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如何保護自己
發布時間: 2025-07-01 19:26:09
㈠ 《勞動法》該怎麼保護我的員工合法權益
如果你簽訂了正式的勞動合同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在正常醫療期,用人單位是不能解除你的合同
至於調換崗位的問題 則看你的病是否影響現在的工作 建議你找律師咨詢一下具體的解決方案
㈡ 如何用勞動法保護自己
勞動者作為一個弱勢群體沒有自己的生產資料,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勞動者的權益就能夠被用人單位所侵犯,勞動者應當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那麼勞動者該如何運用勞動法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關法律知識,整理了相關的內容,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勞動者該如何運用勞動法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
第一、應積極及時的學習和了解相關的勞動法律法規及政策,依法維權。
有的勞動者由於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政策不熟悉,不知道該如何來主張自己的合法權益,有的對勞動法規和政策理解不準確,不知道該如何應用,往往造成有的提出的仲裁請求會高於國家規定的標准,這樣不利於化解矛盾,不利於勞動糾紛的處理;有的提出的仲裁請求低於國家規定標准,無形中造成放棄了部分合法權益。所以,勞動者當遇到自己的勞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麼要學會學習法律知識,要麼要學會找法律專業人士去進行法律咨詢。總之,一定要及時地了解自己的爭議所涉及到的勞動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具體規定,爭取做到心中有數,依法維權,理性維權。
第二、與用人單位先行協商,擺事實,講道理
在維權實踐中,協商處理勞動糾紛,是一種雙贏的解決方式,不僅有利於化解矛盾,構建和諧勞動關系,而且雙方均能在短期內解決紛爭。尤其對勞動者來說,在許多時候都希望自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問題並得到實惠。這個協商和解程序雖不是必經程序,但是在實踐中確是一個解決勞動糾紛的好途徑。2008年5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條規定,發生勞動爭議,勞動者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也可以請工會或第三方共同與用人單位協商,達成和解協議。
第三、通過正規的調解組織進行調解處理
調解程序在現行的勞動爭議處理程序當中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2008年5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對調解程序作了更為完善、更為明確的規定,不僅將調解組織由原先的一種(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增加為三種(1、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2、依法設立的基層人民調解組織;3、在鄉鎮、街道設立的具有勞動爭議調解職能的組織),而且將調解程序縮短為15天時間。另外,對於一些特定的調解協議還賦予了法律效力。如因支付拖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事項達成的調解協議,用人單位在協議約定期限內不履行的,勞動者可以持調解協議書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無須再申請勞動仲裁或訴訟。上述這些新規定對於勞動者通過調解方式處理勞動糾紛都是非常有利的。
第四、向有管轄權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五條之規定,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達成調解協議後未履行的,勞動者可向有管轄權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
二、勞動者權益有哪些
在我國,勞動者享有廣泛的權利,諸如就業權、簽訂勞動合同權、勞動報酬權、休息休假權、勞動安全衛生保護權、職業培訓權、獲得社會保險福利權、提請勞動爭議處理權等。除上述權利外,勞動者還有其他法定權利:勞動者依法享有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民主管理的權利,參加勞動競賽的權利,提出合理化建議的權利,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革新、發明創造的權利,依法解除勞動合同的權利,對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拒絕執行的權利,對危害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行為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的權利,對違反勞動法的行為進行監督的權利等。
三、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法律特徵
(一)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勞動法》第一條;「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二)國家通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就業條件,擴大就業機會。《勞動法》第十條;「國家通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就業條件,擴大就業機會」。
(三)勞動法適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包括外資企業)。《勞動法》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按照上述情況,用人單位在給勞動者辦理勞動關系轉移怎麼辦理,通常由原用人單位和新用人單位協商由哪家公司負責經濟補償金,而且勞動者的年休假也是連續計算的。因此可以得出用人單位在將勞動者轉讓出去的時候是要支付經濟補償金的,其餘需要注意的情況只要按照上文明確的幾點注意即可。
以上就是為您詳細介紹關於勞動者該如何運用勞動法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的相關知識,所以勞動者一旦在公司的勞動過程中,受到相關的權益侵害之後,要懂得運用了相關的法律來保護自己的權益的,
㈢ 如何用勞動法保護自己
法律分析:當勞動者的權利受到損害時,可以首先提起仲裁,運用勞動法中的相關法條進行維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