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近代道德著作

近代道德著作

發布時間: 2021-02-10 20:19:16

① 你知道的中國古代(1915年之前)道德大家和道德著作有哪些

道德經》,又來稱《道德真經源》、《老子》、《老子五千文》。春秋末周守藏室吏老子(老聃)著,《呂覺 不二篇》漢高誘注釋老子去國西遊,函谷關尹喜請為著《上至經》五千言,即此書。舊題西漢河上公《老子章句》將其分為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為「道經」後四十四章為「德經」,故名《道德經》。
《道德經》本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漢末張陵創五斗米道,奉老子為教祖,以《老子五千文》為教典教悔道徒,並作《老子想爾注》以宗教的觀點解釋《老子五千年》,自此成為道教的基本經典。
《道德經》為韻文哲理詩體。《莊子 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澹然獨居神明居。

② 中國近現代(1915年以後)道德大家和道德著作有哪些

對不起不知道

③ 中國近代思想大家有哪些他們有哪些著作

嚴復:天演論序《論世變之亟》、《原強》、《辟韓》、《救亡決論》
胡適:《中國內哲學史大綱》、《嘗容試集》、《胡適文存》
陳寅恪:《柳如是別傳》、《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寒柳堂集》
馮友蘭:《人生哲學》、《中國哲學史》、《新理學》

梁漱溟:《究元決疑論》、《中國文化要義》、《漱冥卅前文錄》

④ 關於中國近現代史的著名著作

胡繩的《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這應該是中國近代史的較經典的著作。
還有
蔣廷黻《中國近代史》
範文瀾《中國近代史》
李鼎聲《中國近代史》
林增平編《中國近代史》
李侃等主編《中國近代史》(中華書局1977年初版,1979年再版,1982年三版,1993年四版),包括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之間八十年的歷史。
[美]費正清主編《劍橋中國晚清史(1800-1911)》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The
Rise
of
Modern
China),
紐約牛津大學1970年版
「中國近代史」教材與參考書:
李侃等編《中國近代史》(第四版),中華書局。
胡繩《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人民出版社。
陳旭麓主編《近代中國八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庄練《中國近代史上的關鍵人物》,中華書局。
茅海建《天朝的崩潰》,三聯。
茅家琦《太平天國通史》,南京大學出版社。
蔣孟引《第二次鴉片戰爭》,三聯。
夏東元《洋務運動史》,華東師大出版社。
陳書麟《中法戰爭》,海洋出版社。
戚其章《甲午戰爭史》,人民出版社。
廖一中等《義和團運動史》,人民出版社。
侯宜傑《二十世紀初中國政治改革風潮——清末立憲運動史》,人民出版社。
金沖及等《辛亥革命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

⑤ 中國古代的道德大家和道德著作有哪些

老子,道德經。

⑥ 求十篇有關「中國古代或近代歷史」的著作 及其 內容概要

《資治通鑒》
是我國古代著名歷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和他的助手劉攽、劉恕、范祖禹、司馬康等人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巨著。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書名的意思是:「鑒於往事,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叫《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資治通鑒》所記歷史斷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前後共1361年。全書按朝代分為十六紀,即《周紀》五卷、《秦紀》三卷、《漢紀》六十卷、《魏紀》十卷、《晉紀》四十卷、《宋紀》十六卷、《齊紀》十卷、《梁紀》二十二卷、《陳紀》十卷、《隋紀》八卷、《唐紀》八十一卷、《後梁紀》六卷、《後唐紀》八卷、《後晉紀》六卷、《後漢紀》四卷、《後周紀》五卷。

《史記》
是中國西漢時期的歷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史學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史記》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史記》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作者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使《史記》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及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及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史記」本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時期開始,「史記」由史書的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稱。
《史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詩經》
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
編集 關於《詩經》的編集,漢代有兩種說法:①行人采詩說。《漢書·藝文志》載:「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詩經》305 篇的韻部系統和用韻規律和詩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時間長、地域廣,在古代交通不便、語言互異的情況下,如果不是經過有目的的採集和整理,要產生這樣一部詩歌總集是不可想像的。因而采詩說是可信的。②孔子刪詩說。《史記·孔子世家》載:「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穎達、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對此說均持懷疑態度。《詩經》大約成書於公元前6世紀,此時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吳公子季札至魯國觀樂,魯樂工為他所奏的風詩次序與今本《詩經》基本相同,說明那時已有了一部《詩》,此時孔子年僅 8 歲 。 因此近代學者一般認為刪詩說不可信 。 但根據《論語》中孔子所說:「吾自衛返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確曾為《詩》正過樂。只不過至春秋後期新聲興起,古樂失傳,《詩三百》便只有歌詩流傳下來 ,成為今之所見的詩歌總集。

《論語》

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練,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
《論語》首創語錄之體。漢語文章的典範性也發源於此。《論語》一書比較真實地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

《漢書》

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漢書》是繼《史記》之後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漢書》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後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萬字。
《漢書》的語言庄嚴工整,多用排偶、古字古詞,遣辭造句典雅遠奧,與《史記》平暢的口語化文字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中國紀史的方式自《漢書》以後,歷代都仿照它的體例,纂修了紀傳體的斷代史。

⑦ 中國近現代史有哪些著作或名篇

推薦王國維的詩詞
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論》……

⑧ 關於中國近現代史的著作

[美]費正清復:《劍橋中華民制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美]費正清:《劍橋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1-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

孫中山:《建國方略》,收入《孫中山全集》第6卷,中華書局,1985年。

張憲文主編:《中華民國史》(4卷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來新夏:《北洋軍閥史》(上下),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年。

⑨ 中國近代史1915之後出現的道德大家與道德著作有哪些

中國近代史1915年之後出現的道德道家與道德著作與有很多。

⑩ 近代西方那一本著作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

D. 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

熱點內容
液化氣站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04 09:03:08 瀏覽:995
規章的制定 發布:2025-07-04 09:03:00 瀏覽:349
評估機構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4 08:54:32 瀏覽:357
勞務工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04 08:44:49 瀏覽:662
關於對黨政機關法律顧問管理辦法 發布:2025-07-04 08:39:51 瀏覽:784
行政訴訟法證據規則 發布:2025-07-04 08:20:16 瀏覽:893
甲法官處理一起 發布:2025-07-04 08:18:41 瀏覽:963
財產民法典 發布:2025-07-04 08:08:32 瀏覽:484
法學論文格式範文 發布:2025-07-04 08:07:48 瀏覽:72
付裕律師 發布:2025-07-04 08:03:16 瀏覽: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