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德育就是培養學生道德品質的教育

德育就是培養學生道德品質的教育

發布時間: 2021-02-07 11:20:45

A. 學校德育包括哪些方面的教育

學校德育包括:愛國主義教育、理想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勞動教育、人道主義與社會公德教育、自覺紀律教育、民主與法制觀念的教育、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心理健康。

學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階級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並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

德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質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學生一定的世界觀、人生觀的教育;政治教育是形成學生一定的政治觀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進學生道德發展的教育。可以說,我國德育是一種涵蓋整個社會意識形態的「大德育」。

然而,品德的發展,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政治覺悟的提高,各屬於不同層面的問題,其過程機制相差甚大,不能以一樣的手段、方法,通過一樣的途徑,遵循一樣的原則,來實施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1)德育就是培養學生道德品質的教育擴展閱讀

德育原則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了德育過程的規律性,是對德育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中小學的德育原則主要有:

其一,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並重。又稱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知行統一的原則。

其二,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 嚴格要求是指嚴格按照教育方針和德育任務,對學生進行教育;尊重信任是指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關心學生的成長,尊重學生的人格,信任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發展。

其三,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相結合。保證所有學生的發展同社會發展的總方向相一致,又要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其四,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並舉。通過集體來教育個人,又要通過個別教育來加強和影響學生集體。

其五,學校教育和社會影響相統一。既要重視學校教育在青少年品德形成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又要重視社會各方面的影響,相互配合,協調一致。

B. 論述德育過程就是學生品德形成和發展的過程這種說法是否正確為什麼

錯誤。
德育過程是思想品德的教育過程,學生品德的形成過程是一個自我教育的過程,二者既相聯系,又相區別。
在我國,德育是指對學生進行共產主義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的總稱,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以培養社會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這里的思想品德,包括人們的政治立場、世界觀以及道德品質等。德育過程,也稱思想品德的教育過程,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對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響,並通過受教育者的積極作用養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德育過程是一個教與學的互動過程,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要求、熏陶與感染之下,自覺地將社會的道德規范內化為自身的道德品質;同時,德育過程又是一個管理過程,是教育者運用各種手段,創造各種環境,對影響德育的諸多因素進行調控使之達到最優化的過程。
從德育過程的內涵來看,構成德育過程的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目標、內容、方法、環境以及德育過程調控等。其中,教育者是德育過程的組織者,在德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學校教師與學校的團隊組織、學生會、社會文化團體和家庭,都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則包括個體教育對象和各種正式的與非正式的團體教育對象。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是教育主體與教育客體的關系,但受教育者作為教育客體不應被看作消極被動的純承受者,而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外在影響必須通過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運動起作用。德育目標是受教育者應該達到的德育素質的預期結果和基本要求。德育內容是為實現目標服務的,是培養青年一代所採用的某種社會政治觀、世界觀以及相應的道德准則。德育方法是根據目標和內容,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而採取的各種方式的總和,它包括說服教育、實際鍛煉、陶冶教育以及指導自我教育等。德育環境對德育目標的達成具有重要作用,包括教育環境與社會環境,它們之間又是逐層包含的關系,但由於各自的特殊性,必須將教育環境與社會環境區別對待。德育過程調控就是對德育過程中的各個因素與環節進行有效的組織與管理,以達到優化德育過程的目的。

C. 幼兒品德培養的意義

現代心理學研究也證明,學前期是行為規范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要讓孩子形成規范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學習處理周邊的人際關系,增強合作意識,積極融入到群體生活之中,避免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因而,在學前期,應開展家庭品德養成教育,促進學前兒童身心和諧發展。

學前期是家庭開展品德養成教育最具成效的時期。首先,學前兒童活動范圍相對較窄,決定性的影響。除了幼兒園之外,主要是在家庭之中,此時家庭對於學前兒童具有其次,學前兒童與父母之間有天然的依戀關系,時的孩子身上體現的更為明顯,學前兒童願意聽從父母的教誨,父母的權威性在此模仿父母的言行,認為父母的言行就是正確的。這兩方面的原因決定了此時的家庭品德養成教育相比較以後孩子大了是最易發揮成效。

家庭品德養成教育奠定道德教育的基礎。家庭品德教育是整個道德教育的起始階段,道德教育必須搶佔先機,把握家庭這個道德教育的首要陣地。根據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的「首因效應」理論或者說是「第一印象效應」理論可知,第一印象對個體心理具有重要影響,第一印象無論其正確與否,其對人的影響都是鮮明而深刻的,並且會影響到個體以後對於相關問題的認知。
道德認知的發展總是以先前的認知圖式為基。如果要發揮道德教育對人身心和諧發展的最大功效,必然不能忽略家庭道德教育這個奠基性教育。

D. 德育就是培養學生道德品質的教育對嗎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是片面的。
德育不僅僅是培養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過程,得於的過程是指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為國家培養人的過程,它包括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

E. 德育就是對學生進行思想與政治教育對嗎

嗯。
【附】
A、德育處職責:

1.抓好班級管理工作,負責組織班級工作計劃的制定、實施與檢查。
2.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制定教育措施,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3.建立特殊學生轉化檔案,做好特殊學生轉化工作。
4.搞好學生班幹部的培養、培訓工作。
5.抓好校外教育,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關心下一代協會和社區教育委員會的作用。
6.指導班主任工作,定期召開班主任會議,掌握班主任工作情況,指導、考核班主任工作。
7.做好優秀班主任、優秀班級、三好學生、優秀幹部的評選工作。
8.做好宣傳工作,積極組織開展有意義的活動,並組織好假期活動。
9.抓好安全教育,落實安全工作責任制,避免不安全事故的發生。
10.加強學生的常規訓練,落實《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一日常規檢查細則》,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B、德育處黨組職責
一、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協助德育副校長制定每學期的德育工作計劃,並組織檢查落實及實施情況。
二、與教導處一起,協助校長選任年級組長和班主任。了解年級組長和班主任工作情況,組織他們學習有關文件和材料,提高年級組長和班主任的政治思想覺悟和業務素質,幫助他們搞好年級和班級工作。
三、指導年級組長和班主任制定學期工作計劃,並負責實施檢查、獎懲;指導、檢查班主任搞好班級常規管理和班風建設;定期召開班主任會議,及時總結交流工作經驗。
四、協助校長完成校園文化建設、校風校紀建設,負責組織校內的櫥窗板報宣傳工作。健全校紀檢查制度和師生值日制度。
五、指導少先隊和年級組開展工作,抓好學生幹部的培養和使用,不斷提高學生的自治、自理能力;指導各班爭創「文明班級」,保證正常教學秩序。
六、組織好每周一的升旗活動,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讓國旗下講話成為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主陣地。
七、組織開展好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和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定期召開法制教育講座,主持召開全校性的家長會,開展「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教育工作,創建「三結合」教育網路平台,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
八、了解分析學生的思想狀況,協助年級組長處理偶發事件,研究德育規律,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每學年組織開展各類評優、評先工作,不斷完善激勵機制,創建和諧校園。
分享到搜狐微博

F. 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對學生教育有什麼教育意義

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能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更能鍛煉學生堅強的意志,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要想學生的思想品德得到良好發展,真正做到言行一致,僅僅靠宣講規章制度、靠課堂教學顯然是不夠的。

因為思想品德是一個社會的問題,同時又是一個實踐性的問題,學生的道德觀念、道德行為和道德品質,只能在社會實際活動中才能表現出來,並且在實踐活動中受到檢驗。因此,課堂教學只有同社會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好地發揮育人功能。

拓展資料:

廣義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社會成員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施加影響的活動,包括社會德育、社區德育、學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狹義的德育專指學校德育。學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階級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並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

德育是各個社會共有的教育現象,具有社會性,與人類社會共始終。德育隨著社會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具有歷史性。德育在階級和民族存在的社會具有階級性和民族性。在德育歷史發展過程中,其原理、原則和內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繼承性。 德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質的教育。

思想教育是形成學生一定的世界觀、人生觀的教育;政治教育是形成學生一定的政治觀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進學生道德發展的教育。可以說,我國德育是一種涵蓋整個社會意識形態的「大德育」。然而,品德的發展,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政治覺悟的提高,各屬於不同層面的問題,其過程機制相差甚大,不能以一樣的手段、方法,通過一樣的途徑,遵循一樣的原則,來實施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G. 德育是培養學生道德品質的活動對嗎

當然是的啊

學生最重要的是道德品質好

就算一個人的成績再好但是他的品質不好

也是沒有的

不能為社會出力

H. 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

  1. 德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條件和保證

  2. 德育是學生健康生長的條件和保證

  3. 德育是實現我國德育目標的基礎和保障

  4. 德育是培養具有道德發展性的人的條件和保證

I. 德育過程就是學生品德的形成過程。 (  )

正確答案:錯
解析:【解析】德育過程是思想品德的教育過程,學生品德的形成過程是一個自我教育的過程,二者既相聯系,又相區別。

熱點內容
新疆元正律師 發布:2025-10-04 06:49:29 瀏覽:844
九寨溝法律咨詢 發布:2025-10-04 06:42:13 瀏覽:653
28法治 發布:2025-10-04 06:42:13 瀏覽:686
法院法庭 發布:2025-10-04 06:37:02 瀏覽:912
王利明民法視頻 發布:2025-10-04 06:34:58 瀏覽:154
陝西省司法廳官網查詢 發布:2025-10-04 06:34:57 瀏覽:238
2019年國開法本國際經濟法 發布:2025-10-04 06:25:30 瀏覽:728
新華網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 發布:2025-10-04 06:25:30 瀏覽:416
2019初級經濟法壓軸題 發布:2025-10-04 06:23:59 瀏覽:446
南京鼓樓區的法官王浩 發布:2025-10-04 06:16:41 瀏覽: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