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人物典故

法治人物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2-05 12:10:42

1. 收集中國法制史上有意思的故事典故。

樓上的「緹縈救父」的確是家喻戶曉好典故,再來說一個大家可能不太知道的。

著名典故:「何武斷劍」

沛中有一個富豪,正妻及其女兒品德不端,兒子為妾所生,且年幼喪母。富豪臨終時恐怕死後子女爭奪家產,兒子年幼受到迫害,就立下遺囑說,所有財產都歸女兒,但有一把寶劍,在兒子15歲時交給他。兒子成年後,向姐姐們索要寶劍,但姐姐們不肯給,兒子告至官府。司空何武說:「劍,所以斷決也。現年十五,有智力足也。女及婿溫飽十五年已幸矣。」也就是說兒子已經十五,具有掌理家族的能力了,而劍又是決斷事務的意思,也就是說富豪當時是暗指在兒子十五歲時將家族交與其管理,女兒和女婿們享了十五年溫飽已經算幸運了。當時大家都說何武這樣「原情度事」十分恰當。

這個典故可以看出漢代已經出現了遺囑繼承,並且嫡子與庶子都有繼承權。
同時它也是我國古代「原情」斷案,重視維護實質正義的例子。

古文原文可見《太平御覽》八百三十六卷

2. 百家爭鳴代表人物,著作,思想,文學特色,典故名言

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論語》、《孟子》、《荀子》
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莊子、楊朱。作品:《道德經》、《莊子》
3.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4.法家,代表人物:韓非、李斯、商鞅。作品:《韓非子》
5.兵家,代表人物:孫武、孫臏。作品:《孫子兵法》、《孫臏兵法》
6.名家,代表人物:鄧析、惠施、公孫龍、桓團。作品:《公孫龍子》
7.陰陽家,代表人物:鄒衍
8.縱橫家,代表人物:鬼穀子、蘇秦、張儀。主要言論傳於《戰國策》、《鬼谷經》
9.雜家,代表人物:呂不韋 作品:《呂氏春秋》
10.農家,農家代表:許行
11.小說家,
儒家是戰國時期重要的學派之一,它以春秋時孔子為師,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一個學術派別。
儒家強調教育的功能,認為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張「有教無類」,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還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呼籲恢復「周禮」,並認為「周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戰國時,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兩派。
道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又稱「道德家」。這一學派以春秋末年老子關於「道」的學說作為理論基礎,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化生,否認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政治理想是「小國寡民」、「無為而治」。老子以後,道家內部分化為不同派別,著名的有四大派:莊子學派、楊朱學派、宋尹學派和黃老學派。
墨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創始人為墨翟。
這一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為學說的基礎:兼,視人如己;兼愛,即愛人如己。「天下兼相愛」,就可達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張尚賢、尚同和非攻;經濟上主張強本節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時,又提出「非命」的主張,強調靠自身的強力從事。
墨家有嚴密的組織,成員多來自社會下層,相傳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勵志。其徒屬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領袖稱「巨(鉅)子」。其紀律嚴明,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呂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後,分裂為三派。至戰國後期,匯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數學、光學、力學等學科的研究,是謂「墨家後學」(亦稱「後期墨家」),另一支則轉化為秦漢社會的游俠。
法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故稱之為法家。春秋時期,管仲、子產即是法家的先驅。戰國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開創了法家學派。至戰國末期,韓非綜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勢」和申不害的「術」,以集法家思想學說之大成。
這一學派,經濟上主張廢井田,重農抑商、獎勵耕戰;政治上主張廢分封,設郡縣,君主專制,仗勢用術,以嚴刑峻法進行統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則主張禁斷諸子百家學說,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其學說為君主專制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論根據和行動方略,《漢書·藝文志》著錄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書》和《韓非子》 。
兵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主要是在軍事方面大有成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等軍事名言都出自兵家,代表作有《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當今社會也深受影響,在國內外都享有盛名。
名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從事論辯名(名稱、概念)實(事實、實在)為主要學術活動而被後人稱為名家。當時人則稱為「辯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為惠施和公孫龍。
陰陽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提倡陰陽五行學說,並用它解釋社會人事而得名。這一學派,當源於上古執掌天文歷數的統治階層,代表人物為戰國時齊人鄒衍。
陰陽學說認為陰陽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兩種對立和轉化的力量,可用以說明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五行學說認為萬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原素組成,其間有相生和相勝(葜)兩大定律,可用以說明宇宙萬物的起源和變化。鄒衍綜合二者,根據五行相生相勝說,把五行的屬性釋為「五德」,創「五德終始說」,並以之作為歷代王朝興廢的規律,為新興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論根據。 《漢書·藝文志》著錄此派著作二十一種,已全部散佚。成於戰國後期的《禮記·月令》 ,有人說是陰陽家的作品。 《管子》中有些篇亦屬陰陽家之作, 《呂氏春秋·應同》、 《淮南子·齊俗訓》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保留一些陰陽家的材料。
縱橫家是中國戰國時以縱橫捭闔之策游說諸侯,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列為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蘇秦、張儀等。
戰國時南與北合為縱,西與東連為橫,蘇秦力主燕、趙、韓、魏、齊、楚合縱以拒秦,張儀則力破合縱,連橫六國分別事秦,縱橫家由此得名。他們的活動對於戰國時政治、軍事格局的變化有重要的影響。 《戰國策》對其活動有大量記載。據《漢書·藝文志》記載,縱橫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雜家是戰國末期的綜合學派。因「兼儒墨、合名法」,「於百家之道無不貫綜」(《漢書.藝文志》及顏師古注)而得名。秦相呂不韋聚集門客編著的《呂氏春秋》 ,是一部典型的雜家著作集。
農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注重農業生產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農業生產的官吏。他們認為農業是衣食之本,應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孟子.滕文公上》記有許行其人,「為神農之言」,提出賢者應「與民並耕而食,饔饗而治」,表現了農家的社會政治理想。此派對農業生產技術和經驗也注意記錄和總結。《呂氏春秋》中的〈上農〉、〈任地〉、〈辯土〉、〈審時〉等篇,被認為是研究先秦農家的重要資料。
小說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採集民間傳說議論,藉以考察民情風俗。 《漢書·藝文志》雲:「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

3. 關於和平名人的故事

2001年10月12日,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宣布,聯合國與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共同分享2001年諾貝爾和平獎。該委員會表示,這一決定是為了表彰聯合
國和安南為創建一個「更有組織與和平的世界」所作出的努力。這是聯合國或下屬機構第六次獲得這一榮譽而安南則是第二位獲得這一殊榮的聯合國秘書長。該委員
會還高度贊揚了安南自近五年前擔任秘書長以來為聯合國所注入的新活力、以及在消除貧困和與艾滋病和國際恐怖主義抗爭中所做出的貢獻。科菲·安南,迦納人,是聯合國第七任秘書長,也是出身聯合國工作人員行列而當選的第一位秘書長。他於1997年1月1日就職。2001年6月29日根據安理會的建議聯合國大會正式任命安南先生連任下一屆秘書長。

安南先生就任秘書長後的優先措施是:通過全面改革方案恢復聯合國的活力;加強聯合國在發展和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方面的傳統工作;鼓勵並提倡****、法
治以及《聯合國憲章》所載的關於平等、容忍和人類尊嚴的普遍價值觀念;恢復公眾對聯合國的信任,向新的夥伴伸手和套用他的話說,「使聯合國更接近人民」。

安南先生1938年4月8日生於迦納的庫馬西。他曾就讀於庫馬西科技大學,1961年在美國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麥卡利斯特學院完成經濟學本科課程。
1961年至1962年,他在日內瓦國際高級研究學院攻讀經濟學研究生課程。1971-1972年,他是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研究員,獲得管理學碩士學位。

安南先生於1962年進入聯合國系統工作,擔任設在日內瓦的世界衛生組織的行政和預算幹事。後來,他任職於設在亞的斯亞貝巴的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駐
在伊斯梅利亞的聯合國緊急部隊(第二期緊急部隊)、設在日內瓦的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並在紐約聯合國總部歷任主管人力資源管理助理秘書長兼聯合
國系統安全協調員(1987年至1990年)及主管方案規劃、預算和財務助理秘書長兼財務主任(1990年至1992年)。1990年,繼伊拉克入侵科威
特後,秘書長派安南先生擔負一項特別任務,協助撤出伊拉克境內的900多名國際工作人員和西方國家的國民。隨後,他又率領聯合國的第一個工作隊,同伊拉克
談判出售石油以購買人道主義援助物品的問題。
安南先生被任命為秘書長之前,曾任主管維持和平行動助理秘書長(1993年3月至1994
年2月),後來改任副秘書長(1994年2月至1995年10月;1996年4月至1996年12月)。他擔任副秘書長期間,恰逢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規
模和范圍空前擴大,在1995年達到高峰,總共部署來自77個國家將近7萬名軍事和文職人員。1995年11月至1996年3月,繼簽訂《代頓和平協定》
結束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戰爭之後,安南先生被秘書長派到前南斯拉夫去擔任他的特別代表,監督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境內聯合國保護部隊(聯保部隊)與北大
西洋公約組織(北約)率領的多國執行部隊(執行部隊)的移交手續。
就任秘書長後,安南先生提出的第一個主要倡議是他的改革計劃:「振興
聯合國」。這項計劃於1997年7月提交給會員國,此後一直繼續推行,其重點是改進連貫性和協調。他多次努力維持國際社會對非洲這個世界上處境最為不利的
區域的承諾,包括在1998年4月向安全理事會提出關於「非洲境內沖突起因和促進持久和平與可持續發展」的報告。他曾在若干敏感的政治局勢中進行斡旋,包
括在1998年設法促使伊拉克遵守安全理事會的決議,在1998年出差幫助促進奈及利亞過渡到文人執政局面,在1999年促成協議解決利比亞與安全理事會
在1988年洛克比炸機事件上的僵局,在1999年以外交手段促成國際上對東帝汶暴亂的回應,核實了2000年9月以色列自黎巴嫩撤出之舉,以及自
2000年9月重新爆發暴力事件後進一步努力鼓勵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根據安全理事會第242號與第338號決議和「土地換和平」原則通過和平談判解決他
們的歧異。
他還設法提高婦女在秘書處的地位,並與對聯合國的能力有所補益的民間組織、私營部門和其他非國家行動者建立更密切的夥伴關
系;特別是他呼籲締結「全球協約」,由全球企業界和勞工組織與民間組織領袖人物參與,使全世界人民能夠分享全球化的好處和將滿足社會經濟需要的基本價值與
做法引進全球市場之中。
他在2000年4月以「我們人民:二十一世紀聯合國的作用」為題,發表了千年報告,吁請會員國全心投入一項行動
計劃,以消除貧窮和不平等現象、改善教育、減少艾滋病毒/艾滋病、保護環境和保護各國人民免受致命沖突與暴亂。該報告後來成為2000年9月在聯合國總部
舉行的千年首腦會議上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通過的《千年宣言》的基礎。
秘書長在2001年4月發表了被他稱為「個人優先事項」的解決艾滋病毒/艾滋病流行病五點「行動呼籲」,並提議設立全球保健基金,作為一項機制,用作幫助遭遇危機的發展中國家所需的開支的一部分。

2001年10月12日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宣布,聯合國與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共同分享2001年諾貝爾和平獎。該委員會表示,這一決定是為了表彰安南為創建
一個「更有組織與和平的世界」所作出的努力。該委員會還高度贊揚了安南自近五年前擔任秘書長以來為聯合國所注入的新活力、以及在消除貧困和與艾滋病和國際
恐怖主義抗爭中所做出的貢獻。
秘書長能說流利的英語、法語和幾種非洲語言。他的夫人娜內·安南是瑞典人,律師,現為藝術家,她對了解聯合國在這方面的工作至感興趣,目前她最關心的是艾滋病毒/艾滋病和對婦女的教育問題。她還曾為兒童寫書介紹聯合國。安南先生和夫人有三名子女。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4. 百家爭鳴的典故

百家爭鳴是指春秋 ( 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 ) 戰國 ( 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 ) 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涌現及各流派爭芳斗艷的局面。所謂「諸子百家」,其實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陰陽家、雜家、名家、縱橫家、兵家、小說家等等。「百家爭鳴」反映了當時社會激烈和復雜的政治斗爭,主要是新興地主階級和沒落奴隸主之間的階級斗爭。這個時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個封建時代文化的基礎,對中國古代文化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百家爭鳴是指春秋戰國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涌現及各流派爭芳斗艷的局面。 春秋戰國時期,是由封建領主制向封建地主制過渡的時期,新舊階級之間,各階級、階層之間的斗爭復雜而又激烈。 代表各階級、各階層,各派政治力量的學者或思想家,都企圖按照本階級(層)或本集團的利益和要求,對宇宙對社會對萬事萬物作出解釋,或提出主張。他們著書立說,廣收門徒,高談闊論,互相辯難,於是出現了一個思想領域里「百家爭鳴」的局面。 所謂「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陰陽家、雜家、名家、縱橫家、兵家、小說家等等。後人把小說家以外的九家,又稱為「九流」。俗稱「十家九流」就是從這里來的。 儒家的創始人是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後期魯國人。他的理論的核心是「仁」,而體現仁的制度或行為的准則是「禮」。儒家學派在孔子以後發生分裂,至戰國中期孟子成為代表人物。孟子名軻字子輿,是孔子的嫡孫子思(名孔伋)的弟子。孟子的主張是復古倒退的,當時許多國王都認為不合時宜。 儒家的代表人物還有荀子。荀子名況,時人尊他為荀卿。 墨家學派創始人是墨子。墨子名翟,是戰國初期魯國人。 墨子的主張和儒家是針鋒相對的。反對世卿世祿制度,主張尚賢,任用官吏要重視才能,打破舊的等級觀念,使「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 代表墨翟思想的有《墨子》一書,是他的弟子根據受課筆記編撰而成的。 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國人,約與孔子同時,出身於沒落貴族。反映他思想的書為《老子》,又名《道德經》,大約是戰國人編纂的。 道家在戰國時期的代表人物是莊周。莊周是宋人,出身於沒落貴族家庭,曾做過宋國漆園吏的小官。後來厭惡官職,「終身不仕」。《莊子》一書,是由他和門人編成的。 法家學派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吳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後期法家韓非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理論集大成者。 韓非是荀子的大弟子,與李斯同學,出身於韓國的貴族家庭。《韓非子》一書是他總結前期法家思想的成果。韓非注意吸取法家不同學派的長處,提出了「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理論。 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反映了當時社會政治斗爭的激烈和復雜。雖然流派很多,但階級陣線非常鮮明,主要是新興地主階級和沒落奴隸主之間的階級斗爭。這個時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個封建時代文化的基礎,對中國古代文化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

5. 中國古代依法治國的典型事例

1、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一次較為徹底的封建化變法改革運動,順應了封建歷史發展的潮流,推動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轉型,符合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大大推動了社會進步和歷史的發展。通過改革,秦國廢除了舊的制度,創立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制度。

改革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同時,壯大了國力,實現了富國強兵。為以後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申不害提出,韓非加以發展的「術治」

術治的中心思想是「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韓非子·定法》)。他們認為「法」是公開的,「術」則是藏在君主心中、暗自運用的,君主掌握這種統治術,就可使「群臣守職,百官有常」,鞏固統治階級內部的秩序。這是保證「法」的實施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3、道家思想的「無為而治」

無為而治是道家的治國策略,所以治國是無為而治的第一應用。為了貫徹無為而治的方針 ,各級政府官員既要拋棄各種政績主義和形式主義,也要拋棄「為人民謀幸福「、「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仁政理念。

寬刑簡政、輕徭薄賦、與民休戚,盡量靠萬民的自為無為無不為,靠萬民的自治無治無不治,自己做好必要的服務工作即可;同時有所為有所不為,充分信任和依靠下屬,讓下屬去完成各項工作,自已主要做好識人用人的工作。

(5)法治人物典故擴展閱讀:

早在公元前七世紀左右,管仲為齊國相,提出了「以法治國」的主張,他說:「威不兩錯,政不二門,以法治國,則舉措而已。」字里行間充滿了對法治的信心。他憑借「以法治國」的治國方略,使齊國大治,「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管仲不僅強調「以法治國」,同時也注意建設道德體系,使法治與道德教化相結合。他以「禮義廉恥」為最基本的道德規范體系,並且上升到關系國家存亡的地位,他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從管仲起,到韓非綜合法家思想提出「法、術、勢」相結合的理論,歷時已數百年。在這期間,法家的思想不斷得到充實和發展,成為先秦最具代表性的法理學。

網路-商鞅變法

網路-無為而治

網路-術治

6. 遵守法律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1、西漢張釋之

其後有人盜高廟坐前玉環,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釋之案律盜宗廟服御物者為奏,奏當棄市.上大怒
曰:「人之無道,乃盜先帝廟器,吾屬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廟意也.」釋之免冠頓首謝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順為差。

今盜宗廟器而族之,有如萬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大意是有人在把劉邦廟里的玉環偷走了,漢文帝大怒要治罪,張釋之認為論罪當斬.漢文帝很生氣說受不了這貨太過分了,我讓你辦案就是要判誅族,結果你按照法典回答我,這搞不成。

張釋之說律法的規定就是這樣,罪惡本身是一樣的,怎能以對陛下您本人的忤逆與否而做出區別判罰?在宗廟里偷個禮器就要族誅,那如有百姓在劉邦墳上取了一捧土走了,該如何判罰?

2、唐周時期狄仁傑

儀鳳元年(676年),武衛大將軍誤砍了唐太宗陵園內的柏樹,狄仁傑說他應該被免職.但唐高宗說要殺掉,狄仁傑又說不行,罪不當死.唐高宗用了和漢文帝一樣的理由,說砍老爹陵園內的柏樹讓我不孝,必須死.狄仁傑就用了上面張釋之的例子和魏文帝曹丕與辛毗的例子來說明。

總結說,陛下的法典,各種罪名判罰都不同,哪有犯了非死的罪名卻一定要死的?法如果變換不定,那麼百姓將無所適從.如果陛下一定要改變法典(意味把這事定位死罪),那麼從今日開始(你先定了死罪,以後就都是死罪了,但武衛將軍不能死,因為此時你還沒改法律)。

3、北宋包拯

包公自幼父母雙亡,全靠兄嫂撫養成人,供養讀書,科舉中第,步入仕途。兄嫂惟一的獨子包冕作為地方官,利用職務便利,貪污用來賑災的糧錢,後被人舉報。作為監察官的包拯,親自審理此案,查明事實真相後,下令處死自己的親侄子包冕。

臨行刑時,面對嫂子的責罵,包拯表明自己不是「忘恩負義」的小人,而是因為職責所在,要嚴格執法,「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為了解脫自己的道德煎熬,包拯跪地直呼「嫂娘」,願代替侄子為她「養老送終「。

7. 名人守法故事有哪些

1、《曹操斷發》

一次,曹操親自統領大軍去打仗。行軍的路上,看見路邊的麥子都已經成熟了。原來老百姓因為害怕士兵,逃到外邊,不敢回來收割麥子。

曹操派人挨家挨戶告訴村裡人和各處看守邊境的官吏,說:「我奉皇上旨意,出兵討伐叛逆的賊人,為民除害。現在正是麥田的人,只要有踐踏麥田的,就斬首示眾,說到做到。父老鄉親們請不要害怕。」

老百姓們開始都不相信,仍舊躲在暗處觀察曹操帶領的軍隊的行動。

經過麥田的官兵,都下馬用手扶著麥稈,小心地蹚過麥田,這樣一個接著一個,相互傳遞著走過麥地,沒一個敢踐踏麥子的。

老百姓看見了,沒有不歡喜稱頌的,望著官軍的背影跪在地上拜謝。

曹操騎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里有一隻鳥驚叫著飛起來。曹操騎的馬受了驚嚇,一下子躥入麥田中,踐踏壞了一塊兒麥田。

曹操立即叫來隨行的官員,治自己踐踏麥田的罪行。官員說:「怎麼能給丞相治罪?」

曹操說:「我親口說的話,我自己都不遵守,還有誰會心甘情願地遵守呢?一個不守信用的人,怎麼能統領成千上萬的士兵呢?」隨即抽出腰間的佩劍,想要自刎。眾人連忙攔住。

曹操沉思了好長時間,才說:「既然古書《春秋》上有『法不加於尊』的說法,我又肩負著天子交給我的重要任務,那就暫且免去一死。但是我不能說話不算話,我犯了錯誤也應該受罰。」

於是,曹操用劍斷自己的頭發,扔在地上,說:「那麼,我就割掉頭發代替我的頭吧。」

曹操又派人傳令三軍:「丞相踐踏麥田,本該斬首示眾,現在割掉頭發找替。」

2、《賀龍自我批評》

在1931年前後,一次根據地的紅軍痛擊前來騷擾的白匪軍,賀龍同志不顧其他首長和警衛員再三勸阻。

警衛員小唐急壞了,也只好一個勁地追了上去,為了保護首長的安全,他連忙撲上前去,抱住賀龍同志,兩人一同滾進了旁邊的土溝里。

賀龍同志以為是敵人撲上來,迎面狠狠地擊了兩拳,小唐忙撒開手,賀龍同志才知道打錯人了。戰斗勝利結束了,回到指揮部,賀龍同志認真做了檢討,並向小唐道了歉。

3、《誠實的晏殊》

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晏殊,14歲被地方官作為「神童」推薦給朝廷。他本來可以不參加科舉考試便能得到官職,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毅然參加了考試。

事情十分湊巧,那次的考試題目是他曾經做過的,得到過好幾位名師的指點。這樣,他不費力氣就從千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並得到了皇帝的贊賞。

但晏殊並沒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復試時,把情況如實地告訴了皇帝,並要求另出題目,當堂考他。

皇帝與大臣們商議後出了一道難度更大的題目,讓晏殊當堂作文。結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誇獎。

4、《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一次,周恩來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圖和一些書籍。工作人員給北戴河文化館打電話,說有位領導要看世界地圖和其他一些書籍。

接電話的小黃回答:「我們有規定,圖書不外借,要看請自己來。」周恩來便冒雨到圖書館借書。小黃一見是周總理,心裡很懊悔,總理和藹的說:「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5、《我也要遵守制度》

那還是在延安的時候,毛主席去醫院看望關向應政委。兩人愉快的在病房裡交談起來。

護士進來說:「同志,醫生吩咐,病人要安靜,不能會客。」毛主席謙和的說:「對不起,小同志。」隨即辭別關向應離開了病房。

8. 歷史人物的故事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
懷王十五年(前304),張儀由秦至楚,以重金收買靳尚、子蘭、鄭袖等人充當內奸,同時以「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後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於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此間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進行瓦解齊楚聯盟的活動,使齊楚聯盟未能成功。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

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懷王遂被秦扣留,最終客死秦國,頃襄王即位後繼續實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9. 承擔責任的名人故事

(一)美國前總統里根小時候,一次在外面踢球,不小心把一家商店窗戶上的玻璃打碎了。老闆找到里根的父親,要求賠償損失。老里根照價賠償後,把兒子叫到跟前說:「玻璃窗是你打碎的,應該由你來承擔責任(本文來自博銳鄧正紅專欄)。由於你現在沒錢,所以我先暫時替你墊上這筆賠償款。你要利用暑假去打工,把錢還上。」結果,整整一個暑假,里根拚命幹活,才還清這筆總共15美元的賠償款,為打碎人家玻璃付出了代價。

(二)

拓展資料:

  • 有一種力量是從你那個跳動的心中發出的,它會指引你去做你認為重要的事,並且一定會竭盡全力,這就是責任心。——朱明然

  • 責任就是對別人和自己負責。——李增陽

  • 每個人應該有這樣的信心:人所能負的責任,我必能負;人所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 ——林肯(美)

  • 我們不是為自己而生,我們的國家賦予我們應盡的責任。——西塞羅

  • 一人做事一人當,男子漢應該有的就是責。——朱成偉

  • 高尚、偉大的代價就是責任。——丘吉爾(英)

  • 責任心就是做任何事所需的一種平常而力求完美的心態。——龔靖贇

  • 責任是與生俱來的,不可推卸的。——張麗麗

  • 每個人都被生命詢問,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問題;只有以「負責」來答復生命。因此,「能夠負責」是人類存在最重要的本質。——維克多·費蘭克(英)

  • 要使一個人顯示他的本質,叫他承擔一種責任是最有效的辦法。——毛姆

10. 關於公正的名人小故事

關於公正的名人小故事有:

1、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諸葛亮為奪取天下大業,於公元228年發動了一場北伐曹魏的戰爭。在討論人選時,諸葛亮不顧眾議,決定提拔談起軍事頭頭是道的馬謖為鎮守戰略要地街亭的最高指揮官。

馬謖出兵街亭之前,曾立下軍令狀,表示若有差失,則乞斬全家。但是,馬謖率兵到達街亭之後,沒有聽從諸葛亮「在山上扎營太冒險」的囑咐,自以為熟讀兵書,更不聽副將王平的勸告,屯兵於山頭。他自信地說,兵法有雲居高臨下,勢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後生。

最終,馬謖被曹魏名將張郃圍困在山頭,斷了水糧,馬謖兵敗而回。馬謖失守街亭,戰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迫使諸葛亮退回漢中,諸葛亮北伐曹魏的計劃也隨之流產。為此,諸葛亮下令將馬謖革職入獄,斬首示眾。斬首之時,全軍落淚,諸葛亮亦失聲痛哭。

(10)法治人物典故擴展閱讀:

1、公正,倫理學的基本范疇,意為公平正直,沒有偏私。沒有偏私是指依據一定的標准而言沒有偏私,因而,公正是一種價值判斷,內含有一定的價值標准,在常規情況下,這一標准便是當時的法律。

2、公正一詞出自:《荀子·正論》:「故上者下之本也……上公正則下易直矣。

熱點內容
香港婚姻法一夫一妻制嗎 發布:2025-06-29 09:51:40 瀏覽:946
錄視頻借錢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6-29 09:51:06 瀏覽:661
哈工大人文與法學院 發布:2025-06-29 09:47:50 瀏覽:136
2016行政法學答案 發布:2025-06-29 09:42:58 瀏覽:255
社會與法2016節目單 發布:2025-06-29 09:40:01 瀏覽:887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心結第二集 發布:2025-06-29 09:38:04 瀏覽:931
立法是立法 發布:2025-06-29 09:24:57 瀏覽:550
關於刑事訴訟法實施中若 發布:2025-06-29 09:20:39 瀏覽:199
法院金錶隊 發布:2025-06-29 09:20:00 瀏覽:283
道德列入健康 發布:2025-06-29 09:17:08 瀏覽: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