、倫理、政治等領域相分離,強調區分「實然的法」與「應然的法」,即認為基於國家立法程序制定的法,皆為有效法律,與自然法學派的「惡法非法」觀點形成鮮明對比。
代表人物及其貢獻
邊沁,其代表作為《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與《論一般法律》。在功利主義原則下,邊沁主張避苦求樂為人類的基本規律,政府職責在於通過立法增進社會幸福,多數人的幸福成為判斷是非的標准。邊沁將功利主義貫穿於立法、執法和守法的各個方面,提出法律的概念,並在理論中區分了對法律的解釋與評論。他還將法律定義為「一系列的符號,由一國主權者構想和採用的暴力性命令」。邊沁的立法理論和法律思想對於分析法學乃至整個法學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奧斯丁作為分析法學派的代表人物,其著作《法理學的范圍》標志著法理學成為獨立研究實在法的學科。奧斯丁提出法律的研究應分為「應然」與「實然」兩部分,前者屬於道德科學,後者屬於法理學科學。他將法律定義為主權者發布的、以強制制裁為保障的命令,強調法律本質的核心在於命令,而非道德規范或政治權利。
分析法學派與實證法學派的關系
分析法學派與實證法學派在本質上關注法律的實然狀態,主張以國家立法程序為准繩。兩者在區分「實然的法」與「應然的法」、強調法律作為命令的本質特徵等方面具有共通之處。然而,分析法學派側重於法律的實證分析與邏輯結構,而實證法學派在20世紀後期的演進中,更加強調法律的社會功能、社會影響及其在社會現實中的適用性。
結語
綜上所述,分析法學派與實證法學派在法學理論發展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兩者均強調法律的實然狀態,但分析法學派更側重於法律的形式邏輯與結構分析,而實證法學派則更關注法律的社會功能與現實應用。理解兩者的關系有助於全面把握法律科學的發展脈絡,為法學研究提供更廣闊的視角。
Ⅱ 想請問一下古典自然法學派、功利主義法學派、分析主義法學派以及法的歷史學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觀點是什麼
1、古典自然法學派 產生於自由資本主義時期
代表人物:格老秀斯,回霍布斯,斯賓諾莎,洛克,答孟德斯鳩,盧梭,傑弗遜……
主要觀點:一 社會契約論。二 人權。「人生而自由平等,自由、安全、反抗壓迫是天賦的不可剝奪的人權」三 權力制衡和分權制度。
2、功利主義法學派 創始人是邊沁
代表人物:休謨,孔德,密爾
主要觀點:把「功利」也叫「利益」或效用作為人的行為原則
3、分析主義法學派
代表人物:奧本海墨,羅伯特·達爾,查爾斯·林德布洛姆……
主要觀點:強調政治學理論的正確性,而不問產生和發展這種理論的時代背景及其內容。強調經驗調查和邏輯分析。
4、歷史學派 創始人是德國格丁根大學法學教授G.胡果,代表封建貴族的利益
代表人物:普赫塔,尼布爾,艾希霍恩……
主要觀點:強調民族精神,主張繼承歷史傳統,重視習慣法,反對制定普遍適用的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