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道德
『壹』 歷史上書法家中品德高尚的有哪幾位
李伏雨先生之子李早,他被視為「中國當代書畫篆刻之中堅」,而且其習書法不以流派所限,特立獨行,在中國書法大師劉江眼中,「其前途未可限量」。
著名金石書畫家李立是李伏雨先生當年在國立藝專的同學。回憶起李伏雨的音容笑貌,李立對他的老同學給了極高的評價。
「書法大家。」「高尚的人。」這是參加李伏雨、李早父子書畫篆刻展覽作品研討會的書畫界人士對李伏雨、李早父子的一致評價。
「高尚的人」
著名金石書畫家李立是李伏雨先生當年在國立藝專的同學。研討會上,滿頭白發的李立回憶起李伏雨的音容笑貌,「他經歷了很多磨難,但他總是滿臉笑容。」李立說。他說,李伏雨很早就從事革命活動,「我進校時,就聽說他被國民黨政府逮捕了,我還專門到杭州監獄去看過他。他的人品非常高尚。」
來自浙江書畫界的專家們不止一次地提到李伏雨先生在提攜後人上所作的貢獻,他們說:「在杭州業余書法美術教育方面,李伏雨老師是第一人。」
中國書協理事、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楊西湖對李伏雨等老一輩藝術家教育新人的做法記憶猶新:「他事務多,非常忙,但他卻拿出大量時間從事業余的書法教育和普及,這非常可貴。上世紀70年代中期,藝術的環境並不好,並沒有太多人重視書法藝術問題,但李伏雨他們這些老一輩書家卻自動組織起來,辦起了書法學習班,把大量精力放在年輕人身上,而且是沒有任何架子,有求必應。現在,曾經的那一批年輕人,成了現在浙江書法界的中堅力量。」
中國印學博物館常務副館長、西泠印社理事吳瑩說:「我這輩子都忘不了李伏雨老師。」她說,20歲時的她,還只是杭州書畫社的一個營業員,那時,她會問李伏雨老師一些關於書法的「莫名其妙的問題」,「這些問題太外行,他完全可以不回答我,但恰恰相反,他很耐心地跟我說,不管我聽不聽得懂。然後,他還讓我這個完全外行的人到書畫班聽課。我的書法道路就是這樣開始的。」
中國書協理事、湖南省書協駐會副主席陳曦明說:「我相信,李氏父子一生的努力和奮斗,就是為了做一個正直的、有很高的道德修養的中國人,他們想在作品中表達這樣一種情懷。我認為,他們已經做到了這一點。」
「書法大家」
李伏雨、李早父子在書畫藝術上的成就,得到與會專家的一致公認。
李立說,李伏雨尊重傳統,立足創新,構圖、用筆均非常有功底。他認為,李伏雨、李早父子這回帶給家鄉父老的作品讓人耳目一新,「看到他們的作品,我們這些老的藝術家都能感到一種啟迪。他們的作品到湖南來展覽,這對湖南的金石書法會有一個大大的促進。」
他說,看到老同學的遺作,心裡非常難受,而看到李早的作品,則感覺「他無疑前程遠大」。
楊西湖感受最深的則是關於李伏雨作品的另一面:「我看到了這次展出的他的許多詩稿,非常自然、清新。我覺得,他在這方面的成就,不亞於他在書法藝術上的造詣。」
《美術報》書法部主任、西泠印社社員蔡樹農則透露了一個細節:他有位朋友曾向他提及,古代很多不知名的碑文,非常生僻,但李伏雨先生竟然很熟悉,這不能不讓人驚嘆。「凡是大師級的人物,他絕對不會僅是在藝術技巧上達到了大師級的水準,他肯定有相應的學識水平與其一致,這在李伏雨老師身上表現得非常到位。」
四川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郭強特別強調了李早在藝術上的學習、吸收、創新的精神。「李早身上比較多地體現了江浙文化與湖湘文化兩個文化的融合。後來他在日本辦展,又注意學習了日本書法的精髓,這在他以後的作品中有體現。重視吸納、學習,這對於一個藝術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一種現象」
李伏雨、李早父子作品來長展覽,書畫界人士甚至將其視作一種現象。
四川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郭強說:「我看到江南文化與湖湘文化在親密接觸。」
湖南省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長沙晚報社美術編輯吳志立說:「浙江書法是有資格談自信的。李伏雨、李早父子作品展有可能成為一種契機——讓中國傳統文化重新煥發新的光芒的契機。」
『貳』 道德是什麼
德行之力,十倍於身體之力。拿破崙(法國政治家)
道德無所謂新舊,惟真純的人才能夠說得上道德兩字,若言不顧行,行不顧言,那不管你天天在高叫道德,結果終是一個壞人。郁達夫(中國小說家)
在毫無慈悲的生存競爭中,道德不但無益而且有害。
傑克·倫敦(美國作家)
美德藐視人間的一切譏嘲,清白受到誹謗身價越高。
笛福(英國小說家)
人生,幸福不是目的,品德才是准繩。比徹(美國作家)
人的美德的榮譽比他財富的名譽不知大多少倍。
達·芬奇(義大利畫家)
一個人的美德不應由他特殊的行動來衡量,而應由他日常的品行來衡量。
帕斯卡(法國物理學家)
一切美德都是由於放棄自我而成的,果實之所以極度甘美,便是由於企求萌芽使然。紀德(法國作家)
道德的根本,是自製心和克己心,使自身的本能服從全體。
費希特(德國哲學家)
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計謀,而是斗爭和艱難,激情和痛苦。
托馬斯·曼(德國作家)
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
托馬斯·曼(德國作家)
道德的恩惠是時間和勞力的節約。道德的損害是良心的完全麻痹。
芥川龍之介(日本小說家)
假如你的品德十分高尚,莫為出身低微而悲傷,薔薇常在荊棘中生長。
薩迪(波斯詩人)我們即便在有關生命的問題上,也不允許說謊。顯克微支(波蘭作家)
有德而富貴者,乘富貴之勢以利物;無德而富貴者,乘富貴之勢以殘身。
胡宏(中國古代學者)優良的品德是內心真正的財富,而襯顯這品行的是良好的教養。
約翰·洛克(英國哲學家)
我們想要涵養公正的品德,就應養成一種「不苟」的優良習慣。
林肯(美國政治家)
完美的人格,高尚的品德,是從實際生活鍛煉出來的。
叔本華(德國哲學家)
良好的品德是從對壞傾向作頑強的斗爭中培養出來的。
德克斯特(德國心理學家)
品德,應該高尚些;處世,應該坦率些;舉止,應該禮貌些。
孟德斯鳩(法國啟蒙思想家)
勝利是暫時的,而美德卻將千古流芳。普希金(俄國詩人)甚至在我們的歡迎中,惡習也會刺痛我們;但美德卻能使我們在痛苦中得到安慰。彌爾頓(英國詩人)一個有道德的人是一個心裡感到誘惑就對誘惑進行反抗,而決不屈從於它的人。弗洛伊德(奧地利心理學家)
道德觀是人的獨特品質的一個組成部分。泰戈爾(印度作家)
有比快樂、藝術、財富、權勢、知識、天才更寶貴的東西值得我們去追求,這極為寶貴的東西就是優秀而純潔的品德。塞繆爾·斯邁爾斯(英國作家)
道德面貌渺小的地方,不會有偉大的人物出現。
羅曼·羅蘭(法國作家)
最高的道德就是不斷地為人服務,為人類的愛而工作。
甘地(印度政治家)
誰能從道德敗壞的地方脫出來,還保持潔白,便是有了更偉大的道德。
顯克微支(波蘭作家)
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愛,或者說,就是逾越我們自己的本性,而融入旁人的思想、行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雪萊(英國詩人)美德具備了純然無限的價值,人生的不幸變成了不可比擬的渺小。
顯克微支(波蘭作家)
『叄』 藝術與道德
可以選擇像 義大利偉大的藝術家萊奧納多·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這部經典巨作
『肆』 當代畫家邢立文的書法道德為師值多少錢
這個我從來沒做過估值,沒接觸過這種市場。。。。
『伍』 畫家有什麼優秀品質
需要有一定來修為的,不單單在專自業領域有驕人的成績,更可貴的是通過自己對自然、人文、社會、藝術等各個門類的融會貫通的學習理解消化後,然後在自身的道德情操上、作品的層次上所達到的一種高度,這種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及作品能讓普通人無法排解苦悶、找不到真理時,在消化理解不了經典作品時,能給人以啟迪、以頓悟、以人文關懷、以身心愉悅。
『陸』 做畫家沒有道德怎麼辦
這組油畫女兒的形象出現在關於巫山神話的背景中,身邊配以虎豹和花樹,給人以版自然和權諧的嚮往,畫風唯美華麗。 「倫理」的「倫」即人倫,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理」即道理、規則。「倫理」就是人們處理相互關系應遵循的道理和規則。可能有人認為,父親讓成年的女兒在其面前暴露身體,就是有悖倫理,但這里有一個特殊的前題,就是父親此時的身份是一個畫家,女兒的身份是一個模特,二者之間的關系,在作畫時,首先是藝術上的合作關系,和「沖破世俗」、「有悖倫理」均無關。當然,拋開理論角度上的探討,人體藝術作為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還和受眾的心理有關。觀畫者心靈純凈,父親畫女兒裸體的行為就是高尚的,大愛的;觀畫者心理邪惡,父親畫女兒裸體的行為就是變態的,邪惡的。(以上均為引用)
『柒』 老畫家為23歲女兒畫人體畫,是道德問題,還是為藝術獻身
這首贊美母愛的詩句流傳百世,讓我們看到母愛的偉大之處。當然,如若說母愛是細膩的,父愛則是無言且厚重的。父親與母親一樣,都深深愛著自己的子女,希望子女能夠長大成人。不過有一位父親,卻為人詬病。這位父親是一位老畫家,他曾為23歲的女兒畫出人體畫。此時讓人質疑到,這究竟是道德問題,還是為藝術獻身呢?
如今,人們對李壯平的作品依舊眾說紛紜,顯然李壯平已經成為從國畫大師到被批判的對象。時至今日,對於此事仍然,並且在眾說紛紜。也許黑白並沒有明顯的界限,但每個人心中自有道德准則。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已。上慎旃哉,猶來!無止!」——《詩經:陟岵》
父愛如山,父親往往給人一種深沉的形象,他們雖然愛著子女,但表現的總是大愛無言,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愛意,我們也能深切地體會這種感情。李壯平作為一位父親,應當承擔起教育子女的責任,用自己的大愛來引領子女,至於他這般藝術行為我們也實在難以評價。
『捌』 世界十大抽象派畫家
抽象派是興起於二十世紀的一種繪畫風格,泛指想脫離模仿自然的繪畫風格而言,包含多種流派,並非某一個派別的名稱:它的形成是經過長期持續演進而來的。但無論其派別如何,其共同的特質都在於嘗試打破繪畫必須模仿自然的傳統觀念。
抽象作風是打破繪畫必須模仿自然的傳統觀念,1930年代和二次大戰以後,由抽象觀念衍生的各種形式,成為二十世紀最流行、最具特色的藝術風格。
庫波卡(F.Kupka1871~1957),捷克畫家。運用色彩理論和音樂式和諧造成獨特的幾何風格,例如《繪圖構成主題二》(1911~12,華盛頓國家畫廊)、《垂直線語系習作》(1911)。
克利(P.Klee,1879~1940),瑞士畫家。運用色彩調和及抽象的手法,創作了許多含有哲理性和富稚拙趣味的作品,例如:《金魚》(1925,油彩加水彩,紙裱在卡紙板上,48.5×68.5cm,漢堡美術館)、《幹道與支道》(1929,油畫,布,83×76cm,科隆,里伯爾茲美術館)、《死與火》(1940,油畫,83×67cm,科隆,里伯爾茲美術館)
『玖』 當畫家需要什麼道德
滿足做人的基本道德就可以
『拾』 畫家父親讓23歲女兒做其人體模特,是純潔的藝術還是人倫的崩塌
藝術家的思維和行事風格總給人很前衛的感覺,似乎搞藝術的人與我們普通人思維不在同一個頻道上,我們有時候無法理解他們的瘋狂,但與此同時,他們也笑我們普通人看不穿。
2009年在重慶舉辦的黃桷坪首屆藝術節上,一對來自四川德陽的父女畫家作品《東方神女山鬼系列》引起了社會的強烈關注和爭議,聚焦的重點並不是在於他們的畫作上,而是畫作人物及其背後的關繫上,原來這位當時已經61歲叫李壯平的父親,他送展油畫里的人體模特正是他23歲的親生女兒—李勤,這件事被報道出來後,社會各界的批評和攻擊層出不窮,大多數都在痛斥李壯平沒有廉恥之心,傷風敗俗。
距離此事過去已經十年有餘,隨著時間的流逝,那件事引發的爭議早已沒有當初那麼強烈,但是當事人經過那次刻骨銘心的輿論暴力之後,他們的內心是否恢復平靜,李壯平是否還在堅持用自己女兒做人體模特呢?我們又應該如何看待這件藝術與倫理發生沖突的事,這或許才是我們關注此事的意義所在。
作為畫家,你既然參展,就說明希望公眾能欣賞自己的作品,也就是說需要從公眾的角度去理解藝術的真諦,公眾對此有爭議,那麼就像是賣產品,市場不認可,自己認為的優質也只是自以為是罷了。
人的根本屬性是社會性,社會包含了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方方面面規則,公德倫理便是人類社會中最重要的一條行為法則,如果連這一條基本的法則都予以漠視,那麼人和動物之間的區分就會陷入模糊,我們人類的高級也就顯得並沒有那麼高級。
想博出位也好,想得到他人的欣賞也罷,打著藝術的幌子去從事顛覆我們常規認知的創作,這並不是公眾對藝術的褻瀆,恰恰相反,這是自己對公德倫理的褻瀆,一個不尊重社會公俗的藝術家並不能稱之為一名合格的藝術家,他創作的作品也不就不符合我們這個社會的良知和道德,藝術也就成了作為的遮羞布,撕開這層遮羞布之後,里子可能只是一顆自己扭曲的創作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