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以民主法治

以民主法治

發布時間: 2021-02-12 06:30:13

『壹』 談談你對民主法治的認識

發展民主,健全法制,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要求。構建和諧社會,最重要的是加強民主法制建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重點是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快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設;擴大基層民主,保證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強政府立法工作;繼續推進司法行政體制改革,維護司法公正。

『貳』 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

按照抄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和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原則,以改善民生為重點,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

『叄』 民主與法治的關系

民主與法治的關系是:法治是民主的基礎和保障,離開了法治,便沒有真正的民主版,民主不過成了權虛假騙人的幌子。
民主就是人民當家作主,人民定期選擇符合自身利益的人或團體來組成政府治理國家和社會,對政府的施政實施監督,防範並制止政府幹違反人民利益的事,比如貪污腐敗等。
法治就是依法治理國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個人、團體或集體都不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權,都得認可、接受法律的尊嚴、權威和決斷。 法治是對以各種特權為基礎的人治的否定,它以平等公正為原則,有效地消除了社會特權,既維護了人民大眾的權益,也保障了每個人的基本權益,確保了人民當家作主、社會穩定和諧。
感覺對於處在走向民主和法治的發展中國家來說,法治先行一步,會更有益於民主的早日實現。

『肆』 什麼是民主法治

首先,民主法治促進和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
其次,民主法治培養和規范社會的回誠信友愛
再次、民主法治答為社會充滿活力提供激勵機制和規則
第四、民主法治是保持安定有序的前提條件
第五、法治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必要手段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構建和諧社會

http://www.cass.net.cn/file/2006102782140.html

文章出處: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

『伍』 以民主與法治的關系為主題200字歷史作文

民主與法治是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目標與基本內容。民主與法治既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又存在本質區別甚至相互制約。正確認識民主與法治的關系,有助於正確把握並深入貫徹落實「民主法治15條」的精神實質。

民主與法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

民主與法治本質上分屬於不同的理論范疇。民主一詞源於希臘字「demos」,意為人民,系指在一定的階級范圍內,按照平等和少數服從多數原則來共同管理國家事務的國家制度。民主治國儼然成為近現代政治發展的基本趨勢。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公民依法享有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面的民主自由權利。」從根本法的高度,提出了民主政治要求。而法治則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一種治國方略,法治基本含義可概括為「法律至上、權力制約、司法公正」。作為一種治國方略,「依法治國」在我國1999年憲法修正案中得到正式確認。

民主與法治是現代憲法機制良性運作的雙翼。兩者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統一的。體現為:民主為法治奠定基礎,法治為民主提供保障,這也正是現代民主法治所追求的目標。具體來講,法治將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為民主創造一個可操作的、穩定的運行和發展空間,把民主容易偏向激情的特性引導至理性的軌道,為民主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法治則通過對一切私人的、公共的權力施以必要的法律限制,從而保障公民權利,維護民主秩序;同理,民主也為法治注入新的內容和動力,以民主機制形成的法律制度,更能體現公共利益的導向,使法治為保障人權、自由及促進人們的幸福生活服務。

民主與法治也非絕對的天然盟友。缺乏民主的法治,法律往往淪為工具,法治就不可能真正實現,成為「形式法治」。而缺乏法治的民主,由於缺欠憲法與法律制約,往往借「民主」之名,實施多數人暴政,人權無法得到保障,難免走向另外一種極端。在現代民主法治社會中,以法治支持民主秩序,並藉助民主來完善法治。

綜觀世界各國民主與法治的發展經驗,並不存在絕對普適的制度構建模式。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有發達的法治制度,但卻缺乏民主表達機制。或者有發達的民主機制,但卻未形成完善的法治。中國是個大國,利益格局復雜,加之改革開放正處於推進的關鍵時期,積極穩妥將民主與法治協調推進是一種務實的做法。

『陸』 什麼叫民主法制意識

民主法治意識是指對民主法治的認識程度。
民主與法治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法治若不以民主為實質和靈魂,若回不是對人民群眾的全部社會權利與責任予以落實和保障,就難免成為少數人的特權,難免淪落為人治主義的強力工具。民答主若不以法治為根本形式,通過系統的程序和規則落實為法制,民主就只能停留在願望中。民主與法治相分離的結果,往往要麼是演變成無序化的動亂,要麼是倒退回僵化的專制。[1]
民主與法治是中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法治中國建設的目標與基本內容,是實現中國夢的雙翼。民主為法治奠定基礎,法治為民主提供保障,這也正是現代民主法治所追求的目標。法治將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為民主創造可操作的、穩定的運行和發展空間,為民主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以民主機制形成的法律制度,更能體現公共利益的導向,使法治為保障人權、自由及促進人們的幸福生活服務。

『柒』 民主與法治的關系

民主與法治的關系是向互保證的,民主可以讓人們干自己喜歡乾的事情,法治是對民主起到維護的作用,保證了人民追求自由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追求才行,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

『捌』 民主當以什麼為重法治當以什麼為念

民主以公平為重,法治以公正為念。

『玖』 民主法治是什麼

民主(或譯民主制、民主主義)從其字面上來看(源於希臘文;人民;;統治),代表著由人民統治。至於民主的統治方法、以及其「人民」的構成范圍則有許多不同的定義,但一般的原則是由多數進行統治。民主通常被人與寡頭政治和獨裁政治相比較,在這兩種制度下政治權力高度集中於少數人手上,而沒有如民主政治一般由廣大人民控制。民主一詞經常被使用於描述國家的政治,但民主的原則也適用於其他有著統治行為存在的領域。
民主的形式
直接民主—又稱為純粹民主,是一種人們直接投票決定政府政策的制度,例如決定是否接受或廢除某種法案。之所以稱為直接是因為決策的權力直接由人們所行使,而不經過任何媒介或代表。在歷史上,這種形式的政府相當少見,因為在實踐上要將人們全部聚集起來投票相當困難,所花費的成本和時間都非常高昂。所有直接民主都屬於較小型的共同體,例如城邦。最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的雅典民主。

代議民主則是較常被採用的制度,之所以稱為代議制是因為人們並非直接投票決定政府政策,而是選出民意代表來參與政府實體或議會。民意代表可能是由全體選民選出(如比例代表制)或代表特定的區域(通常是依據地理劃分的選舉區),一些制度則混合了這兩種方式。許多代議民主制也結合了一些直接民主的成分,例如公民投票。

許多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也聲稱擁有民主,例如(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但他們明顯的將政治權力給予統治階層的共產黨成員,稱之為民主集中制。馬克思列寧主義者認為民主應是由無產階級對人民群眾的民主和對敵人的專政的統一,即「無產階級專政」,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民民主專政政治體制。

在今天,民主通常用以稱呼代議民主制的其中一種形式—自由民主制,在自由民主制里被選出的民意代表、以及多數人的民意在行使決策權力時必須受到法治的限制,通常是用一套憲法加以管制,以強調對於個人和少數派的自由和權利的保護。這種形式的政府在近年來越來越常見,目前世界上將近一半的人口都生活在自由民主制政權之下

相反的,非自由民主制則用以形容那些「有民主」、卻沒有保障自由的制度。這在許多後蘇聯的國家相當常見,不過這種現象並非最近才出現的。
法治:由統治者通過強制性的法律來治理國家,管理社會。法律由人民制定,統治者嚴格依據法律進行統治,形式上統治者只對法律負責,統治者通過對法律負責來間接對人民負責。
(一)法治的涵義
法治是指以民主為前提和基礎,以嚴格依法辦事為核心,以制約權力為關鍵的社會管理機制、社會活動方式和社會秩序狀態。
(二)法治的具體體現
1.立法方面:亞氏強調立法必須遵守以下原則:一是反映中產階級的利益;二是研究國家的情況;三是考慮對公民尤其是青少年加強教育;四是靈活性與穩定性相結合。
2.執法思想。國家執政人員要嚴格執行法律。法律有明確規定的,應嚴格依法執行;法律規定不同詳的或沒有規定的,必須按照法律的原則來公正地處理和裁決案件。
3.守法思想。守法是法治的關鍵。國家必須加強對公民守法觀念的培養和訓練。
(三)法治的優越性
法治的優越性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而這種優越性主要體現在:第一,法律是集體智慧和審慎考慮的產物;第二,法律沒有感情,不會偏私,具有公正性;第三,法律不會說話,不能象人那樣信口開河;第四,法律藉助規范形式,具有明確性;第五,實行人治容易貽誤國家大事,特別是世襲制更是如此;第六,時代要求實行法治,不能實行人治;第七,實行一人之治較為困難,君主的能力和精力畢竟有限;第八,一人之治剝奪了大家輪流執政的權利。
(四)法治缺陷的彌補
在法律有所不及的地方可以採取三種補救措施:以個人的權力或若幹人聯合組成的權力「作為補助」;對某些不完善的法律進行適當的變更;加強法律解釋。主要是指法律的精神(法意)來對案件作出公正的處理和裁決。

法治是指在某一社會中,任何人都必需遵守法律,包括制訂者和執行者本身。國家機關(特別是行政機關)的行為必需是法律或法規許可的,而這些法律或法規本身是經過某一特定程序產生的。即,法律是社會最高的規則,沒有任何人或組織機構可以凌駕於法律之上。

法治的重要性
現代大部份國家都認同法治的重要,雖然他們產生法律、立法代表的方法不太相同。法治的好處在於能防止有特定的個人凌駕法律而傷害其他大多數人的利益。
法治,是以民主政治為前提和目標,以嚴格依法辦事為理性原則,表現為良好的法律秩序,並包含著內在價值規定的法律精神的一種治國方略。
...........................................................................
法治的重要性
現代大部份國家都認同法治的重要,雖然他們產生法律、立法代表的方法不太相同。法治的好處在於能防止有特定的個人凌駕法律而傷害其他大多數人的利益。
法治,是以民主政治為前提和目標,以嚴格依法辦事為理性原則,表現為良好的法律秩序,並包含著內在價值規定的法律精神的一種治國方略。
......................................................................
法制與法治的區別和聯系
法制和法治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兩個概念,不容混淆。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
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屬於制度的范疇,是一種實際存在的東西;而法治是法律統治的簡稱,是一種治國原則和方法,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是對法制這種實際存在東西的完善和改造。
2、法制的產生和發展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在任何國家都存在法制;而法治的產生和發展卻不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只在民主制國家才存在法治。
3、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項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而法治的基本要求是嚴格依法辦事,法律在各種社會調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權威性和強制性,不是當權者的任性。
4、實行法制的主要標志,是一個國家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監督等方面,都有比較完備的法律和制度;而實行法治的主要標志,是一個國家的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包括國家最高領導人在內,都嚴格遵守法律和依法辦事。
二者的聯系在於:法制是法治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要實行法治,必須具有完備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點和歸宿,法制的發展前途必然是最終實現法治。.................................................................

『拾』 法治對民主起什麼作用

民主與法治是辯證統一不可分割的,民主是法治的基礎,法治是民主的保障。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民主和自由,任何民主都是在一定法律許可范圍內的民主和自由。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第173條釋義 發布:2025-07-02 20:55:29 瀏覽:37
房地產公司股權抵押受法律保護嗎 發布:2025-07-02 20:47:29 瀏覽:648
一村以法律顧問簽約講稿 發布:2025-07-02 20:46:05 瀏覽:941
義務教育法屬於行政法律 發布:2025-07-02 20:44:36 瀏覽:351
江西勞動法關於產檢假的規定2015 發布:2025-07-02 20:43:31 瀏覽:98
法學神秘數字 發布:2025-07-02 20:38:39 瀏覽:541
員工出差補助勞動法 發布:2025-07-02 20:27:20 瀏覽:880
阜城司法網 發布:2025-07-02 20:21:33 瀏覽:929
掃射法官 發布:2025-07-02 20:06:47 瀏覽:231
經濟法對國家及社會價值是什麼 發布:2025-07-02 20:06:03 瀏覽: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