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官與對方

法官與對方

發布時間: 2020-12-25 04:48:32

1. 法官明顯偏向另一方,該如何處理

打官司打的來是證據,准備充源分的證據,熟悉相關的法律條文,做好答辯,法官只可能在判決中利用自由裁量權做出偏袒,但一般不會違反相關法律,如果發現在庭審中法官確實有違規操作行為,可以向其領導或上級主管單位反映,如果發現其與對方有利害關系,可以向法庭申請迴避,

2. 打官司對方找關系認識法官跟副庭長怎麼辦

1、副庭長不一定就是審判員或審判長,即使是了,僅憑認識他也不敢枉法裁定或作出司法不公的行為。如果你感到不放心,是可以申請讓其迴避的。
2、在審判中、判決後,你認為程序不當或有偏袒情,以及判決不公你可以在法定時效內及時提起上訴。
3、現在對法官判決實行了責任追究制度,不敢枉法行為的。

3. 在法庭上怎麼回答法官的問題和對方律師的提問

如果涉及個人隱私,可以申請不公開審理。如果是公開審理,可以有旁聽人員

4. 打官司法官被對方收買了怎麽辦

投訴法官的辦法有:

1、在法律規定的時間內向作出判決的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2、在判決生效後兩年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

3、如果判決不公涉嫌審判法官個人的違法犯罪,可向當地的紀委或者人民檢察院舉報。

民法院的判決在法律上具有幾方面的效力,包括對人的拘束力、對事的確定力和執行力。判決對人的拘束力,即判決具有確認某一主體應當為一定行為或者不應當為一定行為的效力。這種效力包括對當事人、人民法院和社會的效力。

判決一經生效,具有普遍的拘束力,當事人必須遵守,人民法院不能隨意改變,社會應當尊重。

判決對事的確定力是指判決對當事人之間的爭議能夠從法律上作出定論,當事人不得再爭執,判決的確定力分為形式上的確定力與實質意義上的確定力,也叫形式意義上的既判力與實質意義上的既判力。

前者是指判決一經生效,當事人就不得以此法律上的事實提起訴訟或者提起上訴。後者是指判決確定的實體權利義務不得爭執,不容改變。

《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三條審判人員應當依法秉公辦案。

審判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

審判人員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應當追究法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

第二百條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十三)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4)法官與對方擴展閱讀: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五條的規定,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和勘驗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須迴避:

1、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本案的當事人,包括原告、被告、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和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

當事人是實體權利的享有者和義務的承擔者,只能以當事人的身份參加訴訟,而不能以當事人和辦案人員的雙重身份出現,所以必須迴避。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是指本案當事人或訴訟代理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2、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所謂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是指案件的處理結果直接或間接地涉及到審判人員自身的利益。這種利害關系,既可能是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也可能是事實上的利害關系。

3、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其他關系,指除上述關系以外的其他關系。比如,與當事私交甚篤的同學、朋友或與當事人積怨很深的仇人、對手,等等。這些關系,只要可能影響案件公正審理的,就應當迴避。

上述三個條件,只要具有其中之一,審判人員即應自動迴避,當事人也有權申請他們迴避。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5. 在法庭上應怎樣回答法官的問題和對方律師的提

正常情況下,來不會有任源何問題提問你的。。。因為法庭辯論基本都是走過場,而官司在雙方律師的陳述書和答辯狀,就已經辯論完了。
開庭只是確認雙方對各自的書面材料上一些存在歧義或者需要說明的部分進行問答。。。
真正的法庭是不會出現電視劇和電影那種針鋒相對的辯論的。。。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法官會要求休庭,然後要原被告雙方及律師到會議室進行詳談。。。
所以你的問題沒有任何意義,針鋒相對的法庭辯論只是電視劇電影的誇大描述。

6. 法官和對方律師認識

申請法官迴避。

7. 民事訴訟中,對方當事人對某一事實,在起訴狀和庭審中有不同的說法,法官怎樣認定

這種情況,一般法官會強調發問,最終以開庭時最後一次陳述的事實為准,但如果有證據證明最後一次陳述與事實不符的,以證據說明的事實為准。

8. 法官是對方當事人的親戚該怎麼辦

現實問題

許某因與何某產生了合同糾紛,將何某起訴到了法院。何某在開庭前就對許某說自己法院有人,許某是絕對告不了他的。在庭審過程中,許某果然發現何某和主審法官很熟悉,後經打聽才知道原來主審法官是何某的父親。那麼,此時許某該如何保護自己的權利呢?法律對這種情況是怎麼規定的呢?

律師解答

依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審判人員是本案當事人的近親屬,必須迴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

在本案中,主審法官是何某的父親,是近親屬,許某有權申請其迴避。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四十四條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前三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第四十五條 當事人提出迴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迴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後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被申請迴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迴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採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9. 一審時我們找的律師和對方律師以及法庭法官都是互相認識的,我方律師在庭上不作為

受委託的律師不積極處理委託事宜,委託人有權隨時解除委託另行聘請其他律師,同時可以向律師所在地的司法局、律師協會舉報。如果因為律師不積極處理委託事宜的行為給委託人造成損失的,委託人有權要求該律師賠償。

熱點內容
法院調解書時間 發布:2025-05-21 01:32:49 瀏覽:317
法院賣的房子 發布:2025-05-21 01:29:50 瀏覽:528
大清刑事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5-21 01:29:07 瀏覽:661
歐洲關於汽車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5-21 01:12:13 瀏覽:298
長寧區免費法律援助 發布:2025-05-21 01:02:22 瀏覽:78
2017交通法56條法規 發布:2025-05-21 00:53:07 瀏覽:86
德國民事訴訟法的歷史嬗變 發布:2025-05-21 00:52:18 瀏覽:114
最好的民法學教材 發布:2025-05-21 00:37:37 瀏覽:371
警街條例 發布:2025-05-21 00:37:36 瀏覽:660
國家經濟政策及法律法規對企業的影響 發布:2025-05-21 00:34:35 瀏覽: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