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建設法治社會體系

建設法治社會體系

發布時間: 2021-02-13 23:18:57

① 論依法治國為什麼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同依法執政基本方式統一起來,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把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統一起來,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於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於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善於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維護中央權威、維護全黨全國團結統一。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必須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必須使人民認識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權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使法律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運用。
——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必須以規范和約束公權力為重點,加大監督力度,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行為。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借鑒國外法治有益經驗,但決不照搬外國法治理念和模式。

②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首要的是完善以什麼w

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版設社會權主義法治國家。
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
——以上摘自中國出版網

③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包括哪些內容

堅持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系統發展

④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意義有哪些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

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總結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也是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唯一正確道路。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實踐的法制體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從制度上、法律上保障國家始終堅持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興旺發達的法制保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把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納入法制化軌道,從制度上、法律上解決了國家發展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問題,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的法制基礎。

(4)建設法治社會體系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特徵:

1、這個法律體系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它確立的各項法律制度,必須有利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以體現人民共同意志、維護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為本質要求。

2、這個法律體系體現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代要求。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改革開放作為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實踐,為法律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波瀾壯闊的舞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相伴而生、相互促進,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3、這個法律體系體現了結構內在統一而又多層次的科學要求。它們由不同立法主體按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立法許可權制定,區分不同層次,具有不同效力,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

4、這個法律體系體現了繼承中國法制文化優秀傳統和借鑒人類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構建,始終立足於基本國情,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兼容並蓄,充分體現這個法律體系在文化上的先進性、包容性和廣泛性。

5、這個法律體系體現了動態、開放、與時俱進的發展要求。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因而反映並規范這種制度和體制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就必然具有穩定性與變動性、階段性與前瞻性相統一的特點。

⑤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需要充分的規范供給為全社會依法辦事提供基本遵循。

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體系;

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包括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在內的社會規范體系。

二、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

法治實施是一個系統工程。首先,要認真研究如何使法律規範本身具有可實施性,不具有實施可能性的法律規范無疑會加大實施成本,甚至即使執法司法人員費盡心機也難以實現。因此,要特別注意法律規范的可操作性、實施資源的配套性、法律規範本身的可接受性以及法律規范自我實現的動力與能力。

其次,要研究法律實施所必需的體制以及法律設施,國家必須為法律實施提供強有力的體制、設施與物質保障。再次,要認真研究法律實施所需要的執法和司法人員的素質與能力,要為法律實施所需要的素質和能力的培訓與養成提供必要的條件和機制。

三、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

對公共權力的監督和制約,是任何法治形態的基本要義;公共權力具有二重性,唯有法律能使其揚長避短和趨利避害;破壞法治的最大危險在一般情況下都來自公共權力;只有約束好公共權力,國民的權利和自由才可能安全實現。

四、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

依法治國是一項十分龐大和復雜的綜合性系統工程。要在較短時間內實現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目標,任務艱巨而繁重,如果缺少配套的保證體系作為支撐,恐難以持久。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完善規范性文件、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

(5)建設法治社會體系擴展閱讀: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意義

1、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在法治領域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增添總體效應的重要舉措。

2、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骨幹工程。

3、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在法律體系形成後實現法治建設重心戰略轉移的必然要求。

4、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以體系化視野掌舵法治建設降低成本減少風險的有效途徑。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主要內容-同德縣人民政府

⑥ 如何理解建設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意義

怎樣實現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新華網北京4月日電
黨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入憲法,對於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具有重大的意義。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依法治國的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憲法明確規定,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我們所說的法治,不應是「治民」,而應是「民治」,就是人民當家作主治理國家。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具體來講,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要加強立法工作,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第二,要加強執法工作,行政機關要依法行政,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
第三,要完善民主監督制度。
第四,要大力開展普法教育,廣泛進行法制宣傳,不斷提高廣大幹部和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特別是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的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能力,形成良好的社會法治環境。

⑦ 簡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內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包括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完備的黨內法規體系五個子系統。具體內容包括:

1、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需要充分的規范供給為全社會依法辦事提供基本遵循。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體系。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包括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在內的社會規范體系。

2、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

(1)要認真研究如何使法律規範本身具有可實施性.

(2)要研究法律實施所必需的體制以及法律設施。

(3)要認真研究法律實施所需要的執法和司法人員的素質與能力。

(4)要研究法律實施的環境因素。

(5)要研究如何克服法律實施的阻礙和阻力。

3、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

(1)要科學配置權力,使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

(2)要規范權力的運行,為權力的運行設定明確的范圍、條件、程序和界限.

(3)要防止權力的濫用,為權力的行使設定正當目的及合理基準與要求.

(4)要嚴格對權力的監督,有效規范黨內、人大、民主、行政、司法、審計、社會、輿論諸項監督,並充分發揮各種監督的獨特作用,使違法或不正當行使權力的行為得以及時有效糾正。

(5)要健全權益恢復機制,使受公共權力侵害的私益得到及時賠償或補償。

4、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

建立符合職業特點的司法人員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統一招錄、有序交流、逐級遴選機制,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職業保障制度。

5、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要在對現有黨內法規進行全面清理的基礎上,抓緊制定和修訂一批重要黨內法規,加大黨內法規備案審查和解釋力度,完善黨內法規制定體制機制,為建黨100周年時全面建成內容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備、運行有效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打下堅實基礎。

⑧ 怎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一)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五個子系統應當相互銜接、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建設法律規范體系要求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理念,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做到重大改革於法有據、立法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二)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依法執政是依法治國的關鍵,要堅持黨領導人民制定法律、實施法律並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的原則,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促進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互聯互動。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重點,要創新執法體制,完善執法程序,推進綜合執法,嚴格執法責任,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體制,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切實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高效便民、權責統一、政務公開。(三)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一體雙翼」。法治國家是長遠目標和根本目標,建設法治國家,核心要求實現國家生活的全面法治化;法治政府是重點任務和攻堅內容,建設法治政府,核心要求是規范和制約公共權力;法治社會是組成部分和薄弱環節,建設法治社會,核心是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實現全體國民自己守法、護法。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要求三者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四)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相輔相成。科學立法要求完善立法規劃,突出立法重點,堅持立改廢釋並舉,提高立法科學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法律的針對性、及時性、系統性、有效性,完善立法工作機制和程序,擴大公眾有序參與,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使法律准確反映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更好協調利益關系,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嚴格執法,要求加強憲法和法律實施,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形成人們不願違法、不能違法、不敢違法的法治環境,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公正司法,要求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所有司法機關都要緊緊圍繞這個目標來改進工作,重點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全民守法,要求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任何公民、社會組織和國家機關都要以憲法和法律為行為准則,依照憲法和法律行使權利或權力、履行義務或職責。(五)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同脈共振。法律的強制性、普遍性、穩定性、公開性、協調性等價值屬性滿足了國家治理對權威性和有效性的要求。法治在治理現代化過程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⑨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基本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包括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完備的黨內法規體系五個子系統。具體內容包括:

1、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需要充分的規范供給為全社會依法辦事提供基本遵循。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體系。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包括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在內的社會規范體系。

2、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

(1)要認真研究如何使法律規範本身具有可實施性.

(2)要研究法律實施所必需的體制以及法律設施。

(3)要認真研究法律實施所需要的執法和司法人員的素質與能力。

(4)要研究法律實施的環境因素。

(5)要研究如何克服法律實施的阻礙和阻力。

3、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

(1)要科學配置權力,使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

(2)要規范權力的運行,為權力的運行設定明確的范圍、條件、程序和界限.

(3)要防止權力的濫用,為權力的行使設定正當目的及合理基準與要求.

(4)要嚴格對權力的監督,有效規范黨內、人大、民主、行政、司法、審計、社會、輿論諸項監督,並充分發揮各種監督的獨特作用,使違法或不正當行使權力的行為得以及時有效糾正。

(5)要健全權益恢復機制,使受公共權力侵害的私益得到及時賠償或補償。

4、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

建立符合職業特點的司法人員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統一招錄、有序交流、逐級遴選機制,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檢察官、人民警察職業保障制度。

5、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要在對現有黨內法規進行全面清理的基礎上,抓緊制定和修訂一批重要黨內法規,加大黨內法規備案審查和解釋力度,完善黨內法規制定體制機制,為建黨100周年時全面建成內容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備、運行有效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打下堅實基礎。

熱點內容
違反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五條 發布:2025-07-01 13:50:48 瀏覽:634
金沙人民法院 發布:2025-07-01 13:49:30 瀏覽:61
湖北勞動法護理假規定 發布:2025-07-01 13:39:10 瀏覽:106
清華q法學 發布:2025-07-01 13:37:26 瀏覽:934
工程建設法規試題 發布:2025-07-01 13:25:43 瀏覽:558
法治織金公眾號 發布:2025-07-01 13:10:12 瀏覽:160
婚姻法公證 發布:2025-07-01 13:00:10 瀏覽:586
勞動法對兼職工資的規定 發布:2025-07-01 12:28:14 瀏覽:884
韶關找律師 發布:2025-07-01 12:26:47 瀏覽:251
刑事訴訟法第九 發布:2025-07-01 12:25:59 瀏覽: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