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傳統道德大學生成長

傳統道德大學生成長

發布時間: 2021-02-11 13:41:07

『壹』 優良傳統道德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有什麼意義

試述道德在人們成長成才中的作用

『貳』 .弘揚優良道德傳統對大學生成長成才有什麼重要意義

培養健全的人格,學會做人處事

『叄』 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對大學生成長成才有什麼重要意義

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澤被春秋、影響深遠。幾千年來,哺育了炎黃子孫、激勵了所有奮發有為者、造就了千千萬萬中華民族的脊樑,在經濟科技高速發展、法律政治逐步健全的今天,傳承千年的中華民族優良傳統依舊不失去其對當代大學生成長與成才的影響力。
第一、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概述及其當代價值
中華民族的 優良道德傳統,一般來說,是以儒家倫理道德為主要內容,並包括墨家、到家、法家等多家倫理道德的精華。在中華民族兩千多年的歷史中,傳統倫理道德曾深刻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在一定程度上,它甚至於我們整個民族的血脈融為一體。在相當長的時間長河裡,並成為歷代前人共同的價值觀、人生觀的評價標准。到近現代,盡管對中華民族倫理道德的一些具體問題還存在著矛盾和爭議,但經過社會實踐的檢驗,許多東西都成為具有鮮明東方特色的道德觀。特別是儒家思想提倡的謙遜、誠信、仁義等,對大學生的成長及成才具有重大意義,不僅需要大學生繼續傳承,也需要將其發揚光大。
第二、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基本特徵
一、倡導整體和合精神,強調為社會、國家、民族效力的愛國主義的信念。 這是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第一要義。正是這樣一種愛國主義獻身情懷,支撐著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追求,始終視死如歸,最終留下一段又一段可歌可泣的動人歷史篇章。
二、推崇「仁愛」與人際關系和諧原則 在人與人的相處中,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思想特別強調要「推已及人」。孔子曾說「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這些都是積極的著處世態度。在今天,這種思想仍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仁愛」就是要求我們保持一顆憐憫、同情和愛護的心,能時時處處為他人著想。人際關系和諧歷來為傳統道德所強調。傳統道德要求我們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對人要謙和,但事事屈從;要尊重他人意見,但隨聲附和;要能容納朋友缺點,但不任其墮落;要樂於助人,但不一切包辦。仁愛原則確立了我國傳統人際關系的基本准則。
三、弘揚人倫價值,講究個人在人際關系中道德主任和品格
四、追求精神境界完美,宣傳個人修養的持之以恆。
第三、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內容及意義
一、愛國主義傳統教育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我國的愛國主義傳統源遠流長,從屈原的「上下求索」的憂國憂民思想,到范促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再到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無不閃耀著愛國主義的光芒。愛國主義教育是我們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個永恆主題。但無可否認,現代愛國主義教育隨年級增長逐步淡化是個不爭的事實。我們應充分利用我國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加強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以保證大學生在成長乃至成才後對祖國做出更大貢獻,並以此為目標向更高要求發展。
二、敬老愛幼傳統教育
其特點是重視人倫關系,提倡人倫價值。中國傳統道德重視「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人倫關系,並使其成為社會家庭共同遵守的道德要求。我校開始實施的「獻五心」活動中就包含有「孝心獻父母」、「關心獻他人」等內容。鑒於大學生在年齡層中承前啟後的重要位置及作用,傳承敬老愛幼的傳統教育不僅可以使當代大學生認識自身行為對自己成才與思想道德修養完善的重要性,也可認識到自己對社會發展舉足輕重的作用,從而推動社會向文明社會加速進步。
三、廉潔奉公傳統教育
其特點是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崇尚做人的德性。面對中國當代庸腐成風,黨內推起的清廉的浪潮,不僅著影響著在職的公務人員,也為成長中的大學生敲響警鍾。在中國傳統的倫理道理中,一直主張重「義」輕「利」、「見利思義」、「先義後利」的價值觀,特別提倡「以身殉道」、「捨生取義」、「公正無私」、「兩袖清風」的浩然正氣。如今在當代社會中突顯其重性。加強廉潔奉公傳統教育成為遏制庸腐成風治本的有效方法。
四、誠實守信傳統教育
其特點是推崇仁愛原則和「以誠待人」、「以信取人」、「以心換心」的人際關系。中國的傳統道德把仁愛作為道德的根本要求,提出了「仁者愛人」、「人和」、「和為貴」的思想。為保持人際關系的和諧,人與人之間必須講「誠」講「信」。彼此之間地「責已嚴、待人寬」,提倡「助人為樂」、「成人之美」、「捨己救人」的高尚情操。在當今社會誠信成為大學生必備的基本道德,真誠待人還成為新的社交標准和社會准則。當代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為我國社會經濟蓬勃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並對社會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及意義。
五、文明禮貌傳統教育
其特點是把「禮」看作修身、做事、治國的根本。在中國的傳統倫理道德中,文明禮貌是一種美德。中華民族以利益之邦著稱於世,人和人的關系講究「禮尚往來」,待人處事講究「非禮勿動」、「非禮勿言」。可見「禮」成為一張必備通用名片。當代社會向多元化發展,需要一大批既具有專業技術,又具有禮儀的高精尖技術人才。禮儀對大學生的社交乃至社會文明發展都起著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嚴於律己、熱愛勞動、勤儉節約、艱苦樸素、謙虛苦學、不恥下問、尊師重教、禮賢下士、剛正不阿、見義勇為等都是我國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瑰寶,在中國社會的發展史中起著不可忽略的積極影響和推動作用。
中華民族的種種優良道德傳統,就今人而言,重在繼承和發揚,同時也應當注意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有選擇地吸收我們現時期真正有益的東西,是指更適合知識經濟社會的發展。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鑄造出中華民族獨特的優良道德傳統,這是我們今天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一筆巨大而寶貴的精神財富。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都應當更好的珍視和運用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讓社會文明的步伐邁得更快,讓祖國的未來更加燦爛輝煌。

『肆』 聯系實際,論述弘揚中華優良道德傳統對大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

A 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對大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

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澤被春秋、影響深遠。幾千年來,哺育了炎黃子孫、激勵了所有奮發有為者、造就了千千萬萬中華民族的脊樑,在經濟科技高速發展、法律政治逐步健全的今天,傳承千年的中華民族優良傳統依舊不失去其對當代大學生成長與成才的影響力。
第一、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概述及其當代價值
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一般來說,是以儒家倫理道德為主要內容,並包括墨家、到家、法家等多家倫理道德的精華。在中華民族兩千多年的歷史中,傳統倫理道德曾深刻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在一定程度上,它甚至於我們整個民族的血脈融為一體。在相當長的時間長河裡,並成為歷代前人共同的價值觀、人生觀的評價標准。到近現代,盡管對中華民族倫理道德的一些具體問題還存在著矛盾和爭議,但經過社會實踐的檢驗,許多東西都成為具有鮮明東方特色的道德觀。特別是儒家思想提倡的謙遜、誠信、仁義等,對大學生的成長及成才具有重大意義,不僅需要大學生繼續傳承,也需要將其發揚光大。
第二、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基本特徵
1、倡導整體和合精神,強調為社會、國家、民族效力的愛國主義的信念。
這是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第一要義。正是這樣一種愛國主義獻身情懷,支撐著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追求,始終視死如歸,最終留下一段又一段可歌可泣的動人歷史篇章。
2、推崇「仁愛」與人際關系和諧原則
在人與人的相處中,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思想特別強調要「推已及人」。孔子曾說「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這些都是積極的著處世態度。在今天,這種思想仍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仁愛」就是要求我們保持一顆憐憫、同情和愛護的心,能時時處處為他人著想。人際關系和諧歷來為傳統道德所強調。傳統道德要求我們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對人要謙和,但事事屈從;要尊重他人意見,但隨聲附和;要能容納朋友缺點,但不任其墮落;要樂於助人,但不一切包辦。仁愛原則確立了我國傳統人際關系的基本准則。
3、弘揚人倫價值,講究個人在人際關系中道德主任和品格 四、追求精神境界完美,宣傳個人修養的持之以恆。
第三、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內容及意義
1、愛國主義傳統教育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我國的愛國主義傳統源遠流長,從屈原的「上下求索」的憂國憂民思想,到范促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再到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無不閃耀著愛國主義的光芒。愛國主義教育是我們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個永恆主題。但無可否認,現代愛國主義教育隨年級增長逐步淡化是個不爭的事實。我們應充分利用我國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加強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以保證大學生在成長乃至成才後對祖國做出更大貢獻,並以此為目標向更高要求發展。
2、敬老愛幼傳統教育
其特點是重視人倫關系,提倡人倫價值。中國傳統道德重視「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人倫關系,並使其成為社會家庭共同遵守的道德要求。我校開始實施的「獻五心」活動中就包含有「孝心獻父母」、「關心獻他人」等內容。鑒於大學生在年齡層中承前啟後的重要位置及作用,傳承敬老愛幼的傳統教育不僅可以使當代大學生認識自身行為對自己成才與思想道德修養完善的重要性,也可認識到自己對社會發展舉足輕重的作用,從而推動社會向文明社會加速進步。
3、廉潔奉公傳統教育
其特點是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崇尚做人的德性。面對中國當代庸腐成風,黨內推起的清廉的浪潮,不僅著影響著在職的公務人員,也為成長中的大學生敲響警鍾。在中國傳統的倫理道理中,一直主張重「義」輕「利」、「見利思義」、「先義後利」的價值觀,特別提倡「以身殉道」、「捨生取義」、「公正無私」、「兩袖清風」的浩然正氣。如今在當代社會中突顯其重性。加強廉潔奉公傳統教育成為遏制庸腐成風治本的有效方法。
4、誠實守信傳統教育
其特點是推崇仁愛原則和「以誠待人」、「以信取人」、「以心換心」的人際關系。中國的傳統道德把仁愛作為道德的根本要求,提出了「仁者愛人」、「人和」、「和為貴」的思想。為保持人際關系的和諧,人與人之間必須講「誠」講「信」。彼此之間地「責已嚴、待人寬」,提倡「助人為樂」、「成人之美」、「捨己救人」的高尚情操。在當今社會誠信成為大學生必備的基本道德,真誠待人還成為新的社交標准和社會准則。當代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為我國社會經濟蓬勃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並對社會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及意義。
5、文明禮貌傳統教育
其特點是把「禮」看作修身、做事、治國的根本。在中國的傳統倫理道德中,文明禮貌是一種美德。中華民族以利益之邦著稱於世,人和人的關系講究「禮尚往來」,待人處事講究「非禮勿動」、「非禮勿言」。可見「禮」成為一張必備通用名片。當代社會向多元化發展,需要一大批既具有專業技術,又具有禮儀的高精尖技術人才。禮儀對大學生的社交乃至社會文明發展都起著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嚴於律己、熱愛勞動、勤儉節約、艱苦樸素、謙虛苦學、不恥下問、尊師重教、禮賢下士、剛正不阿、見義勇為等都是我國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瑰寶,在中國社會的發展史中起著不可忽略的積極影響和推動作用。
中華民族的種種優良道德傳統,就今人而言,重在繼承和發揚,同時也應當注意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有選擇地吸收我們現時期真正有益的東西,是指更適合知識經濟社會的發展。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鑄造出中華民族獨特的優良道德傳統,這是我們今天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一筆巨大而寶貴的精神財富。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都應當更好的珍視和運用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讓社會文明的步伐邁得更快,讓祖國的未來更加燦爛輝煌。

『伍』 思修簡答題:繼承弘揚優良道德傳統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u

『陸』 繼承和弘揚中華名族的優良道德傳統對大學生成長成才有什麼重要意義

首先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有:
1.推崇「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
2.講求謙敬禮讓,強調克嬌防矜~
3.倡導言行一致,強調恪守誠信~
4.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實現看做一種高層次的需要~

弘揚這些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有利於大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包括自身修養,精

神境界以及樹立道德標准~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是千古流傳下來,可以代表從古

至今中華大地人類社會文明道德的社會公認准則~要想成為一個人才,特別是復合型

的人才,這種社會道德是不能夠缺少的~不然整個社會將會非常的沒有生氣~一個民族

的傳統就是這個民族的魂魄,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有義務,也必須樹立這樣一個繼

承中華優良傳統的思想~孔孟的「仁愛」,墨家的「兼愛」,也許有人會提出異議說

已經過時了,並且有當時的社會局限性~但是千百年順應歷史潮流所流傳至今的「道

教」所說的「上善若水」就沒有脫離現實(這里給道教打下廣告~~~)這種大愛的優

良道德傳統在很大程度上集合了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在以馬列主義為

基礎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這些有著本民族思想文化內涵,並且能夠對自

身修養的提高有著積極意義的優良傳統思想,當代大學生應該要做到傳承與弘揚~

這些都是站在本民族的利益上的解釋~「仁愛」,「禮讓」,「誠信」這三種優良的

社會傳統道德如今在這個社會是很缺失的~可以說,大半個社會的人的心理都在尋求

著這種缺失的道德思想,所以只要你有這些許多人缺失並在心裡尋找的情感,特別是

在這個社會,那麼你成功的機會就會大大增加,受歡迎的程度也會相應的提高不少~

如果具備了~那麼這在大學生成才的道路上猶如點亮了無數盞明燈,一直能夠准確的

照亮道路~

大學生成才伴隨著的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而有著中華傳統道德的人,在求學的道路上

必定會有謙虛,好學的精神,而作為求學者,這樣的態度在這個社會才是比較正常的

~對於精神境界的需求也會幫助大學生時時警醒,時時感悟,不斷地以前人的經驗結

合自己的經歷去悟出人生哲理,這是不具備優良道德傳統的大學生所做不到的~然而

真正內心擁有這種技能的大學生很少~這在現代看來是十分遺憾的~但是我們至少要相

信,大學生成才所不可缺少的一定是是這些優良的道德傳統~
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對大學生成才成長
的重要意義
概要:傳統美德的內容可謂博大精深,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通過論述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重大意義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使大學生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得到發展,充分激發整個民族的潛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優良的民族道德傳統對於人的全面發展,甚至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國的傳統美德博大精深,其具體的內涵和修養的方法對大學生理想人格的培養和塑造有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道德傳統,當代大學生,繼承弘揚,意義
正文: 傳統似江水之河,又似生命之流,他是一個民族時代積累下來相對穩定的歷史經驗。雖然其中也有落後保守的成分,但其精華部分,往往凝聚著一個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成為一個民族迎接新的挑戰,開拓前進的內在精神動力。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道德資源十分豐厚。中國傳統道德是中國歷史上不同時代人們的行為方式,風俗習慣,價值觀念和文化心理的體現,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對中華民族道德實踐檢驗的總結,提煉和概括。當今大學生應正確對待中華民族道德傳統,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道德傳統。中國的倫理文化對於中華民族性格的塑造,對於中國人道德境界,理想人格的培養,對於中國家庭、社會的穩定,對於中華民族的延續、發展,都曾起過歷史的積極作用。在經濟科技高速發展、法律政治逐步健全的今天,傳承千年的中華民族優良傳統依舊不失去其對當代大學生成長與成才的影響力。 第一、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內涵
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一般來說,是指以儒家理道德為主要內容並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傳統倫理道德思想的精華。儒家倫理道德思想,在中國歷史的長期發展中,與墨家、道家、法家思想總是不斷地相互影響,又相互吸收和相互融合。東漢以後,佛教傳入中國,倫理叫想家們都程度不同地受到佛學的影響。在 2000 多年的歷史過程中,儒、墨、道、法各家倫理思想和佛學有關心性的理論,相互影響,相互吸收,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倫理傳統。特別是儒家思想提倡的謙遜、誠信、仁義等,對大學生的成長及成才具有重大意義,不僅需要大學生繼續傳承,也需要將其發揚光大。
第二、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主要內容和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道德傳統的正確方法
1、強調整體利益、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強調對社會、民族、國家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 2、推崇「仁愛」原則和人際和諧。 3、講求謙敬禮讓,強調克驕防矜。 4、倡導言行一致,強調恪守誠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實現看作是一種高層次的需要。
重視道德踐履,強調修養的重要性,倡導道德主體要在完善自身中發揮自己的能動作用。 7、提倡人倫價值,強調個人在人倫關系中應盡的道德責任。

第三、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道德傳統的正確方法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對於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 ;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

腐朽的東西,必學加以改造或剔除。󰀀󰀀1、 繼承發揚中華民族的有兩傳統󰀀2、 正確對待外來文化影響󰀀3、 必須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4、 最重要的是發揮主心骨作用󰀀󰀀當代大學生要通過分析、鑒別、取捨和改造,剔除那些帶有明顯的階級和時代局限性的成分,繼承那些反映普遍性、共同性和一般性道德要求,對我們今天的道德實踐仍然具有指導意義的積極內容。
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重大意義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並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加以發展,就能充分激發整個民族的潛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1.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需要。現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種多樣,但都不能脫離自己的民族性。2.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內在要求。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能夠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責任感;能夠使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具有更豐富的內容,具有更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民族形式。能夠使人際關系更加和諧,促進經濟社會更好地地發展;能夠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適應時代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價值觀和倫理道德規范。3.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個人人格完善的重要條件。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中華民族的根,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根,是一塊永不磨蝕的「胎記」。
第四、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意義
1.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需要。世界各國現代化的實踐充分說明,現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種多樣,但都不能脫離自身的民族性。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如果離開對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繼承和弘揚,就會失去歷史的基礎而難以更好地推進。只有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才能充分激發整個民族的潛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
2.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內在要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必須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能夠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責任感;能夠使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具有更豐富的內容,更能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民族形式;能夠使人際關系更加和諧,促進經濟社會更好的發展;能夠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更加深人人心,形成適應時代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價值觀和倫理道德規范。
3.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個人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中華民族的根,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根。是中華民族身份認同的重要標志。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有利於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構建,也有利於我們每個人的道德修養。
中華民族的種種優良道德傳統,就今人而言,重在繼承和發揚,同時也應當注意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有選擇地吸收我們現時期真正有益的東西,是指更適合知識經濟社會的發展。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鑄造出中華民族獨特的優良道德傳統,這是我們今天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一筆巨大而寶貴的精神財富。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都應當更好的珍視和運用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讓社會文明的步伐邁得更快,讓祖國的未來更加燦爛輝煌。

『柒』 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對大學生成長成才有什麼重要意義思修上面的。

首先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有:
1.推崇「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
2.講求謙敬禮讓,強調克嬌防矜~
3.倡導言行一致,強調恪守誠信~
4.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實現看做一種高層次的需要~

弘揚這些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有利於大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包括自身修養,精

神境界以及樹立道德標准~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是千古流傳下來,可以代表從古

至今中華大地人類社會文明道德的社會公認准則~要想成為一個人才,特別是復合型

的人才,這種社會道德是不能夠缺少的~不然整個社會將會非常的沒有生氣~一個民族

的傳統就是這個民族的魂魄,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有義務,也必須樹立這樣一個繼

承中華優良傳統的思想~孔孟的「仁愛」,墨家的「兼愛」,也許有人會提出異議說

已經過時了,並且有當時的社會局限性~但是千百年順應歷史潮流所流傳至今的「道

教」所說的「上善若水」就沒有脫離現實(這里給道教打下廣告~~~)這種大愛的優

良道德傳統在很大程度上集合了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在以馬列主義為

基礎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這些有著本民族思想文化內涵,並且能夠對自

身修養的提高有著積極意義的優良傳統思想,當代大學生應該要做到傳承與弘揚~

這些都是站在本民族的利益上的解釋~「仁愛」,「禮讓」,「誠信」這三種優良的

社會傳統道德如今在這個社會是很缺失的~可以說,大半個社會的人的心理都在尋求

著這種缺失的道德思想,所以只要你有這些許多人缺失並在心裡尋找的情感,特別是

在這個社會,那麼你成功的機會就會大大增加,受歡迎的程度也會相應的提高不少~

如果具備了~那麼這在大學生成才的道路上猶如點亮了無數盞明燈,一直能夠准確的

照亮道路~

大學生成才伴隨著的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而有著中華傳統道德的人,在求學的道路上

必定會有謙虛,好學的精神,而作為求學者,這樣的態度在這個社會才是比較正常的

~對於精神境界的需求也會幫助大學生時時警醒,時時感悟,不斷地以前人的經驗結

合自己的經歷去悟出人生哲理,這是不具備優良道德傳統的大學生所做不到的~然而

真正內心擁有這種技能的大學生很少~這在現代看來是十分遺憾的~但是我們至少要相

信,大學生成才所不可缺少的一定是是這些優良的道德傳統~

『捌』 優良道德傳統對大學生成長成才有什麼重要意義

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一般來說,是指以古代儒家倫理道德為主要內容並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傳統道德思想的精華。在2000多年的歷史過程中,儒、墨、道、法各家倫理思想及佛學中的心性之說,相互影響,相互吸收,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倫理傳統. 表現:
1、注重整體利益,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強調對社會、民族、國家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
2、推崇「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
3、講求謙敬禮讓,強調克驕防矜
4、倡導言行一致,強調恪守誠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理理想的實現看作是一種高層次的需要
6、重視道德踐履,強調修養的重要性,倡導道德主體要在完善自身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意義:
1、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
2、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內在要求
3、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個人人格完善的重要條件
哈~以上是可以作為政治習題的正確答案的說法
優良傳統~並沒有一個完全的准則
如果真想知道 可以在論語之類的中國古代大師級人物的著作里感受到
自己去感受的跟別人告訴你的根本上是兩種境界
而怎樣培養自身的道德修養 究其根本還是要自己去讀書作為首要提高方式
感覺到國學大師胸襟的寬廣 眼界的高遠 你自身自然會有很多提高
心境提高的同時 堅定自己的原則 不再被世俗同化 而是去感染更多的人

『玖』 弘揚中華民族這些優良道德傳統對大學生成長成才有什麼重要意義

首先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有:
1.推崇「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
2.講求謙敬禮讓,強調克嬌防矜~
3.倡導言行一致,強調恪守誠信~
4.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實現看做一種高層次的需要~
弘揚這些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有利於大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包括自身修養,精
神境界以及樹立道德標准~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是千古流傳下來,可以代表從古
至今中華大地人類社會文明道德的社會公認准則~要想成為一個人才,特別是復合型
的人才,這種社會道德是不能夠缺少的~不然整個社會將會非常的沒有生氣~一個民族
的傳統就是這個民族的魂魄,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有義務,也必須樹立這樣一個繼
承中華優良傳統的思想~孔孟的「仁愛」,墨家的「兼愛」,也許有人會提出異議說
已經過時了,並且有當時的社會局限性~但是千百年順應歷史潮流所流傳至今的「道
教」所說的「上善若水」就沒有脫離現實(這里給道教打下廣告~~~)這種大愛的優
良道德傳統在很大程度上集合了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在以馬列主義為
基礎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這些有著本民族思想文化內涵,並且能夠對自
身修養的提高有著積極意義的優良傳統思想,當代大學生應該要做到傳承與弘揚~
這些都是站在本民族的利益上的解釋~「仁愛」,「禮讓」,「誠信」這三種優良的
社會傳統道德如今在這個社會是很缺失的~可以說,大半個社會的人的心理都在尋求
著這種缺失的道德思想,所以只要你有這些許多人缺失並在心裡尋找的情感,特別是
如果具備了~那麼這在大學生成才的道路上猶如點亮了無數盞明燈,一直能夠准確的照亮道路~大學生成才伴隨著的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而有著中華傳統道德的人,在求學的道路上
必定會有謙虛,好學的精神,而作為求學者,這樣的態度在這個社會才是比較正常的
~對於精神境界的需求也會幫助大學生時時警醒,時時感悟,不斷地以前人的經驗結
合自己的經歷去悟出人生哲理,這是不具備優良道德傳統的大學生所做不到的~然而
真正內心擁有這種技能的大學生很少~這在現代看來是十分遺憾的~但是我們至少要相信,大學生成才所不可缺少的一定是是這些優良的道德傳統~

熱點內容
公司法人變更的股東會決議 發布:2025-07-03 16:45:55 瀏覽:663
吳江律師行 發布:2025-07-03 16:37:34 瀏覽:38
最新勞動法工資規定深圳 發布:2025-07-03 16:22:22 瀏覽:454
高郵律師 發布:2025-07-03 16:22:21 瀏覽:439
民法典完善了哪些法律 發布:2025-07-03 16:07:59 瀏覽:207
唐忍法規鏈接 發布:2025-07-03 15:33:07 瀏覽:661
提貨單質押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03 15:13:42 瀏覽:765
西南2015法律碩士 發布:2025-07-03 14:56:07 瀏覽:260
2016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重點 發布:2025-07-03 14:42:55 瀏覽:777
司法體驗 發布:2025-07-03 14:42:33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