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官調查取證程序

法官調查取證程序

發布時間: 2025-05-09 13:12:32

㈠ 調查取證是哪個部門負責

具有調查取證權的國家機關有:公安、檢察院、法院等行政機關。在很多時候都需要進行調查取證,法院立案以後,向主審法官提交調查取證申請書。有些證據當事人去取得實在有困難,或者根本取不到,必須向人民法院申請調查取證。遇到下列情況,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去調查收集證據。
法院立案以後,向主審法官提交調查取證申請書。
打民事官司的當事人有舉證責任,向人民法院起訴或者應訴,提出自己的主張,同時要向人民法院遞交能夠證明自己主張的證據。但是,有些證據當事人去取得實在有困難,或者根本取不到,必須向人民法院申請調查取證。
遇到下列情況,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去調查收集證據:
(1)申請調查收集的證據屬於國家有關部門保存,並且必須是人民法院依職權調取的檔案材料;
(2)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材料;
(3)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總之,應對訴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法律事務的處理也是一項理論性、技術性都非常強的專業活動,實踐證明,由具備一定法律知識和工作經驗的律師來處理法律事務,既可以防範法律糾紛,也可以更好地解決法律糾紛,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經濟損失,有效地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四條 有義務協助調查、執行的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除責令其履行協助義務外,並可以予以罰款:
(一)有關單位拒絕或者妨礙人民法院調查取證的;
(二)有關單位接到人民法院協助執行通知書後,拒不協助查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財產的;
(三)有關單位接到人民法院協助執行通知書後,拒不協助扣留被執行人的收入、辦理有關財產權證照轉移手續、轉交有關票證、證照或者其他財產的;
(四)其他拒絕協助執行的。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對仍不履行協助義務的,可以予以拘留;並可以向監察機關或者有關機關提出予以紀律處分的司法建議。

㈡ 調取證據申請書應交給法院哪個部門

直接向法院法官申請就可以調查取證就可以。
步驟:
1、當事人及其訴訟代內理人申請人民法院調查容收集證據,應當提交書面申請,申請書應當載明被調查人的姓名或者單位名稱、住所地等基本情況、所要調查收集證據的內容、需要由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的原因及其證明的事實;
2、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不得遲於舉證期限屆滿前7日;
3、人民法院對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的申請不予准許的,應當向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送達通知書。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可以在收到通知書的次日起3日內向受理申請的人民法院書面申請復議一次,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復議申請之日起5日內作出答復。

㈢ 法庭調查階段法官會問什麼

法律主觀:

法庭調查是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重要階段。法庭調查應當按照以下順序進行: 1. 公訴人 宣讀 起訴書 。在公訴人宣讀起訴書之後,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分別就起訴書所指控的犯罪進行陳述。被告人如果承認起訴書中指控的犯罪事實,應對自己的犯罪行為進行陳述;如果不承認起訴書中指控的犯罪事實,應提出自己無罪的意見,被害人也可以針對起訴書中指控的犯罪,陳述自己受害的過程及有關的 訴訟 請求。在這個過程中,公訴人可以就其所指控的犯罪事實,向被告人訊問,使審判人員當庭聽取被告人辯解,弄清案件事實。被害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以及辯護人、訴訟 代理 人,在徵得審判長的同意後,也可以向被告人發問。審判人員在審理案件過程中,對有疑問的地方,以及被告人在陳述時不清的地方,可以直接訊問被告人。 2.聽取 證人 證言和鑒定結論。在詢問證人前,審判人員應首先告訴證人要如實地提供證言,故意作偽證或隱匿罪證要追究其刑事責任。證人作證應個別進行。對證人的陳述有不清楚或矛盾的地方,應要求證人進一步陳述或說明,對證人之間的證言相互矛盾的,應進一步核實,互相質證。在證人提供證言、鑒定人提供鑒定結論的過程中,公訴人、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認為需要詢問證人、鑒定人的,在徵得審判長同意後,可以向證人、鑒定人發問,但其內容必須與案件有關,如果審判長認為其發問的內容與案件本身沒有關系,應當制止其繼續發問。詢問證人、鑒定人,主要應由公訴人、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進行,但在必要時,為保證法庭准確調查核實案件真相和 證據 ,審判人員也可以詢問證人、鑒定人。 3.出示證據。在出示證據之前,公訴人、 辯護人 應首先向當事人問清該物證的特徵,然後再向法庭出示,讓當事人辨認、核實,並聽取當事人對所出示證據有什麼意見,對未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筆錄、鑒定人的鑒定結論、勘驗筆錄和其他作為證據的文書,公訴人、辯護人應當宣讀,對在法庭上出示的物證和宣讀的其他證據,審判人員應聽取公訴人、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認真核對,只有經過當事人辨認,各方面的證人證言相互印證,核對屬實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另外,在法庭審理過程中,如果公訴人、辯護人對同一事實提出了不同的物證、書證、證人證言或鑒定結論等證據,可能會影響定罪、量刑,合議庭對證據的認定存在疑問的可以宣布休庭,對證據進行調查核實。人民法院核實證據可以對與犯罪有關的場所、物品、人身、進行勘驗或檢查;對用於證明被告人有罪、無罪或罪輕的各種物品和書證扣押;對一個專門性問題聘請專家進行鑒定;查詢、凍結被告人的存款。 在法庭審理過程中,如果當事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發現了新的證據,或對原有證據產生了疑問,認為有必要重新取證或進行補充的,有權以口頭或書面形式隨時向法庭提出申請,請求傳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進行重新鑒定或勘驗。對於上述申請,法庭認為有道理,對查清案件事實有意義,應作出決定,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重新鑒定或勘驗。如果法庭認為上述申請沒有理由,對查清案件事實沒有意義,應作出不同意上述申請的決定,並當庭宣布。

法律客觀: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八條 法庭調查順序 法庭調查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當事人陳述; (二)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 (三)出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 (四)宣讀鑒定意見; (五)宣讀勘驗筆錄。

㈣ 法院立案後多少時間調查取證

法院立案後會在第一次開庭之前調查取證。這個時間是由法官掌握的,法律沒有具體規定。
法律分析
根據相關法律條例規定,如果在立案時已提出調查申請的,那麼通常會在第一次開庭前進行調查取證,一般的案件從立案至第一次開庭時間在十五到三十天之間。如果在開庭過程中提出要求法院調查取證的,通常也會在開庭後十五到三十天之內去調證。當然前提是法院接受調查取證申請或者依職權。立案後公安機關調查取證的時間一般為三天,特殊情況下可以延長一到四天,可達七天;對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捕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天,同時,在調查取證後,檢察院的審查時間還要另加七天。公安機關在接到報案後要立即對案件進行審查,認為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立案,對已經立案的刑事案件,應當進行偵查。也就是說派出所在接到報案後先初步審查報案材料,立案後,根據案件具體情況進行調查取證,這里的偵查沒有時間的限制。如果犯罪嫌疑人被羈押的,偵查期限一般不得超過二個月,特殊情況可以經批准延長。通常情況下,具有調查取證權的國家機關有:公安、檢察院、法院等其他行政機關在其行政職能業務領域的調查取證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二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並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

熱點內容
違法行為都應該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9 20:24:19 瀏覽:898
16字方針是依法治國的 發布:2025-05-09 20:01:16 瀏覽:623
大一期末考試經濟法 發布:2025-05-09 19:37:01 瀏覽:432
江門司法熱線 發布:2025-05-09 19:35:01 瀏覽:767
電網應急管理規章 發布:2025-05-09 19:24:57 瀏覽:908
業主委員能聘法律顧問嗎 發布:2025-05-09 19:08:55 瀏覽:78
2015年法律碩士法學統考大綱 發布:2025-05-09 19:07:39 瀏覽:228
規章規定落實方面問題和整改措施 發布:2025-05-09 18:28:37 瀏覽:989
多少歲負責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9 18:27:52 瀏覽:289
聽法治教育心得體會 發布:2025-05-09 18:11:25 瀏覽: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