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下降
Ⅰ 為什麼現在社會人們的道德素質普遍下降
對於當下嚴重的道德問題,應當實事求是的分析、把握其復雜原因,包括主觀原因與客觀原因,個體原因與群體原因,歷史原因與現實原因,國內原因與國外原因,淺表原因與深層原因等等。
原因之一在於:社會轉型
社會轉型包括道德轉型,傳統道德發生裂變,新舊道德激盪碰撞,道德失范現象不可避免。在轉型期內,既有傳統道德的裂變、消亡和新生,也有新興道德的生長、發育和檢驗,二者融為一體需要一個過程。也就是我們說的社會風氣的破壞和道德氛圍的未建性。
我們對傳統文化缺少一種正確的解讀。由於對傳統文化中所涉及的道德問題,我們必須以一種辯證的眼光來看待。我們在批判古代「三綱五常」的同時,卻忽略了其中積極的影響。對傳統道德尊重不夠、認識不足、取捨不當。很長一段時期,我們對傳統道德規范批判的多,肯定的少;拋棄的多,繼承的少,導致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積淀的許多優良美好的傳統道德被忽視、拋棄甚至踐踏了。對傳統道德的良莠不分、取捨不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們的思想混亂。說明現代人的責任意識在不斷的弱化,一個喪失責任心的民族,是走向道德滑坡的重要因素,是出現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在於:國家法律制度的不完善。
法治建設與道德建設脫節,道德失范代價過低。主要是對道德和法律的關系認識不到位,導致在行動上厚此薄彼,一手硬一手軟。特別是很多嚴重違反道德的行為發生後,由於沒有相關法律,司法機關無法將其繩之以法,公眾和輿論譴責的威懾作用有限,久而久之,道德失范行為不僅增多,而且更加嚴重,並形成不良效應。
我們的法律不能總是當「馬後炮」,不能總是在問題出現後,再去制定相關的法律條文,再去進行約束。俗話說,沒有多少機會可供人去鍛煉,一開始我們就必須學會如何走好。同樣的道理,也沒有多少次能給予法律這樣的機會,讓你在發生了事件之後,再給你提供「素材」讓你去完善法律。
原因之三在於:公德的淡漠。
魯迅在自己的文章中多次提到看客,在魯迅的筆下,那些看客多是冷漠、麻木、自私的人,這些都是國民的劣根性,都是導致公德喪失的重要因素。
冷漠是當前中國最可怕的社會心態。當社會需要正義行動,人們卻無動於衷的時候,冷漠就變成了麻木。這種麻木與魯迅筆下阿Q的麻木毫無二致,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半個世紀前,為喚醒民族良知,魯迅棄醫從文,用犀利的筆墨無情的鞭笞國人的冷漠麻木。在今天, 魯迅依然值得我們去學習。公民的劣根性:自私,愚昧;多疑,冷漠。導致了我們社會道德的進一步缺失。半個世紀後,一路崛起的新中國,經濟總量躍居全球第二,但是,冷漠依舊,麻木依然!如今的人們只是對自己的家庭、親人、朋友講求道德,一旦進入陌生的環境、進入公共的領域,人們就變得冷漠、不知道關心幫助他人, 對他人的熱情幫助始終持有懷疑的態度。在這里,人們擁有的極端的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
原因之四在於:世俗化和多元化的沖擊。新興道德建設重視不夠,研究不夠,宣傳不夠,應用不夠。
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提出的新興道德如何梳理、清理、揚棄,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如何規劃建設,總體上重視不夠,研究不透,把握不準,缺乏共識。作為「社會人」,我們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都能感受到,每一個人的變化。我們開始追求品牌,追求享樂,追求更多外在的東西。拜金主義、物質主義、消費主義、享樂主義大肆盛行。人們為了追求利益,可以不顧違背道德。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心平氣和。所謂的社會公平在這里得不到兌現。如今,西方思❤潮在向我們不斷襲來,我們在追求個性❤解放,自由至上的同時,忽略了傳統道德的要求。道德淪喪者就像是斷了線的風箏,掙脫了某些看似是束縛自由的韁繩。但是,在短暫的隨波逐流之後,其後果是可想而知的。我們在接受西方思❤潮的時候,並不能把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全盤否定。
Ⅱ 如今社會怎麼了人們的道德下降太快了!
1. 在古代由於人復們比較迷信,都相制信因果報應,六道輪回,天堂、地獄,所以做事情還有所顧忌,都相信舉頭三尺有神靈,現代人都不迷信了,就不相信那些東西了,以個人為中心,道德淪喪、為所欲為了。
2. 中國現代的教育主要以升學、考試、晉級、學習技術知識,而忽略了人文教育,現在的學生自私自利,沒有先學會怎樣做人;
3. 一個非常有知識、有文化、有能力的人,如果沒有道德約束,如果犯錯誤危害更大;
4. 國人大多數都沒有信仰,一個沒有信仰的人,可能最後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因為沒有什麼東西能夠約束他。
Ⅲ 如何看待中國發展過程中的「道德下滑」現象
大家不要太憤青拉。英國,美國等國家在發展的時候和現在的中國是差不多的,社會上人的道德素質都會下降。這是共同貧窮發展到共同富裕的必然經歷。每個人自己盡力最好就好了。沒必要亂扣帽子,說的一套一套的,搞得中國好像很腐朽一樣。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做什麼只要有利益,就會有競爭,就會有人追名逐利這是必然的。做官也是一樣的,沒好處誰做官,難道真的要做人民的「公僕」,所以我覺得腐敗是 必然的,無論法制再如何健全只要做官有好處,腐敗就無法杜絕。雖然我也很討厭那些個貪官。人民素質的下滑根本原因其實就是發展,試想如果人人都貧窮吃大鍋飯,社會沒有利益的沖突,人們的素質會下降嗎????
Ⅳ 社會道德急劇下降根本原因是什麼
信任危機越來越嚴重了,大家互相都不信任,才發生了各種爾虞我詐的事情
Ⅳ 文革期間道德下降的體現
首先經歷了先前的競選建國後,和文革口號不切實際的泛道德主義造成了現實之內間的差距在這個過程中,看容0.89認識到,在運動模式,使知識分子改革進程的冷嘲熱諷後,所有打開的錢,利益分配是道德淪喪的當前組的原因。最重要的是,我認為這是完全徹底的唯物主義無恥,沒有敬畏的情況的前提下,該物質並不必然導致底線在追求物質
Ⅵ 為什麼經濟增長了人們的道德水平反而下降
隨著經濟的發展,信仰和道德在不斷變化發展的現實面前越來越不能當飯吃,回就算是當飯吃,也得保證答生存再說,而且經濟發展也越來越吃產業鏈,在這種環境下希望廣大人民群眾只靠信仰和道德活著而不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存道德水平能提升反而是一件奇事。
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有助於人們自覺地守法、護法,從而促進我國的法制建設,新時期,盡管大學生的道德意識清晰,道德判斷准確度較高。
(6)道德下降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要多學習,只有多學習,才能得到很多的知識和技能,提高思想認識。應該多關注社會熱點,通常情況下,社會上一些負面消息都會被曝光出來。
應該注意,在生活中不要跟一些渾身充滿負能量的人在一起。在任何時候都應該遵守社會上倡導的正能量,否則整個社會的風氣將會受影響。還有就是應該多宣傳一些正面的事情,少一些負面消息的報道,不要是非不分。
Ⅶ 為什麼現代人的素質越來越差了呢道德明顯下降
1、師之過。
每一個人都是從小孩長成大人,從小接觸的人,除了父母,最多的就是老師了。老師作為學生長成成人之間的一種橋梁,起到無比重要的作用。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而首先教會學生的是道德,而不是學業。學業是一個老師學術的體現,而學生從一個老師學以致用的更多是思想道德觀。正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足可體現老師是多麼崇高的一種職業。而今天的老師,不排除部分老師的道德修養很高,但是沒有傳授給學生。那怕你有再高的學術,學生個個上北大,上清華,出來的素質讓人不敢認同。那與沒上過學的人有多大的區別呢。
學生出了社會,就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再結了婚,再生了子,然後又會影響更多的周邊的人,一個國家民族的素質,關鍵還是要教育,教育的人群主要就是教師。希望所有的教師們提高自身的修養,為祖國的未來,用心的培養一個真正的有道德、有理想、有愛國熱情等的人。
所以我當不了教師,因為我怕教壞小孩。
2、父母之過。
為何把父母排在第二,就是因為教師比父母的角色更重要。很多小孩在家裡父母可能溝通得很好,學得很有禮貌,但是在學校的時間更多,小孩的模仿能力很強。如果說教師的人品很差勁,喜歡說牛話、沒有道德,學生也會跟著學,同學之間本來就會從習慣不好的家長那裡學到不良的習慣。所以教師比父母更重要。
但父母也重要,一對好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子女都應該是講禮貌,有道德,有理想的人。但是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小孩也可能會學壞。所以父母要教育好小孩,就要做到以身作責。如果每一個父母都能以身作責,那麼所有的孩子也會跟著學好。社會也變得更好,那麼多素質的人也會越來越少。
3、社會環境因素。
社會才是人生的實驗場。在這個大環境中,如果社會風氣不好,所有的人都會覺得無所謂。就如同沒有社會公德的媒體,一天就炒作那些對社會負面影響太大的事情,政府部門處理不及時,對社會的各種壞現象處理不及時。比如說在貴陽,橫穿馬路是最嚴重的,亂吐亂扔,在新加坡、香港你敢嗎?只要你敢做,他就會讓你乖乖的上門交罰款。
再看看貴陽的現狀,交通差、市民素質有待提高。橫穿馬路的為何媒體不敢曝光,司機違章的,為何不敢曝光,交警為何不敢處理。如果你說處理了曝光了,為何又天天那麼多,亂停車、亂扔東西、亂吐、橫穿馬路、不穿衣服上大街。
Ⅷ 為什麼人類的道德會下降
其實人類的道德一直在進步 , 只是以前發生的很多道德低下的事情你都不知道,而現在版發生的那些不好的權事情你都知道,所以你覺得是這樣的 。 人類只喜歡記錄美好的東西,很多年後的人們也會羨慕我們現在的生活,認為我們這個時代道德最高尚,其實不是的,只是我們沒有讓他們知道很多不好的事情而已。 對我們的世界有點信心,這個社會才能越來越好! 祝你開心!
Ⅸ 現在道德是提高了還是降低了
完全贊同你的觀點,目前的情況是,經濟快速提升,道德迅速下降。改革開放四十年,成功之處就是少數人富起來了,不足之處就是沒有帶動大家共同致富。人人只為錢,道德一邊站。
Ⅹ 中國的道德水平會持續上升還是下降
近幾年來,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推進,社會經濟有了巨大發 展,道德領域里也出現了一系列新的問題.經濟與倫理的 困惑日益受到多數人的關注.從1986年開始,倫理學界就 有不少同志對此進行了考察和探索,提出了商品生產與 道德進步相背離的論點,立即就有一些同志進行反駁,提 出了與之相反的觀點,一場廣泛持久的討論在倫理學界 全面展開.許多理論工作者都發表了論文,陳述自己的意 見.經濟發展究竟是推動道德進步,還是阻礙道德進步?評價道德進步的尺度是什麼?成為討論中的兩大主要議 題:一、關於商品生產與道德進步的關系 在這個問題 上主要觀點有三種:(一)經濟與倫理兩難沖突論,認為商 品經濟發展與道德進步存在著不可調和的沖突,商品經 濟的發展勢必要以道德的退步或犧性為代價.因為,商品 生產必然產生個體意識的覺醒和私有意識膨脹這種道德 演化的「二律背反」.當前道德消極現象的出現,就是社會 主義商品經濟生產競爭機制的產物.有競爭就必然產生 商品經濟活動中的盲目性,有些人就會私慾膨脹,產生投 機心理,一系列不道德現象就隨之出現了.所以,經濟與 倫理的沖突不可避免,經濟的發展註定會影響甚至阻礙 道德進步.(二)經濟與倫理自然協調論.協調論者指出,沖突論者在理論和方法上都有錯誤.若把謀取必要生活 資料界定為謀利,並且以謀利為惡,那麼人類經濟發展史 就成了道德的退步史.與此相反,經濟發展推動人類道德 進步是基本的歷史趨勢,道德進步與人類社會經濟發展 雖然不是絕對平行,在大體上還是同步進行的.道德歸根 結底是經濟關系的產物.商品經濟對道德的影響作用,是 原始經濟和自然經濟望塵莫及的.就像商品經濟是社會 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一樣,道德消極現象是一種伴隨現 象,不是可以選擇的.它產生於自然經濟下舊的封建道德 殘余,也從非社會主義商品生產及其相適應的社會關系 中產生.並不只是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內在機制的必然產 物.所謂經濟與倫理兩難沖突的論點,誇大了道德的相對 獨立性,這種沖突實際上並不存在.商品生產能促進道德 進步:自由競爭促進人們增強自主意識,形成獨立人格; 等價交換強化人們的平等觀念和民主意識;價值規律推 動人們增強主體作用商品經濟所造成的普遍交往,催化 著個性的豐富和人性的發展;尤其是在促進人們打破因 循守舊的保守思想,樹立奮發圖強和開拓進取精神等方 面都發揮了極大作用.(三)經濟與倫理雙向效應論.論者 認為商品生產的內在本性和運行機制對道德進步有雙重 影響.它在推動人類道德進步的基本趨勢下,也會誘發出 某些消極的道德現象.但是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內存的特 殊優越性,可以有力地抑制商品經濟共性可能產生的對 道德的消極影響,把負作用減少到最低的限度.並且認 為,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對道德的雙向影響並不是勢均力 敵的.其演變趨勢也不是同步的,而是正向效應日趨強 盛,負向效應日趨消弱.這不僅在理論上是成立的,在實 踐上也是可行的.此外,有的同志還對外資商品和小商品 經濟等多種成份對道德進步的影響進行了評價.二、關於評價道德進步的尺度 大家認為,發展是不是阻礙了道德進步,關鍵性的問題是衡量的尺 度.但對道德進步的標准卻有幾種不同的看法:(一)生產 力標准.認為道德的進步性就在於是否與當時的生產力 所要求的那種最先進的經濟關系相適應.尤其是目前我 國把發展生產力作為全部工作的中心,更應當把是否有 利於發展生產力做為檢驗道德是否進步的根本標准.(二)社會和諧標准.認為凡能調節好各種不同利益的關 系、維護社會安定、使社會公平、正義、人際關系和諧的道 德是進步的.否則便是道德的退步敗壞.道德建設的目的 不僅是為了發展生產力,還要為個人的完善、不斷提高人 的素質、培養人們對集體的獻身精神,從而使人與人的關 系達到和諧.(三)主體活動標准.認為主體性是人的一個 本質屬性.一種道德是否符合人們的需要,是否表達人們 的發展意向,是否有利於促進人的生命運動的健康展開 和主體性的積極發揮,應該成為判斷道德進步的尺度.(四)、道德質與量的標准.認為道德進步的尺度有質與量 兩個方面.其質應是看在階級社會里居於統治地位的道 德觀念是否反映了先進階級的利益要求,是離共產主義 道德更近一些還是更遠一些.其量是看這個占統治地位 的道德觀念的實踐中貫徹的深度和廣度.此外,還有不少 同志提出了促進改革標准、人的全面發展標准、價值標 准、主客體標准、綜合標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