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常熟法治史

常熟法治史

發布時間: 2025-07-03 09:39:40

A. 張伯仁是誰

張伯仁是中國近現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學者和社會活動家。

張伯仁(1898年-1979年),字伯魯,號崧岳老人,江蘇常熟人,中國當代教育家、藏書家。曾就讀於上海復旦公學,畢業於北京法政專門學校法律本科。歷任吳淞中國公學、上海復旦大學、北京中國大學、朝陽大學、民國大學等校教授。新中國成立後,任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上海文史館館員。195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編有《中國法制史》等。

張伯仁在學術領域有著卓越的成就。他是中國法制史學的奠基人之一,對於中國法律制度的演變和發展有著深入的研究。他的著作《中國法制史》是中國法制史學科的經典之作,對於後來的學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外,他在教育學、社會學等領域也有著重要的貢獻,提出了許多具有前瞻性的理論和觀點。

除了學術成就外,張伯仁還是一位傑出的社會活動家。他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公益事業,致力於推動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他倡導教育救國,提倡女子教育,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還積極參與抗日救亡運動,為中國的抗日戰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總的來說,張伯仁是一位傑出的教育家、學者和社會活動家,對於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和學術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的思想和理論對於後來的學者和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事跡和精神也激勵著人們不斷追求進步和發展。

B. 什麼專業適合考公務員

最適合考公務員的專業:法學、哲學、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貿易經濟、國際政治、社會學、政治學、思想政治教育、漢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學、歷史學、會計學、工商管理、財務管理、審計學、公共事業管理、行政管理、檔案學、農林經濟管理、信息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土木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自動化等。
1財政學
專業描述:財政學(PublicFinanceProgram),從英文名的字面意義上就能發現,財政學就是規劃公共財產的學科,財政即國家財政。財政學主要研究以國家為主體的財政分配關系的形成和發展規律,同時也研究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稅收問題。財政學名字很「現代化」,但其實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有了財政學的萌芽,如管仲提出的「相地而衰征,則民不移」(《國語•齊語》)就體現了財政學思想。
對於國家,財政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對於企業,財政也是企業攸關生死的重點。所以在學習財政學時,一點都馬虎不得。本專業培養具備財政、稅務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能在財政、稅務及其他經濟管理部門和企業從事相關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財政學畢業生的就業也十分廣泛,在經過四年的學習後,可以從事對外貿易、稅務籌劃、財務會計、市場營銷等方面的工作。
財政學文理兼招,課程設置與培養方向因開設院校不同也不盡相同。由於屬於財政學大類下,所以也要做好學習高等數學這類「大神級課程」的准備哦!
特色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浙江財經大學、山東財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安徽財經大學、集美大學、內蒙古財經大學、遼寧大學、廈門大學、西安財經學院、河北經貿大學、天津財經大學、南京審計學院、江西財經大學、山東大學、廣東財經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財政學專業是中南財大優勢專業之一,歷史悠久,是全國高等院校中最早招收本科學生的財政學科點之一,並且《財政學》課程於2004年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2006年,財政學專業獲「湖北省高校首批品牌專業」稱號,2007年,財政學專業被批准為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上海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的財政學是國家重點學科,旨在培養具有扎實財稅理論、熟悉國內與國際稅收制度的稅收徵收、管理、籌劃及咨詢的高級專門人才。上財的財政學現有稅收和資產管理與評估兩個方向,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
1貿易經濟
專業描述:有市場就有貿易,貿易經濟專業伴隨著現代貿易的發展而開設,從一門專業漸漸的演變成一門學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完善的市場經濟,使得現在不僅各大企業單位需要貿易經濟專業人才,政府職能部門、工商部門等也開始對貿易經濟專業的人才伸出橄欖枝,以適應市場經濟建設需要。貿易經濟專業注重內貿與外貿相結合、營銷與管理相結合,以內貿、營銷為主,旨在培養具有堅實的經濟理論基礎,有較全面的貿易、金融、會計財務、營銷管理等方面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能夠在工商企業、金融機構、政府職能部門勝任相關專業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該專業的畢業生可以從事制定貿易政策、實施貿易管理和開展貿易實務、市場調研與開發、銷售管理、現代物流管理等工作。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該校的貿易經濟專業僅限英語語種考生報考,已經形成從本科到博士後的完整辦學體系。學校的貿易經濟專業特別重視學科交叉能力的培養,強調學生的英語能力、計算機能力和貿易經濟專業能力的結合,同時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2005年以來開辦了貿易經濟專業國際班,在國內外建立了10餘個社會實踐基地,在大學三年級將會實行小學期制,在小學期,學院會有組織地安排學生到國內外的實踐基地進行鍛煉。
安徽財經大學:貿易經濟專業是學校開設歷史最早、最具影響的本科專業之一,1998年曾被作為學校重點建設的兩個本科專業之一,2002年被確定為校級教改示範扶持專業,2004被評為校級教改示範專業,2013年被確定為校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其核心課程《產業經濟學》和《貿易經濟學》是省級精品課程。
重慶工商大學:該專業是國家教育部保留的特色專業,為該校的校級品牌專業。注重內貿與外貿相結合、營銷與管理相結合,以內貿、營銷為主,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該專業主要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才兼備、高素質復合型的能在工商貿企業從事貿易、營銷與管理等實際業務工作和商貿部門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
1國際政治
專業描述:美國政治學家漢斯•摩根索曾說過,國際政治像一切政治一樣,是追逐權力的斗爭。各國的政治較量塑造了這門專業,而當你學習國際政治,你將會看到世界上眾多聞名遐邇的政治博弈案例,了解到各種政治外交手腕,而這些絕對比《甄傳》精彩百倍。
國際政治專業隸屬於政治學類,研究以國家為主體的國際行為體的跨國互動關系,並進而主要從政治的視角研究影響這種互動關系的一切因素的學科。國際政治研究的是國家與國家、組織以及地方間的政治關系,而當今世界如此多元化的國際政治環境為國際政治專業的學生提供了大把的就業機會,其中首選工作就是進入外交外事系統。這也對外語要求比較高,大學四年要不斷提升個人外語聽說讀寫的水平。其次就是進入各種教學、研究機構成為研究員或老師,或者進入新聞出版單位成為負責國際版的編輯、記者、評論員等。
特色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的國際政治學系歷史悠久,可以追朔到1950年成立的外交系及其下設的國際關系教研室。國際政治學系師資力量雄厚,在國際關系基礎理論、世界經濟與政治、歐洲問題研究、國際戰略與大國關系等學科領域具有重要的學術影響。國際政治系教師出版有「當代中國與世界叢書」和「當代世界與中國對外戰略」等學術專著系列叢書,以及全國知名並被廣泛使用為國際政治、外交學等專業的教學用書,部分黨校、行政學院及外交外事工作人員的培訓用書的「21世紀國際政治系列教材」。
復旦大學:復旦大學的國際政治專業為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其國際政治系有國際關系這一全國重點學科,其「國際關系和全球問題」項目是國家教育部「211工程」重點建設項目,學術地位在國內位居前茅。該校積極開辦各項與國際政治有關的學術研討會議,如「中日面向21世紀的國際政治學研討會」「亞太金融合作與國際關系國際研討會」等。該校的國際政治專業重視學生的外語能力,其專業必修課西方國際關系理論、西方國際政治精讀、外交學、西方國際評論精選等九門課程均採用全英文授課的方式。
1政治學與行政學
專業描述:一提及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很多同學會想當然地與中學的政治課聯系起來,但事實上政治學不等於高中學的馬克思主義或毛澤東思想,不是培養政治老師,而是培養具有政治學、行政學、管理學等相關知識的,具備從事現代社會管理工作的基本素養和能力,適合在各級黨政軍群機關、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從事政治與行政工作的專門人才。
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面是很廣的,可以考公務員進入國家機關或事業單位從事行政工作,也可以進入大型國企的黨委或辦公室從事市場公關或咨詢顧問等工作,而且對女生來說企業文秘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如果你專業知識過硬,關心時事,也可以嘗試媒體政治經濟類分析評論員這一工作,說不定以後你就會出現在電視中指點江山,或在報紙上激揚文字。
特色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天津師范大學、雲南大學、南開大學、吉林大學。
吉林大學:吉林大學政治學系隸屬於行政學院,創建於1983年,是我國政治學恢復以來高等院校建立的第一個政治學系。吉林大學行政學院不僅教學質量拔尖,同時也十分注重國際交流,先後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英國沃力克大學、加拿大約克大學等著名的高等學府從事過學術研究、講學和訪問,並且60%的專任老師具有一年以上的出國經歷。
天津師范大學:天津師范大學的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是擁有政治學理論國家級重點學科、政治學博士後流動站、政治學博士、碩士一級學科學位授予權的國家級特色專業和天津市品牌專業。該專業擁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在國內享有盛譽,學院基礎設施完善,擁有政治文化研究中心,該研究中心也是天津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還擁有政治學專業圖書館,為該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專業學習提供豐富的資料。
1審計學
專業描述:財務狀況關繫到一個企業的發展狀態,是大部分企業的核心機密。即使對於企業內部員工來說,財務狀況也顯得神秘不已。於是難免生出財務管理有沒有暗箱操作、財務支出是否有理有據等疑問。不用擔心,審計師會替你一一核實。早期財務審計是以審查會計賬目、報表為對象,故名之曰「聽其會計」「逆其會計」,當今的審計學專業主要注重於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會計和審計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國家審計機關、部門及各單位內部的審計機構和社會審計組織從事審計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在學習審計學的四年裡,你不僅要學好自己的專業內容,為了在就業時更具競爭力,同時要考取審計師資格認證,包括審計專業技術初級(助理審計師)資格和中級(審計師)資格,以及注冊內部審計師證,也可以考取會計師資格證「跳槽」從事會計工作。同時,審計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在本科期間也建議去會計事務所或相關企業單位實習以增加個人閱歷。
特色大學:南京審計學院、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
南京審計學院:作為中國唯一一所以「審計」專業命名的本科高校,審計署與教育部共建的高校,同時也是被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認定為中國唯一一所「全球內部審計教育夥伴」(IAEP)合作級院校。南京審計學院以「審計」為特色,為招牌。近年來,為了擴大對外交流,引進國際辦學經驗,南京審計大學與澳大利亞科廷大學聯合開設了審計學(中外合作辦學),畢業時達到一定條件可獲得兩校學位證書。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該校的審計學專業於1986年起就開始招生,2003年獲得教育部批准恢復招收本科學生,成為全國第2個恢復審計學專業的學校,也是截止2007年底河南省唯一招收該專業本科生的學校。下屬於會計學院的審計學專業不但是河南省特色專業,還是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會計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基礎設施完備,擁有審計模擬實驗室、信息化實驗室等,有可供學生參與技術實踐的設備,重視對學生能力操作的培養。
報考提醒:審計學屬於工商管理類,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相關規定,這類專業對不能准確識別紅、黃、綠、蘭、紫各種顏色中任何一種顏色的導線、按鍵、信號燈、幾何圖形的考生可不予錄取。
1農林經濟管理
專業描述:也許有人說,農林業這樣的基礎產業需要什麼經濟管理,但這是他們的認識誤區。隨著我國土地流轉承包制度的推行,以及農林牧副漁均衡發展的規劃目標,我國農業也在走集體化、集約化道路,所以引入經濟學、管理學的知識來給予農業生產管理指導也變得越來越有必要。農林經濟管理類專業是從促進國家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市場運作的角度,對農業生產進行宏觀調控與管理的專業,可以說,這是一個既古老又朝陽的專業。
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面很廣,可以就業的領域很多。首先就是考取公務員,去政府機構或者事業單位就業。農業部、國家林業局、水利部等系統分管農業與農村政府部門都是畢業生的理想去處。其次就是去公司企業就業。另外,大中型的農牧企業、食品加工流通貿易企業等對既懂經濟管理、又懂農業的畢業生更加青睞。
特色大學:浙江大學、北京林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北京農學院、南京林業大學、江西農業大學、上海海洋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海南大學、西南大學、吉林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貴州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石河子大學、福建農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曾在2012年被國際經濟學網站IDEAS列為中國大陸排名第五的經濟學研究機構,而經濟管理學院的農林經濟管理就是該院的特色專業。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農業經濟研究可以追溯到1927年國立北平大學農學院時期,如今的農林經濟管理學科兩次被教育部評為國家重點學科,現為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學科之一。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作為中國西部唯一一所農林類「985工程」院校,在對於中國西部農業方面的研究頗有建樹,培養了大量農林經濟管理方面的人才。經濟管理學院的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同時也是省級名牌專業以及國家級拔尖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全國高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在學生培養上,該專業堅持開放式辦學,先後與英國雷丁大學、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等20餘所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穩定的交流與合作關系。
1電子科學與技術
專業描述:美國大片《鋼鐵俠》里的斯塔克,分分鍾設計出十分精密的鋼鐵俠盔甲,並加入高端的人工智慧,看起來很厲害的樣子吧!這其中就需要大量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知識。這個專業旨在培養具備物理電子、光電子與微電子學領域的知識,能在該領域內從事各種電子材料、集成電子系統和光電子系統的設計、製造和相應的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開發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這是一個對動手能力要求很強的專業,不僅需要學習理論知識,更要能夠將這些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
雖然專業要求高,但對應的是非常不錯的就業前景。畢業後,可以進入各大企業,如華為、中興、騰訊等,成為電子工程師,設計開發一些電子、通信器件,也可以成為軟體工程師,設計開發與硬體相關的各種軟體。或者從事工業生產管理工作,進行生產運行管理、質量控制和市場信息服務,如技術支持、產品營銷等。
特色大學:浙江大學、北京郵電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天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工業大學、東南大學、南京郵電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貴州大學、南京理工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西安理工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運城學院。
南京理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的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屬於電子工程與光電技術學院,該校的電子信息類專業採用大類招生的方式,在電子信息大類下分成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四個專業。本專業依託「光學工程」國家重點一級學科和「光譜成像與智能感知」江蘇省重點實驗室,為國家特色專業、江蘇省特色專業、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以及江蘇省「十二五」高校重點建設專業。
北京郵電大學:北郵與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並稱「兩電一郵」,其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是學校三大王牌專業之一,所屬學科並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北郵該專業本科生培養偏向通信信息產業相關的微電子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和應用方向,畢業生可在信息通信行業及其電子技術應用的領域就業。
1自動化
專業描述:對於高中生來說,對「自動化」這樣一個專業恐怕有些費解。當今科技發展的趨勢所在,幾乎所有的工業部門都可以同自動控制掛上鉤,現代化的農業、國防也都與自動化息息相關。自動化專業是通過對硬體或軟體的設計或優化,將智能化運用到社會生產生活各個方面,從而把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部分腦力勞動以及惡劣、危險的工作環境中解放出來的專業。該專業以數學方法和計算機技術為主要工具,研究各種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統的建模、分析、綜合、優化、設計和實現的理論、方法和技術。
自動化就業范圍廣泛,你可以「玩」硬體,到企業去做硬體開發或去工廠從事技術檢測工作;也可以「玩」軟體,到軟體公司、國家電網、電廠等單位從事系統開發與維護;又或者搞科研,到研究院與高校為我國自動化尖端技術的開發獻力獻策。
特色大學:清華大學、東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南京工程學院、西安交通大學、東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理工大學、青島大學、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東北石油大學、北方工業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內蒙古科技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常熟理工學院、浙江大學、安徽工程大學、山東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工業大學、重慶郵電大學、西南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燕山大學、華北科技學院、太原科技大學、東北電力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江南大學、南京郵電大學、中國計量學院、山東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武漢科技大學、湖南大學、廣西大學、廣西科技大學、貴州大學、西安科技大學、蘭州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長春工業大學、上海電力學院、江蘇科技大學、安徽工業大學、華東交通大學、中原工學院、湖南科技大學、四川理工學院、長安大學、西安工業大學、蘭州理工大學、新疆大學。
南京郵電大學:該校的自動化專業為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國家卓越工程教育計劃、江蘇省特色專業和江蘇省重點專業。自動化學院和美國、日本、法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多所著名高校和科研機構、國內多家大型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學術和科研合作關系,經常開展各種科研合作和學術交流活動。
北京科技大學:該校的自動化專業是教育部高等學校CDIO(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的工程教育改革模式)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013年獲批「卓越工程師計劃」。學院注重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研發能力的培養。通過本科創新項目等一系列措施,讓學生盡早進入實驗室。
1信息工程
專業描述:信息工程是建立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和現代計算機技術基礎上,研究信息處理理論、技術和工程實現的專業。你會好奇這門專業到底是干什麼的,簡單說來,學習這門專業,你可以自己焊個電路板連接著「玩」,也可以編出一個通訊系統,結合你自己焊接的電路系統近距離通話(我就不用手機)。
本專業培養具有信息的獲取、傳遞、處理以及利用等方面的知識,能從事信息系統的研究、設計、集成以及製造等方面工作的信息工程學科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信息工程是一個寬口徑專業,覆蓋了原電子信息類多數專業及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及遙感科學與技術等專業,而且就業范圍廣泛,你可以去聯通、移動等運營商從事軟體開發與技術維護工作,也可以去華為、中興等設備商從事硬體開發等相關工作,當然,在科研單位與高等院校從事科研工作也是很不錯的,但是對學歷要求就更高一些。
特色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東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天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礦業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該校的信息工程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同時也是江蘇省級特色專業。其所屬的學院目前擁有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國家重點學科、國家級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電氣信息類基礎教學國家級教學團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早在1958年,新中國第一個航空無線電系在北航率先建立,這也是現在北航信息與通信工程系的前身。北航的信息工程專業採用大類招生的模式,在電子信息大類下分出信息工程等9個專業,為學生提供更多專業選擇的機會。同時在學生培養方面,學校重視對於實踐能力的培養,投資2690萬元建立了本研一體的實驗教學中心,承擔電子信息類實驗教學課程56門,為學生科技實踐活動開放,是大學生電子創新基地。
1圖書館學
專業描述:圖書館學作為一門學科始於19世紀的西方,但由於圖書館學是在圖書館工作實踐的基礎上產生的,所以早在古巴比倫時代就出現了該專業的原始思想。在中國,隨著中國文化教育水平的上升,公眾對於知識的需求也日漸迫切,像西方國家那樣建立社區圖書館制度也在逐步實施。而圖書館學,能很好的告訴你怎麼建一所圖書館、如何進行書籍分類、怎樣科學地進行文獻管理等等。
如今我國開設圖書館學專業的大學僅三十餘所,但並不代表這個專業不重要。現代圖書館學不僅要從事理論研究,也要進行電子化教學,要求畢業生能夠熟練運用電子設備進行數字化管理,而且畢業生就業方向也比較廣闊,主要在大企事業單位、IT行業、新聞出版部門、大專院校、醫院及有關研究機構、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就職,從事信息管理和開發工作。
南京大學:南京大學圖書館學是我國圖書館學專業起步較早的專業建設點之一。南京大學以文獻信息資源組織服務為基礎,以數字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為核心,以信息處理分析技術為能力,著重培養學生數字圖書館建設與管理的素質和能力,成為中國圖書館學專業的領軍人物,畢業生就業前景較好。
武漢大學:該校圖書館學專業創辦於1920年,為國內最早開設的同類專業,從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由沈祖榮先生等創辦,後來並入武漢大學)「研究圖書館學,服務社會」就成為了該專業辦學的宗旨。圖書館學是國家重點學科、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學院是國際拔尖信息學院聯盟(I-Schools)的成員單位,國際圖書館協會與機構聯合會(IFLA)會員單位,美國圖書館協會(ALA)的國際成員單位,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圖聯、美國圖書館協會、亞聯董等國際組織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在教學基礎設施方面,學院擁有國內本專業領域一流的實驗中心。與IBM公司、大連博特軟體科技有限公司和金碟軟體(中國)有限公司合作建有教學研究實驗室。
特色大學:武漢大學。
1新聞學
專業描述:新聞學即研究新聞事業和新聞工作規律的科學。新聞學是一門社會學科,雖然是文史類專業,但是更多地要求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新聞學專業主要是培養擁有新聞學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受到新聞業務的基本訓練,具有社會活動和科研的基本能力的學生。
新聞學作為近幾年的熱門學科,眾多高校也在紛紛開設新聞學專業,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至少有300多所高等院校開設了新聞學專業,所以在學校選擇時一定要注意。新聞學就業范圍也比較廣泛,在報社、電視台、廣播台從事新聞報道工作是首選就業方向,同時也可以去各大企業、事業單位從事宣傳工作或市場營銷等工作。
特色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浙江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南京師范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四川大學、黑龍江大學、湖南大學、天津師范大學、河北大學、暨南大學、廣西大學、雲南大學、吉林大學、安徽大學、西南政法大學、鄭州大學、西北政法大學、三江學院、浙江萬里學院。
中國人民大學:人大的新聞學院建立於1955年,是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領導創辦的第一家新聞教育機構,也是全國國唯一連續三次被評為新聞學重點學科的新聞院系,有著「國內新聞界,相逢皆人大」的稱譽。而且依託北京的地域優勢,畢業生大部分都是在大型媒體與國家單位工作,都擁有著很好的口碑。
復旦大學:中國新聞界素有「北人大,南復旦」之稱,復旦的新聞學院可追溯到1929年創辦的新聞系,是中國最早創立最早的,也是名揚宇內的新聞教學機構。新聞學專業是國家一級重點學科。
而今依託上海國際大都市的優勢,復旦新聞學院積極面向世界、開放辦學,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並與美、英、法等20個國家多所高校建立學術聯系,經常互派交換生。
中國傳媒大學:中傳媒的前身就是赫赫有名的北京廣播學院(簡稱「廣院」),作為中國傳媒類專業院校的「龍頭老大」,中傳媒的新聞傳播在全國獨樹一幟,培養出了無數新聞名人:白岩松、崔永元、周濤、陳魯豫等。該校新聞學為國家重點學科、國家級特色專業。

C. 恤刑慎殺什麼意思

第一節 隋唐統治者的立法思想 隋唐時期的律令、法規,作為封建社會上層建築和意識形態的一部分,充分地、集中地體現著當時統治者所代表的地主階級的意志。而隋唐皇朝法律制度及律令條文的產生、形成、完善和系統化是奠定於開國建國時期的,故其中所貫徹的主要是兩朝初期統治者的立法思想。

中國古代封建統治階級在立法思想和司法實踐上所表現出的觀念和做法主要有兩點,一是採取寧枉毋縱、嚴刑酷法的威嚇高壓主義,即所謂的「刑以止刑」;一是採取執法有準,量刑有據的罪行法定主義,即所謂的「寬刑慎殺」。這二者雖因社會時事的變化而往往交替著使用,但殊途同歸,都是要達到鞏固封建統治的目的。隋初和唐初的統治者鑒於前朝覆亡的歷史教訓,在指導制定律令時都採用了後者。

隋文帝的立法思想 北周時,「高祖所立《刑書要制》,用法深重」,而宣帝「更峻其法」,「誅殺無度」,致使「上下愁怨」,「內外離心」。靜帝年幼,隋文帝為相,「入總朝政」,立即抓住機會,利用這種情況,「大崇惠政,法令清簡,躬履節儉,天下悅之」。順利地奪取了政權,建立了隋皇朝。可見,北周皇朝覆亡的原因之一就是它所定律令的深峻,所施刑法的苛酷。所以,隋文帝即位後,有鑒於北周「刑政苛酷,群心崩駭,莫有固志」而亡國的歷史教訓,深知完善法制對於鞏固政權的重要性,從而確立了刑罰要輕、律條要疏的原則,並直接指導了隋初律令的制定。而參預具體修訂律令的大臣也基本上貫徹了「以輕代重,化死為生」的指導思想,於開皇元年所「定新律」,「蠲除前代鞭刑及梟首�裂之法。其流徒之罪皆減從輕」。對此,隋文帝下詔加以充分肯定:「梟首�身,義無所取,不益懲肅之理,徒表安忍之懷。鞭之為用,殘剝膚體,徹骨侵肌,酷均臠切。雖雲遠古之式,事乖仁者之刑,梟�鞭,並令去也。……流役六年,改為五載,刑徒五歲,變從三祀。……雜格嚴科,並宜除削。」較之前代,「新律」廢除了許多酷刑,體現了隋文帝立法思想中較為開明的一面,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以往刑罰的野蠻性。「自前代相承,有司訊考,皆以法外。或有用大棒束杖,車輻鞵壓踝杖桄之屬,楚毒備至,多所誣伏。雖文致於法,而每有枉濫,莫能自理。至是盡除苛慘之法,訊囚不得過二百,枷杖大小,咸為之程品,行杖者不得易人。」而且於開皇六年特別下詔廢除孥戮相坐之法。尤其在廢除宮刑上,更顯示出隋初立法的一大進步。古代刑罰之酷者莫過於肉刑,而肉刑之酷者又莫過於宮刑,也叫腐刑。因為施行宮刑,不僅殘害人的肉體,更要殘害人的心靈,所以,曾受過宮刑的司馬遷悲憤他說:「詬(恥辱)莫大於宮刑」,刑罰中的「腐刑極矣!」隋代以前也曾有過廢除宮刑之舉,但是,「往往旋除旋復,其後蓋又行之」。至隋開皇初年,這才徹底廢除了宮刑。

隋文帝為穩定社會、緩和矛盾、籠絡人心、維護統治而「深思治術」,把「欲使生人從化,以德代刑」確定為治理國家的基本方針,認為「刑可助化,不可專行」。所以,當他從審閱刑部所報獄案的數字上,發現斷獄的數量還是多達上萬件,「以為律尚嚴密,故人多陷罪」。於是又命令大臣本著刪繁就簡的原則,重新修定律令。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誕生了著名的《開皇律》,減少死罪八十一條,流罪一百五十四條,徒、杖等罪一千餘條,定留只有五百條,「自是刑網簡要,疏而不失」。

隋文帝的立法思想,不僅貫徹於律令的文字修定中,也表現在律令的實際施行上,他多次指示對犯人的定罪處決要審慎,「命諸州囚有處死,不得馳驛行決」。又曾特地下詔說:「天下死罪,諸州不得便決,皆令大理覆決。」還規定「諸曹決事,皆令具寫律文斷之」。開皇六年,又嚴令各州擔任長史以下、行參軍以上的官吏,都要學習律文,定期到京城考試。並且給予犯人可進一步申訴聲冤的權力,下詔「申敕四方,敦理辭訟。有枉屈縣不理者,令以次經郡及州,至省仍不理,乃詣闕申訴。有所未愜,聽撾登聞鼓,有司錄狀奏之」。如此按級上訴,直至朝堂之上,就可減少冤屈在濫的發生。

《舊唐書·刑法志》總結隋朝的立法情況說:「隋文帝參用周、齊舊政,以定律令,除苛慘之法,務在寬平。」因此,隋朝前期的法制是比較完善的,也較好地得以實施,這無疑對社會的發展、經濟的發達有很大促進。史書對此有所評論:「薄賦斂,輕刑罰」,「平徭賦,倉廩實,法令行,君子咸樂其生,小人各安其業,強無陵弱,眾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歡娛。二十年間,天下無事,區宇之內晏如也。」雖不免有所溢美,但唐初撰修隋史的大臣如魏微等,都是隋朝舊人,曾親身經歷過,所以,在相當程度上是可信的,是真實的。《舊唐書》繼續總結說:「煬帝忌刻,法令尤峻,人不堪命,遂至於亡。」隋煬帝廢棄隋文帝創立的較為完善的法制,施行酷刑濫殺之法而招致了亡國。由此可見,法制的興廢對國家的盛衰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唐代「禮法並用」「德主刑輔」的立法思想 唐初統治者及時而深刻地從這正反西方面吸取教訓,「動靜必恩隋氏,以為殷鑒」。故在立法思想上較之隋朝更為寬松,律令修定更為完善,法制建設更為進步。

中國封建社會的法制史,始終貫穿著一種「禮法並用」、「德主刑輔」的立法思想。它的要點是以禮義教化作為治理國家的基本方法,以刑事懲罰作為治理國家的輔助手段。就連「專任法令」、「專尚刑名」的隋文帝,也很贊同《禮記·禮運》中的話:「安上治民、莫善於禮」,而在詔令中特加引用。並說:「朕撫臨天下,思弘德教」,要求大臣們「弘風訓俗,導德齊札」。再結合前面所引的「以德代刑」,「刑可助化」,可見,隋文帝法制思想的核心仍是「德主刑輔」。而這樣一種立法思想,自然會導致當時制定律令向寬松的方面發展。至於唐朝,更不例外。唐初統治者不但遵循了這一立法思想,而且還有所發展,並用以指導法制建設,從而取得封建社會法制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成就。

唐初統治者在制定律令等立法活動中所持的指導思想,在魏徵等人奉唐太宗之命修撰的《隋書·刑法志》序言中有清晰的闡述:「先春風以播恩,後秋霜而動憲。是以宣慈惠愛,導其萌芽,刑罰威怒,隨其肅殺。仁恩以為情性,禮義以為綱紀,養化以為本,明刑以為助。……《記》曰:『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則人有格心。教之以政,齊之以刑,則人有遁心。』而始乎勸善,終乎禁暴,以此字人,必兼刑罰。」就是將「禮」與「刑」合而為一,統一道德規范和刑律規范,以刑律這一暴力工具,確認並推行「禮」的規范。同時,魏徵還有一段較形象的話:「仁義,理之本也;刑罰,理之末也。為理之有刑罰,猶執御之有鞭策也。人皆從化,而刑罰無所施;馬盡其力,則有鞭策無所用。」這是說,不用鞭打而能使馬跑得很快,不用刑罰而能使人很服貼,是仁義教化的功能,如果失效,就用鞭打和刑罰。換句話說,先用禮義教化使人們服從封建統治秩序,然後再對那些違法犯罪者予以鎮壓。另外,在長孫無忌等人奉唐高宗之命所修撰的《唐律疏議·名例一》篇首也有概括的說明:「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猶昏曉陽秋相須而成者也。」德禮為根本,刑罰為德禮的輔助,但決不可缺少,故能相輔相成。總而言之,目的都是用刑律的強制力量來確認和推行那些能體現封建禮教綱常的道德規范,反過來又用禮義道德的精神力量來加強刑律的鎮壓作用。可見,唐初統治者盡管以「禮法並用」、「德主刑輔」作為立法的指導思想,卻絲毫沒有忽視或排斥刑津的重要作用。論其實質,不外像陳子昂所說的:「化之不足,然後威之,威之不變,然後刑之。」只是先後次序不同罷了。因此上,唐初統治者摒棄了以往或持禮治、或持法治以相駁難的偏見,既兼收先秦儒、法兩家的理論主張,也融和漢代以來運用禮、法兩手進行統治的經驗,從而建立起一種新的封建正統法律思想體系。

唐初,在「禮法並用」的立法思想指導下所制定的律令,主要體現著禮的兩個基本精神,一是君臣上下貴賤有等,一是長幼尊卑親疏有別。就前者而言,唐朝律令根據禮教的原則,按照當時的社會經濟關系,把人們劃分為不同的等級,並給每個等級的人規定了不同的法律地位,賦予了不同的權利和義務。例如,既定下「擅權」、「逾制」等罪名用來維護君臣名分,又對所有涉及到皇帝的犯罪都一律處以重罪;對於犯罪的貴族和官吏,原則上不處以刑罰,或通過「議」、「清」、「減」、「贖」及「官當」等措施,以減輕和改換刑罰,但又對於貴族和官吏的某些特定犯罪,則規定給予除名或免官、免所居官的特殊懲戒處分;一般良人與賤人犯罪同而處刑不同,家主與奴婢同樣犯罪而處刑不同,從本質上區別開了良賤的大限。就後者來說,表現在律令規定上的主要有:訴訟方面,規定「同居相為隱」,子孫不許告發長輩的罪行,就連奴婢也不許告發主人的罪行,否則處以刑罰:量刑方面,規定以宗法、服制的親疏尊卑為准則,對親屬之間的相互侵犯給予加重或減輕的處罰;尊長有絕對的財產權、主婚權、教令權,「尊長既在」,而卑幼私自動用家中的財物,對抗指定的婚姻,違反發出的教令,即處以刑罰。唐代統治者就是這樣地借用法律的強制力,使禮的原則和規范在實際生活中得以實現。

另外,「禮法並用」的立法思想,在對復仇殺人案件的處理上表現得更為具體而明顯。自古以來,為親人報仇而殺人的案件層出不窮,竟形成風尚,故也引起過封建統治者的注意。如北周《大律》中就有「報仇」的條款,而且後來又「除復仇之法,犯者以殺論」。但是到了唐代,仍積習不改:甚至還得到人們的同情。

例如玄宗時:張瑝張琇弟為父報仇,殺死仇人而披逮捕後,「時都城士女,皆矜琇幼稚孝烈,能復父仇」。等到兄弟倆被處死後,「士庶咸傷感之,為作哀誄,榜於衢路。市人斂錢,於死所造義井,並葬瑝琇北邙」。類似之事尚多,可見此風之盛。由於此類案件單從禮的角度或單從法的角度來處理都顯得很矛盾,「復仇雖禮法所許,殺人亦格律具存」。「復仇,據禮經則義不同天,征法令則殺人者死。禮、法二事,皆王教之端」。所以,唐代統治者在案件處理上大都是折衷禮、法而用之。但是,「復仇之名雖同,而其事各異……則殺之與赦,不可一例」。往往是對案件臨時進行集議決定,故在處分上依禮、依法的程度有所偏重罷了。例如武後時,徐元慶把殺父仇人趙師韞殺了,「自囚詣官,後欲赦死。左拾遺陳子昂議曰:『……元慶報父仇,束身歸罪,雖古烈士何以加?然殺人者死,畫一之制也,法不可二,元慶宜伏辜。傳曰:父仇不同天。勸人之教也。教之不苟,元慶宜赦。……宜正國之典,置之以刑,然後旌閭、墓可也。』時韙其言」。又例如憲宗時,「富平縣人梁悅,為父殺仇人秦果,投縣請罪。敕:『仇復殺人,固有彝典。以其申冤請罪,視死如歸,自詣公門,發於天性。志在徇節,本無求生之心,寧失不經,特從減死之法。宜決一百,配流循州」。

同時,在對孝子犯罪行為的處理上,也突出表現著唐統治者「禮法並用」的立法思想。例如穆宗時,有個叫張蒞的人,欠下康憲的「錢米」不還,康憲索要,「蒞承醉拉憲,氣息將絕」。危難時刻,康憲十四歲的兒子康買得為救其父,「遂將木鍤擊蒞之首見血,後三日致死」。司法官員報上案件,最後以皇上的名義作出判決:「康買得尚在童年,能知子道,雖殺人當死,而為父可哀。若從沉命之科,恐失原情之義,宜付法司,減死罪一等處分。」又例如文宗時,有個叫上官興的人,因喝醉酒殺人後外逃,聽說父親受牽連被捕,於是返回自首。一部分大臣認為「其孝可獎,請免死」。文宗也認為「近於義」,下令「免死,決杖八十,配流靈州」。

不過,唐代統治者在依據「禮法並用」的原則來處理復仇殺人案件時,也有不少偏頗的事例,出入很大。如衛氏女子為父報仇,「以磚擊殺」仇人,「太宗嘉其孝烈,特令免罪」。又如賈氏姐弟共殺仇人,「取其心肝,以祭父墓」。「高宗哀之,特下制……免罪。」這是依禮不依法。另外,如張琇、張瑝的復仇殺人案發生後,「中書令張九齡等皆稱其孝烈,宜貸死,侍中裴耀卿等陳不可,帝亦謂然,……乃殺之」。又如余常安的父親、叔父都被謝全所殺,十七年後,余常安終於殺了謝全報了仇恨,「刺史元錫奏輕比,刑部尚書李鄘執不可,率抵死。」這是依法不依禮。兩種情況都是因為不辨其復仇的是非,不論其殺人的曲直,單憑帝王及大臣個人的意向所定。對此,柳宗元提出「窮理以定賞罰」的主張,因為「所謂仇者,蓋以冤抑沈痛而號無告也」。所以,先要視復仇者有無「冤抑沈痛」的情況,如果有,「復仇可也」,是有理;如果沒有,復仇便成了「仇天子之法」,是無理。然後再根據具體情況加以處理,「則合於禮矣」。韓愈也主張先用儒家經典來判斷復仇之舉是否合「宜」,如果復仇者的親人無辜被害而死,則復仇之舉合乎禮教,即可取;如果復仇者的親人罪有應得而死,則復仇之舉不合禮教,就不可取。然後,「酌其宜而處之,則經律無失其指矣。」韓、柳二人的文章,不僅給當時的立法思想注入了新的內容,而且從中可以推斷,唐代統治者把禮的精神貫徹到律令中的作法有二,一是把禮的規定改作法律條文,二是直接引用禮義來說明立法的理由。

唐初統治者在制定律令的活動中,是較好地貫徹了「德主刑輔」的立法思想的,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立法「寬簡」。唐高祖武德初年,韓仲良任大理少卿,「言於高祖曰:『周代之律,其屬三千,秦漢以來,約為五百。若遠依周制,繁紊更多。……請崇寬簡,以允惟新之望。高祖然之。於是采定《開皇律》行之」。「盡削大業所用煩峻之法」,「務在寬簡,取便於時」。又指示主持修定律令的大臣說:「本設法令,使人共解,而往代相承,多為隱語,執法之官,緣此舞弄。宜更刊定,務使易知」。唐太宗即位不久,便對大臣強調說:「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務在寬簡」。又指示主持修定律令的大臣說:「國家法令,惟須簡約,不可一罪作數種條。格式既多,官人不能盡記,更生奸詐,若欲出罪,即引輕條,若欲入罪,即引重條。數變法者,實不益道理,宜令審細,毋使互文」。所以,貞觀年間所定律令,「甚為寬簡」,從而「比隋代舊律」,死罪減少九十二條,流罪改為徒罪的七十一條,「凡削煩去蠹,變重為輕者,不可勝紀」。由此可見,「寬」是相對以往律令的嚴苛而言,「簡」是相對以往律令的繁多而言。律令嚴苛則民不堪命,因而力求做到刑罰寬平,以緩和階級矛盾;律令繁多則相互抵觸,因而力求做到簡約明白,以防止任意出入人罪。這種思想對唐代的立法活動影響深遠,直至後期修補「格」、「式」時仍遵循著。如唐文宗就曾指示:「刑法科條,頗聞繁冗,主吏縱舍,未有所征,宜擇刑部、大理官,即令商量條流要害,重修格式,務於簡當,焚去冗長,以正刑名」。

第二個方面是保持律令的相對穩定性。唐太宗既鑒於隋末任意廢法的弊政,又認為「法令不可數變,數變則煩』,即使立了寬簡之法,也會變得煩苛。所以,他很重視律令的穩定性問題,曾引經據典地對大臣們說:「詔令格式若不常(恆)定,則人 心多惑,奸詐益生。《周易》稱『渙汗其大號』,言發號施令,若汗出於體,一出而不復也。《書》曰:『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為反。』且漢祖日不暇給,蕭何起於小吏,製法之後,猶稱畫一。今宜詳思此議,不可輕出詔令,必須審定,以為永式。」這是說既不要輕易地制定律令,也不要輕易地改變律令,而一旦制定了,就要保持它的連續有效性。所以,「自房玄齡等更定律、令、格、式,迄太宗世,用之無所改變」。《舊唐書·刑法志》說「高宗即位,遵貞觀故事」,高宗對維護律令的權威性、保持律令的穩定性有高度的認識。如育人於既定律令之外又撰《法例》一書,「引以斷獄」,高宗就嚴厲批評說:「律令格式,天下通規……並是武德之際、貞觀已來,或取定宸衷,參詳眾議,條章備舉,軌躅昭然,臨事遵行,自不能盡。何為更須作例,致使觸緒多疑。」在修訂律令條文方面,高宗所命人修定的《永徽律》及其《律疏》,前者只是太宗《貞觀律》的翻版,後者只是為了加強人們理解律文的一致性而做的注釋。另外,還對修改律令條文做出嚴格的規定:「諸稱律、令、式,不便於事者,皆須申尚書省議定奏聞。若不申議,輒奏改行者,徒二年。」高宗能以身作則,其後代君主也就能遵守祖制。如《永徽律》對《貞觀律》的某一處做了一個字的改動,於是在《律疏》中便作了詳細說明。這以後,如在肅宗上元二年六月「刑部奏:『謹按五刑,笞、杖、徒、流、死是也。今准敕除削絞死罪,唯有四刑。每有思慮,須降死刑,不免還許斬絞。敕律互用,法理難明。……』敕旨:『斬、絞刑宜依格律處分。』」這是當肅宗所下達的敕令與以前祖上所制定的律條,在內容上發生互相抵觸後,肅宗還是收回成命而按律辦事。又如在唐憲宗元和二年八月,「刑部奏改律卷第八為《斗競》」。據《舊唐書·刑法志》的記載,以及傳世的唐律,《貞觀律》和《永徽律》第八卷的篇名都是《斗訟》。僅為改動篇名中的一個字,並不涉及內容,都得上報皇帝批准。唐文宗大和四年十二月,一部分司法官員請求修改律文中「議親」、「議貴」的有關規定,文宗指示「且仍舊」,而未獲通過。唐代君主對於唐代律令的自覺維護,使唐代律令相對穩定,這無疑對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安定,保持法律效力,能夠取信於民,都是有很大益處和重要作用的。

第三個方面是「恤刑」慎殺。唐高祖曾親自審閱囚犯的案件材料,結果發現一些犯罪事實主要是因前朝的苛政、社會的動亂等客觀情況造成的,於是下令「皆原之」。「武德二年二月,武功人嚴甘羅行劫,為吏所拘。高祖謂曰:『汝何為作賊?』甘羅言:『飢寒交切,所以為盜。』高祖曰:『吾為汝君,使汝窮乏,吾罪也。』因命舍之。」可見高祖是不輕易動用刑法的。貞觀年間修定律令,為了以輕代重,便規定用斷趾法代替死刑,隨後卻引起一番爭論,從中可看出唐太宗很注意恤刑慎殺的問題。當時宰相房玄齡主持修定律令,而「戴胄、魏徵又言舊律令重,於是議絞刑之屬五十條,免死罪,斷其右趾。應死者多蒙全活。太宗尋又愍其受刑之苦,謂侍臣曰:『前代不行肉刑久矣,今忽斷人右趾,意甚不忍。』諫議大夫王珪對曰:『古行肉刑,以為輕罪。今陛下矜死刑之多,設斷趾之法,格本合死,今而獲生,刑者幸得全命,豈憚去其一足?且人之見者,甚足懲誡。』上曰:『本以為寬,故行之。然每聞惻愴,不能忘懷。』又謂蕭瑀、陳叔達等曰:『朕以死者不可再生,思有矜愍,故簡死罪五十條,從斷右趾。朕復念其受痛,極所不忍。』叔達等咸曰:『古之肉刑,乃在死刑之外。陛下於死刑之內,改從斷趾,便是以生易死,足為寬法。』上曰:『朕意以為如此,故欲行之。又有上書言此非便,公可更思之。』其後蜀王法曹參軍裴弘獻又駁律令不便於時者四十餘事,太宗令參掌刪改之。弘獻於是與玄齡籌建議,以為古者五刑,刖居其一。及肉刑廢,制為死、流、徒、杖、笞凡五等,以備五刑。今復設刖足,是為六刑。減死在於寬弘,加刑又加煩峻。乃與八座定議奏聞,於是又除斷趾法,改為加役流三千里,居作二年。」這樣,唐太宗以流刑代替死刑,解決了因用斷右趾的刑罰,實質是恢復肉刑而由輕入重的問題,達到了恤刑慎殺的目的。其後,唐太宗在親自審閱囚犯的材料時,發現一件弟弟犯謀反罪被處死刑而牽連哥哥也要處死的案子。原來,依照舊律規定,一家兄弟中有一人犯了謀反罪,除本人要被處以死刑,而且其他兄弟也要「連坐俱死,子孫配沒」。於是,太宗以此為例對大臣們說:「用刑之道,當審事理之輕重,然後加之以刑罰。何有不審其本而一概加誅,非所以恤刑重人命也。然則反逆有二,一為興師動眾,一為惡言犯法。輕重有差,而連坐皆死,豈朕情之所安哉?」又命大臣們詳細評議。於是,房玄齡等人對此進行了一番引經據典的討論,得出「據禮論情,深為未愜」的結論,並議定:「今定律,祖孫與兄弟緣坐,俱配沒。其以惡言犯法不能為害者,情狀稍輕,兄弟免死,配流為允。」在太宗的干預下,對這條「連坐俱死」的嚴酷法令作了很大的修正。僅此一改,就「比古死刑,殆除其半」。由於連連廢除死刑,以至出現了一年裡判處死刑僅二十九人的情況,「幾致刑措」。這雖然不免有所溢美,但多少也能反映出貞觀年間推行「恤刑」政令的成效。尤其在對犯人的施刑和死刑的處決上,唐太宗的慎殺態度是很明確的,曾多次做出具體指示。如在貞觀元年親自規定:「大辟罪,皆令中書、門下四品以上及尚書九卿議之。」這在封建法制史上開創了九卿會審制度的先例。太宗曾在「盛怒」之下斬殺了罪不應死的人,十分追悔,便特別指示:「凡有死刑,雖令即決,皆須五覆奏。」即把原來在京城地區執行死刑之前必須履行」三覆奏」的復核程序改為「五覆奏」,以求在延長執刑時間的過程中再做「審思」,「庶免冤濫」。還指示:「決罪人不得鞭背。」因為「背」是人體上的重要部位,即使用「最輕」的鞭刑,也可能致人於死。另外,因刑具「皆有長短廣狹之制」,對施刑的程度和范圍也做了較細致的規定。高宗繼承太宗的法律思想,「務在恤刑」,具體表現在對《律疏》的有關規定中。如《律疏》規定,禁止審訊犯人時一味地用刑逼供,必須「先察其情,審其辭理,反覆案狀,參驗是非」。如果主審法官違反此規定,對案情未加區別,「不以情審察及反覆參驗」,就先用刑拷打,那麼對主審法官也要處以杖打六十的懲罰。這樣可大大減少因野蠻審訊,胡亂招供而產生的冤案。又如允許犯人在定案之後有申辯的權利,「囚若不服,聽其自理,依不服之狀,更為審詳」。主審法官要根據犯人的申辯,再為之細審,如果拒不受理,也要受到懲罰。如果他審的是流罪、徒罪,就抽打六十,如果他審的是死罪,就杖打一百。這以後,唐代除武則天一朝外,各朝君主在不破壞既定律令的整體穩定性的前提下,對一些刑罰作的修改和調整,大致體現著恤刑慎殺的基本精神。如玄宗「廢徒杖刑」;代宗糾正過去施行「痛杖」等杖刑,只說「一頓」而無數量限定的弊端;德宗廢除原來「死罪皆先決杖」六十或一百的規定;憲宗廢除「大逆及手殺人外」的其他死刑為流刑。又如文宗大和八年四月,一方面重申對犯人「不得鞭背」的舊規定,另方面又立新規定:「今年以後,每立夏至秋已前,犯罪人就州府常條之中,亦宜量與矜減。」這些都顯示出輕刑化的趨勢。

「論者謂唐律一準乎禮,以為出入得古今之平」。這一概括性評價,代表著前人對唐代律令的典型看法。那麼,綜上所述,再用這個觀點來總結唐代統治者的立法思想,也可說較為允實。

熱點內容
2015年法規真題答案 發布:2025-07-03 17:14:10 瀏覽:361
全面依法治國堅持什麼 發布:2025-07-03 17:05:22 瀏覽:222
公司法人變更的股東會決議 發布:2025-07-03 16:45:55 瀏覽:663
吳江律師行 發布:2025-07-03 16:37:34 瀏覽:38
最新勞動法工資規定深圳 發布:2025-07-03 16:22:22 瀏覽:454
高郵律師 發布:2025-07-03 16:22:21 瀏覽:439
民法典完善了哪些法律 發布:2025-07-03 16:07:59 瀏覽:207
唐忍法規鏈接 發布:2025-07-03 15:33:07 瀏覽:661
提貨單質押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03 15:13:42 瀏覽:765
西南2015法律碩士 發布:2025-07-03 14:56:07 瀏覽: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