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

發布時間: 2021-02-05 01:52:25

①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任務有哪些

1、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全面清理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最大程度減少對生產經營活動的許可,最大限度縮小投資項目審批、核準的范圍,最大幅度減少對各類機構及其活動的認定。取消不符合行政許可法規定的資質資格准入許可,研究建立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管理制度。

2、大力推行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制度並實行動態管理。

在全面梳理、清理調整、審核確認、優化流程的基礎上,將政府職能、法律依據、實施主體、職責許可權、管理流程、監督方式等事項以權力清單的形式向社會公開,逐一釐清與行政權力相對應的責任事項、責任主體、責任方式。

3、優化政府組織結構。

完善行政組織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進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序、責任法定化。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優化政府機構設置、職能配置、工作流程,理順部門職責關系,積極穩妥實施大部門制。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完善政府績效管理。

推進各級政府事權規范化、法律化,完善不同層級政府特別是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權法律制度,強化中央政府宏觀管理、制度設定職責和必要的執法權,強化省級政府統籌推進區域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職責,強化市縣政府執行職責。

4、完善宏觀調控。

健全發展規劃、投資管理、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法律制度,加強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標准等制定和實施。切實轉變政府投資管理職能,確立企業投資主體地位,制定並公開企業投資項目核准目錄清單。

5、加強市場監管。

清理、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破除部門保護、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繼續清理工商登記前置審批,加快工商登記後置審批改革。

進一步推進工商注冊登記制度便利化,實現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推行電子營業執照和全程電子化登記,實行「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

②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主要任務有以下四點:

1、公民的民主權利和自由應得到充分保障;

2、國家政治權力的結構民主,如國家機構內部立法、行政、司法機關,要在黨的領導下實行科學分工,並形成健全的監督機制;

3、國家權力的行使和公民權利的保障要有民主程序;

4、民主方法,如要實行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要有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不搞一言堂、讓人講話等。

(2)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擴展閱讀:

第一,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第二,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體地位,也保證了人民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主體地位。這是我們的制度優勢,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區別於資本主義法治的根本所在。

第三,必須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須體現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個方面。

第四,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范社會行為、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

第五,必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走什麼樣的法治道路、建設什麼樣的法治體系,是由一個國家的基本國情決定的。「為國也,觀俗立法則治,察國事本則宜。

③ 如何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為什麼要依法治國
①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版和法律權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
②我國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實行依法治國,人民群眾是主體;其根本目的在於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
③依法治國是一切國家機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依法行使權力,嚴格依法辦事。
④只有走依法治國道路,才能保障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第一,要加強立法工作,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第二,要加強執法工作,行政機關要依法行政,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

第三,要完善民主監督制度。

第四,要大力開展普法教育,廣泛進行法制宣傳,不斷提高廣大幹部和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特別是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的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能力,形成良好的社會法治環境。

④ 依法治國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1996年,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制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明確指出,到下世紀初要初步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國共產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乾重要問題的決議》又再一次肯定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社會理想。1999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又對1982年憲法進行了修改,將法治與法治國家予以了憲法確認。法治的目標意義更加突出,而且成為了憲法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1997年召開的中共十五大。十五大的政治報告首次明確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不久後,這一目標又被寫進我國的憲法,從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目標轉變為國家的政治目標。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根本任務和原則,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一個基本目標。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實行依法治國是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重要措施。中國共產黨的主張是代表和體現人民的意志與利益的。依法治國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第二,實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須有完備的法制來規范和保障。一個比較成熟的市場經濟,必然要求並具有比較完備的法制。因此,只有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才能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勢,最大限度的調動億萬人民創造財富的積極性,推動生產力不斷發展,從根本上解決生產力落後的狀況。第三,實行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標志。第四,實行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

⑤ 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偉大實踐,需要有科學的理念指導。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們已經形成了正確的法治理念,有效地推進了法治建設的實踐。很多法治理念都是突破性的,沒有這些理念上的突破,就沒有法治建設今天的大好局面。

但也要看到,目前法治理念指導受到的干擾也是很多的,其影響不可低估。主要表現在:一是西方法治思想的影響,一些人總認為我們黨委、人大、政協和「一府二院」「多條腿」的體制不如西方議會、政府、司法「三條腿」的體制合理,自覺不自覺地以西方的法治模式來評價我們的法治狀況,來設計我們的法治建設方向。二是「左」的殘餘思想影響,一些執法者管理的意識、斗爭的意識相對比較強,而人權保障的意識、和諧的意識相對比較弱。三是市場經濟利益法則的影響,有少數人往往把執法權力與自身利益掛鉤,追求自身利益比追求公平正義更重要。四是封建人治思想的影響,不少人仍把行政官與司法官混為一體,或者違法干預司法部門依法獨立辦案,或者特權思想嚴重,習慣以「父母官」、「管人者」自居。這些理念上的偏差,必然導致實踐上的混亂。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概括的五句話,科學地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法治國家,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是對各種非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的正本清源。依法治國,表明我們不能搞「人治」,一定要把國家政治生活規范到法治軌道上來;執法為民,反映我們的法治是人民的法治,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法治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公平正義,反映了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社會主義法治就是要消除一切不公平的現象;服務大局,反映了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它不是為法治而法治,而是服務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總體格局,必須服從和服務於黨、國家、民族、人民利益的大局;黨的領導,反映了我國的法治建設是在黨領導下進行的,從而保證我國的法治建設能夠沿著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方向積極穩妥地推進。這五個方面是一個有機整體,彼此互為條件,互為前提,相輔相成,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的統一。這就很好地解決了堅持什麼,澄清什麼,反對什麼,更新什麼的問題。今後不管人家怎麼說,我們只要堅持社會主義的法治理念,就能夠保持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正確方向。

⑥ 如何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一是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加強立法工作,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前提。近年來,政府立法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過去五年間,僅國務院就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39件法律議案,制定、修訂了137件行政法規。但是必須看到,我國改革和發展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立法工作面臨著十分繁重的任務。要進一步增強政府立法工作的計劃性和針對性,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認真研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按照貫徹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繼續加強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產品質量和安全、規范政府自身行為方面的立法;高度重視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社會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的立法;特別要注意加強改善民生、推進社會建設、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立法。加強立法工作重在提高立法質量。要創新政府立法工作的方法和機制,擴大立法工作的公眾參與。在法律法規起草、修改過程中,要通過組織聽證會、論證會、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制定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行政法規、規章,原則上要公布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二是推進依法行政,努力提高行政執法水平。各級政府部門要加快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進程,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職權、履行職責。政府的組織、政府的權力、政府的運行、政府的行為和活動,都要以憲法和法律為准繩,都要受到憲法和法律的規范和約束。政府制定的行政法規、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和政策性文件,必須與憲法和法律保持統一和協調。堅持以人為本,樹立以尊重和保障人權為核心的現代行政執法觀念,形成職責許可權明確、執法主體合格、適用法律有據、問責監督有方的政府工作機制。合理界定和調整行政執法許可權,明確執法責任,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進一步健全市縣政府依法行政制度。加強對行政收費的規范管理,改革和完善司法、執法財政保障機制。健全行政復議體制,完善行政補償和行政賠償制度。認真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幫助困難群眾實現訴訟權利,使人人都能享受到平等法律保護。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增強服務意識,改進工作作風,保持清正廉潔,促進行政執法水平的不斷提高。

三是加強執法監督,確保行政權力正確行使。健全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必然要求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將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服務,確保權力正確行使,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要完善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綜合運用各種監督形式,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真正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健全組織法制和程序規則,保證政府權力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行使。各級政府要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主動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大力推進執法公開,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加大人民群眾的監督力度。改善和加強新聞輿論對行政執法的有效監督。切實強化政府層級監督,充分發揮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的作用。要把加強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人財物管理使用、關鍵崗位的監督作為重點,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確保監督到位、有力、有效。

四是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積極探索法制宣傳教育的新途徑、新形式,善於運用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多種傳媒,精心組織各種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增強法制教育的科學性、准確性,防止片面性。突出抓好憲法宣傳教育,增強人民群眾的憲法意識,自覺維護憲法權威,使憲法在全社會得到遵守。加大有關經濟社會發展的法律法規、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法律法規以及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牢法治思想基礎。法律對社會生活的規范、引導和保障功能,主要是通過權利義務機制實現的。在法制宣傳教育活動中,必須強化權利義務觀念的培養,既要增強人們的民主意識和權利意識,也要增強法治意識和義務意識。具體包括: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堅持權利和義務相統一,權利的行使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國家保護合法的權利;國家提供權利的保障、救濟和保護。只有讓每個公民都樹立了正確的法制觀念,自覺在法制框架內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才能夠真正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真正落到實處,建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⑦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開始於哪年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在我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一個長久的歷史性過程。它的起點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建國後,由於各種復雜的原因,我國的民主與法制建設,曾走過一條很曲折的道路,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有過重大挫折,特別是經歷了十年「文革」的浩劫。

鄧小平同志總結了國內與國際的歷史經驗,提出了發展社會主義民主與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方針。二十年來,在這一方針的指引下,我國的民主與法制建設已經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提出的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一整套原則,為我們確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奮斗目標,勾劃出了一幅准確、完整和清晰的藍圖。

(7)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

(一)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我們的國家是社會主義國家。堅持黨的領導,是保證國家能夠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各項制度和方針、政策能夠符合全體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根本條件。實行依法治國,能夠更好地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

市場經濟必然從客觀上要求法律的規范、引導、制約、保障和服務。在今天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趨勢和格局下,我國的經濟必須參與國際大循環,擴大對外貿易,引進先進技術和國外資金,開展科技文化的廣泛交流。這也要求我們一定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

(三)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在現今的歷史條件下,家長制、一言堂、搞特權、權大於法、政府權力不受法律任何制約,公民權利得不到法律有效保障,當然是不文明的。一個社會如果沒有法律,要麼專制主義盛行,要麼無政府主義猖獗,自然也是不文明的。

⑧ 國家實行什麼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⑨ 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怎樣實現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新華網北京4月25日電 黨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入憲法,對於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具有重大的意義。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依法治國的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憲法明確規定,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我們所說的法治,不應是「治民」,而應是「民治」,就是人民當家作主治理國家。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具體來講,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要加強立法工作,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第二,要加強執法工作,行政機關要依法行政,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

第三,要完善民主監督制度。

第四,要大力開展普法教育,廣泛進行法制宣傳,不斷提高廣大幹部和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特別是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的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能力,形成良好的社會法治環境。

熱點內容
垃圾車駕駛員規章制度 發布:2025-06-28 21:42:02 瀏覽:710
法院網宣 發布:2025-06-28 21:35:17 瀏覽:826
鄭州法律援助上班時間 發布:2025-06-28 21:32:50 瀏覽:212
中國法治實踐學派 發布:2025-06-28 21:27:22 瀏覽:892
小律師有大作為第一季 發布:2025-06-28 21:26:42 瀏覽:176
司法鑒定機構選擇 發布:2025-06-28 21:22:26 瀏覽:544
道德與法治姐姐和妹妹 發布:2025-06-28 21:06:18 瀏覽:88
農村法治文化建設 發布:2025-06-28 21:01:53 瀏覽:798
信陽免費法律咨詢電話 發布:2025-06-28 21:00:32 瀏覽:409
法院二審收費 發布:2025-06-28 20:59:29 瀏覽: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