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立案回執
1. 法院立了案子,有給立案回執嗎
法院立來案受理案件後,會給當事人出具源訴訟費收據、證據材料收據,以及案件受理通知書,以證明案件已經正式立案受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暫行規定》第十四條起訴經審查決定立案後,應當編立案號,填寫立案登記表,計算案件受理費,向原告或者自訴人發出案件受理通知書,並書面通知原告預交案件受理費。
2. 什麼是立案回執單
立案回執單是指報案的機關(公安局)接受了報案人的報案,給報案人的一個回單。立案回執單上主要要報案人信息、案件類型、簡要案情、受理案件人員、聯系電話以及立案時間等內容。是基於立案決定書的回執。
(2)法院立案回執擴展閱讀:
立案決定書:
本文書是多聯式文書,一式兩聯,由正本和存根組成。
1.正本
正本聯是立案決定的依據和憑證,由首部、正文和尾部組成。
(1)首部。包括製作機關名稱、文書名稱和發文字型大小。
(2)正文。主要寫兩項內容,一項是法律依據,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的法律依據是《刑事訴訟法》第83條和第86條。其中,公安機關在工作中發現犯罪事實或犯罪嫌疑人的,依據是第83條;公民報案、控告、舉報、扭送或者犯罪嫌疑人自首的,依據是第86條。另一項是案件名稱。
立案時能夠確定犯罪嫌疑人的,填寫犯罪嫌疑人的姓名和涉嫌的罪名,如「李某涉嫌搶劫案」;有明確被害人的,填寫被害人和被害性質,如「李某被害案」;還可以以案件發現(發生)的時間、地點來確定案件的名稱,如「5·11搶劫案」、「武漢長江大橋爆炸案」等。
(3)尾部。應當填寫清楚成文時間(填寫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立案的時間,格式與行政公文的落款時間相同),並加蓋製作文書的公安機關公章。
2.存根
存根聯作為公安機關立案的憑證,用於公安機關留存備查。包括:案件名稱,案件編號,犯罪嫌疑人姓名、性別、年齡、住址、單位和職業,批准人,批准時間,辦案人,辦案時間,辦案單位,填發時間,填發人等。如果犯罪嫌疑人不明確的,犯罪嫌疑人基本情況欄可以用橫線劃掉。
3. 判決生效了,法院立案執行,會不會有回執給我
噢,法院既然已經受理了你的強制執行申請並已立案,就應該有執行通知書發送給執行案件當事專人屬(包括執行申請人、被執行人和義務協助執行人),執行過程中,若有需要回執的事項,也應該是有作為執行通知組成部分的回執單發送給各方當事人
4. 立案回執單與立案告知書有什麼區別
本質上相同。
1、民事案件到法院起訴,法院經過審查,接受了立案,會給出相應的「受理案件通知書」,也就是所謂的立案回執單。有些法院圖省事,只有一張訴訟費繳納票據,這個票據不能證明案件已經受理,可以拿著票據找到立案的法官,要求其再開具一份受理案件通知書。
2、立案回執單是指報案的機關(公安局)接受了報案人的報案,給報案人的一個回單。立案回執單上主要要報案人信息、案件類型、簡要案情、受理案件人員、聯系電話以及立案時間等內容。就是說司法機關已經立案受理,案件已經進入司法程序,要求當事人實施相關訴訟行為。
3、《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一百六十八條 公安機關接受案件時,應當製作受案登記表,並出具回執。《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七條 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應當按照管轄范圍,立案偵查。
(4)法院立案回執擴展閱讀:
1、立案是指公安、司法機關及其它行政執法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自首以及自訴人起訴等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轄范圍進行審查後,認為有犯罪事實發生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時,決定將其作為刑事案件進行偵查或者審判的一種訴訟活動。
2、公安司法機關對立案材料進行審查和必要的調查後,應分別不同情況予以處理:
①對於需要立案的案件,先由承辦人員填寫《立案報告表》,包括:填報單位、案別、編號、發案時間和地點、傷亡情況及財物折款、案情概述、承辦人員姓名及填表時間等。然後製作《立案請示報告》,經本機關或部門負責人審批後,製作《立案決定書》。人民法院受理的自訴案件,經審查認為具備立案條件的,應當在收到自訴狀或口頭告訴第2日起15日以內立案,並書面通知自訴人。
②對於決定不立案的,由工作人員製作《不立案通知書》,有關負責人同意後,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並告知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主管機關應當認真復議,並將復議結果通知報案,控告,舉報的單位或者個人。自訴案件不符合立案條件的,應當在15日以內作出不立案決定,書面通知自訴人並說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對於那些雖然不具備立案條件,但是,需要其他部門給予一定處分的,應當將報案、控告或舉報材料移送主管部門處理,並通知控告。
5. 我如何才能拿到《立案回執單》
如果在法院起訴,會有立案回執單;如果沒有起訴,應該是淘寶網的網站上的一些規定吧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滿意請您採納,舉手之勞,將會讓我們繼續解決更多網友的提問
6. 要求法院強制執行有沒有回執給我
【打一場官司,法院已經判決出結果,但對方一直沒有執行,我要求法院對他強制執行專,法院給不給我回屬執?】
1、人民法院據以執行的依據是:生效的法律文書。如果法院判決已經生效,對方當事人一直未履行法定義務(即法院判決規定的義務),申請人依法有權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2、人民法院經審查申請執行人的申請符合法定要求,應當依法立案受理。立案受理後,7日內法院依法送達受理通知書。
【法律依據】
法釋〔1998〕15號 ·最高法《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
第18條 人民法院受理執行案件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申請或移送執行的法律文書已經生效;
(2)申請執行人是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權利人或其繼承人、權利承受人;
(3)申請執行人在法定期限內提出申請;
(4)申請執行的法律文書有給付內容,且執行標的和被執行人明確;
(5)義務人在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期限內未履行義務;
(6)屬於受申請執行的人民法院管轄。
人民法院對符合上述條件的申請,應當在七日內予以立案;不符合上述條件之一的,應當在七日內裁定不予受理。
7. 受案回執單與立案回執單有什麼區別
1.意義不同
受理回執單只是說明你報過警,並不代表已經立案。公安受理回執單是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一百六十八條,公安機關接受案件時,應當製作受案登記表,並出具回執。
立案回執單是指報案的機關(公安局)接受了報案人的報案,給報案人的一個回單。立案回執單上主要要報案人信息、案件類型、簡要案情、受理案件人員、聯系電話以及立案時間等內容。
就是說司法機關已經立案受理,案件已經進入司法程序,要求當事人實施相關訴訟行為。
(7)法院立案回執擴展閱讀
立案的條件
立案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
一、有犯罪事實
指客觀上存在著某種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這是立案的首要條件。有犯罪事實,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
1.要立案追究的,必須是依照刑法的規定構成犯罪的行為。立案應當而且只能對犯罪行為進行。如果不是犯罪的行為,就不能立案。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條第1項的規定,有危害社會的違法行為,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就不應立案。
由於立案是追究犯罪的開始,此時所說的有犯罪事實,僅是指發現有某種危害社會而又觸犯刑律的犯罪行為發生。至於整個犯罪的過程、犯罪的具體情節、犯罪人是誰等,並不要求在立案時就全部弄清楚。這些問題應當通過立案後的偵查或審理活動來解決。
2.要有一定的事實材料證明犯罪事實確已發生。包括犯罪行為已經實施、正在實施和預備犯罪。
二、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指依法應當追究犯罪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只有依法需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犯罪事實,當有犯罪事實發生,並且依法需要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時,才有必要而且應當立案。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5條的規定,雖有犯罪事實發生,但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犯罪嫌疑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均不追究刑事責任。
8. 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遞交了強制執行申請書後,法院在幾天內立案立案後是否通知申請人是否有立案回執
1、關於立案時間,自法律沒有明確規定。
2、立案後,應當通知申請人。
3、立案後,會給申請人發出受理執行案件通知書。
4、可以聯系執行法官詢問情況。督促其盡快執行。
一般情況是當時就立案,大部分法院當時就給書面的通知。
若不立案,當時也會通知申請人。
立案後,要過幾天查詢到承辦人名字,因為分案子是有個過程的。
9. 法院不立案應該給不予立案的回執單吧
應當出具正式的裁定書,不予受理。
新修訂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內二十三條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容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