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因人立法
『壹』 法國的法國民法典這部法令後世有什麼樣的影響
《民法典》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法典,原則鮮明,編專排合理,屬邏輯嚴謹,語言簡潔,是世界法制史上的一個里程碑。這部誕生於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為保衛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果實而制定的。隨著拿破崙在歐洲的軍事擴張,《民法典》也被應用到法軍所到之處。由於該法典的系統性、完整性和規范性,因而對後來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產生了巨大影響,起到了立法規范的作用,從而具有了廣泛的世界意義,其內在的價值和思想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光彩奪目。
『貳』 法國的法律由誰制定 是總統,內閣,議會中的那個
議會制定法律,總統簽字同意,並領導內閣來實現國家治理,總統和內閣都沒有立法權,內閣可以制定行政規章
『叄』 法國1875年憲法
1875年憲法是法國歷史上實施時間最長的一部憲法,實施達65年,是法國歷史上唯一的一部並非系統完整的憲法。這部憲法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制。由1875年通過的三個憲法性文件組成,即《參議院組織法》、《政權組織法》和《國家政權機關相互關系法》。
其基本內容是:
①憲法規定,議會是立法機關,由上院(參議院)和下院(眾議院)組成。兩院都有立法權和行政監督權。
②憲法規定,總統是國家元首,由參、眾兩院聯席會議選出,任期7年,連選連任。
③憲法規定法國實行責任內閣制。內閣是國家的最高管理機關,它由議會多數黨組成,內閣成員單由總理提出,以總統的名義任命,但是對議會負責。總統的命令須經各部部長副署。
④憲法還肯定了拿破崙一世創立的參事院這一國家機構。它既是咨議機關,對立法和行政方面的事務進行咨詢,同時又是法國最高行政法院,是行政訴訟案件的終審法院。
(3)法國因人立法擴展閱讀:
法國1875年憲法產生背景:
隨著經濟的發展,觀念的進步,在社會生活中,等級制度逐漸被廢棄,舊制度已阻礙了社會的發展,並不可避免的成為大革命的對象。
因財政危機,1789年5月,國王路易十六下令召開三級會議。6月17日第三等級代表組成國民議會,進而宣布為制憲議會,准備制定憲法。7月14日巴黎市民舉行武裝起義,攻佔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開始,直到1799年霧月政變後執政府的誕生而告結束。
法國自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後,隨著政治形勢的變化,陸續制定過許多部憲法。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1793年憲法、1848年憲法和1958年憲法。
1793年憲法又稱《雅各賓憲法》,是法國第一部比較完整地體現資產階級政治要求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資產階級和工人農民利益的憲法。這部憲法雖未付諸實施,但它所包含的資產階級民主原則,在許多國家產生了深遠影響。
憲法規定,法國實行三權分立,確立議會共和制,最高立法機構為一院制的立法會議,最高權力機構是執行會議。公民除享有《人權宣言》所規定的權利外,還享有勞動權、受教育權、獲得社會救濟權,以及對侵犯人權的政府的起義權。
1848年憲法是巴黎工人六月起義失敗後資產階級共和派所控制的立憲會議為鞏固資產階級專政而制定的憲法。它所建立的國家機構具有現代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政體的許多特點。
憲法規定,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由普選產生,任期4年,掌握軍政大權,有權任免總理和政府成員。但總統權力受到一定限制,如簽訂條約須經議會批准。議會為一院制的國民議會,擁有較大權力;不受監督和不可解散,擁有立法、宣戰、媾和、批准條約權。公民享有較為廣泛的民主自由權。
法國1875年憲法是法國歷史上實施時間最長的一部憲法,它由三個憲法性文件組成,即《參議院組織法》《政權組織法》《國家政權機關相互關系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國1875年憲法
『肆』 為什麼說法國憲法賦予總統的某些權利有違三權分立原則
法國的三權分立其政體有這樣一些特點:法國的行政組織有共和國總統和政府兩部分組成。憲法規定,共和國總統由直接的、普遍的選舉產生,任期七年(現在已經改為五年)。憲法沒有對總統的政治責任作出明確規定。在法國的政治傳統中,共和國總統的地位是最基本的。實際上,共和國總統監督憲法的遵守,他通過自己的仲裁,保證公共權力機構的正常活動和國家的持續性。總理和政府的其他官員都是由政府任命。而且,總統負責主持內閣會議。與總理共同決定會議日程,簽署內閣會議通過的法令。共和國總統任命國家的文職人員和軍職人員。總統的產生方式以及總統享有的廣泛權力使得總統在法國議會制度中處於關鍵地位。然而,需要指出的是,除那些總統專屬許可權,例如,任命總理,提起全民公決,解散議會,與議會的咨文聯系以及與憲法委員會有關的權力以外,共和國總統的所有行為,包括簽署法令的權力,應由總理副署,並且如果情況需要,應由負責的部長副署。政府包括總理、各部部長,在必要時,還設有國務秘書。總理由共和國總統任命,各部部長和國務秘書經總理提名,由共和國總統任命。一經共和國總統的任命,總理和政府無需國民議會的確認。然而,政府必須獲得國民會議的信任,否則,議會將會提出不信任案或者是以總理失職為由提出對政府的不信任,以此解散政府。政府負責制定和執行國家政策。政府的活動由總理領導。為了全面了解共和國總統和總理以及與政府的關系,我們必須明白的一點是:共和國總統享有排他性的特權並有權主持內閣會議,這裡面隱含著總統與政府之間的某種合作關系,這種關系隨政治環境而不斷改變其形式。如果總統能獲得國民議會多數支持,他就能通過對政府一般事務與一般行動的安排有效的控制政府。他的任務主要集中於外交與國防事務,在這些領域憲法賦予總統廣泛的特權,甚至可稱之為「保留統治權」。相反,如果共和國總統沒有在國民議會中獲得多數支持(此種現象在1986年3月到1988年4月第一次出現;第二次出現始自1993年3月),這種現象出現後,就需要有一個「磨合」的過程,因為總理和政府官員的政治傾向與總統在被選任之前的政治傾向肯定是相對抗的。從1986年和1993年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得出一些結論。被任命的總理和部長都是在國民議會中佔有最多數席位的政黨。政府在其所由產生的國民議會的支持下,在執行政策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權。但是,政府也必須考慮總統的權力和他的影響力,這些是在某些事務上能夠改變政府地位的因素。法國總統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並直接向人民負責,不受議會彈劾;總統無需經過議會討論和認可即可認命總理和政府的其他成員;無需受總理和議長的意見約束即可直接解散議會;根據形勢的需要直接採取必要的措施和舉行公民投票等重要權力;而且,殖民地、軍事、外交等問題是總統親自過問和決策的「三大特權領域」,他人不得染指。法國總統不兼任政府首腦,但在行政、立法、司法方面都握有重要的權力,擁有內政、外交、軍事大權,是法國政治的中心,戴高樂說:「總統是唯一的國家權力掌握者和代表者。」這些規定使法國帶有總統制的色彩。但是,它的政府成員一般還必須從議會多數派中挑選(不過,總統從議會外挑選部長和總理的情況也曾出現過);政府必須向議會負責,接受議會的監督;議會可以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案或否決政府的信任案推翻政府等,這些又帶有議會制的體制特徵。
『伍』 法國什麼制度
半總統共和制,國是一個單一制的資本主義半總統半議會制共和國,實行多黨制,法國自大革命以來,嘗試過很多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共和制、君主制,委員會制、國王制、督政府制、內閣制、總統制。
在1789年爆發法國大革命之後,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先後經歷兩次帝國和三次共和國,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到巔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法國是當時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20倍。二戰後,建立法蘭西第四共和國,1958年被夏爾·戴高樂建立的第五共和國所取代。
(5)法國因人立法擴展閱讀:
還有法律制度,法國法律制度屬於歐陸法系,是成文法律,不容許法官制定法律。法官只能夠根據以往的判例來詮釋法律,法國法律的基本精神仍然跟從《法國民法典》,根據《人權和公民權宣言》,只有危害社會的行為才會被禁止。
法國司法制度擁有兩套相互獨立的法院系統,即行政法院系統和普通法院系統,兩者並行運轉。兩個法院系統有各自管轄的訴訟案件並能夠作出最終的判決。
行政法院系統,由行政法院、上訴行政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所組成,而普通法院系統則由基層法院(初審法庭、大審法庭、輕罪法院、重罪法院、商事法院、勞資調解委員會等)、上訴法院和最高法院組成。為了解決兩個法院系統在管轄范圍上的爭議,法國還設立了許可權爭議法庭。
『陸』 《臨時約法》中因人立法中人指誰
袁世凱,《臨時約法》的主要特點就是對袁世凱加以限制和防範,主要表現在三點。所以體現了現實軟弱性。
『柒』 法國為什麼叫法國是因為是法律之國嗎是人類法律的發源地。也是世界上法制最健全的國家。
法國英文名字是France,又被譯成法蘭西,公元3世紀末,法蘭克人佔領現在法國內的位置,成容立法蘭克王國(Frankreich),法國國名來源於法蘭克國名。今France是從拉丁文Francia演變而來。
『捌』 法國人提出三權分立為什麼後來法國沒有實行
誰說法國沒有執行?只是美國先實行了。現代民主的基本制度就是立法,行政和司法的分立制衡,無非是具體形式上各國不同。
『玖』 法國立法禁止口音歧視,此舉的原因是什麼
法國立法禁止口音歧視,此舉是為了禁止嘲笑他人口音。
中國因為人口眾多,而且生活的地理環境不一樣,所以就造成了各地的說話口音不一樣。所以,我們在上學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們要講普通話,這樣大家就都可以聽懂了。中國語言千變萬化,北方人的口音容易聽得懂,而南方人的口音卻讓人一臉茫然,根本就聽不懂在說什麼。其實,除了中國深受口音的困擾外,還有一個國家還是和中國一樣,這就是法國了。
在法國的許多農村地區,老年人保留口音,但在年輕人中則很少聽到。還有一種顯而易見的口音,這種口音在移民中很常見,特點是硬輔音和語速較快。可見口音、地域偏見是我們一直在遭遇的問題,所以,我們必須放下偏見,求同存異,才是最好的選擇。
『拾』 法國多地群眾反對《整體安全法》,該法律具體是什麼內容
新華社巴黎12月5日電 法國多個城市5日舉行遊行示威活動,警方和示威者在部分遊行地點發生沖突,60多名示威者被逮捕。
法國媒體報道說,包括巴黎、馬賽、里昂、里爾等城市在內的法國多地舉行了90多場遊行示威活動,發對政府近期提出的《整體安全法》法案。示威者要求政府刪除《整體安全法》法案第24條款等內容。據法國內政部統計,當天全法超過5萬人參加遊行示威活動,其中巴黎大約有5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