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與道德同時產生

法與道德同時產生

發布時間: 2021-02-02 06:29:04

『壹』 當法律與道德發生矛盾時應該如何選擇

你問的這個問題屬於法理問題,必須先理解法與道德之間的關系才能做出選擇。
法與道德的關系:
1、在本質上,二者的關系有三種觀點:一是非實證主義即自然法學派,他們認為法與道德在本質上有必然的聯系,符合道德的善良的法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法,實證主義法學派中的法也只有符合上述觀點才是真正的法。最終得「出惡法非法,公民沒有遵守惡法的義務等觀點」。代表人物有阿列克西等;另一個就是分析實證主義法學派,他們認為法與道德在本質上沒有必然的聯系,世界上不存在適用於一切時代、民族的永恆不變的正義與道德准則,法律不會因為違反道德而喪失其存在的性質和效力,即「惡法亦法」。代表人物如凱爾森。
2、在內容上:近代以前的法在內容上與道德重合程度極高,甚至渾然一體。比如我國古代從西周開始就有「以德配天、明德慎罰」到後來的「禮刑合一、禮刑並用」以及漢代的「德主刑輔」等觀點,這些都充分體現出道德與法律在內容上的緊密聯系。
當道德與法律發生矛盾的時候,如果是在法律調整的范圍,那麼只能遵守法律,不知道法律只知道道德的觀點不能成為免除法律責任的理由。另外,法律也不是萬能的,有一些道德倫理范疇的關系是法律不能解決的,你比如戀愛關系、朋友關系等,不可能通過法律上的合同來加以調整。最後,法律也有其僵硬性和漏洞,常常會導致某些案件判決合法而不合理,這個不合理就是指不符合一般人的道德評價標准。但不管怎麼說,在法治國家,如果法律與道德發生矛盾首先應當遵守的是法律而不可能選擇道德,在法律無明文規定的情況下,才考慮道德的成分。畢竟,道德的強制力只不過是依靠人的內心強制,其力量比起法律依靠國家機器的強制要弱很多。

『貳』 法與國家同時產生、同步發展,但法律將先於國家消亡。

1、律和國家都屬於階級范疇 嚴格來說他們是同時產生的 在國家形成之前法律專只能叫做一些規則 很容屬易受道德和情感的影響
2、至於法律和國家的消亡孰先孰後的問題 我給你這樣說吧 秦朝滅亡了 秦律中的精神進入了漢律 隋朝滅亡了 隋朝開皇律的精神進入唐朝的貞觀律 永徽律 後來還進入明朝的大明律。
3、法律是國家階級意識的體現 隨著國家的產生 也會隨著階級的消亡而消亡 從這種意義上來說 他們將會一起退出歷史的舞台 這樣 你自己給出答案吧

『叄』 當法律與道德產生沖突時應該怎麼辦

法律是死的
人可以改
但道德卻不行
還是道德重要
而且法律也不一定都對
該堅持道德

『肆』 法律與道德應該是並列關系還是包含關系

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既不是並列關系也不是包含關系,二者彼此滲透,相互補充。

首先,其聯系表現在,法律與道德同屬於上層建築,分屬制度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范疇,都是調整社會關系與人們行為的重要手段。

其次,其區別表現在:
(1)兩者的產生和發展趨勢不同
法是階級社會特有的現象。道德則存在於人類社會發展的每一個歷史階段。原始社會沒有法,卻有自己的道德。在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中,法消亡了,道德則依然存在,並將得到充分發展。
(2)兩者的形成方式和表現形式不同
法由國家制定或認可,通常以國家機關頒布的規范性文件形式表現出來。道德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自發地、逐漸地形成的,它存在於人們的意識之中。人們有時可以藉助文字來表達某些道德規范,但即使沒有這種文字形式,相應的道德規范依然存在。
(3)兩者實施所憑借的強制力不同
法是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道德的實現則是依靠人們的內心信念和社會輿論。
(4)兩者調整的范圍不盡相同
法調整的只限於必須以國家強制力予以保證的社會關系,而且通常只限於對人們的行為提出要求,只起到規范人們行為的作用。道德調整的范圍比法要廣泛的多。它不但規范人們的行為,而且還對人們的內心世界提出要求。
(5)兩者在體繫上也有所不同
一國之內只有一個法律體系。道德則不同,各個階級都有自己的道德,並形成各自的體系。

『伍』 法律和道德有啥沖突

道德與法律是相互聯系的。它們都屬於上層建築,都是為一定的經濟基礎服務的。它們是兩種重要的社會調控手段,自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任何社會在建立與維持秩序時,都不能不同時藉助於這兩種手段,只不過有所偏重罷了。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動的。其關系具體表現在:
1、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社會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會要維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傷害他人、不得用欺詐手段謀取權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類包括那些有助於提高生活質量、增進人與人之間緊密關系的原則,如博愛、無私等。
2、道德是法律的評價標准和推動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補充。第一,法律應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沒有道德基礎的法律,是一種「惡法」,是無法獲得人們的尊重和自覺遵守的。第二,道德對法的實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執法者的職業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識、道德觀念的加強,都對法的實施起著積極的作用。第三,道德對法有補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調整的,或本應由法律調整但因立法的滯後而尚「無法可依」的,道德調整就起了補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況下會相互轉化。一些道德,隨社會的發展,逐漸凸現出來,被認為對社會是非常重要的並有被經常違反的危險,立法者就有可能將之納入法律的范疇。反之,某些過去曾被視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為,則有可能退出法律領域而轉為道德調整。
總之,法律與道德是相互區別的,不能相互替代、混為一談,也不可偏廢,所以單一的法治模式或單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時,法律與道德又是相互聯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補的,都是社會調控的重要手段,這就使得德法並治模式有了可能。
綜上所述,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有這辨證統一的關系,他們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不可分割。

『陸』 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是什麼

在法律的范疇內,來講到底源是不合適的,在道德底線錢講法律也是扯淡的,但是我覺得這兩個東西還是有一定的關系的,在我看來法律基本上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我記得在法律中有一個規定就是在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公利益的同時要維護良好的道德風尚,這是法律的一條基本原則。

總結:

從這個案子可以看到,就算是法律有時候也不是萬能的,更多意義上來講,法律只是道德的最低限度,那個法律的規定,只是給法律的一個圓場說法而已。

『柒』 法律和道德起源時間的關系是().A.法律先

本題原題來為:按照馬克思主義學自說,法律和道德起源時間的關系是( )。
A.法律先於道德產生
B.道德先於法律產生
C.法律和道德同時產生
D.難以界定先後
本題答案為B,按照馬克思主義學說認為,道德是人們在交往中自然演進形成的,只要人們結成社會進行生產和生活,道德就會必然出現並發揮作用;而法律的產生必須以階級的分化和國家的產生為基礎。因此道德先於法律在階級和國家出現之前就已經產生。

『捌』 法律和道德分別是如何產生的(請解釋說明)

道德是生活於一定物質條件的人們以善與惡、正義與非正義、光榮與恥辱、公正與偏私等標准來評價人們的言行、並靠人們的內心信念、傳統習慣和社會輿論維持的規范、原則和意識的總稱。法律與道德的關系問題是法學理論的一個永恆的話題。二者有內在的必然聯系,又有明顯的區別。了解這個問題,對我們理解法的概念有助益,同時,對我們制定良好的、符合民心、民意的法律是必不可少的。 法律與道德相同之處是:第一,它們都是人們的社會行為規范;第二,它們的內容是互相滲透的。在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道德要求常常明文規定在法律里。例如我國憲法第24條、第46條、第51條等條款中,就明確規定了作為社會主義道德基本內容的「五愛」以及社會公德的要求。在憲法的其他條款和一系列法律中,也直接規定或隱含了道德的要求。第三,二者建立在同一經濟基礎上並隨著經濟基礎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在經濟基礎基本不變而經濟體制有了變化、生產力有了很大發展的情況下,法律和道德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例如,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後,憲法作了修改,法律、法規正在進行大量的立、改、廢,道德也發生了變化。第四,二者的目標是一致的。它們追求的都是社會秩序安定,人際關系和諧,生產力發展,人們生活幸福。 法律與道德的區別是: 第一,產生的社會條件不同。道德與人類社會的形成同步,法律是私有制、階級和國家出現後才有的。 第二,表現形式不同。法律不論是成文法還是判例法都以文字形式表現出來,道德的內容則主要存在於人們的道德意識中,表現於人們的言行上。 第三,體系結構不同。法律是國家意志的統一體現,有嚴密的邏輯體系,有不同的位階和效力。道德雖然有共產主義道德、社會主義道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以及家庭美德之分,但不具有法律那樣的嚴謹的結構體系。 第四,推行的力量不同。法律當然主要是靠廣大幹部群眾自覺守法來推行,但也要靠國家強制力來推行;道德則主要靠人們內心的道德信念和修養來維護。 第五,制裁的方式不同。違法犯罪的後果有明確規定,是一種「硬約束」;不道德行為的後果,是自我譴責和輿論壓力,是一種「軟約束」。
參考內容:法律界網站法務通VV

熱點內容
b站民法典 發布:2025-09-17 11:58:42 瀏覽:490
文盲簽的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17 11:48:50 瀏覽:396
檔案工作職業道德 發布:2025-09-17 11:38:30 瀏覽:951
2014年4月自學商法二答案 發布:2025-09-17 11:31:02 瀏覽:236
法院刑事卷宗目錄 發布:2025-09-17 11:29:29 瀏覽:36
2014山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發布:2025-09-17 11:23:07 瀏覽:237
溫州司法鑒定所 發布:2025-09-17 10:58:09 瀏覽:660
法院問被告 發布:2025-09-17 10:53:00 瀏覽:294
民事訴訟法內容怎麼寫 發布:2025-09-17 10:52:07 瀏覽:216
經濟法基礎2018分數分布 發布:2025-09-17 10:24:20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