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法學方法
A. 法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法學的綜合研究方法:
①當代西方綜合法學派首倡的一種研究方法,本世紀初開始,西方法學以自然法學;分析——規范法學、社會學法學為代表,形成三派鼎立之勢。他們之間進行無休止的論戰,各持法律的研究某一側面,對其意義無限擴大,試圖抹殺其他流派存在的意義。
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一些法學家紛紛指責上述三大法學派別的偏執和排他性,認為社會的、經濟的、心理的、歷史的和文化的因素以及價值判斷等,都影響到法的制定和實施,法律應是「形式、價值和事實」的特殊結合。
因此,用任何單一的絕對因素或原因來解釋法律制度、法律現象都是不科學的,必須在法學方法論上進行一場變革,要把對法律的價值分析、形式分析和事實分析結合起來,採取全方位、多層面的研究勢態,於是,法學的綜合研究方法便應運而生。
提倡這種方法論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有:美國的哈爾及其《綜合法學》,丁·斯通及其《法律制度和法學家推論》,博登海默及其《法理學》,以及前西德的費克納等。綜合研究的方法,目前在西方法學界已產生了相當的影響,因為以學科發展的內在規律看,流派和方法論的相互吸收、兼采博取,乃是學科發展的推動力之一。
然而,作為一種方法論,綜合研究的方法實質上是對三大流派研究方法的折衷,其涉及的內容龐雜而無邊際,仍然帶有較大的主觀隨意性。
②從多角度、多層次來研究法律現象的一種研究方法,這些方法具體包括哲學的、歷史學的、社會學的、比較法學的、注釋法學的、價值論的、語義分析學的方法等。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研究方法,可以對法律現象的各個方面、各個因素有更深刻的把握。
(1)基本法學方法擴展閱讀:
從法的形式角度說,包括憲法、法律、法規以及其他各種形式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從法的體系角度說,包括憲法、行政法、民商法、經濟法、訴訟法、社會法、刑法、國際法、程序法以及其他各種部門法;
從時間角度說,包括古代法、近代法、現代法和當代法;
從空間角度說,包括該國法、外國法、本地法、外地法;
從一般分類角度說,包括國內法和國際法、根本法和普通法、一般法和特別法、實體法和程序法;
從表現形態角度說,包括動態法和靜態法、具體法和抽象法、紙面法和生活中的法、理想法(如自然法)和現實法(如實際生效的法)等等。
法學只有將所有這些不同意義上的法盡收眼底,加以研究,才算是名副其實的法學。
B. 管理方法的基本方法
管理的基本方法包括行政方法、經濟方法、法律方法和教育方法。 含義:行政方法是行政機構通過行政命令、指標、規定等手段,按照行政系統和層次,以權威和服從為前提,直接指揮下屬行動的管理方法。
特點:權威性、強制性、垂直性、具體性
優點:
1、有利於管理系統的集中統一,避免各行其是。
2、有利於管理職能的發揮,強化管理作用。
3、有利於靈活的處理各種特殊問題。
缺點:
1、行政方法的管理效果直接受到組織領導水平的制約。
2、強點集中統一,不便於分權管理。
3、扭曲經濟價值規律。 含義:法律方法是指運用法律這種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以及相應的社會規范來進行管理的方法。
特點:規范性、嚴肅性、強制性
優點:
1、維護正常的管理秩序。
2、調節各種管理因素之間的關系。
3、促進社會主義的民主建設與民主管理。
缺點:
1、缺少靈活性和彈性,不利於處理一些特殊問題和新出現的問題。
2、原則上適用於管理的各個領域,但在某些領域,它顯得無能為力。 含義:經濟方法是組織根據客觀規律,運用各種經濟手段,調節各方面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以獲取較高經濟效益與社會利益的管理方法。
特點:利益性、靈活性、平等性、有償性
優點:
1、便於分權。
2、充分調動組織成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有利於組織提高經濟效益和管理效率。
缺點:經濟方法以價值規律為基礎,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自發性。 含義:管理的教育方法是指組織根據一定目的和要求,對被管理者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啟發其思想覺悟,以便自覺地根據組織目標去調節各自行為的管理方法。
特點:啟發性、真理性
優點:
1、激發人們持久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2、對其他管理方法的綜合應用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缺點:教育對於被管理者並沒有行政方法和法律方法那樣的強制性,也沒有經濟方法的誘導力。存在決定意識,人們的思想受到社會各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還受到傳統思想文化的影響。思想教育要真正產生作用,必須經過長期不懈的多方努力。
C. 什麼叫法學方法
法學方法論,是指對法律研究方法的研究,法律研究包括法學理論的研究和法律操作的研版究,而後者權又包括:法律解釋、法律推理、法律思維方法。
方法,在古希臘語中,即「通向正確的道路」之意。
法學的性質及其方法
學科的性質決定學科的研究方法,而學科的對象及領域決定了學科的性質。法學主要研究三個基本問題:1)應然法:回答法律應當是什麼樣子?關注的是法律的理想和價值。2)實然法:法律實際上是什麼樣子?關注的是律令和技術。換言之,法律的意思是什麼。如民法中的不當得利,揭示該制度的要件和技術問題。3)社會事實:應然法要解決的是法律的道義基礎和正當性,實然法使得法律的意思變得明確,如果法律在道義上是正當的,在意思上是明確的,那麼,這種法律就果真能夠發生作用么?我國的破產法運行的實施失敗,即是一個反例。因此,法學還要研究法律的作用與功能。
應然法…………………理想、價值………………價值判斷分析方法
實然法…………………律令、技術………………邏輯和語義分析
社會事實………………作用、功能………………社會實證分析方法
D. 簡述法學方法論的特點
簡述法學方法論的特點:
一、法學方法論是關於法學方法的理論和基本原理版。
如唯物辯證法是權馬克思主義法學研究的總的方法論。
二、法學方法論是一個關於方法的體系。
這些方法包括哲學、社會學、經濟學的方法。建立法學方法論,要求在各類法學方法之間,建立起足夠穩定、足夠嚴謹的聯系,納入到一個統一的理論框架中加以解釋和說明。
三、法學方法論用以保證研究結果的正確、妥當、令人信服。
分析方法以形式邏輯和類比為核心,圍繞規范問題展開;經驗方法以資料的研究和歸納為核心,圍繞事實問題展開;歷史方法以歷史背景和發展為核心,圍繞淵源問題展開;價值方法以目的為核心,圍繞理念問題展開。各種方法應綜合應用。
四、唯物辯證法應用於法學研究的特點,就是要在法學研究中,堅持以下方法論原則:
1、實事求是原則;
2、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原則;
3、堅持社會現象普遍聯系原則;
4、堅持歷史發展原則;
5、堅持對法律特別是階級對立社會的法律進行階級分析。
E. 基本的法律調整方式有
A.
積極義務的調整方式
C.
允許的調整方式
D.
禁止的調整方式
法律調整的基本方式有:積極義務的版調整方式,允許權的調整方式和禁止的調整方式.
(1)積極義務的調整方式,是指法律要求人們承擔作出積極行為的義務的調整方法.
(2)允許的調整方式,指法律賦予人們行為或不行為的義務的調整方法.
(3)禁止的調整方式,指要求人們承擔不為一定行為的義務的調整方法,以上三種調整方式,各有所用,不可缺一.
F. 法律初學者如何入門
法律學習看起來是枯燥的,但是找到方法也可以學好。首先就像你說的,內要緊扣課本。這並不是背容那些理論,學習法律我認為要弄懂它的體系,從民法這個概念整體入手,然後分支到主體、客體、法律關系等章節。這樣的一個整體就容易把握理論了。再就是做一些題目或者案例分析,強化重點並加以運用,就能融會貫通了。我也在學法律,希望能互相探討一下這些問題。
G. 求:管理的基本方法是什麼求答案
管理的基本方法包括行政方法、經濟方法、法律方法和教育方法。
1、行政方法
含義:行政方法是行政機構通過行政命令、指標、規定等手段,按照行政系統和層次,以權威和服從為前提,直接指揮下屬行動的管理方法。
特點:權威性、強制性、垂直性、具體性
2、法律方法
含義:法律方法是指運用法律這種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以及相應的社會規范來進行管理的方法。
特點:規范性、嚴肅性、強制性
3、經濟方法
含義:經濟方法是組織根據客觀規律,運用各種經濟手段,調節各方面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以獲取較高經濟效益與社會利益的管理方法。
特點:利益性、靈活性、平等性、有償性
4、教育方法
含義:管理的教育方法是指組織根據一定目的和要求,對被管理者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啟發其思想覺悟,以便自覺地根據組織目標去調節各自行為的管理方法。
特點:啟發性、真理性
(7)基本法學方法擴展閱讀
管理特點:
1、數據化
現代管理方法把傳統管理方法中的定性描述發展到吸納帶管理的定量計算上,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結合起來使管理「科學化」。實踐證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不可偏廢的兩個側面。
離開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就失去靈魂、迷失方向;而任何質量又表現為一定數量,沒有數量就沒有質量,沒有準確的數字為依據就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2、系統化
現代化管理方法廣泛採用現代系統理論,把系統分析方法應用於管理,使復雜的問題系統化、簡單化。現代化管理方法為管理人員全面地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提供了科學的數學模型,實行計劃、方案設計、辦法的最優化選擇。
3、標准化
現代化管理方法的運用,可以實現管理標准化。管理工作的標准化,就是按照管理活動的規律,把管理工作中經常重復出現的內容,規定出標准數據、標准工作程序和標准工作方法,作為從事管理工作的原則。
4、民主化
現代化管理中,不僅充分發展各級領導和專業管理人員的作用,更加重視調動與發揮全體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全體員工在管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H. 法學的研究方法可以分為幾種
答:法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
(1)階級分析方法
階級分析方法就是用階級和階級斗爭的觀點去觀察和分析階級社會中各種社會現象的方法。階級之間的利益關系決定了階級分析方法在法學理論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2)價值分析方法
價值分析方法就是通過認知和評價社會現象的價值屬性,揭示、批判或確證一定社會價值或理想的方法。價值分析方法之所以是法學的基本方法,就在於法學的一個基本任務是揭示法的應然狀態或價值屬性;法作為調整社會利益關系的規范體系,其本身就是一定價值觀念的體現。法學中的價值分析包括價值認知和價值評價,它們是價值分析過程的兩個不同的階段或方面。
①價值認知是以法律這個被認知的客體所蘊涵的價值屬性與價值元素為對象的,它要探究特定的法律制度是按照哪一個階級、階層的利益標准與價值觀念來調整社會關系和在社會主體之間分配權利、義務和責任的。價值認知的直接目的是如實地觀察和描述特定法律制度所包含的價值准則和價值排序。
②價值評價是從一定的利益和需要出發,按照一定的價值標准、價值准則對特定法律制度的總體或部分進行判斷與取捨。
(3)實證研究方法
①實證研究方法釋義
實證研究方法是在價值中立(或價值祛除)的條件下,以對經驗事實的觀察為基礎來建立和檢驗知識性命題的各種方法的總稱。
a.價值中立,指在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不可以用自己特定的價值標准和主觀好惡來影響資料和結論的取捨,從而保證研究的客觀性。
b.經驗事實,指可以通過人們的直接觀察或間接觀察而發現的確定的事實因素。
②實證研究方法類型
a.社會調查方法。社會調查是法學進行實證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其基本特點是研究者提出具體問題,擬訂出研究方案,通過觀察和實驗採集資料和數據,在此基礎上提出知識性的命題。
b.歷史研究方法。對法律進行歷史的實證考察,可以從總體上把握法律現象與經濟、政治、文化相互作用的歷史脈絡,從而深化對現實法律問題的認識。
c.比較研究方法。即對兩個或兩個以上事物進行比較研究的方法。它在學習和借鑒他國有益經驗以改進本國法律、推動國際法治發展、促進法律文化交流和法治文明互鑒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d.邏輯分析方法。邏輯分析方法在法學領域有特殊的重要意義,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法律規則本身就是一個由各種概念所構成並具有嚴謹邏輯結構的判斷和命題;二是由眾多規則所構成的法律制度和法律體系,是一個具有邏輯一致性的有機整體;三是適用法律規則解決個案糾紛時,只有嚴格遵循法律本身的內在邏輯推導出裁判結論,才有可能說服當事人和社會公眾相信法律和司法公正。法學研究中的邏輯分析主要在四個層次上被使用。第一個層次是法律概念與法律事實之間的邏輯關系;第二個層次是法律規則之間的邏輯關系;第三個層次是法律規則與法律原則之間的邏輯關系;第四個層次是法律原則之間的邏輯聯系。
e.語義分析方法。即通過分析語言的要素、句法、結構、語源、語境來揭示詞和語句意義的研究方法。
I. 簡述法律方法的特徵
法律方法具有強制性、權威性、嚴肅性、穩定性、規范性和防範性的特徵。
管理的法律方法是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形成逐漸出現並不斷完善起來的。它是以國家強制力為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和權威性的管理方法。行政方法也具有強制性,但與法律方法有很大的不同。行政方法的運用體現的是某一具體組織管理者的意志,由管理者的職權和威信去引導和控制下屬的行為;而法律法規體現的是國家的意志,由國家和及其所屬的各級、各類行政管理機關的強制力量來保證實施。法律方法比行政方法具有更高的權威性和更大的強制性。法律方法還具有嚴肅性、穩定性、規范性和防範性這些特點。法律、法規的制定必須嚴格依照國家關於法律、法規成立的程序和規定進行,一經形成,就具有相對的穩定性。社會生活總是處於不斷運動與發展過程中,當調整一定領域社會活動關系的法律、法規從適應到不適應情況的出現,就要考慮修改和重新制定,這是我們所指法律、法規相對穩定性的含義。司法,亦即執法,宅要是解決有法必依、執法必嚴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