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學吳國是

法學吳國是

發布時間: 2021-01-31 06:14:00

A. 三國時期吳國是怎麼建立的

簡介

吳國(222~280)是中國古代三國時期孫權建立的政權。史稱孫吳或東吳。
編輯本段
歷史

222年,孫權稱王,定都建業,吳國建立,孫權就是吳大帝。
孫權統治時,江東經濟有顯著發展。北人南來,山越出居平地,勞動力增多。長江兩岸地區都設有屯田區,其中毗陵屯田區(今江蘇常州、鎮江、無錫一帶)最大。會稽郡農業生產比較發達。歷代陸續修成的浙東運河和江南運河在孫吳時發揮了通航效益。江南運河雲陽至京口(今江蘇丹陽至鎮 江)一段流經山間,不便通航,吳未得到修整。雲陽以西開辟破岡瀆,使秦淮河和江南運河聯通,為三吳至建業的便捷水道。絲織業開始在江南興起,但織造技術還不高,所以蜀錦成為重要的輸入物資。銅鐵冶鑄繼承東漢規模而有發展規律,青瓷業也在東漢釉陶製造基礎上走向成熟。由於河海交通的需要,造船業很興旺,海船經常北航遼東,南通南海諸國。黃龍二年(230)萬人船隊到達夷洲,即今台灣省,這是大陸與台灣聯系的最早記錄,吳國使臣朱應、康泰泛海至林邑(在今越南南部)、扶南(在今柬埔寨境)諸國。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也曾到達建業。
經濟的發展,與外界交往的增加,促進了攻江南文化的提高,出現了一批知名的經學家和文史之士,如虞翻、陸績、韋昭。佛教開始在江南傳播,居士支謙從洛陽南來,世居天竺的西域僧康僧會稍晚從交趾北上。他們在建康譯經傳法,影響頗大。道教在南方民間繼續流傳。
孫吳諸將以私兵隨孫氏征戰,孫吳屢以國家佃客賜給功臣,功臣往往擁有多至於數縣的俸邑,因而逐漸形成吳國武將世襲領兵的制度。同時,江南也出現了象吳郡的顧、陸、朱、張那樣的佔有大量土地和童僕,而且各有門風,世居高位的大族。他們和世襲領兵的武將同是孫吳政權的主要支柱。
280年,西晉軍隊攻破東吳,吳國滅亡。

B. 吳國是怎麼滅亡的

是因為吳國國力日漸衰退,越國越來越強大,最終戰敗被滅亡。

吳國是因為在公元253年(建興二年),孫綝嗜好殺戮,殘虐無道,殺害了孫吳的重要將領呂據、朱異等, 曠日持久的內爭也使孫吳國力遭到嚴重削弱。西陵之戰後,孫皓誤判了當前形勢,窮兵黷武,屢次對晉朝發動小規模戰爭,徒耗國力,加速了孫吳的滅亡。

公元前478年(夫差十八年),越國更加強大。越王勾踐率兵伐吳,大敗吳兵於笠澤。楚國滅了陳國。公元前476年(夫差二十年),越王勾踐再次伐吳。前475年(夫差二十一年),越兵圍困吳國。前473年(夫差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卯,越國打敗吳國,吳國滅亡。

公元280年(天紀四年)5月1日,王濬所率的舟師首先抵達石頭城下,孫皓自知大勢已去,反綁雙手,抬著棺材到西晉軍門前去投降。交州刺史陶璜堅守不降,孫皓寫親筆信相勸才降晉。西晉朝廷封孫皓為「歸命侯」。孫吳滅亡,西晉實現了統一。


(2)法學吳國是擴展閱讀:

孫吳是三國之中歷時最久的國家,歷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則為59年)。魏黃初年間,孫權名義上依附於曹魏,並受封吳王。

黃龍元年(229年)5月23日,孫權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稱帝,孫吳正式建國,隨後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黃龍二年(230年),孫權派衛溫、諸葛直率「甲士萬人」航海到台灣(時稱夷洲),這是我國的政治勢力第一次達到台灣。

孫吳領有漢末揚州與荊州大部地區及交州全境,後分交州東北部為廣州。孫吳大力發展經濟,對江南地區的開發做出了重大貢獻。

天紀四年(280年)5月1日,孫吳亡於西晉,標志著中國漢末三國以來割據局面的徹底結束。

C. 孫權建立的國家為什麼叫吳國呢 還有孫吳是什麼意思

首先要說到的是孫權建立的國家所在的地區,即史稱吳的地方,位於今蘇皖兩省長江以南部分,後擴張到蘇皖兩省全境及贛東北部分地區,來源於周朝時期的一個諸侯國,姬姓,據史書記載周太王生有長子太伯,次子仲雍和小兒子季歷。季歷的兒子昌聰明早慧,深受太王寵愛。周太王想傳位於昌,但根據當時傳統應傳位於長子,太王因此鬱郁寡歡。泰伯明白父親的意思後,就和二弟仲雍借為父采葯的機會一起逃到荒涼的江南,自創基業,建立了勾吳古國。商朝滅亡後,周朝建立,周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孫周章為侯,遂改國號為吳。春秋時期,吳國被越國所滅。
春秋時期,吳國與中原的諸侯國的交往越來越密切,也開始與其他諸侯國爭雄。吳王闔閭在今天的蘇州建立都城,任用伍子胥和孫武攻破楚國都城,為其兒子吳王夫差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打下基礎。闔閭的兒子夫差不顧國家連年征戰空虛,與齊國和晉國爭霸成功後,但卻忽視了邊界上的越國,並令伍子胥自殺,被越王勾踐趁虛而入。前473年,夫差兵敗而逃,被圍困在餘杭山(今天蘇州南陽山),向勾踐求和,勾踐不準,夫差自殺,吳國滅亡,吳地盡屬越國。
江東是吳地。孫權稱帝以前也被封為吳王,稱帝以後還叫吳國。孫權吳國,孫權早年被稱為吳候,曹丕篡漢後孫權迫於形式曾一度向魏稱臣,被曹丕封為吳王,所以後來孫權稱帝後也保留了吳的國號。
而孫吳則是後代對其的稱呼的簡略叫法罷了。

D. 吳國是什麼年代的

吳國(222年來5月自23日—280年5月1日 ),三國之一,是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國號為「吳」,史學界稱之為孫吳。由於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治地區又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 。
孫吳是三國之中歷時最久的國家,歷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則為59年)。魏黃初年間,孫權名義上依附於曹魏,並受封吳王。黃龍元年(229年)5月23日,孫權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稱帝,孫吳正式建國,隨後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
孫吳領有漢末揚州與荊州大部地區及交州全境,後分交州東北部為廣州。孫吳大力發展經濟,對江南地區的開發做出了重大貢獻。
天紀四年(280年)5月1日,孫吳亡於西晉,標志著中國漢末三國以來割據局面的徹底結束。

E. 吳國是如何興起的

從春秋晚期開始,抄吳漸漸強大起襲來。公元前583年,晉採納從楚逃亡到晉的申公巫臣的策略,扶植吳國以制楚,派巫臣使吳,並把中原的乘車、射御、戰陣都教授給吳人,還「教之叛楚」。從此,吳果然加緊對楚的進攻,屬於楚的一些蠻、夷,也漸被吳所吞並。

公元前515年,吳公子光殺王僚而自立,即吳王闔閭。《左傳》稱閹閭與民「辛苦同之」,是一位有作為的君主。吳在其治理下而日益強盛。

公元前512年,吳滅徐(在今安徽泗縣北)。楚的卿大夫這時已感到吳的威脅,而且也預見到吳將是楚不易對付的強敵。

F. 三國演義吳國是什麼國

吳國就是國啊
吳國(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1]),三國之一,是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內,國號為「吳容」,史學界稱之為孫吳。由於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治地區又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2]。
孫吳是三國之中歷時最久的國家,歷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則為59年)。魏黃初年間,孫權名義上依附於曹魏,並受封吳王。黃龍元年(229年)5月23日,孫權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稱帝,孫吳正式建國,隨後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
孫吳領有漢末揚州與荊州大部地區及交州全境,後分交州東北部為廣州。孫吳大力發展經濟,對江南地區的開發做出了重大貢獻。
天紀四年(280年)5月1日,孫吳亡於西晉,標志著中國漢末三國以來割據局面的徹底結束。

G. 請問吳國是現在的哪些地方

吳國國境,是今天的蘇皖兩省長江以南部分,以及環太湖浙江北回部,太湖流域是吳國的答核心。

吳國的大部分疆域,在今蘇州、湖州、常州、丹陽。

國都前期位於梅里,今為無錫梅村。後期位於吳,是春秋中後期最強大的諸侯國之一,在吳王闔閭、夫差時達到鼎盛。吳國鼎盛時滅亡淮夷、徐夷、州來、巢、鍾離、鍾吾、邗等一眾東夷之國和楚國屬國而疆域大為擴張,成為東南霸主。吳國還曾擊敗郯、胡、沈、陳、許、蔡、頓、魯,柏舉之戰攻入楚都迫使楚國遷都,夫椒之戰南服越,艾陵之戰北敗齊,黃池之會會盟晉。

(7)法學吳國是擴展閱讀:

吳國的起源:

據史書記載周太王生有三子,長子太伯、次子仲雍和小兒子季歷。季歷的兒子姬昌聰明早慧,深受太王寵愛。周太王想傳位於姬昌,但根據當時傳統應傳位於長子,太王因此鬱郁寡歡。

泰伯明白父親的意思後,就和二弟仲雍借為父采葯的機會一起逃到荒涼的江南,定居於梅里,即今江蘇無錫的梅村,自創基業,建立了勾吳古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吳國

H. 誰是「吳國」的建立者

孫權。孫權(182年7月5日-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東漢末三國時期吳的著名政治家,同時也是吳的締造者及建國皇帝。而在孫權稱帝之前,吳的群臣等對其稱呼為將軍或至尊。在位23年,享年69歲,謚號為大皇帝,廟號太祖。

黃武七年(228年)五月,孫權命鄱陽太守周魴以斷發詐降,假裝叛離東吳,引誘魏將曹休。爆發石亭之戰,秋八月,孫權前往皖口,派征西將軍陸遜率領朱桓、全琮在石亭大敗曹休。

黃龍元年(229年)夏四月十三日丙申(5月23日),統治江東三十年的孫權在南郊正式登基為帝,改年號為黃龍。四月,孫權大赦改年,在南郊拜天,即皇帝位,諸葛亮派衛尉陳震去東吳祝賀孫權登皇帝位,3個月後孫權把國都從武昌遷回建業。

追謚父親孫堅為武烈皇帝,母親吳氏為武烈皇後,長兄孫策為長沙桓王。立吳王太子孫登為皇太子。將軍官吏都晉爵加賞。六月,蜀國派人前來慶賀孫權登基。孫權還禮,承認東西二帝共存,並與蜀漢使節商議平分天下。

(8)法學吳國是擴展閱讀:

孫權擔任家督弱冠繼承江南政權以來,對外招納人才培養部下,以懷柔策略籠絡不服從孫家的江南豪族,以白手興家統合內部對抗外壓,鞏固孫家政權在江南的地位,另一方面通過平定揚越叛亂進行強兵吸收老幼弱者補戶的政策,同時給予落後山越民提供漢文化的學習。

諸侯時期的孫權不屬於任何一方,也沒有所謂的興漢滅漢的政治口號,故此可以根據時勢局勢發展,判斷哪一方有利用價值,並進行聯合的自由外交戰略獲取自己的利益。作為開創基業的帝王,孫權以出色的政治智慧及戰略判斷,深諳縱橫捭闔,最終締造一方霸業。

赤壁之戰後加強控制江東,並將江東六郡擴展到揚、荊、交三州,積極開發南方的荒蕪之地,穩健控制中國東南。

I. 吳國第一謀士是誰

  1. 吳國第一謀士是張昭。

  2. 張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蘇徐州)人。三國時回期孫答吳重臣。

    東漢末年,張昭為避戰亂而南渡至揚州。孫策創業時,任命其為長史、撫軍中郎將,將文武之事都委任於張昭。孫策臨死前,將其弟孫權託付給張昭,張昭率群僚輔立孫權,並安撫百姓、討伐叛軍,幫助孫權穩定局勢。

    赤壁之戰時,張昭持主降論。孫權代理車騎將軍時,以張昭為軍師。後拜綏遠將軍,封由拳侯。孫權兩次要設立丞相時,眾人都推舉張昭,孫權以張昭敢於直諫、性格剛直為由而不用張昭,先後用孫邵、顧雍。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後,張昭以年老多病為由,上還官位及所統領部屬,改拜輔吳將軍、班亞三司,改封婁侯。晚年時一度不參與政事,在家著《春秋左氏傳解》及《論語注》,今皆佚失。嘉禾五年(236年)去世,享年八十一歲,謚號文。

    張昭善隸書,其作品無存。唐張懷瓘在《書估》中將其書法列為第三等。

熱點內容
上海電子商務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16 11:03:10 瀏覽:730
煤礦需要建立哪些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6 11:03:09 瀏覽:819
合同法英文翻譯 發布:2025-09-16 11:03:07 瀏覽:433
小區公共秩序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6 11:01:37 瀏覽:852
法治合同 發布:2025-09-16 10:47:10 瀏覽:538
物業公司內部管理規章 發布:2025-09-16 10:46:28 瀏覽:667
刑法有趣問題 發布:2025-09-16 10:45:05 瀏覽:307
法律和道德的結合 發布:2025-09-16 10:44:52 瀏覽:496
旅遊管理學中的社會矛盾法 發布:2025-09-16 10:42:43 瀏覽:881
勞動法第四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 發布:2025-09-16 10:19:11 瀏覽: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