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印度法治如何

印度法治如何

發布時間: 2021-02-11 19:43:50

1. 印度的種姓制度有多可怕,為什麼說窮人很難翻身

印度獨立以來雖然在法律上廢除了種姓制度,可是印度人卻依然深受種姓制度的影響。那麼,這種種姓制度有多可怕呢,他是如何影響印度人的生活的呢?

印度種姓制度最可怕的兩點,一是出生之後他所在的種姓就已經確定,這也意味著這一生都不會有改變,窮人很難有翻身的機會,即使之後你有了錢,有了權,卻依然在一些人眼裡,是個不值一提的人,因為你有一個卑賤的姓氏。二是不同種姓之間不可逾越,否則就會有生命危險。

所以,可以看得出來,種姓制度極大制約了印度人的發展,窮人也很難真正的實現翻身,從他們出生開始,就很難去改變局面。

2. 印度如何做到藏糧於技的

印度藏糧於技,它們的技術是通過生活中積累出來的。

3. 印度是資本主義國家,是不是法治社會

印度的國民經濟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當然是資本主義國家。
只不過在內印度經濟建設中採用了社會容主義發展經濟的經驗,採取國有經濟與私營經濟共同發展的「雙軌發展」模式。
印度是種姓制度社會。種姓制度以婆羅門為中心,劃分出許多以職業為基礎的內婚制群體,即種姓。各種姓依所居地區不同而劃分成許多次種姓,這些次種姓內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許多聚落種姓,如此層層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於整個印度次大陸的社會體系。

4. 最近很囂張的印度真實實力究竟怎樣

印度的整個經濟發展還算是比較快的。我記得十年前,中國的GDP大概是處在世界第六的水平,印度是處在世界十三、十四的水平。十年之後呢,中國的GDP到了世界第二,印度跑到了第六,很快就第五了。現在,從PPP購買力平價來算的話,印度排在第三,中國排在第一,印度基本上是中國三分之一的體量。
印度跟中國相比,差別在於什麼呢?中國的製造業占的比例很高,印度服務業占的比例高。印度的服務業大約接近50%,製造業百分之二十幾。而中國服務業不到50%,製造業近50%。
印度弱在哪裡?弱在整個製造業上。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是80年代,鄧小平搞改革開放的時候,印度領導人拉吉夫·甘地領導人更重視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所以把印度往服務業等方面去發展,這就導致了現在不同的結果。
中印的貿易水平,在中國看來是很低的了。2016年中印貿易量大概是700億美元,這在中國貿易夥伴里頭是非常低的,比中越貿易量還低。即便是這點貿易量,中國仍然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印貿易逆差是400多億。印度存在的問題是,它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賣給中國,而中國有大量的商品可以賣給印度。印度原來可以賣鐵礦石給中國,但是後來禁止了,整個貿易量就一直像現在這樣沒法上升上去。
關於現在印度的軍事實力,因為沒再打過仗,所以很難說實力如何,也不好衡量。軍事實力的衡量很大程度是需要打仗的,它還涉及到戰爭的意志、技巧等等。比如說經歷過朝鮮戰爭,國際社會就知道中國的軍事實力很強。但是從武器裝備等方面上說,還不錯。
關於印度武器水平的問題。事實上俄羅斯原來賣給印度的武器比賣給中國的要好,美國現在賣給印度的武器也比賣給中國的更好,更先進。比如說這次賣的無人機,那都是只有美國的北約盟友才可以買得到的。
另一方面,印度的武器裝備被笑稱為「聯合國軍」,五花八門的。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進口國,軍售大國都青睞它。俄羅斯跟印度兩國關系中最重要的一面就是軍售,現在美國慢慢成為印度最大的軍售夥伴,以色列也越來越成為印度重要的軍售夥伴。
印度的宗教矛盾、民族矛盾,種姓制度事實上是很嚴重的。相對而言,中國是一個同質化程度比較高的社會,所以看印度的時候,就發現宗教、種姓、民族矛盾非常大。

5. 為什麼印度註定無法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為什麼印度註定無法超越中國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從這兩個國家的發展,可以看到,印度註定無法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2018-07-16 21:43

中國古代很是相信「命運」,對於國家發展來說更是如此,我國從古至今歷來都是大國,強國,這是命運,而很多國家註定無法強大這也是命運。最典型的就是印度,而且從下面兩個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印度註定無法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註定無法超越我們。


現在印度的發展,很多人拿來對比我國,尤其是在我國進行調整的這幾年,印度國家經濟增速,超越了我國。而且最近幾年,印度經濟不斷超越俄羅斯,法國等國,成為世界第6大經濟體。很多人於是推測,印度將很快超越世界大國,中國,甚至是美國,成為世界上的強大國家。但是其實,印度的命運是無法成為強大的國家的,從兩個國家的例子就可以看到。


這兩個國家就是巴西和印度尼西亞,從體量上來看,巴西國土面積有85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也有2億多,而且資源豐富,縱深廣大,比印度的條件更好,比印度更加具備成為世界大國強國的條件。而印度尼西亞國土面積超過190萬平方公里,人口更是接近2.7億,論區位和體量也絲毫不亞於印度。


而且在歷史上,巴西和印度尼西亞曾經發展非常迅速,巴西曾連續幾十年增長,其勢頭曾一度說要超越美國,成為世界強國。但是很快巴西就陷入停滯,內部紛亂不止,通貨膨脹嚴重,陷入發展困境。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印度尼西亞身上,印度尼西亞是整個東南亞地區最有成為大國條件的國家,曾經發展也是非常猛,大有爆發之勢,但是很快就熄火了。


現在整個就是個失敗的領土大國,影響力甚至不如小國新加坡。而看到巴西和印度尼西亞的發展,就可以看到,印度註定無法成為強大的國家。最為關鍵的就是一點,地緣位置,印尼和巴西,還有印度,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處於熱帶地區,處於熱帶地區,最為致命的缺陷就是人的懶散,這對一個國家長期的發展那是致命的。


我們看到,世界發達國家和世界發達的地區,基本上處於溫帶,而熱帶地區,除了新加坡例外,沒有強國,也沒有大國,更沒有大的發達國家。世界絕大部分經濟集中在溫帶,這一點決定了熱帶地區很難出現持續發展的大國,強國,因為後勁嚴重不足。我國之所以能夠幾千年長盛不衰,成世界強國,最為關鍵的是,中華民族的創造力和勤勞程度,這是發展的基礎。


而熱帶的領土大國,短期的繁榮可以有,但是難以持續,印度尼西亞和巴西就是例子。因此,鼓吹印度將成世界強大國家,甚至要超越我國的觀點,顯然是不可能成立的。而且印度面臨的問題比印尼和巴西還更加的嚴重,如種姓制度,龐大的貧困人口,內部民族矛盾復雜,封建的殘余太多等。隨便一個爆發,印度的發展就要徹底停止,而且國家甚至無法穩定,這些都是致命的。

印度,它是世界人口的第二大國,但印度歷史上沒有經歷過像我們中華民族這么長久的人口整合的過程,印度龐大的人口遠遠沒有中國人那種高度的,我們叫「文化同質性」,沒有這種相同的語言,相同的價值觀,相同的生活方式,這些我們比是沒法比的,我們比他凝聚力要大很多。那麼印度歷史上也出現過自己古老的哈拉塔文明,到後來中斷了。而且後來你看印度的歷史動亂不斷,比較長的統一時期是19世紀開始的英國殖民統治時期,外來的英語成為他今天的主要的官方語言。但今天真正能夠說英語、懂英語、掌握英語的人,實際上不到印度人口的10%。整個西方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14%,而中國人口佔世界人口的20%,隨著現代國家的建立,特別是現代教育體系的建立,受過教育和培訓的人民是我們「文明型國家」最大的財富。中國現在每年培養的工程師的人數超過美國、歐洲、日本的總和,中國的製造業、電子商務、國內外的旅遊、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物流行業、城鎮化、高速鐵路、人工智慧等行業的迅速發展,實際上都體現了這種規模效應。

從一個更廣的意義上看,由於人口效應,中國一旦改變自己,往往就能產生改變世界的效應,甚至引領世界的發展,引領有關的標准和規則的改變。

現在世界進入了大數據時代,中國的人口數量和教育水平都意味著我們的大數據遠遠多於其他國家。有一種說法,認為工業文明時代最主要的資源是石油,那麼信息文明時代的最主要的資源就是大數據,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多,中國的移動支付現在是美國的70多倍,中國人每天創造大數據,無論是深度、廣度、厚度,是美國和其他國家沒法比的。這個對於5G也好,對雲計算也好,對人工智慧也好,對新一代的新工業革命、新技術革命意味著什麼?對未來許多世界上的這種產業的標準的確立意味著什麼?對世界和人類未來的影響又意味著什麼?你懂得!

第二就是超廣闊的疆域國土,中國幅員遼闊的疆土也在漫長的歷史中逐步形成的「百國之和」成百上千個國家慢慢整合起來的,今天的世界版圖上俄羅斯的國土面積比中國大,加拿大的國土面積也比中國大,但是這兩個國家從來沒有經歷過像我們中國「文明型國家」意義上這種整合歷程。前蘇聯時候曾經嘗試過創造叫「蘇維埃民族」,但隨著蘇聯的解體而化為烏有。少數民族為主的各個共和國很快就獨立了,如果不是普京上台扭轉了俄羅斯繼續崩潰的趨勢,照西方模式做下去的話,那對不起,俄羅斯將繼續不斷地解體,在這一點上,俄羅斯人還是很尊重普京的。

印度也是個人口大國,但它的國土面積實際上只有中國的1/3,它疆土內的整合程度也遠遠不如中國,很多地方反叛力量還遠遠沒有平息,還有種姓制度也是個大的問題,阻礙了印度人口流動和社會活力。

中國學者錢穆曾經比較過古代中國和古希臘,還有後來的古羅馬,他說古希臘是「有民無國」,古羅馬是「有國無民」,而古代中國是「有國有民」。古希臘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而是由一大批規模比較小、比較中等的城邦組成,有的人口就是上千人就算一個城邦,有的是十來萬人,小於中國秦漢時期任何一個郡縣的人口規模,而且從來沒有真正的、統一的中央政府。羅馬帝國是「有國無民」,帝國常年征戰,最強盛的時候疆域是350多萬平方公里,和中國西漢相當,但在國家治理上,古羅馬始終沒有形成像秦漢時期那種內部的人口的整合。中國當時已經有了戶籍制,有郡縣制,有編戶居民等等,但羅馬帝國最後是由於經濟衰退,政治動盪,日耳曼游牧蠻族的入侵,最後走向解體和滅亡。

之後的東羅馬帝國一般就說不算是歐洲國家了,羅馬帝國解體後多數史學家認為,歐洲進入了長達千年的中世紀「黑暗時期」,一般認為到了16世紀的「文藝復興」歐洲才開始擺脫漫長的「黑暗時期」。中國的情況是截然不同的,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統一了中國,實行了「書同文、車同軌」,統一了度量衡,推行了郡縣制,奠定了維持中國統一的文化和政治基礎,包括當時的朝鮮也被中國統一進來了。之後的中國雖然經歷了很多次的分裂,但歷代的主流政治都是尋求統一歷代的政治制度幾乎都可以追溯到秦漢時代。正如毛澤東說過的「百代都行秦政治」,中國「大一統」的傳統自秦同意之後就一脈相承下來了。

遼闊的統一的疆域使中國獲得了絕大多數國家都難以比擬的這種地緣優勢和戰略縱深,中國有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和強大的國防能力,使我們徹底解決了困擾中華民族百餘年的「挨打」的問題,中國可以在超大規模的國土內進行戰略布局,可以實現行西氣東送,可以實現高鐵「八縱八橫」等,人類歷史上罕見的現代工程。

對於絕大多數國家來說,產業升級往往意味著產業遷移到國外,而在中國自己的內部就可以實現大規模的產業的梯度轉移,一般製造業可以從發達板塊轉移到新興板塊但仍然留在中國,就延長了中國製造業的生命周期。

「文明型國家」所形成的的地緣優勢也使我們具有其他國家難以企及一種「地緣輻射力」,中國推動的開放政策是非常精彩的,從沿海開放到沿江開放到延邊境開放,到今天的「一帶一路」的倡議,已經把中國的邊境省份都變成了對外開放的前沿,特別是現在歐亞鐵路的建設,包括渝新歐鐵路,連雲港、義烏到歐洲的鐵路,還有正在建設中的從雲南通向東南亞的鐵路大通道,把整個中國與中亞、俄羅斯、歐洲和東南亞國家都連成了一片,中國這種地緣優勢是日本這樣的缺少地緣優勢的經濟大國所難以比擬的。

我們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實際上大家看到中央政府發揮重要的作用,地方政府也發揮重要的作用,實際上就是和中國的規模有關,這么大的地域,這么多的人口,所以他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有的經濟學家說,中國縣級政府的良性的競爭是中國崛起最重要的原因。

中國超廣闊疆域國土,實際上是一個「洲」的概念,就是飛機飛三個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還在自己的國家內,在歐洲這么長時間肯定是走了十幾個國家了。所以你還是在這么長的時間內到另外一個地方還在中國境內,還是講中國話,吃中國菜,享受豐富的中國文化,這是少有的精彩。結合著人口與地域,這兩個「超」帶來的挑戰,一旦你能夠克服這種挑戰,你創造的一定是世界的奇跡,為什麼我們的高鐵技術是世界最好的,很簡單,因為首先你要能夠應對中國巨大的人口壓力,一個春運30來億人次,你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最多的人口從一個地方投送到另外一個地方,你再看你如果實現了這個突破,克服了人口和地域的挑戰,那意味著什麼?你這個高鐵技術要能夠適應東北的凍土,要能夠適應江南密集的河網,要能夠適應雲貴高原,如果這些條件都能適應的話,你的技術肯定是比其他國家技術更加完備,所以一般國家沒法比的,我們確實是領先的。

第三是超悠久的歷史傳統,5000年延綿不斷的歷史,使中國在人類知識幾乎所有的領域都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和實踐的傳統,我們在政治、哲學、宗教、語言、教育、藝術、戲劇、文學、建築、軍事、體育、醫學、飲食等等方面都有自己博大精深自成體系的東西,這種豐富的傳統性、內源性、原創性、連續性,都是其他民族或者其他文化有點兒難以望其項背的,由於人口眾多,地域廣大,環境復雜等因素,中國人在治國理政方面形成自己獨特的傳統,一個是「民本主義」,「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我們相信的「民以食為天」,我們相信「治國先治吏」,我們相信的「居安思危」,我們經常講的「宰相比起於州府,猛將必發於卒伍」等理念,實際上都是我們傳統的智慧的一部分,我們可以看到甚至在中國的遠古時期,許多中國獨特的治國理政的傳統就開始形成了,如領袖要率先垂範,政治組織要能夠組織大規模的治水工程,那麼秦始皇統一中國更是開創了治理超大型國家的一種制度安排的先河。

今天我們選擇了走社會主義道路,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背後實際上也離不開中國傳統中崇尚平等 等重要的基因,比方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們摧毀了血緣為基礎的土地壟斷,推動了土地的自由流轉,這也導致了後來一些土地兼並,貧富兩極分化等問題,所以歷史上我們很多朝廷都採取「常平倉」的方法來儲糧備荒,也運用價值規律調劑糧食的供應,穩定價格,糧價低的時候收購,糧價高的時候適當降價處理,避免「谷賤傷農」,也避免谷價(漲)以後傷害老百姓 傷民。

6. 印度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1、首先令我感到驚奇的是神教方面,印度宗教_印度教毫無疑問是主流,信的約83%。剩下的還有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錫克教、耆那、祆教等等具體請參見網路,
這裡面給我印象最深的當然就是印度教的種姓制度了,因為種姓制度而讓三哥的戰鬥力跌到-5的故事不計其數,經濟、政治上的影響更是巨大,雖然在法律上是被明確廢除了,但是在一個宗教如此盛行的國家,顯然法律也不過就是個擺設罷了,其影響力至今仍不可小覷,具體的危害怎麼樣展開就太大了,也沒比較,幾乎都耳熟能詳了,就此略過。
2、其次是軍事方面印度軍隊,雖然槽點頗多,月月掉飛機,年年炸大船,軍事工業實力更是一坨翔,但是認(biao)真(mian)來看,他所擁有的軍事實力還真不能小看,小看可是真的會吃大虧的。最關鍵一點他是有核國家啊,真逼急眼了,那也不是啥好事。
當然因為種姓的關系其真實戰鬥力如何還尚待確認,不過擁有的好東西確實不少,在網路里甚至評價他的軍事實力為世界第三,陸軍第二,不管真假,還是網路惡意嘲諷總之還是頗有看頭的,至少摩托車戰隊的搞笑實力還是不錯的,呵呵跑偏了。
3、接下來評(tu)論(chao)的是政治,作為一個擁有如此多的人口的國家,作為一個擁有如此長的散沙歷史的國家,果然獨立以後選擇的政治制度沒有辜負這兩點,果斷的選擇了最適合自己國情的制度,雖名字叫共和國,其中包含的期望不小,可是實際上卻跟邦聯是相差不遠,直到如今依然如一盤散沙,凝聚力幾近為零,內部幾乎關卡遍地,跨個邦跟出國也差不到哪去了(看新聞看的,真假不知道,只是用來吐槽),民選出來的政府更是戰五渣,貪污腐敗,決策緩慢,接近三分之一議員身背犯罪嫌疑甚至是根本就是罪犯等等,可謂奇葩到了極點。
但是不容忽視的是畢竟就是這么一幫搞笑天分勝過執政天分的人把印度這個如此矛盾重重的一個國家,從無到有的堅持下來了,沒被解體,並且從91年後更是保持了相當的經濟增長率,軍隊實力怎麼說也算的過去,這其中必然有其正面的一面,有其積極的一面,只是我還沒看到罷了,但是說這種政治制度,沒有優點,或者是百害而無一利顯然是說不過去的,至於它的優點究竟在哪裡,我還在探尋之中。
4、接著是我最喜歡(吐槽)的印度經濟,這方面老實說我是看好的,雖然劣勢很多,各種缺陷無數,但是未來十年內如無大的意外(例如整個印度神秘消失等等)維持相當程度的GDP增長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甚至在短時間內印度的經濟增長率超過中國我也不感到稀奇,
但是可但是,中長期我卻是完全不看好印度的,實在是弊病太多,且毫無改善的跡象,例如無敵的種姓制度,民主制度的弊端(過度私有化),基建嚴重缺失,文盲率過高,民眾知識水平差距過大,性別歧視嚴重,法制不健全等等都嚴重的拖累印度的經濟發展,未來不崩潰掉都算他命大。
短期內之所以會有高增長完全是趕上了好時候,石油價格狂跌,各種礦石價格下降,外面形勢趨好等等造就的,莫迪上台,公開為製造業造勢等等原因再加上更改GDP計算方法造就的,這個時機一過印度會立時打回原形再次當他那個潛力無窮的大國去了。
5、做個小結綜合來看,個人認為無論怎麼嘲笑譏諷三哥們,也不應該忽視其國力並不弱小,經濟增長也並不慢,軍力上也是排得上號的,話語權更是蒸蒸日上,排除掉中國這個堪比或者是無限接近發達國家的國家後,印度堪稱發展中國家的領頭羊是一點都不過分,比俄羅斯,巴西更是有活力的多,未來屬於三哥雖屬於調笑的話,可是三哥在未來有相當的威脅卻不容忽視。

7. 印度的民主怎麼樣現在還有種姓制度嗎

雖然自印度獨立以來已廢除種姓制度,但歧視現象依然存在。

印度自古代至近代,經歷了幾種專社會形態,但屬是種姓制度一直延續下來,成為歷代剝削階級的統治工具。種姓制度經過長期演變,越來越復雜,在四個種姓之外,又出現了數以千計的亞種姓。今天,在印度仍然保留著種姓制度的殘跡,受壓迫受剝削最深的賤民達幾千萬人。
印度人口中,2%至5%的人口為婆羅門,低等級(包括首陀羅、賤民)人口總數則高達7億多,佔到全國人口的近七成。據估計,婆羅門占據了印度政府和司法部門中超過70%的職位。
種姓世襲,不易更改。盡管印度獨立以來,種姓制度已遭廢除,但要徹底消除幾千年來種姓制度造成的歧視現象還任重道遠,尤其是在鄉村地區,情況尤為嚴重。

至於印度民主,1947年印度獨立後,便將英國殖民主義時期確立的議會制度全盤接受下來,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加以修訂完善,它在形式上是與西方、特別是與英國的民主政治體制基本上是一致的。
印度有一部完善的規定議會民主政體的憲法,這是印度民主政治的標志。
印度實行普選制,至今有第十五次總統選舉,其民主性基本不用質疑。
但印度貧富差距嚴重,種姓制度亦有大量殘余。
說其民主有待完善應該是比較客觀的

8. 印度的政治制度有哪些方面優於我國

我認為沒比較意義,雖然不排除某些人士鑽什麼牛角尖,闡述些什麼理由。正如小平同志所說的,判斷政治制度的優劣要看三方面:一是這個國家政局是否穩定;二看它是否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三看人民生活水平有沒有提高。

這是很實在的東西,比空談實在的多。

當然,這並不是說別國(包括印度)沒有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但印度相對於中國,實在沒比較意義,你找個客觀上說的過去的國家還可以,這……太為難。尤其是政治制度方面,太強調可適應性了。能簡單說哪國「民主」了,這個國家就好,就是天堂了嗎?舉不出具有全面代表性的例子,還是馬克思主義的一些基本原理能解釋問題,面對這個世界,馬克思可以自信的說他能解釋一切現象,但卻無法取消規律。馬克思在《資本論》的序言中說過,指出規律,並不是要超越什麼階段,但這些規律能「減少分娩的痛苦」。

9. 印度為什麼法治程度低(例如至今還存在等級制度)卻科技水平高(比如

從整體上看中國的軍事實力更強些,但是印度的軟體技術比我國要先進些向亞內洲的矽谷容--班加羅爾。其軟體技術出口到美歐的國,因而對軍力有很大幫助。科技水平;中印各有所長但整體還是我國更強些,基礎設施更完善但與歐美還有一定差距。

熱點內容
公司法人變更的股東會決議 發布:2025-07-03 16:45:55 瀏覽:663
吳江律師行 發布:2025-07-03 16:37:34 瀏覽:38
最新勞動法工資規定深圳 發布:2025-07-03 16:22:22 瀏覽:454
高郵律師 發布:2025-07-03 16:22:21 瀏覽:439
民法典完善了哪些法律 發布:2025-07-03 16:07:59 瀏覽:207
唐忍法規鏈接 發布:2025-07-03 15:33:07 瀏覽:661
提貨單質押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03 15:13:42 瀏覽:765
西南2015法律碩士 發布:2025-07-03 14:56:07 瀏覽:260
2016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重點 發布:2025-07-03 14:42:55 瀏覽:777
司法體驗 發布:2025-07-03 14:42:33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