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道德品質
⑴ 涵養、素養、修養、教養的區別是什麼
1、含義不同
教養是指個人在教育和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具有相應道德水準的、文明的、合乎社會規范的一些行為,它是社會、家庭、學校等教育的結果。
涵養是指在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能夠有效控制自己情緒的某些行為。
修養是指在實踐基礎上形成的能夠表現一個人良好的綜合素質的某些行為。
素養,所謂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一種道德修養。
2、側重不同
教養主要是指接受或養成上述一些道德的、文明的、規范的精神或物質行為,使之成為自身的生活方式或者習慣。
涵養比較偏重於精神方面的某些行為。「涵」指海涵、胸懷寬廣、有胸襟的意思;「養」則是指培養、養成、生養、訓練或修煉出某種不為情緒所左右的超出常人的一些行為。
修指修煉、進修、修正、修整、修補、修身養性等,「養」則是對所「修」內容的培養、養成、生養、訓練或修煉等,即鍛煉出能夠表現自身綜合素質的某種行為。
素質其本源為溝通的層次和傳達的印象品位,分專業素質和社會素質。側重人與人溝通。又分同層次溝通、跨層次溝通;單向交流、單對群交流;發展性交流、傾蓋之交、利益之交;泛泛而談,群起攻之;鴻儒之口、威逼利誘等更多 。
3、范圍不同
「修養」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修養是指能夠表現一個人自身性格、心理、道德、文化、涵養等綜合素質的各種行為的總和;而狹義的修養特指一個人在道德水準、性格和心理素質方面表現出來的某些良好的道德行為。
涵養行為有「物質行為」和「精神行為」之分,物質行為大多是通過某種行為使外界人或事發生變化表現出來,它往往能夠造成一定的物質的後果或結果;而精神行為則更多地是通過語言、態度、面部表情、情感或情緒等方面表現出來的某些精神現象,它一般不會造成現實的物質結果。
教養是」指教育、教學、教導、教範、教改、教管、教化、教誨等,教的目的是使「被教者」接受符合道德的、文明的、一定社會規范的某些行為;「養」指培養、養成、生養、訓練或修煉等。
素養從廣義上講,包括道德品質、外表形象、知識水平與能力等各個方面。在知識經濟的今天,人的素養的含意大為擴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養、文化素養、業務素養、身心素養等各個方面。
⑵ 品德、品質、品行都有些什麼區別
品德、品質、品行的區別為:意思不同、側重點不同、出處不同。
一、意思不版同
1、品德權:品質道德。
2、品質:人的行為、作風所表現的思想、認識、品性等的本質。
3、品行:有關道德的品質和行為。
二、側重點不同
1、品德:是個體依據一定的道德行為准則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穩固的傾向與特徵。
2、品質:指人的素質和物品的質量,人的素質指人的健康、智商、情商、逆商等狀況和知識、文化、道德素養,物品的質量指物品滿足用戶需要的標准。
3、品行:指人的行為品德。
三、出處不同
1、品德:葉聖陶 《給少年兒童寫東西》:「一定要使少年兒童喜歡看,看了能懂,能得到好處,無論在品德方面,知識方面,還是娛樂方面。」
2、品質:夏曾佑 《小說原理》:「人多中材,仰而測之,以度君子,未必即得君子之品質。」
白話譯文:很多人中材,仰而可預測的,以度君子,不一定就得到君子的品行。
3、品行:清·周亮工 《書影》卷三:「 遐 ( 張遐 )之品行,照耀於一代。」
白話譯文:張霞的行為很有道德,為下一代做了榜樣。
⑶ 求一讀音為shi或si,意思是(美好品德)君子的字
士
⑷ 道德的拼音
dào dé
釋義:社會意識形態之 一。以善惡評價的方式調整人與人之間及個人同社會之回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答總和。主要通過教育和社會 輿論的力量,使人們逐漸形成一定的信念、習慣、傳統而發生作用。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並為 之服務。
引證:
1、巴金《家》三三:「他又一次誇張地感覺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過了這個快要崩潰的大家庭。」
2、道德之歸也有日矣。——唐· 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翻譯:儒家的仁義道德歸屬於你指日可待。
示例:同學們都能嚴格要求自己,努力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4)讀音道德品質擴展閱讀:
道德的近義詞:品德、德性
一、品德[ pǐn dé ]
釋義:品質道德:~高尚。
引證:葉聖陶《給少年兒童寫東西》:「一定要使少年兒童喜歡看,看了能懂,能得到好處,無論在品德方面,知識方面,還是娛樂方面。」
二、德性[ dé xing ]
釋義:同「德行」。
示例:德性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獲得也愈容易。
⑸ 品德的讀音是什麼
品德 [pǐn dé]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有問題可以追問。
滿意請及時採納,謝謝!
⑹ 形容道德品質的詞語有哪些
形容道德品質的詞語有:自以為是、舍己為人、助人為樂、先人後己、頂天立地
一:自以為是
讀音:[ zì yǐ wéi shì ]
基本解釋
是:對。 總以為自己是對的。形容主觀,不虛心。
詳細解釋
1.【解釋】:是:對。總以為自己是對的。形容主觀,不虛心。
2.【出自】:《荀子·榮辱》:「凡斗者必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也。」《孟子·盡心下》:「眾皆悅之,自以為是。」
二:舍己為人
讀音:[ shě jǐ wèi rén ]
基本解釋
舍棄自己的利益去幫助別人。
詳細解釋
1.【解釋】:舍棄自己的利益去幫助別人。
2.【出自】:《論語·先進》:「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朱熹註:「初無舍己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三:助人為樂
讀音:[ zhù rén wéi lè ]
基本解釋
幫助人就是快樂。
詳細解釋
1.【解釋】:幫助人就是快樂。
2.【出自】:冰心《咱們的五個孩子》:「在我們的新社會里,這種助人為樂的新風尚,可以說是天天在發生,處處在發生。」
四:先人後己
讀音:[ xiān rén hòu jǐ ]
基本解釋
首先考慮別人,然後想到自己。
詳細解釋
1.【解釋】:首先考慮別人,然後想到自己。
2.【出自】:《禮記·坊記》:「子雲:『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後己。』」
五:頂天立地
讀音;[ dǐng tiān lì dì ]
基本解釋
頭頂雲天,腳踏大地。 形容形象高大,氣慨豪邁。
詳細解釋
1.【解釋】:頭頂雲天,腳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氣慨豪邁。
2.【出自】: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五十六:「汝等諸人,個個頂天立地。」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一折:「我韓厥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兒。」
⑺ "德"的拼音是什麼
"德"的拼音是dé(第二聲)。
⑻ 品德,品質,品行,都可以形容人的素質嗎
品德、品質、品行的區別為:意思不同、側重點不同、出處不同。
一、意思不同
1、品德:品質道德。
2、品質:人的行為、作風所表現的思想、認識、品性等的本質。
3、品行:有關道德的品質和行為。
二、側重點不同
1、品德:是個體依據一定的道德行為准則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穩固的傾向與特徵。
2、品質:指人的素質和物品的質量,人的素質指人的健康、智商、情商、逆商等狀況和知識、文化、道德素養,物品的質量指物品滿足用戶需要的標准。
3、品行:指人的行為品德。
三、出處不同
1、品德:葉聖陶 《給少年兒童寫東西》:「一定要使少年兒童喜歡看,看了能懂,能得到好處,無論在品德方面,知識方面,還是娛樂方面。」
2、品質:夏曾佑 《小說原理》:「人多中材,仰而測之,以度君子,未必即得君子之品質。」
白話譯文:很多人中材,仰而可預測的,以度君子,不一定就得到君子的品行。
3、品行:清·周亮工 《書影》卷三:「 遐 ( 張遐 )之品行,照耀於一代。」
白話譯文:張霞的行為很有道德,為下一代做了榜樣。
品行是什麼意思
有關道德的品質和行為:~端正。
拼音:pǐn xíng
引證:
1、《老殘游記》第三回:「姚雲翁 就將閣下學問怎樣,品行怎樣……說得宮保抓耳撓腮,十分歡喜。」
2、徐遲《牡丹》三:「 姚黃 一點不知道她愛上的小開的品行怎樣。」
示例:他品行惡劣,難怪大家會群起而攻之,他這是咎由自取。
(8)讀音道德品質擴展閱讀:
品行的近義詞:人格、品格
一、人格[ rén gé ]
釋義:
1、個人的道德品質:~高尚。
2、人的氣質、能力、性格等特徵的總和:健全的~。
3、按照法律、道德或其他社會准則應享有的權利或資格:尊重~。
引證:老舍《四世同堂》二五:「他以為教育不僅是教給學生一點課本上的知識,而也需要師生間的感情的與人格的接觸。」
二、品格[ pǐn gé ]
釋義:
1、品性;品行:~高尚。
2、指文學、藝術作品的質量和風格:他近期和早期的繪畫~迥異。
引證:沙汀《老煙的故事》:「為了尊重他那精細的品格,我特別邀請他到天井裡去。
品徳、品格、品行、品味、品位區別
一、判定詞不同
1、品徳:品質道德,道德是指人們行為應遵循的原則和標准,品德即對某人是否遵循相關原則的判定。
2、品格:品質性格,品格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它決定了這個人回應人生處境的模式。
3、品行:品質行為,品行是一個人的行為是否端正的判斷。
4、品味:品嘗味道,一般指對食物的品嘗,或某個人的品質,趣味,情操,修養。
5、品位:品質位次,一般指某人的品質/檔次/官階,以及所處的審美階段。
二、意思不同
1、品徳
品德,即道德品質,也稱德性或品性,是個體依據一定的道德行為准則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穩固的傾向與特徵。
2、品格
品格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pǐn gé。謂品性;性格。也指文學、藝術作品的質量和風格。物品的質量、規格等。
3、品行
品行是漢語詞彙,拼音pǐnxíng,是指人的行為品德。
4、品味
品味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pǐn wèi。一指嘗試滋味;二指仔細體會;三指(物品的)品質和風味。
5、品位
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質、水平。
三、引證釋義不同
1、品徳
現代葉聖陶《給少年兒童寫東西》:「一定要使少年兒童喜歡看,看了能懂,能得到好處,無論在品德方面,知識方面,還是娛樂方面。」
2、品格
現代沙汀《老煙的故事》:「為了尊重他那精細的品格,我特別邀請他到天井裡去。
3、品行
現代徐遲《牡丹》三:「 姚黃 一點不知道她愛上的小開的品行怎樣。」
4、品味
現代徐遲《哥德巴赫猜想》八:「 閔嗣鶴老師卻能夠品味它,欣賞它,觀察它的崇高瑰麗。」
5、品位
現代曹禺《北京人》第一幕:「他是一個有名的饕餮,很有品位。」
⑼ 品德的拼音
品德 [ pǐn dé ]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 pǐn dé ]
品質道德:~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