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特定立法

特定立法

發布時間: 2021-02-13 18:46:37

⑴ 簡述立法的特徵

立法活動具有如下的特徵:

第一,立法是由特定主體進行的活動。回

第二,立法是依據一定的職權答進行的活動。

第三,立法是依照法定程序所進行的活動。

第四,立法是具有專業性和技術性的活動。

第五,立法是制定、修改、廢止或認可法律規范的活動。

(1)特定立法擴展閱讀:

在現代社會,各國的立法權一般由議會行使,各國的議會制度也不盡相同。三權分離立法機關。除了立法權之外,議會通常有權使用稅收。在兩院制的議會制中,下議院通常具有最基本的稅收權力,並且可以通過否決政府預算來控制稅收的使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不僅是立法機關,而且是最高權力機關。它擁有任命行政長官、首相和首席法官的權力,但並不單獨擁有所有的立法權力。行政機關和政府也有一定的立法權,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單獨頒布,具有法律效力。規則。

⑵ 立法的特點有哪些

中國的立法過程來的主要特點:自

1,在立法過程中,也客觀地存在著不同的意見,但沒有為此而產生不同的政治派別。

2,立法過程總體上是謹慎的。(「雙層結構」 ;三次以上的審議 )。

3,立法過程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開放性。

4,立法進程正在加快。

⑶ 法律在什麼情況下會對某一類特定對象立法,即使在其他地方已經規定了一般對象的情況需要什麼門檻

您好,如果這一特定對象群體較大,在社會上有足夠的影響力,且其法益需要保護或者某種行為需要規范的話,可能針對特定對象立法

⑷ 什麼是特定法律系統

特定法律抄關系,法律上沒有這個詞。是指法定的法律關系。
如撫養費,撫養權,是由法去規定的。相對不特定的法律關系。你買我賣中的買賣關系,你不買不成立,我不賣也不成立。這種是基於一種行為或事件產生的法律關系,為不特定法律關系。
不知回答的對不對。
現在特別是司法考試那些老師們,你說他們不懂法吧,還懂點,天天在那裡造法。造法的概念是第一。

⑸ 什麼是立法,司法

立法是指特抄定國家機關依照一定襲程序,制定或者認可反映統治階級意志,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的活動。
立法部門是現代社會中負責制定法律的機構,通常由當地公民按人口比例組成,通常稱為國會或議會,但亦有使用不同名稱。立法部門除了制定法律外,通常亦負責審批政府(行政部門)的公共開支要求、監督政府運作、同意司法首長的任命等。在議會制中,行政部門亦是由立法部門產生,向立法部門負責。在總統制中,行政首長並不由立法部門產生,而是分開選舉。但不論在何種制度中,由於立法部門掌握了公共財政的大權,可以說是最根本的權力來源。

司法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具體運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

⑹ 立法權包括哪些要素

「立法」(Legislation),一般又稱法律制定。西方國家的學者對立法概念的理解有所不同.古代中國與現代意義上的立法含義也有所不同。立法是通常指特定國家機關依照一定程序,制定或者認可反映統治階級意志,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的活動。
1.立法的概念

我國當今法學中,對「立法」一詞有四種理解。
從狹義的解釋來看,根據我國現行憲法,立法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設機關制定和變動法律這種特定規范性文件的活動。
從廣義來看,立法是指從中央到地方一切國家機關制定和變動各種不同規范性文件的活動。
兩者之間的解釋,立法是指一切有權主體制定和變動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動。
北大教科書解釋:立法是由特定的主體,依據一定職權和程序,運用一定技術,制定、認可和變動法這種特定規范的活動。
編輯本段
2.立法的特徵

第一,立法是國家履行職能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國家的一項專門活動。
第二,立法既包括有立法權的專門國家機關進行的立法活動,也包括經授權的國家機關進行的立法活動。
第三,立法是依照法定程序進行的活動。
第四,立法是一項包括多種法律變動的專門活動。
編輯本段
3.立法部門

立法部門是現代社會中負責制定法律的機構,通常由當地公民按人口比例組成,通常稱為國會或議會,但亦有使用不同名稱。立法部門除了制定法律外,通常亦負責審批政府(行政部門)的公共開支要求、監督政府運作、同意司法首長的任命等。在議會制中,行政部門亦是由立法部門產生,向立法部門負責。在總統制中,行政首長並不由立法部門產生,而是分開選舉。但不論在何種制度中,由於立法部門掌握了公共財政的大權,可以說是最根本的權力來源。
編輯本段
4.不同時期的立法

制定法律的權力不是一開始在議會手上的,在不同時代和不同國家中,立法權不盡相同。在原始社會時代,法律一般是習慣法,由一個氏族內大家共同的習慣組成,大家共同遵守。
在奴隸社會時代,法律已經成文,不同國家法律制定的權力也不同。獨裁君主國家,立法權屬於君主。在古代印度,則屬於祭司階層 - 婆羅門,隸屬於神權。古代雅典,立法權由奴隸主組成的議會共同決定。
在封建社會,立法權一般都掌握在君主手裡。
編輯本段
5.現代的立法

現代社會,各國的立法權一般都是掌握在議會,各國的議會制度也不相同。三權分立的國家,議會單 相關書籍獨掌握立法權。議會除了具有立法權外,通常都具有運用稅款的權力。兩院制的議會制度國家,一般下院掌握最根本的賦稅權,能以否決政府財政預算的方式控制稅款的運用。
在美國,立法權和行政權完全分離,互不幹涉,互相牽制,各自單獨選舉。行政權首腦 - 總統對立法有部分否決權,但如果經議會2/3多數通過,總統無權干涉。經常有總統的反對派掌握議會多數的情況。
在日本,議會多數黨首自動接管行政權,擔任首相,所以行政和立法互相配合。要犯了錯誤,大家一起下台。
荷蘭女王不僅是禮儀元首,尚掌握部分立法權。
芬蘭總統不僅是行政機構首腦,也掌握部分立法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不僅是立法機構,而且是最高權力機構,掌握任命行政長官 - 總理和司法長官的權力,但不單獨掌握全部立法權,行政機構 - 政府也有部分立法權,在一定范圍內可以單獨頒布具有法律效力的規章
編輯本段
6.院制

現時大部份國家的議會都可分為兩院制或一院制兩種。兩院制的來源通常有兩種:英國式或美國式。英國式是源於英國國會建立初期,貴族和平民的利益無法平衡,於是設立由貴族組成的上議院和以平民組成的下議院以互相制衡。美國式是源於合並成美國的州份各有自己的淵源和文化,為避免人口多的州份侵害人口少的州份的利益,於是設立參議院,各州不論人口均派有兩名代表,以平衡以人口比例分配的眾議院。一院制的好處則是簡單,實行的多是人口少的國家。
編輯本段
7.立法程序

1.提出法案
2.審議法案
3.表決和通過法案
4.公布發

⑺ 立法可分為中央立法和什麼立法

立法可分為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回

第七十二條 省、自治區、答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法律對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7)特定立法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中規定:

第七十三條 地方性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需要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作具體規定的事項;

(二)屬於地方性事務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

第七十七條 地方性法規案、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案的提出、審議和表決程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參照本法第二章第二節、第三節、第五節的規定,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規定。

⑻ 什麼是一般授權立法和特別授權立法

依據行政立法的立法權力的來源不同,行政立法可分為一般授權立法和特版別授權立法。
一、定權義:

一般授權立法是指國家行政機關直接依照憲法和有關組織法規定的職權,制定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的活動。
特別授權立法是指依據特定法律、法規授權或者依據國家權力機關或上級國家行政機關通過專門決議的委託,制定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行為。
二、法律規定

我國《憲法》第89條規定,國務院可以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
《憲法》第90條第2款又規定: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內,發布命令、指示和規章。
《地方組織法》第51條第1款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制定規章。

⑼ 法律、法規、條例有何不同,立法權指

立法權在我國,是指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依據憲法所享有的制定法律的權力。專這里的法律屬是狹義的法律,僅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依特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法律。
而法規,分為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兩種。前者是由國務院依法制定的法律文件,它不是狹義的法律,但在其特定許可權范圍具有規范效力;地方性法規是有權地方人大依立法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而條例,是規范性文件的一種名稱,它主要可以指代法規,規章等。
你說的「上海市政府有制定《......條例》」屬於地方規章,是指有權地方政府依准立法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它也不屬於狹義的法律,而是行政立法。上海市政府可以制定地方規章,是因其享有行政立法權,它是一種准立法權。這種准立法權不同於立法權,主要表現在程序沒有後者嚴格,前者不能於後者沖突,不能規定專屬於後者的領域。因此不能說上海是政府享有立法權,上海市政府享有的是行政立法權,屬於廣義的行政權,與立法權性質完全不同

⑽ 立法有哪些特點

1. 立法是由特定主體進行的活動.立法是以國家的名義進行的活動。國家機關是由許多不同職能、不同級別、不同層次的專門機關構成的一個體系,不是這個體系中的所有機關都是立法機關,只有其中特定的機關才能立法。這些特定的機關稱為有權立法主體。在現代各國,議會或代表機關都可以稱為有權立法的主體;一國究竟由哪個機關或哪些機關享有立法權,主要取決於國家性質、組織形式、立法體制和其他國情因素。立法之所以要由特定的主體進行,根本原因在於立法活動在國家的各種活動中,是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又關繫到國計民生重大問題。

2. 立法是依據一定職權進行的活動。有權立法的主體不能隨便立法,而要依據一定職權立法:
① 就自己享有的特定級別或層次的立法權立法。
② 就自己享有的特定種類的立法權立法。
③ 就自己有權採取的特定法的形式立法。
④ 就自己所行使的立法權的完整性、獨立性立法。
⑤ 就自己所能調整和應調整的事項立法。若主體不依據立法職權立法,就可能超越或濫用職權,或不努力行使自己應行使的職權,就會生出諸多弊端。

3. 立法是依據一定程序進行的活動.現代立法一般經過立法准備、由法案到法和立法完善諸階段。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有特殊程序。立法依據一定的程序進行,才能保證立法具有嚴肅性、權威性和穩定性。

4. 立法是運用一定技術進行的活動.立法是一門科學。任何國家或立法主體要使所立的法能有效地發揮作用,不能不重視立法技術。亦即重視如何使所立的法成為理想的法。立法技術在不同時代、不同國情之下有很大差別,但就其基本含義來說,是指一定的立法主體在立法的過程中所採取的如何使所立的法臻於完善的技術性規則,或者說是制定和變動規范性法文件活動中的操作技巧和方法。

5. 立法是制定、認可和變動法的活動.立法的主要特徵更在於它是直接產生法和變動法和活動。立法作為產生和變動法的活動,它是系統工程,包括制定法、認可法、修改法、補充法 廢止法等一系列活動。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第205條 發布:2025-07-01 14:10:37 瀏覽:852
最新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 發布:2025-07-01 13:56:32 瀏覽:609
違反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五條 發布:2025-07-01 13:50:48 瀏覽:634
金沙人民法院 發布:2025-07-01 13:49:30 瀏覽:61
湖北勞動法護理假規定 發布:2025-07-01 13:39:10 瀏覽:106
清華q法學 發布:2025-07-01 13:37:26 瀏覽:934
工程建設法規試題 發布:2025-07-01 13:25:43 瀏覽:558
法治織金公眾號 發布:2025-07-01 13:10:12 瀏覽:160
婚姻法公證 發布:2025-07-01 13:00:10 瀏覽:586
勞動法對兼職工資的規定 發布:2025-07-01 12:28:14 瀏覽: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