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對無效合同的判決

法院對無效合同的判決

發布時間: 2020-12-25 15:22:28

1. 法院依職權主動確認合同無效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無效合同違法了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由此決定了國家要對無效合同予以主動干預。這種干預主要表現在:合同糾紛訴至法院後,法院不待當事人請求確認合同無效,便可以主動審查合同是否具有無效的因素,如果發現合同屬於無效范疇,便應主動地確認合同無效。

就是說,確認合同無效是法院的職權。即法院直接依據法律的規定,行使該項職權。

最高人民法院1999年《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4條規定:「合同法實施以後,人民法院確認合同無效,應當以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為依據,不得已地方法規、行政規章為依據」。

(1)法院對無效合同的判決擴展閱讀: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認定合同或者部分合同條款無效:

(1)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的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

注意:一方以欺詐、脅迫手段訂立的合同,屬於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合同,一般屬於可變更或撤銷的合同,只有在損害了國家利益時,才屬於無效合同。

(2)惡意串通,並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3)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合同;

(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合同;

(5)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

(6)對於造成對方人身傷害或者因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免責的合同條款。

(7)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條款無效。

另外,根據《民法通則》,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民事行為為無效民事行為。因此,主體不合格也可能導致合同無效,例如:

(a)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合同且法定代理人不予追認的,該合同無效。其例外情況是:純獲利益的合同和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需追認,合同當然有效。

(b)法定代理人不合格且相對人有過失而成立的合同,該合同無效;

(c) 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許可權訂立的合同,且相對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超越許可權的,該合同無效。

2. 人民法院判決合同不成立的情形是哪些情形

合同只要符合法律規定要素,一般是主體合格(具有民事責任能力)、意思表示真實、不違法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均是成立並有效的。合同成立形式主要有要約承諾、訂立書面合同、一方履行主要義務對方認同等。題目中所說的,合同不成立的應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形式要件或者沒有履行要約、承諾。合同法中直接規定的合同無效或可撤銷,主要以下幾個方面:

1、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合同無效情形: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2、合同法第五十三條規定的免責條款無效情形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3、可變更、可撤銷情形: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
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
撤銷權;
(二)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
權。
4、合同無效或被撤銷的法律後果: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有其它具體問題可以再溝通。

3. 咨詢一下,無效合同法院怎麼判決

您好,

根據我國來《合同法》自第52條,以下五種合同無效:

  • (1)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 (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 (3)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 (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 (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法院一般會論證案件中的合同屬於上述五種中的一種,然後判決合同無效。

隨後案件可能就從合同之債變成侵權之債,再根據侵權責任法進行裁判。這個要看具體案情。

希望對您有幫助。

4. 法院判決買賣合同無效後會怎麼辦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58條規定:合同無效或者被撤消後,因該合同取得版的財產,應權當予以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也就是說,合同無效的救濟方式就是返還原物、恢復原狀、賠償損失。

具體處理方法如下:
1、如果對判決不服,可上訴;
2、如果對判決無異議,即認可合同無效,有實際損失的,可根據雙方過錯承擔相應責任協商解決。
3、如果協商不成,可以提起訴訟要求賠償。

5. 法院判決房屋買賣合同無效怎樣過戶

已判決買賣合同無效,一切恢復原狀,該退還房子的退還,該返還房款的返還。望採納

6. 訴訟中要求確認合同有效並要求對方實際履行。但法院判決合同無效。請問:法院是應該徑行判決合同合同無效

問:訴訟中要求確認合同有效並要求對方實際履行。但法院判決合同無效。請問:法院是應該徑行判決合同合同無效的責任承擔,還是需原告另行起訴?訴訟中要求確認合同有效並要求對方實際履行。但法院判決合同無效。請問:法院是應該徑行判決合同合同無效的責任承擔,還是需原告另行起訴?

答:君同法律在線咨詢為您解答

(1)當事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合同都是以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為基礎,以產生一定的法律效果為目的。因此,行為人必須能夠獨立表達自己的意思,正確理解自己行為性質的後果,也就是應當具備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我國《民法通則》明確規定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是民事法律行為生效的要件之一。所以.當事人訂立合同的行為要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和規定的條件。
(2)意思表示真實。所謂意思表示,是行為人將其產生、變更和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意思表示於外部的行為。意思表示真實是合同有效的重要條件,因為合同是當事人之間的一種合意,此種合意符合法律規定,依法可以產生拘束力,而當事人的意思能否產生拘束力,則取決於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與行為人的真實意思相一致。在大多數情況下,行為人表示於外部的意思同其內心真實意思是一致的,但是有時行為人的意思表示與其真實意思不符合。在意思表示不真實的情況下,不能僅以行為人表示於外部的意思為依據,而不考慮行為人的內心意思,比如行為人在重大誤解下作出的意思表示,與其真實意思完全不符,如果不考慮行為人的真實意思,而使其外部的意思表示有效,則不利於保護行為人的利益。同時,也不能僅以行為人的內心意思為依據,因為行為人的內心意思往往是局外人所無從考查的,如果行為人隨時以意思表示不真實為理由主張合同的效力欠缺,就使對方當事人的利益受到損害。
(3)合同的內容合法。合同之所以能產生法律效力,就在於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符合法律規定。只有合法的合同,法律才賦予法律拘束力,不合法的合同則顯然不能受到法律的保護,也不能產生法律效力。合同合法是指合同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和社會公序良俗。法律、法規的強制規定,是指必須由當事人遵守,不得通過協商加以改變的規定。內容合法,主要是指合同的內容合法,即合同的各項條款都必須符合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7. 要求法院判決合同無效,請問此事如何處理

您好,這個應當在起訴狀中列明訴訟請求:請求判決合同無效。回然後將主體材料和相關訴訟答材料連同起訴狀一起遞交給法院,立案後會給你發傳票,上面有開庭日期,按期開庭舉證質證就行了。
建議您請專業律師幫忙代理,因為合同無效涉及到許多專業的法學理論知識,專業律師畢竟經驗豐富且能夠應對自如。L

8. 合同無效是通知對方後合同無效,還是起訴法院判決

合同無效自始無效。
但確認合同的無效比可撤銷的合同要嚴格的多,
可撤銷的合同都要經過法院的確認才可撤銷,
舉輕以明重,無效的合同自然要由法院來確定
這是法律保障經濟秩序所必要的程序,
一方面就無效合同的幾種情形而言,惡意串通、欺詐損害國家利益、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等情況非經舉證質證、非專業人士較難確定,另一方面無效的合同可因法律法規的變動,變得有效,確認是否有效仍應以法院確認為終局。

9. 我與原告由於合同糾紛被法院判決為合同無效,後判決對方交還我的土地,並把土地上未建成違章修建的殘留物

法院已經作出判決,只能按照判決內容執行,你不接收土地是沒有法律依據的。
建議你與執行法官協商處理辦法。
接收土地給你增加了新的負擔,假如給你造成了其他損失,可以另行起訴再向責任人追償。

10.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合同無效依法解除的司法解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一版)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權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

(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

(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10)法院對無效合同的判決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七條勞動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二十八條勞動合同被確認無效,勞動者已付出勞動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勞動報酬的數額,參照本單位相同或者相近崗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確定。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經濟法博士參考書目 發布:2025-05-22 03:17:58 瀏覽:165
一級法官級別 發布:2025-05-22 03:09:01 瀏覽:32
233注會經濟法答案2020 發布:2025-05-22 03:03:22 瀏覽:728
司法警察前景 發布:2025-05-22 02:57:46 瀏覽:380
福建省公交處罰條例 發布:2025-05-22 02:50:33 瀏覽:549
論述合同法主要內容 發布:2025-05-22 02:21:56 瀏覽:848
初級會計中經濟法知識點 發布:2025-05-22 02:21:48 瀏覽:811
道德與道理的作文 發布:2025-05-22 02:21:47 瀏覽:761
快遞條例正式實施 發布:2025-05-22 02:18:15 瀏覽: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