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當今國人的道德

當今國人的道德

發布時間: 2021-02-12 12:11:59

『壹』 如何看當今的道德現狀

我們現在的許多中國人,對道德的看法很矛盾很微妙:一方面承認人不能無道德,另一方面又認為道德在人生中所佔的比重不太大。能給災區捐些款、公交車上能給老人孕婦讓個座,就證明自己已是個很有愛心的人了,自己是個講道德的人。

這樣想、這樣做,當然沒有錯,只不過跟我們中國文化中的道德觀還差了一大截。

中國人說:道,道路,就是人人在此生都應該所走之路,此之謂「人道」。人道從天道而來。德,得也,由於所走人生道路正確而於己有得,如孝弟忠信即是。只有講道德,人類大群才能和睦幸福、長治久安,從而個人幸福也自在其中了。有良好的社會秩序才會有個人自由,社會秩序的維系主要靠道德,故講道德是每一個人天生的本分事。

正因如此,所以中國人視道德為人生第一要務,慾望、財富、享受等都是等而下之之事。具備了起碼的道德修養,才無愧於「人」之稱號,故中國人說「做人難」,一輩子都要努力做人。我們現代人都認為慾望的滿足才是人生第一要務,只有充分地「享受」了人生才算不枉在此世界來一遭,道德只是第二、第三位之事。這和傳統中國人的人生觀大相徑庭。

如三國第一人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自己卻清苦終生。其高風亮節為一般人所不及,故歷代中國人瞻仰不盡。今天我們提起此人,仍然發自內心的敬佩不已
。可見,道德來自於人之內心,是天生的,自然的,絕非外力強加。若諸葛亮當時憑借權勢作威作福,以慾望滿足為第一事,誰還會敬仰他呢?

許多人認為他人有難,自己能伸出援手,這才是講道德。實際上講道德並不需任何外在條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己本分事,就是最大的道德。做了父親,孝敬父母,愛護妻子,教育子女,這就是講道德;工作中,兢兢業業,盡職盡責,這就是講道德;生活中,與人言而有信,為人謀而盡忠,這就是講道德。可見,道德是人人可為之事,只需要盡己本分而已。就這么簡單。

問題是,當代社會中的許多人,連自己的本分也不願盡不想盡。做了丈夫,仍然只顧自己在外面吃喝玩樂,不顧愛人,不顧家庭;做妻子的,動輒威脅離婚,甚至紅杏出牆,還美其名曰尋找真愛;做官的不為民服務,做教師的誤人子弟,做醫生的草菅人命,做警察的警匪一家,﹒﹒﹒﹒﹒﹒大家都認為道德是可有可無之人生末事,慾望享受才是人生頭等大事,可人人都沒有基本道德,人的享受又從何而來呢?

進一步說,道德才是真享受,慾望滿足離享受還隔了一層。你是企業家,你辦好企業的目的不是為了自己發財而是出於社會責任感,當你看到成千上萬員工因為你的出色管理而安居樂業時,你的快樂是無法替代的,你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人生價值;你是教師,當你真正是以教書育人的使命感參加工作時,學生的健康成長就是你最大的快樂,你會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沉,自己有多麼重要。慾望滿足只是動物性本能,道德修養才是人類所獨具的。只有在此處,才將人類與動物區分了開來。孟子說:「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豈不令人深思?

『貳』 現在中國的道德狀況如何呢是不是很讓人擔憂呢

公民道德建設研究-認真實施《綱要》加強公民道德建設
中共中央印發《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兩年來,我國的公民道德建設邁出了可喜的步伐,出現了黨政領導重視、輿論傳媒關注、廣大群眾身體力行社會主義道德的良好局面。
公民道德「20字基本規范"深入人心。在人們的各種交往中,"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已成為判定行為是否道德的評價標准。不符合基本道德規范的思想和行為,愈來愈受到輿論的譴責和鞭撻;符合基本道德規范的思想和行為,愈來愈得到社會的鼓勵和表彰,社會道德風尚正朝著更加健康、向上的方向發展。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在公民道德建設中顯示了強大的力量。特別是在抗擊非典斗爭中,廣大人民群眾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團結互助、和衷共濟,迎難而上、敢於勝利,充分顯示了公民道德覺悟不斷提高和道德品質的不斷升華。兩年來,我國公民道德建設對於推動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運

行、促進整個民族素質的不斷提高,都產生了明顯的積極作用。

經黨中央同意,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決定將《綱要》印發的9月20日,定為"公民道德宣傳日",這對於進一步加強公民道德建設,促進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和社會風氣的改善,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機不可失、時不我待」。我們一定要抓住有利時機,總結兩年來公民道德建設的經驗,認清當前道德建設中亟需解決的問題,強化道德建設「重在實踐」的關鍵環節,不但要使「20字基本道德規范"家喻戶曉,而且要使之成為每個公民身體力行的自覺准則。

要重視「養成教育」。在道德建設中,對於道德的基本規范,要通過家庭、學校和社會各個方面的積極配合,經常進行啟發、誘導、培養和教育,並輔以一定的制約和獎懲,日積月累、堅持不懈,使人們形成鮮明的榮辱觀念,並自覺地按照道德基本規范去做。只要確立了履行道德規范為榮、違背道德規范為恥的觀念,就會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強大的輿論力量,促進道德風尚的提高。古人說「習與智長、化與心成」,就是說要隨著智慧的增長,使基本道德規范逐漸形成為人們的品性;又說「習慣成自然」、「習以成性」,也是說的這個道理。在公民道德建設的運行機制中,除了各級領導重視、傳媒強化輿論、經濟政策和法律支持等,還須要輔以一定的管理和某些獎罰的規定,以期能加強道德教育和道德養成的效果。



總結《綱要》頒布兩年來取得的巨大成績,我們進一步認識到,公民道德建設的實踐,對於建立和發展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有著重要的意義。

從一定意義上,我們可以說,公民道德建設本身就是建立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決不僅僅是一種觀念的框架,更不是從思想家們頭腦中憑空構想出的一個體系。從根本上說,它只能從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關系和政治關系中,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道德的實然和應然中,特別是從廣大人民群眾的道德實踐中概括和歸納

出來。理論工作者能否對社會主義道德體系進行正確的研究、分析和概括,關鍵在於能否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把社會的道德實踐上升到理論。我們要把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和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體系緊密結合起來,要以公民道德建設為契機,促進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建立,以公民道德建設的成果來推動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同時,我們要在建立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過程中,增強公民道德建設的力度,使二者相輔相成,協調發展。當然,從范圍上看,社會主義道德體系要比公民道德建設的范圍更為廣泛,它涉及的方面更多。我們要建立的道德體系,不僅要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還要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

《綱要》對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作了全面的、多層次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人際關系的新概括,對公民道德建設的指導思想和方針原則,對營造公民道德建設的社會氛圍和大眾傳媒等在道德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對道德建設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特別是對黨的各級幹部在道德建設中的作用等均作了精闢闡述。這不但是對當前公民道德實踐的概括,也是對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關系、道德實踐的科學概括,對於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體系,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既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依法治國,同時,也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要把法制建設與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為了實施依法治國,必須建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保障法治的順利實行;同樣,為了實施以德治國,還必須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沒有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形成、建立和完善,我們就不可能實現「以德治國」的目標。

《綱要》明確提出,要「通過公民道德建設的不斷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而如何「通過公民道德建設的不斷深化和拓展」,以達到逐步形成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目標,是我們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時所應當認真對待的一個問題。加強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公民道德建設,不但為我們找到了一個切入點和突破口,而且為我們提供了指導思想和實踐基礎。通過公民道德建設的深化和拓展,我們將在以下幾個重要的方面,逐步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

首先,要進一步加深對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指導思想、核心、原則和基本要求的認識,要在公民道德建設的實踐中豐富和完善對它的認識和理解,以有助於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建立;第二,要把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建設同法律體系的建設聯系起來,把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有機地結合起來,把法律的相關規定、預防犯罪和犯罪後的教化納入到道德建設的要求之中;把守法和違法提高到善與惡、道德與不道德、光榮與恥辱的高度,以守法為光榮,使守法成為做人處事的重要道德品質;第三,要根據新的時代要求,梳理、辨析中華民族幾千年形成的傳統美德,並賦予傳統道德以新的內容,通過公民道德建設的實施,取得廣泛的認同;同時,要借鑒世界各國道德建設的成功經驗,按照以我為主和為我所用的原則,形成更加完善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第四,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規范體系,把「20字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進一步同社會生活的需要和具體情況結合起來,形成能夠涵蓋各個方面的規范體系網路;第五,要發揚黨領導人民在長期革命斗爭與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道德,弘揚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鐵人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抗洪精神和抗擊非典精神等,更好地在道德建設中形成新的有時代氣息的道德要求;第六,進一步加強道德建設的法律支持、政策導向和制度保障,使我們的道德建設建立在更加堅實的基礎之上;第七,在公民道德建設的過程中,通過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強化褒善貶惡、祛邪扶正的輿論力量,使人人都能從自身做起,力行道德,而且能對一切不道德的行為加以抵制,這對完善社會主義的道德體系,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第八,在道德建設中,一方面要加強道德教育,充分運用道德的感化力、勸導力、說服力和輿論的壓力,教人向善,另一方面,還應通過一定的管理規定和獎懲手段,更好地激勵人們棄惡從善。在當前,要通過誠信機制的建立,探索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整體運行機制,促進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建立、發展和完善。總之,公民道德建設的實施,必將為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體系創造條件,提供經驗,它的拓展和深化,必將對建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法律規范相協調、與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產生重大的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在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法律體系方面,我們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努力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的道德體系,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是現實生活向我們提出的一項重要、艱巨、長期而又緊迫的任務。

在看到我國道德建設所取得的可喜成績時,我們還應當清醒地看到,當前道德建設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值得重視的問題。有的人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觀念淡漠,有損國格人格的現象時有發生;少數黨員幹部理想信念動搖、貪污受賄、違法亂紀,嚴重損害了黨的形象。這些情況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加強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建設,是以德治國的一個重要體現,是社會經濟能否持續健康發展、民族精神能否得到更好弘揚、道德風尚能否日益改善的重要環節。在當前,要大力克服一切忽視道德建設的有害思想,忽視以德治國重要性的錯誤思想,增強對建立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重要性、艱巨性、長期性和緊迫性的認識。一個社會的道德體系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需要認真探討、綜合創新,集中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

為了深入學習****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國」的論述和中共中央最近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建立,由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發起,由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道德科學研究院、房山區宣傳部和韓村河村四家單位聯合主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規范體系」理論研討會,於2001年11月2日至11月6日在北京市房山區舉行。徐惟誠、羅國傑、溫克勤、陳英、許啟賢、王福霖、夏偉東、萬俊仁、焦國成、葛晨虹等70 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以及從事精神文明建設的實際部門的領導參加了會議。與會代表就「社會主義道德體系與『以德治國』」、「社會主義道德體系與公民道德建設」和「社會主義道德體系與其他道德問題」等主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一)、社會主義道德體系與「以德治國」
與會學者指出,「以德治國」思想的提出,是對當今國內外治國經驗的科學總結,具有時代價值和世界價值,同時它也是對傳統文化的批判繼承,是對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創新,是對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豐富和發展,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學者們從本體論和人性論的角度,對「以德治國」的策略進行了解讀,認為作為本體論意義上的「以德治國」,是對人自身的生存方式及其全面發展內在規定性的把握和引導,人的內心反省、自律和外部輿論的教育約束構成德治的基本路徑依賴,其合理性深源於它的「合乎人性」,即人自身全面發展的需要。
圍繞這一主題,學者們對「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學者們指出,「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都是治國的指導思想和價值原則,二者相結合的思想科學地闡明了道德和法律的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關系。由於二者所追求的價值目標是一致的,因而我們才有可能將其結合起來。對於在現實中如何對待二者的關系,與會學者們一般認為應該「德法並舉」。首先,這是由法律與道德、法治與德治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唇齒相依的關系決定的。由於它們是用不同的方式對社會生活中的不同范圍進行調節,並且它們調節的效果也不相同,因而決定了我們不能單一的依賴其中的一方。其次,「德法並舉」是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客觀要求。一方面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加強法制建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沒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就不可能形成規范的是市場經濟,也就不可能有完善的市場經濟。另一方面,市場經濟是道德經濟,遵守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等價交換等道德規范也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法制建設和道德建設對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分別從不同的方面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最後,「德法並舉」是由法律和道德自身的關系決定的。法律是最低道德底線,是最基本,但是又是社會生活所不可或缺的。法律只有建立在社會公認的道德基礎之上,才能成為良法,才能為人們所遵守。道德對法律有價值評價和導向職能,法律對道德有保障作用。正因為如此二者不可偏廢。
再者,學者們對「德治」和「人治」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學者們一致認為,在當今的社會條件下,「德治」不會導致「人治」,更不能與「人治」相等同。「人治」是小農經濟的產物,是以自然經濟為基礎、血緣為紐帶、君主暴政為模式的,它是一種「德治」,但是卻和我們現在所提的「德治」決然不同,我們的「德治」是以市場經濟為基礎、法治為保障、民主自由為目標。這種以尊重個人權利、強調人格平等的全新價值背景使「德治」具有了合理性。在這里值得注意的問題是「人治」在一定意義上來講,和儒家的思想有一定的聯系,又不能完全等同於儒家思想。我們必須明確這一點,以便對儒家思想的評價做出合理的評價。
最後,對於「以德治國」中如何「治」的問題,與會代表提出,「德治」是一種「善治」,「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會管理過程,它的本質就在於它是政府與公民對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國家與公民社會的一種新穎關系,是兩者的最佳狀態。「善治」要求以認同性、責任性、法治性、透明性、有效性為其原則。「德治」,從某種角度來說是一種普遍的「法治」,在「治」的過程中涉及到制度倫理化的過程、涉及到官德以及相應的監督和約束機制的建立。
(二)、社會主義道德體系與公民道德建設
學者們指出,《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頒布,是我國思想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主義建設的一件大事,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沒有任何一個政黨頒布過這樣的道德規范要點,來動員全國上下各個部門共同來奮斗,因而具有開創性。《公民道德實施綱要》是道德理論上的創新,是道德實踐上的突破,是「以德治國」方略的具體實施。《公民道德實施綱要》是對建國以來道德實踐經驗的概括、總結和提升,是全黨和全國人民智慧的結晶。這一道德體系從我國當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實際情況出發,反映了社會道德進步的發展規律,體現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與人關系的基本要求,使人民群眾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准則。
學者們認為《公民道德設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具有如下創新性:1)《綱要》強調的主體是公民。所謂公民就是指「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憲法》第三十三條)因而無論你是否是黨員、團員,還是在押的犯人;無論你是八旬老人,還是三歲孩童,只要你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就必須按《綱要》所說的去做。《綱要》中強調「公民」,而不是「人民」,說明《綱要》與以往的文件相比更具普遍性。「公民」作為一個法律概念,有利於道德建設和法律相結合。2)學者們指出,《綱要》中強調的不是道德規范,也不是道德教育規范,而是道德建設規范。可見《綱要》將道德看作是建設過程的產物,這在倫理學上是首創。以往道德被看作靜態的,在《綱要》中道德被看作動態的過程,是在不斷的建設過程中形成的。同時,《綱要》是「實施」綱要,因而具有可操作性,具有可實踐性,是每一個機關、團體、個人的可以確實去做的。3)學者們認為《綱要》中的規范是基本規范,是做人的基本的准則,這些規范並不與大公無私、為人民服務等更高層次的規范相沖突,而是為這些規范的實現奠定更豐實的基礎。《綱要》從個體的角度出發提出道德要求,這相對於以前從社會主義的角度來說,是一種創新。
學者們還探討了中國公民道德建設應該遵循的若干原則。1)堅持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結合的原則。進行公民道德建設,應該緊密結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實際,在全社會范圍內普遍形成對個人追求正當利益的行為的善的評價,對見錢思義、見利思義、見得思義思想和行為的認同,同時反對拜金主義、反對只講金錢、不講道德的行為。2)堅持繼承優良傳統和發揚時代精神相結合的原則。進行公民道德建設,我們不可忽視中國古代的傳統美德。中國古代傳統美德重視人倫關系的協調,重視精神境界的攀升,重視整體利益的追求等等,這些都值得我們借鑒。3)堅持尊重個人合法權益與承擔社會責任相統一的原則。一方面,公民道德建設是要從道德上,對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民主權利,對人們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獲得的正當物質利益的思想行為,給予輿論的支持和善的評價。另一方面,公民道德建設要引導每個公民自覺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勇於承擔自己應盡的社會責任。4)堅持注重效率與維護社會公正相協調的原則。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問題,既是經濟問題、政治問題、法律問題,也是道德問題。道德領域的公平和效率的問題,是其他領域的反映,堅持注重效率與維護社會公平相協調的原則,其目的之一是為經濟領域的效率和公平關系,建立良好的適宜的道德觀念和道德氛圍。5)堅持把先進性要求與廣泛性要求相結合的原則。道德境界是多層次的,同時由於社會眾人的道德覺悟也是多層次的,因而決定了我們的公民道德建設不能只從單一的角度出發進行,而需要將先進性要求和廣泛性要求結合起來。6)堅持道德教育與社會管理相結合的原則。道德規范從他律到自律的轉換過程是道德的社會化的一條必經之路,因而進行道德教育,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熏陶和培養。
(三)、社會主義道德體系與其他道德問題研究
與會學者認為可以從如下三個角度來建立社會主義道德體系:1)從制度生產關系的高度確立社會主義性質的「社會道德」體系。在這一層面,我們應當認真研究社會主義道德,確立社會道德體系的框架、核心、原則以及各種要求;提倡共產主義道德;要注意防範和克服非公有制經濟基礎上產生的非社會主義道德。2)從組織生產關系的角度確立「市場經濟道德體系」。首先要建立導向性的宏觀調控的基本道德原則;其次要用社會主義思想改造、充實一般市場經濟通行的原則,使其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德原則;最後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生產、交換、分配、消費領域及對外貿易中的道德規范。3)培養完善的「個人道德體系。在我國當前,個人品德的問題,實際上就是每個公民的品德問題,開展公民品德教育與研究,有助於道德落實到每個具體人的具體行為,有助於法律對道德的支持。
對於如何實現道德的公正,與會學者認為必須建立明確道德義務與道德權利,建立完善的奉獻與回報機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德規范體系中,也存在著道德義務和道德權利的問題。集體主義道德原則既規定了要求人們的道德義務,又規定了保障人們的道德權利。道德義務和道德權利不同於其他的權利和義務關系的地方在於道德義務對於道德權利的先在目的性和主體自律性。道德權利不是道德義務的簡單對應物,而是道德主體在履行了一定的道德義務之後,客觀上理應得到的相應權利回報。這是道德權利和道德義務特殊關系的要求,也是社會公正在道德領域中的一種體現。在現實生活中由於缺乏一套良性的奉獻與回報機制,導致了道德義務與道德權利的脫節,導致了道德的不公正。因而我們應建立相對完善的奉獻與回報機制,重建道德的公正,這是加強社會公民道德建設,培養提高全民道德素質的有效途徑。
面對經濟全球化,我國的道德機制面臨何種挑戰呢?經濟全球化是二戰以來生產和資本國際化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的重要標志。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競爭,就其本質上來講是道德素質和道德力的競爭。我國面臨以下的挑戰:1)影響公平競爭的利益壁壘和舊有政策舉措受到了挑戰。2)商品市場服務體系及傳統的服務意識受到了挑戰。3)企業經營理念受到了挑戰。面對挑戰,我們應加強政府職能的道德化;「培育」道德資產,激活生產要素;「信譽至上」樹企業形象。學者們認為經濟全球化與生態危機有著必然的聯系,而我們要走出生態危機的困境,首先必須打破兩個神話:一個是關於科技的神話,一個是關於市場的神話。
除此以外,在研討會中,與會代表還探討了文化領域的道德問題,教育領域的道德問題,生態領域的道德問題等等。

美國密歇根州希爾斯代爾市,剛滿18歲的高中生塞申斯拿出自己打工所獲的700美元作競選經費,通過選舉擊敗現任市長,成為美國目前年齡最小的在任市長。塞申斯正式上任後,將早上去上課,直到下午2時50分下課,下午3時以後到市府辦公。

塞申斯的成功讓人想起了「自古英雄出少年」這句古話。然而,18歲的塞申斯如果在中國,情形又會怎樣?

第一,他可能會輟學。用我們的標准來看,塞申斯的父母都已失業。他的家庭應該屬於城市低保家庭,塞申斯也屬於窮人的孩子。這樣的家庭很可能因交不起昂貴的學費,而使塞申斯被迫輟學打工掙錢。

第二,他會承受著巨大的高考壓力。雖然這幾年我國的高等學校每年都在滾雪球似的不斷擴招。但是,上大學、上好大學的壓力還是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在學生們的身上。很多學生從早晨6點左右起床,就一直忙到晚上12點左右。長時間的疲勞學習,使學生們腰酸背痛,眼睛近視了,身體素質下降了。整個人都昏昏沉沉的,時事政治都不關心,哪還有心思競選什麼市長啊。

第三,他會被父母寵著。在中國,哪個家長會放心一個18歲的孩子?你看,一到學校開學時,不管是18歲以上的大學生,還是18歲左右的中學生,家長們都陪著給送到學校。報道、交錢、領書、找廁所等等,什麼細小的環節家長都給考慮到了。為什麼?不放心啊。

第四,他會被學校關著。18歲的孩子正是苦讀書的時候。在學校,老師們為了讓學生考個好成績,也為了給學校爭光,給自己掙獎金,常常坐在班級看著學生上自習。而且,為了安全起見,學生進了校園後,如果不寫請假條,沒有老師的批准,休想邁出大門一步。

第五,他參加市長競選會被指責為異想天開。雖然從法律上來說,18歲的高中生已經是成年人了。但是,18歲的人要想競選市長,有幾道硬杠杠他是必須要考慮的。比如,他有大學本科學歷嗎?他有擔任市長所需要的正科、副處職位若干年的任職資歷嗎?他的身高、體重符合公務員體檢標准嗎?這一切,18歲的塞申斯當然都沒有。什麼都沒有,塞申斯自然也就沒有競選市長的資格。

令我們詫異的是,以上的條條框框,塞申斯都沒有碰到。因為有一個寬松的人才成長和人才認同的環境,有一個靈活的人才選拔機制,所以塞申斯才能夠在諸雄爭霸中脫穎而出,嶄露自己的才華,成為一顆讓人羨慕的明星。

當然,塞申斯的情況只是個例,不能代表美國青年的整體成長狀況,也不表明「美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我們當然也有我們的優勢和長處,也有我們引以為自豪的方面。然而,善於學習一切民族的優點和長處,本來就是我們這個民族,更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可貴品質。從美國18歲男孩當選市長這個個例里,我們難道不該反思我們在人才教育、培養、選拔、使用等等方面的欠缺和不足嗎?我們難道不該改進、摒棄那些不合時宜的陳規陋習嗎?

『叄』 當今中國人為什麼道德日趨淪喪

人們往往將目前中國社會的道德和精神危機歸咎於改革開放政策,認為回主要是發展答經濟、搞市場經濟產生的惡果.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環顧四周,歐美國家照樣搞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經濟遠比中國發達,為什麼其社會道德傳統沒有...

『肆』 你認為中國當今社會道德的總體情況是怎樣的

我覺得現在的教育水平在不斷的提高,當今社會的總體道德水平都在不斷提高。

『伍』 如何看待當代中國人的道德現狀和發展前景

我們現在的許多中國人,對道德的看法很矛盾很微妙:一方面承認人不能無道德,另一方面專又認為道德在人屬生中所佔的比重不太大。能給災區捐些款、公交車上能給老人孕婦讓個座,就證明自己已是個很有愛心的人了,自己是個講道德的人。

這樣想、這樣做,當然沒有錯,只不過跟我們中國文化中的道德觀還差了一大截。

『陸』 你認為當今中國社會道德的總體情況是怎樣的

我認為當今中國社會道德情況是基本穩定的。總體上算比較好的,但是還有一些個別的例子,在危害中國社會道德。所以還需要加強對道德的宣傳

『柒』 當今社會出現了哪些道德問題

【叫陣人性具有的道德】
什麼是道德?有何用?從古今大量褒貶的人物可知,專它是對人屬性有實用的抑惡揚善、獎勤罰懶、互助友愛,尤對將失足者可用道德規范懸崖勒馬的作用。對社會有促文明、公正、進步和匡正歪風的意義。它是生於每人思想上的良知、法庭,明確自己的言行什麼是好的、壞的、該乾的。道德應是人類統一的,否則各行其是必亂,在目前世界法律無望統一時,先提倡統一道德的推行是可能的,以促世界和平。草擬如下,歡迎批評、修改、達共識 。
一,道德定義:凡一切不圖報償的公正利他利眾(善行)的科學思想和言行都是道德的,光榮,提倡。凡一切合理、法利己也利人利眾的事業,是人生應盡職責,必做,戒懶。凡一切非理、法損人損公利己(或不利己)的非科學思想和言行,都是缺德的,無恥,禁忌。
二,道德界定:道與德不同,道是站在平等基礎上的講道理,其評判標準是人民法律,道似人人必行的唯一(法律)軌道,凡出軌善的(奉獻)科學思想和言行就是德;凡出軌惡的非科學思想和言行就是罪錯 。
三,道德范疇:人類之愛。
85歲盧建申[email protected]中國。天津

『捌』 當代中國人的道德狀況及生存狀態存在什麼問題

低收入的斤斤計較,高收入的揮霍,中級收入的也有兩極分化,一方面力爭上游,一方面自傲。

這裡面道德,和生存狀態都有包含。

『玖』 如何評價當今中國人們的社會道德觀(積極方面)

很多時候我不想那麼做,可是生活會活生生的逼著你去做,人首先是生存,然回後才答能談生活。從有歷史起一直到現在,絕大部分的國人還在為生存而努力,生活離我們很遠,那麼這樣的社會就談不上真正健全的社會道德觀。在生存面前,首先是自然法則,然後才是人性。真要評價,只能說當今中國是一個弱肉強食,冷漠自私,在文明與野蠻間徘徊的社會。

『拾』 當今社會的道德標準是什麼

愛國 責任 奉獻仍是當今社會道德的最高標准.
曾幾何時,市場經濟大潮沖擊了一切,包括我們的社會道德,人的良知在淪喪,責任在缺失.這次地震,使全民社會道德有了一次大的提升.再一次明白了什麼是重要的,那就是不管你權多大,位多高,名多大,都要記住愛國 責任 奉獻.
在這次救災中,為什麼一些名星,名人受到了指責,他們也盡了愛心,也做出了行動,但,他們沒有盡到應有的責任。特別一個公眾人物應有的責任。一個名人,絕不僅僅是他一個個體,他是一個社會人,他代表著一面旗幟,他的言行會影響很多的人。對名人的道德要求,當然也要高於普通人。
這次救災,網民對一些公眾人物的批判,雖有過激的地方,但,這種批判很有必要,那就是社會名人、企業社會責任的缺失。一個公眾人物,平時可以高調,可以做秀,那麼在擔當社會責任的時候,也一定要高調,此時如果講什麼理性、不作秀,那就是不想承擔社會責任的一種借口。
從年初任正非、張茵、馬明哲,以及現在的王石、馬雲,他們的所做所為沒有違法,也是為了企業利益最大化,但,他們的確沒有承擔應承擔的社會責任。當企業利益與社會利益相沖突的時候,那就不要一意孤行,鑽法律的空子,人心是很公平的。法律也許不會審判你,但,民眾聲音可以討伐你。
網民對社會名流的批判斷,不只是憤青,是對他們社會責任缺失的不滿。

熱點內容
勞動法關於值班時間的規定 發布:2025-07-02 21:22:15 瀏覽:498
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畢業 發布:2025-07-02 21:15:28 瀏覽:711
人民法院評估拍賣 發布:2025-07-02 21:05:43 瀏覽:585
刑事訴訟法第173條釋義 發布:2025-07-02 20:55:29 瀏覽:37
房地產公司股權抵押受法律保護嗎 發布:2025-07-02 20:47:29 瀏覽:648
一村以法律顧問簽約講稿 發布:2025-07-02 20:46:05 瀏覽:941
義務教育法屬於行政法律 發布:2025-07-02 20:44:36 瀏覽:351
江西勞動法關於產檢假的規定2015 發布:2025-07-02 20:43:31 瀏覽:98
法學神秘數字 發布:2025-07-02 20:38:39 瀏覽:541
員工出差補助勞動法 發布:2025-07-02 20:27:20 瀏覽: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