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法院領導
㈠ 覃姓的姓氏名望
覃元先:南朝梁代東寧州刺史。
覃 季:唐朝太子校書。
覃慶元:宋朝景德進士、御史中丞。
覃光佃:宋朝監察御史。
覃 昌:宋朝進士,官至國子祭酒,退休後閉門講學,教人讀經書,著有文集。
覃 吉:明朝憲宗太子太傅。
覃慶元:明朝嘉靖進士、陝西兵備。
覃修綱:清朝甘肅西寧鎮總兵。
覃貴福 :太平天國武狀元、將軍。
覃 振:愛國人士,辛亥革命先驅,國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長、代理院長、司法院副院長。
覃應機:當代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委書記、區主席。
覃紹殷:廣西自治區馬山縣人,壯族。1959年畢業於湖北藝術學院美術系。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廣西分會理事,桂林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桂林畫院院長。
覃子豪:現代詩人、詩歌評論家。學名覃基,四川廣漢人。1932年到北平就讀於中法大學。1935年東渡日本入東京中央大學,兩年後回國,曾在浙江永嘉縣縣政府、國民政府軍委政治部任職,在浙江、福建編輯或主編過報紙副刊。
覃炳榮:男,1932年4月生,廣西貴港人。中學一級教師。畢業於廣州中醫學院。曾任政協原貴港市第三、第四屆委員,中學教師兼任中醫師。
覃春華:男,1928年10月生,廣西北流縣人。1954年畢業於廣西農學院林學系本科,1954年5月分配到中央林業部綜合隊工作。1961年底調回廣西林業勘測設計院,已連續專門從事林業調查設計工作35年以上,林業高級工程師。
覃國忠:男,1944年10月生。主管葯師。中共黨員。畢業於廣州軍區二十分部葯訓班。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181醫院主管葯師,系中國葯理協會廣西分會會員、楚天書法研究院院士、桂林智能功協會理事、中國伏牛畫院名譽院長等。
覃守勝:男,1965年3月生,湖北省五峰縣人,土家族。藝名小草。現為山魂根藝盆景社負責人,中國根藝美術師,湖北省盆景協會理事,三峽根藝奇石收藏家。有多篇論文入書或發表。
覃 昌:北宋廣西融州(今融安縣)人,覃光佃的兒子,慶歷進士,官至國子祭酒,退休後閉門講學,教人讀經書,著有文集。
覃元先:字流欽,名無克,南梁廣東南海人,原籍陝西善騎射,亦精通文墨。齊未,反者四起,元先募乒衛鄉里,據有番禹。
覃光佃:北宋廣西融州(今融安縣)人。博學能文,宋仁宗時監察御史,彈劾不避權勢,京師呼為真御史。外籌軍政,內肅朝儀,咸倚重焉。曾與狄青並封為將軍,以音乞歸賜詔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致仕。(無法證實)
覃慶元:覃光佃之父親,北宋融州(今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景德進士,景德至大中祥符年間(1006-1010年)被封為御史中丞。為人穩健,遇事敢於發表意見,舉朝服其公正。
覃 達:明代湖南石門人,曾任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的萬戶官,洪武年間(1368-1398年)被征調到四川征剿,奮勇殺敵立功。喪於四川省大溪坪。(無法證實)
覃 吉:明代太子太傅,太子年九歲,口授四書章句及古今政典。「老伴」這個稱呼,原來是太子稱呼老太監的,通用於老年夫妻之間的稱呼。明朝憲宗皇帝朱見深冊立9歲兒子朱祐樘為太子,派宮中服侍多年的太監覃吉專門照管太子的生活和學習。幾年間,覃吉對太子口授「四書」,還常常敘說民間情況,連歷史上宦官專權禍國的往事也不避諱。(無法證實,因覃姓使用在清代末年,所以這些凡是超過這個時期的,都是一種說法,數據)
覃應元:字德芳,明朝四川省雲陽縣人,嘉靖進士,知河南府。他以德感召下屬及群眾,平息匪亂,整肅地方治安,政績突出,升任四川副使。(同上,無法證實)
覃 振:原名道讓,字理鳴。湖南桃源縣人,留學日本,後加入同盟會、中華革命黨,參加護法運動。蔣介石隱退時,以主執委代行總統職權數月。系國民黨元老,孫中山好友,與毛澤東有密切交往。1947年在上海病逝,終年63歲。葬嶽麓山,墓為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覃健(1911-1959):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蘭縣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7軍第19師56團代排長,紅三軍團政治部政衛連排長,紅一方面軍政衛隊警衛營連長、營長,紅15軍團司令部作戰科科長。參加了長征。
覃國翰(1912-1996):廣西壯族自治區都安縣人。1929年參加百色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7軍第19師55團連司務長,湘贛獨立師第1團排長、副連長、連長,紅17師第49團通信主任,紅6軍團第18師53團營長、團參謀長,第16師47團團長,第17師參謀長,第18師52團團長。參加了長征。
覃士冕(1914-1981):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蘭縣人。1929年參加百色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7軍政治部青年幹事,紅3軍團第5師13團特派員,紅3軍團保衛局偵察科科員,第4師12團特派員。參加了長征。
覃應機:覃應機(1915-1992)廣西東蘭人。1929年春參加革命工作,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優秀的政治工作領導者。
覃事湘:男,1933年10月生,湖南省石門縣人,土家族。石門縣經濟委員會經委副主任,會計師。1982年4月晉升會計師,1950年畢業於湖南九澧中學,1950年9月參加工作後,曾任石門縣糧食局、磨市區糧站主管會計、縣易市聯合工廠、化工三廠、縣印刷廠會計主管、縣工業局計財股長、縣經委財務科長,縣經委副主任,縣財政會計學會副會長,常德市財政會計學會理事,縣會計職稱評委會評委等職。
覃瑞祥:1952年7月生,廣西北流市人。曾任中共來賓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系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共十六大代表;廣西九屆、十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共廣西第八次黨代會代表,中共廣西第八屆委員會委員.2008年1月26日任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一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覃嗣玲:女,1955年10月生,廣西南寧人。中共黨員。政工師。1985年畢業於廣西電視大學。現任廣西南寧市公安局南湖分局副局長。1994年轄區共發生刑事案件破案率為92.3%;治安案件查破率為89.7%。
覃啟舟:男,1976年2月生,廣東陽江人。致公黨員。1995年以陽江地區的高考文科狀元考上重點大學,畢業後與胞弟覃啟浩創辦「蜥蜴團隊」公司,「美麗 島」眼鏡等多家著名企業。現已移民澳洲。
柳南區法院
柳南區人民法院成立於1980年,位於柳州市飛鵝路南一巷90號,轄區行政區域面積.8平方公里,常住常住人口29.92萬,流動人口約10萬,是柳州市的南大門及柳州市工業、商業中心和交通樞紐。
柳南區人民法院下設立案庭、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一庭、民事審判二庭、行政事審判庭、審判監督庭、執行局、法警大隊、辦公室、政工科、紀檢監察室11個工作部門。
該院曾先後被廣西區高院授予全區法院系統「人民滿意的好法院」稱號和廣西區政法委授予全區嚴打整治斗爭人民滿意政法單位及被柳州市政法委授予市政法系統「十佳政法單位」稱號,多次獲得柳州市中級法院的嘉獎。
柳北區法院
柳北區人民法院成立於1980年6月1日,位於柳州市勝利東路白沙村239號,轄區行政區域面積320.89平方公里,下轄4個鎮、7個街道辦事處,常住人口32萬,是柳州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區和柳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是柳州市人流、物流的集散地及工業、商業、文化中心。
柳北區人民法院下設立案庭、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一庭、民事審判二庭、行政事審判庭、審判監督庭、執行局、紀檢組、監察室、政工科、辦公室、法警大隊12個工作部門。
該院曾先後榮獲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授予的「文明窗口」、「指導人民調解工作先進集體」、「審判監督工作先進集體」,市法院系統「雙文明」目標管理一等獎、市「四五普法」及市政法系統「嚴打」先進單位等榮譽。
柳北區人民法院沙塘法庭被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評為「規范化人民法庭」,該院多名幹警被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評為「辦案能手」和榮獲市政法委授予「人民滿意政法幹警」的稱號。
城中區法院
城中區人民法院1980年成立,下設立案庭、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一庭、民事審判二庭、行政事審判庭、審判監督庭、執行局、司法警察大隊、政工科、紀檢監察室、辦公室11個工作部門。
該院在轄區黨委的領導、人大的監督、政府的支持、政協的民主監督下,在上級法院的指導下,圍繞「公正與效率」的法院工作主題,忠實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審判職責,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魚峰區法院
魚峰區人民法院成立於1980年5月,位於柳州市蝴蝶山西路3號,地處柳州市工業老區,轄區行政區域面積1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萬。
魚峰區人民法院下設11個庭科室。該院依託網路建立了一套完整科學的信息化、規范化、智能化人民法院工作管理模式。1995年4月,魚峰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記「集體一等功」,多次獲得自治區「十隹法院」、「人民滿意政法單位」等榮譽稱號。
柳江縣法院
柳江縣人民法院成立1953年3月,轄區行政區域面積2054平方公理,常住人口53.8萬。
柳江縣人民法院下設11個庭科室,派出機構4個。近年來,該院受區高院裹彰的先進集體9個,受中院表彰的先進集體24個,受區高院表彰的幹警17人次,受中院表彰的幹警304人次。
柳城縣法院
柳城縣人民法院成立1951年9月15日,位於柳城縣大埔鎮白陽南路18號,坐落在風景如畫的融江河畔,轄區行政區域面積2109.78平方公理,常住人口近40.76萬。
柳城縣人民法院下設機構14個庭科室,其中人民法庭4個。 2007年,柳城法院按照法院職能分為審判紐、執行組、司法行政紐、巡迴法庭四個序列進行管理,改革長期束縛法院審判工作的行政化管理模式。
近年來,該院曾先後榮獲自治區高院、柳州市政府和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授予的「文明窗口」、「規范化法庭」、創建平安柳州(城)活動「平安單位」、「先進單位」、「先進集體』、柳州市法院系統『清理積案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融安縣法院
融安縣人民法院的前身為成立於1952年5月1日的融縣法院,1952年融縣分為融安、融水兩縣,融安縣人民縣人民法院隨之成立。融安縣人民法院
在素有「金桔之鄉」的融安縣長安鎮城區,轄區行政區域面積2900平方公理,常住人口34萬。
融安法院下設立案庭,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庭、行政審判庭、審判監督庭、執行局、辦公室、政工科、監察室、法警大隊等工作部門。
近年來,融安法院多次獲得自治區保密工作「先進集體」、柳州市「文明單位」、「優秀青少年維權崗」等多項榮譽。
融水縣法院
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民法院成立於1951年5月1日,坐落在地處桂北與黔南要沖的融水苗族自治縣融水鎮鐵西路,轄區行政區域面積466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7萬,境內山高林密,溪河縱橫,特產豐富。縣城附近有真仙岩、老子山、古鼎三潭等名勝,元寶山和貝江一派林區風光,雄奇瑰麗。
融水法院下設立案庭,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庭、行政審判庭、審判監督庭、執行局、辦公室、政工科、監察室、法警大隊等工作部門。融水縣法院為合理配置司法資源,實行審判、執行、行政後勤三大管理,並組成巡迴法庭,專門負責巡迴審理20個鄉鎮的各類案件。
2004年,融水縣法院新辦公大樓落成,成為該院建院史上新的里程碑,為捉高司法水平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三江縣法院
三江侗族自治縣人民法院成立於1952年10月,位於三江縣古宜鎮觀魚路59號,轄區行政區域面積24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7萬。
三江法院下設立案庭、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一庭、民事審判二庭、行政審判庭、審判監督庭、執行局、紀檢政工科、辦公室,法警大隊,巡迴法庭。
三江法院辦公綜合樓建築佔地73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964平方米,審判綜合樓內設1個大法庭,1個中法庭,4個小法庭,1個大會室,40餘間辦公室。
鹿寨縣法院
鹿寨縣人民法院成立於1951年9月,位於鹿寨縣鹿寨鎮政軍路3號,轄區行政區域面積33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8萬。
鹿寨法院下設立案庭,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第一庭、民事審判第二庭、行政審判庭、審判監督庭、執行局、辦公室、政工科、監察室、法警大隊及鹿寨、雒容、寨沙、中渡四個法庭。
近年來,鹿寨法院先後獲得全縣綜合治理「先進集體」、柳州市普法宣傳教育「先進單位」、柳州地區、柳州市法院及全區法院系統「先進單位」、「青少年維權崗」、「文明窗口」等榮譽稱號。
㈢ 反映社會公德事例
一、撿破爛老人姚義德
人物介紹:姚義德今年52歲,是河南社旗縣朱集鎮古城村人,他的老伴孫慶榮今年58歲,也是河南人,夫婦倆20年前來到海南至今一直靠撿破爛、干雜工為生。老姚的親生孩子有3女2男,最大的今年30多歲,最小的也20多歲了,都已在海南成家。
從1988年開始至今,老姚夫婦先後收養了10名棄嬰。他說:「見死不救是一場大罪,自己少吃一點,多苦一點,救一條生命,該多值呀!不過有些人重男輕女的思想十分嚴重,這些女孩都很好,多可惜呀!」
二、好司機吳斌
5月29日中午11時10分,吳斌駕駛杭州長運浙A19115大型客車從無錫返回杭州。11時40分左右行駛至錫宜高速公路宜興方向陽山路段時(江蘇境內),突然有一塊鐵塊從空中飛落擊碎車輛前擋風玻璃再砸向吳斌的腹部和手臂,導致吳斌肝臟破裂及肋骨多處骨折,肺、腸挫傷。
車載攝像頭記錄下了全過程,畫面顯示在危急關頭,吳斌強忍劇烈的疼痛將車輛緩緩停下,拉上手剎、開啟雙閃燈,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車措施,之後,他又以驚人的毅力,從駕駛室艱難地站起來告知車上旅客注意安全,然後打開車門,安全疏散旅客。當做完這些以後,耗盡了最後一絲力氣的他,癱坐在座位上。
由於吳斌的肝臟損傷實在太嚴重了,按醫生的說法,他的肝臟已經象一座被掏空了的山,輸入的血已經相當於給全身的血換了一遍。需要渡過最關鍵的5天排異觀察期。由於吳斌搶救已輸血1萬多cc,院方血液緊張,為此,杭州長運正在動員職工為吳斌獻血,還打算今天專門安排大巴車開到無錫解放軍101醫院獻血。他的同事們也都一直默默地為他祈禱,希望能給他力量,創造生命的奇跡。
可惜吳斌還是沒有等到。6月1日凌晨零點十三分,吳斌病情突然出現惡化,呼吸加快,心率加快。雖經醫院全力救治,吳斌終於還是於2012年6月1日凌晨3點45分過世,享年48歲。
三、退休老兵殷昌傑
今年79歲的殷昌傑老人是一名退伍老兵,1999年從台灣來到廈門,租住在廈門集美大學附近的一所學生公寓內,打算在此安度晚年。在一次和學生們聊天的過程中,老人發現很多大學生家境貧寒,便萌發了用自己的退休金資助貧困大學生的想法。
他先後拿出幾十萬元的收入資助上百名貧困大學生。值得深思的是,6年來,老人資助的幾百名貧困學生,居然很少有人向他表示謝意。6年來,老人只收到過一張賀年卡,還沒有署名。
四、退休老人喬秀文
退休戶籍民警喬秀文是晉源區金勝鎮人,他幾十年如一日自己過著儉朴的生活,卻慷慨解囊資助孤兒或貧困學生上學,救治貧病交加、生命垂危的陌路人。他還想方設法為群眾辦好事,他為孤寡老人送米、送面;為癱瘓老人按摩、陪其聊天;他逢年過節主動打掃公廁衛生……他用平凡的事跡感動著周圍的人,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愛戴。
五、村支書楊聖滿:奔波20年為鄉親引來汩汩清泉
河北省蔚縣柳河口村支部書記楊聖滿任職後,自費為鄉親們找水奔波20年。20年來,他幾乎花掉自家全部積蓄,最終為村民引來汩汩清泉。
柳河口位於蔚縣大南山腳下,全村800多人,由於地勢較高,地質構造復雜,飲用水極為匱乏。從上世紀70年代起,柳河口村村民開始四處找水,先後挖了20多眼井,卻沒有打出一滴水。村民夏天只能飲用澇壩水,冬天只能喝積雪融水。
1988年,楊聖滿當選村支書後,把自己經營多年的木材經銷生意交給妻子料理,帶領鄉親們踏上了漫長而艱辛的尋水之路。1993年,村裡決定從相隔4公里的鄰村引水,4公里長的石頭水渠,他帶領鄉親們一塊一塊挖,一尺一尺刨,終於把水引到村子裡。
2002年,鄰村水井水位下降,吃水難又成為柳河口村村民面臨的問題。這一次,楊聖滿下了決心,一定要從根本上解決吃水難題。之後數年,他奔波於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等地,苦苦尋求找水良方。親戚、朋友得知他打井的消息後,都勸他不要冒這個險,妻子更是極力反對。可是,楊聖滿決心已下。
2004年3月,他根據收集到的打井信息和資料,拿出自家12萬元錢,請來打井隊,著手實施打井計劃。在打井的6個月里,他把鋪蓋卷搬進工棚,日夜堅守。可是,直到打井鑽頭鑽到200米以下,打到的依然是堅硬岩石,第一次打井就這樣宣告失敗了。隨後兩年,固執的楊聖滿接連打了6眼井,仍然一無所獲,卻為此用掉了自家50萬元存款。
有的鄉親動搖了,有的人在背後笑他「一根筋」,這時候,楊聖滿開始謀劃新的引水方案。2006年8月,經過周密論證,柳河口村決定把8公里外的山泉水引到村子裡,楊聖滿帶領鄉親們投入到新一輪找水「戰斗」中。山上本來沒有路,楊聖滿和鄉親們硬是用鐵鍬、錘子一寸一寸鑿出一條山路。
到2006年10月,投資20萬元、長達8000多米的管道鋪設完畢,同時還建起兩個揚水池和兩個蓄水池。泉水翻山越嶺引到柳河口村,村民們從此喝上了甘甜水。
㈣ 練志林人物簡介
練志林,男性,1968年6月出生於廣西柳州,漢族,他持有中共黨員的身份,學歷為在職研究生。1988年12月,他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自那時起,他一直致力於司法工作。自2004年1月起,練志林擔任柳州市柳北區人民法院的副院長,其在司法領域的貢獻和經驗備受認可。近期,有消息傳出,他有可能被提拔為副處級領導職務,這將進一步提升他在司法領域的影響力。
除了在柳北區人民法院的職務外,練志林還身兼要職,目前擔任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民法院的院長。這一職位表明他在處理復雜司法案件和推動當地司法事業發展方面具有顯著的領導能力。他的工作經歷和專業素養無疑為這兩個地區帶來了公正和穩定的司法環境。
㈤ 出軌證據確鑿,法院為什麼不判決呢
現實中有婚外情的一方通常會小心翼翼的避開人們的耳目,而另一方則相對難以取證,眾所周知,訴訟就是證據,那麼對於婚外情訴訟案件的調查取證,有哪些證據是法律認可的呢?
值得一提的是,只要一方的婚外情沒有發展到重婚或與他人同居,無辜一方就沒有權利要求損害賠償,《婚姻法》規定,無罪一方有權要求損害賠償的案件僅限於重婚、與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等,但在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可以認為是適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