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是什麼刑事訴訟法79條
⑴ 刑事訴訟法解除取保候審的法律條款
取保候審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繳納保證金,保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者妨礙偵查、起訴和審判,並隨傳隨到的一種強制方法。而所謂解除取保候審,其實就是解除取保候審的這種強制措施。根據《刑事訴訟法》第79條第2款的規定,取保候審在兩種情況下應當解除:一是在取保候審期間,發現被取保候審的人屬於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人;二是取保候審的期限已經屆滿。實踐中的通常做法是,由辦案人填寫《撤銷取保候審通知書》,經辦案部門負責人審核後,由公安局局長、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人民法院院長批准簽發。如果是通過保證人保證的,應當通知保證人解除保證義務。如果是由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決定以及撤銷取保候審的,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刑法》第七十九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於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如手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蔽橡含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
第七十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於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第九十七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被採取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宏笑應當予以釋放、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或者依法變更強制措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對於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的,有權要求解除強制措施。
⑵ 刑訴法79條關於逮捕的適用條件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刑訴法)第79條第一款規定: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 取保候審 尚不足以防止發生下列社會危險性的,應當予以逮捕。同時列舉了五種情形。該條表明「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和採取其他強制措施「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這樣三個條件。然而刑訴法第69條、75條以及79條規定,對於違反取保候審和 監視居住 禁止性規定,造成嚴重後果的行為,可以予以逮捕。可是司法實踐中,如果遇到一個犯罪嫌疑人所犯罪行在 刑法 條文中最高刑都不可能判處 有期徒刑 以上刑罰的,比如 危險駕駛罪 。但是此類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期間違反了刑訴法69條、75條的規定,此時是否適用刑訴法第79條的規定。實務界存在兩種不同意見。 一、一方面認為,刑訴法 79條規定的 逮捕條件 應當適用於所有的逮捕情形。 對於雖然違反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規定的犯罪嫌疑人,如果情節嚴重,需要逮捕的也必須同時符合刑訴法第79條規定的一般逮捕條件。因為逮捕作為刑訴法最嚴厲的強制措施,只能適用於涉嫌犯罪情節比較嚴重的犯罪嫌疑人,不能任意擴大逮捕的適用范圍。至於違反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規定的犯罪嫌疑人,這種意見建議,違反情節較輕的,可以依據69條、75條的規定沒收 保證金 或責令具結悔過、變更監視居住;情節嚴重的,建議依照《 治安管理處罰法 》給予 行政處罰 ,還可以在以後的法庭庭審認定中,把此類違反規定情節作為一個「從重情節」對待,量刑時予以考慮。 二、另一方面則認為,不適用刑訴法 79條,直接適用刑訴法69條、75條的規定即可。 此種意見認為刑訴法79條是一個常規條款,刑訴法69條、75條是個特殊條款,常規條款適用於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採取取保候審等強制措施尚不足以防止法律規定的社會危險性的犯罪嫌疑人;而對因違反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規定而需要逮捕的犯罪嫌疑人,不受常規條款關於「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條件的限制,此時應適用刑訴法69條、75條是特殊條款。如果認為採取逮捕措施的必須適用刑訴法79條規定,則不少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的法定刑達不到徒刑以上刑罰,無論其違反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規定情節有多麼嚴重,只是因為不符合「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條件而被永遠排除在適用逮捕措施的適用范圍之外。如此,則刑訴法第69條和75條的規定將幾乎失去意義。 第一種意見從刑訴法第79條規定的逮捕條件著眼,認為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以及採取取保候審等其它強制措施不足以防止社會危險性這三個逮捕條件,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對於那些法定最高刑低於徒刑的刑罰,因為與逮捕條件之一的「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不匹配,所以,法定最高刑低於徒刑的犯罪嫌疑人無論如何都不可適用。而第二種意見是從刑訴法第69條、75條的規定出發,對那些適用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無論是否法定最高刑怎樣,只要違反了這兩個法條的規定,都可以適用 逮捕的條件 。 其實這項規定最根本的意義就是為了預防發生一些破壞社會治安的危險行為,為了保障違法案件能夠順利審判完畢的,對於可能會出現的犯罪行為,我們一定要採取逮捕方式,確保社會治安。
⑶ 適用逮捕的情形有哪些
適用逮捕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一、可能實施新的犯罪
-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79條,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有可能繼續實施新的犯罪行為,為了防止其對社會造成進一步危害,應當對其予以逮捕。
二、具有現實危險
- 若有證據證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存在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社會秩序的現實危險,為確保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應對其進行逮捕。
三、可能毀滅、偽造證據或干擾司法程序
- 當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有可能毀滅、偽造證據,干擾證人作證或進行串供時,為了防止證據被篡改或消失,保障司法程序的公正性,應當予以逮捕。
四、可能對相關人員實施打擊報復
- 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能對被害人、舉報人、控告人等實施打擊報復,為保護相關人員的人身安全,應對其進行逮捕。
五、企圖自殺或逃跑
- 當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有自殺傾向或企圖逃跑時,為了保障其生命安全及防止其逃避司法追究,應當予以逮捕。
六、符合特定刑罰條件
- 對於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並可能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或雖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但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且曾經故意犯罪或身份不明的,為了確保刑罰的執行和司法的嚴肅性,應當予以逮捕。
七、違反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規定
- 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違反相關規定且情節嚴重,也可以予以逮捕。
⑷ 刑訴法79條第二款詳細解釋
《刑事訴訟法》第79條第二款說明了在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會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於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會及時解除其強制性措施,也會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於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4)養老金是什麼刑事訴訟法79條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九十八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羈押的案件,不能在本法規定的偵查羈押、審查起訴、一審、二審期限內辦結的,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予以釋放;需要繼續查證、審理的,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第九十九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被採取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予以釋放、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或者依法變更強制措施。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對於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的,有權要求解除強制措施。
⑸ 刑事訴訟法第79條規定內容是什麼
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取保候審尚不足以防止發生下列社會危險性的,應當予以逮捕:
1、可能實施新的犯罪的;
2、有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會秩序的現實危險的;
3、可能毀滅、偽造證據,干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的;
4、可能對被害人、舉報人、控告人實施打擊報復的;
5、企圖自殺或者逃跑的。
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或者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曾經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應當予以逮捕。
一、刑事逮捕的程序是怎樣的?
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後的七日以內,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後立即釋放,並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於需要繼續偵查,並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公安機關對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決定,認為有錯誤的時候,可以要求復議,但是必須將被拘留的人立即釋放。如果意見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請復核。上級人民檢察院應當立即復核,作出是否變更的決定,通知下級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執行。
公安機關逮捕人的時候,必須出示逮捕碧模證。逮捕後,除有礙偵查或者無法通知的情形以外,應當把逮捕的原因和羈押的處所,在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屬或者他的所在單位。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對於各自決定逮捕的人,公安機關對於經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的人,都必須在逮捕後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逮捕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七十九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
第八十條逮捕犯罪激兄嫌疑人、被告人,必須經過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決定,由公安機關執行。
第八十一條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取保悔鉛緩候審尚不足以防止發生下列社會危險性的,應當予以逮捕:
(一)可能實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會秩序的現實危險的;
(三)可能毀滅、偽造證據,干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對被害人、舉報人、控告人實施打擊報復的;
(五)企圖自殺或者逃跑的。
批准或者決定逮捕,應當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質、情節,認罪認罰等情況,作為是否可能發生社會危險性的考慮因素。
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或者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曾經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應當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第八十二條公安機關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後即時被發覺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
(三)在身邊或者住處發現有犯罪證據的;
(四)犯罪後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