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社區工作者的職業道德

社區工作者的職業道德

發布時間: 2021-02-08 15:35:30

⑴ 社區工作者的職責

社區工作者的職責:

1、加強民政網路建設,發揮民政網路作用,及時增補委員。

2、按上級要求建好民政工作台帳,做到規范、齊全。

3、組織開展社區服務工作,建立社區服務志願者隊伍,並經常性地開展便民、利民服務。有記錄,有台帳。

4、組織開展擁軍優屬、助殘、幫困以及老齡等方面的工作。有記錄,有台帳。

5、負責受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申請,以及調查核實申報公示工作,強化義務勞動制度,每月5號前將勞動統計表上報街道民政辦。

6、做好睏難戶的情況登記、做好低保及困難戶大中專學生的情況登記,並做好台帳。做好大病慈善醫療卡的調查申報,有台帳,有記錄。

(1)社區工作者的職業道德擴展閱讀:

社區工作者的薪資情況:

社區工作者工資待遇目前跟大學生村官相差不多,各省市、各區縣的工資待遇並不相同,比如北京市順義區的社區工作者待遇提高後年均收入為38600元,而門頭溝(提高後年均收入為28308元)等其他地區的社區工作者收入就略低一點。

社區工作者是指在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和社區服務站專職從事社區管理和服務、並與街道(鄉鎮)簽訂服務協議的工作人員。《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規定,社區工作者的工資由基本工資、職務年限補貼、獎金和其他待遇四部分組成。

基本工資分三檔,正職每月720元,副職每月640元,一般工作者每月590元。職務年限補貼也分每月960元、845元和740元不等。獎金按每人每年3600元的標准核定總額。

另外通過國家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獲得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證書的社區工作者自完成登記注冊當月起,每人每月也將增加職業水平補貼80元;獲得助理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證書的社區工作者自完成登記注冊當月起,每人每月將增加職業水平補貼50元。

⑵ 社區工作者具備哪些素質

一是一定要具備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這是作為社區工作者來說最重要的,態度決定一切。首內先要求容我們認清自身位置,認清自身價值,這能幫助我們放平心態。其次學習社區工作相關文件,明白社區工作的重要意義,明白社區工作者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再次本著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態度,把理論運用到實際中去。

二是要熟識禮儀,就是待人接物不急不躁,來往送迎,禮數周全。這可以看看此方面的書,對於當地習俗禮貌要運用得當。不管是對社區居民,還是同事,懂禮貌都非常重要。

三是語言,口齒清晰,有邏輯,畢竟在社區接觸人多,要告知,解釋的事情也多,一定要跟人說清楚,減少不必要的麻煩。這就靠平時多練,不強的話可以拿家人練嘴,用最簡練的語言達到最好的效果。

四是學習能力,思維要清晰,反應要敏捷,這方面的提高,並不那麼容易,這與恐怕跟學歷有一定的聯系,像一般本科生都應該沒問題,足矣應對領會上級文件,理解開會內容,學習新接手的工作。甚至是有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

⑶ 社區工作者應保持什麼樣的工作態度

中國社會工作者繼承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吸收世界各國社會工作發展的文明成果,高舉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旗幟,以 促進社會穩定和全面進步為己任。中國社會工作者通過本職工作,提倡社會互助,調節社會矛盾,解決社會問題,改善人際關系,為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

二、職業道德

(1)熱愛社會工作,忠於職守,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敬業精神。

(2)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滿足社會成員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合理要求而努力工作,並不因其出身、種族、性別、年齡、信仰、社會經濟地位或對社會貢獻不同而有所區別。

(3)尊重人、關心人、幫助人。為保障包括人的生存權、發展權在內的人權而努力,注意維護工作對象的隱私權和其它應予保密的權利。

(4)同工作對象保持密切聯系,主動了解他們的需要,切實為之排憂解難。

(5)樹立正確的服務目標:以關懷的態度,為工作對象困難問題的預防和解決,以及其福利要求提供有效的服務。

(6)清正廉潔,不以權謀私。

三、專業修養

(1)確立正確的社會工作價值觀和為專業獻身的精神。

(2)努力學習和鑽研業務,不斷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和專業服務質量。

(3)通過參加培訓和進修,努力實現專業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技能。

(4)通過專業的理論知識與方法技能,幫助社會成員改進和完善社會生活方式,不斷提高生活質量,以利於民族素質的提高。

(5)從廣大群眾的集體力量和創造精神中吸取專業營養,促進專業的發展與創新。

四、工作規范

(1)重視調查研究,深入了解社會成員的困難和疾苦,並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幫助他們擺脫困境,通過不斷的調查研究,提高社會工作的服務水平。

(2)對待工作對象應平易近人,熱情謙和,注意溝通,建立互助依賴的關系,努力滿足他們各種正當的要求,並幫助他們在心理和精神等方面獲得平衡。

(3)對待同行,應互相尊重,平等競爭,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在業務上,誠意合作,遇到問題時,互相探討,坦率交換意見,或善意地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以促進專業水平、工作效率和服務效能的提高。

(4)向政府有關部門,社會有關方面反映社會成員需要社會工作解決的問題,以及對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5)向社會成員宣傳貫徹國家有關社會工作的政策、方針和法規,鼓勵和組織社會成員積極參與社會事務。

(6)對待組織和領導,應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主動獻計獻策,鼓勵和組織社會成員積極參與社會事務。

(7)對待組織和領導,應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主動獻計獻策,提供咨詢意見,並自覺服從決定,遵守紀律,維護集體榮譽,努力使領導和單位的計劃實施獲得最佳效果,圓滿地完成社會工作的各項任務。

⑷ 社區工作者職業道德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為人民服務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⑸ 在工作中,你是如何來體現一個社會工作的職業道德的

一個社會工作的職業道德的一般規范要求包括: 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一、愛崗敬業:愛崗—-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敬業—-以恭敬、嚴肅、負責的態度對待工作,一絲不苟,兢兢業業。它是服務社會、貢獻力量的重要途徑;它是各行各業生存的根本;它能促進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 愛崗敬業的基本要求是: 要樂業:熱愛並熱心於自己的職業和崗位。 要勤業:忠於職守,認真負責,刻苦勤奮,不懈努力。 要精業:好學進取,追求高質量,不斷開拓創新。
二、誠實守信:誠實無欺、講求質量、信守合同。誠實守信是各行各業的生存之道;誠實守信是維系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不可缺少的道德准則。
三、辦事公道 公正是各種美德中享譽最高的美德。
伊根認為,前三級助人是非正式助人者,他們充滿愛心,但他們絕大多數沒有接受過助人的專門訓練,作為一級助人者—專門處理人的社會、心理等問題的專業人員,必須接受專業知識學習和技能的訓練。

個案工作(Social Case Work)與小組工作(Group Work)、社區工作(Community Work)是社會工作傳統的三大方法。比較小組和社區,個案工作起源最早,發展也最充分和完備,小組和社區工作必須以個案為基礎。

個案工作是專業工作者遵循基本的價值理念、運用科學的專業知識和技巧、以個別化的方式為感受困難的個人和家庭提供物質和心理方面的支持與服務,其目的在於協助個人和家庭充分認識自身擁有的資源和潛能,完善人格和自我,增進其適應社會和解決困難的能力,從而達到個人或家庭的良好福利狀態。

⑹ 社會工作者職業道德指引包含了哪些方面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是社會主義社會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必須共同遵守專的基本行為准則。它是判屬斷人們職業行為優劣的具體標准,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在職業生活中的反映。因為集體主義貫穿於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規范的始終,是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關系的最根本的准則,也是衡量個人職業行為和職業品質的基本准則,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客觀要求,是社會主義職業活動獲得成功的保證。

⑺ 社會工作的職業道德

⑴要保持中立,不歧視,無偏見
⑵要保密,尊重個人隱私權
⑶要尊重個人尊嚴、個人價值及案主自決
⑷要盡職,保證服務品質
⑸要和睦相處,協調相關專業 (1)全美社會工作人員協會所頒布之專業倫理守則16條
(2)社會工作者應遵守的12條基本倫理守則 社會工作的理論(theory of social work)
(實務理論,Practice Theories)
實務理論是用來直接實現社會工作的目標,又叫助人模式或助人的理論架構。
它包括:助人的理念、評估、計劃與評估。
實務領域:社會系統變遷;人格變遷(人際關系的改善)。
格林伍德(Greenwood)曾提出科學理性是描述性的,社會工作的實施理論可由兩種理論構成。
⒈評估理論
⒉介入(干預)理論

⑻ 社區工作者的素質要求有哪些

社區工來作者處在基層工作第一自線,工作特點具有鮮明的社會性、群眾性、公益性,其所作所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

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

  1. 是在政治素質方面,要樹立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定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堅持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2. 是在思想素質方面,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社會工作價值觀,以愛崗敬業、淡薄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投入社區工作;

  3. 是在工作作風方面要堅持深入群眾,密切聯系群眾,同群眾打成一片,認真傾聽和反映群眾的呼聲,為民排憂解難。同時,要養成良好的民主作風,善於團結和依靠群眾做好社區工作.

  4. 是在業務素質方面,要刻苦學習社區建設的基本知識,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探索和積累社區工作經驗,具有開創社區工作新局面的思維能力;五是在職業道德和職業紀律方面,要熱情服務,遵紀守法,廉潔奉公,秉公辦事,不謀私利,不循私情,堅決抵制不正之風,維護廣大居民的合法權益。

⑼ 社會工作者與社區工作者的區別是什麼

1、社會責任感。社區工作者對自己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和應用的職責具有清楚的認識。即每個個體無論處於多麼困弱狀況,都有其生存、安全、社交、自尊和自我實現的權利和需要。社區工作者作為以社區和居民群體為對象的社區工作者,將完善和發揮工作對象的社會功能為已任。社區工作者的宗旨和目標是幫助社區解決社會問題,使社區獲得應有的福利和能力,而不是為社區工作者個人或小團體賺取金錢或私利。社會工作作為一種提供社會救助或救人自助的特殊服務,並不向求助者收取費用。社區工作屬於「非營利」事業,來自政府資助和私人捐助的經費主要用於公共福利和基礎建設。社區工作者必須具備一種崇高的理想,以務實的方法滿足服務對象的需要,服務社區,貢獻社會。

2、平民意識。社區工作項目一般是根據社區居民的需要而確定的,社區工作者要把自己置於社區一員的位置才能體會和理解社區需要,充分尊重每一個社區成員的人格尊嚴和平等權利。社區工作的基本原則之一是實現社區參與,增強社區成員對社區事業的關心和介入,幫助他們找到最關鍵的問題,培養人們的自助能力;並通過共同的工作計劃或項目,推動社區發展。沒有這種「群眾路線」,社區工作就失去了動力和目標。社區工作者的平民意識從本質上講就是一種民主意識。即使社區工作者具有一種組織者的身份,也要充分重視志願參加和民主合作的精神,促進社區成員或團體的自由發展和自動調適,充分發展各自的潛力。

3、知識基礎。社區工作者的知識結構至少應當包括三個部分:第一,社區工作自身的理論體系和實務模式。社區工作作為社會工作主要方法之一具有一套獨特的工作原則、步驟和方法,社區工作者必須首先了解自己的工作的特殊和特點,掌握基本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技巧。第二,相關行為科學及社會科學的知識方法。在現代社會工作的專業化過程中,吸收了各種現代科學成果。如果說,從事個案和小組工作更需要掌握一些社會心理學、精神醫學、文化人類學知識的話,社區工作則更需要政治學(如公共行政學)、社會學(如組織社會學)以及經濟學、教育學知識。第三,社區背景知識。較全面、深入了解一般社區結構、服務事業及公共或私人機構的功能特點,並熟悉社區生活習俗,從而容易適應工作環境,建立積極的社會關系。

熱點內容
全面依法治國堅持什麼 發布:2025-07-03 17:05:22 瀏覽:222
公司法人變更的股東會決議 發布:2025-07-03 16:45:55 瀏覽:663
吳江律師行 發布:2025-07-03 16:37:34 瀏覽:38
最新勞動法工資規定深圳 發布:2025-07-03 16:22:22 瀏覽:454
高郵律師 發布:2025-07-03 16:22:21 瀏覽:439
民法典完善了哪些法律 發布:2025-07-03 16:07:59 瀏覽:207
唐忍法規鏈接 發布:2025-07-03 15:33:07 瀏覽:661
提貨單質押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03 15:13:42 瀏覽:765
西南2015法律碩士 發布:2025-07-03 14:56:07 瀏覽:260
2016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重點 發布:2025-07-03 14:42:55 瀏覽: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