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法治文明
⑴ 試論依法治國對是社會主義文明的重要標志
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條件。社會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依法治國是現代文明的標志和里程碑。文明是人類社會進步發展所達到的一種狀態,是指人類社會發展中與愚昧、野蠻狀態相對而言的進步和開化狀態,因此它一般表現為物質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三種形態,法律屬於制度文明。任何社會的文明狀態都是這三種文明在一定社會條件下相互作用、相輔相承、協調統一的綜合體現。在現代法治中,我國的依法治國即社會主義法治,它作為法治模式的一種新形態,不僅借鑒吸取了現代資本主義法治的有益經驗,而且與現代資本主義法治在一些基本的方面有共同特點。但是,我國的依法治國與現代資本主義法治又有著本質的區別:我國的依法治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以社會主義民主為基礎,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體現著最大多數人的公平與正義,以社會主義道德作為自己的價值基礎,同時以馬克思主義特別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為在我國實現社會主義事業服務。可以說,我國的依法治國不僅是現代文明的標志,而且是現代法治發展的轉折點和新的里程碑。
⑵ 辯論:文明法制約束更重要還是(求道德約束)
zhe 這.....也能上
那我以後 不把作業 都放網上作
⑶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分別都是什麼意思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
、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准則,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1-4]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也是從價值目標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居於最高層次,對其他層次的價值理念具有統領作用。富強即國富民強,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經濟建設的應然狀態,是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美好夙願,也是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質基礎。民主是人類社會的美好訴求。我們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實質和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它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也是創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特徵。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文化建設的應有狀態,是對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的概括,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支撐。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體現了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生動局面。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社會建設領域的價值訴求,是經濟社會和諧穩定、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1-4]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對美好社會的生動表述,也是從社會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它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屬性,是我們黨矢志不渝、長期實踐的核心價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發展的自由,是人類社會的美好嚮往,也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社會價值目標。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價值取向是不斷實現實質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權,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公正即社會公平和正義,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權利的獲得為前提,是國家、社會應然的根本價值理念。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過法制建設來維護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實現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制度保證。[1-4]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是從個人行為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它覆蓋社會道德生活的各個領域,是公民必須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則,也是評價公民道德行為選擇的基本價值標准。愛國是基於個人對自己祖國依賴關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調節個人與祖國關系的行為准則。它同社會主義緊密結合在一起,要求人們以振興中華為己任,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自覺報效祖國。敬業是對公民職業行為准則的價值評價,要求公民忠於職守,克己奉公,服務人民,服務社會,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職業精神。誠信即誠實守信,是人類社會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道德傳統,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內容,它強調誠實勞動、信守承諾、誠懇待人。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會主義的新型人際關系。[1-4]
發展歷程
新中國的建立,確立了以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和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奠定了政治前提、物質基礎和文化條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不斷進行新的探索,提出了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繫到以「三個倡導」為內容,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論斷和戰略任務。[1-4]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恢復和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把馬克思主義與改革開放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相結合,科學繼承了毛澤東思想,創立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不斷鞏固。[1-4]
2006年3月,我黨提出了「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繼承和發展了我們黨關於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褒榮貶恥、我國古代的「知恥」文化傳統,同時又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深化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規律的認識。
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命題和戰略任務,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並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學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括開始深入探討。[1-4]
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指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1-4]
2011年10月,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根本任務。提煉和概括出簡明扼要、便於傳播踐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於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重要意義。[1-4]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三個倡導」,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新概括。[1-4]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明確提出,以「三個倡導」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相契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相承接,是我們黨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作出的重要論斷。[1-4]
⑷ 關於文明與法治的作文 800字
出行安全,不僅關繫到自己的生命和安全,同時也是尊重他人生命的體現,是構築和諧社會的重要因素。透過川流不息行駛的車輛,「關愛生命,安全出行」八個字在我的腦海里顯得更加突出。
提到出行安全,很難不讓人想到交通安全。在日常生活中,交通安全總是圍繞在我們身邊。只要你一出行,便同交通安全打上了交道。
行走時的一次走神,過馬路時的一次僥幸,開車時的一次違章,僅僅是一次小小的疏忽,這一切都會使一個生命轉瞬即逝。飛旋的車輪會無情地吞噬掉行人的生命。
曾經看過一則報道:「全國每六分鍾就會有一人死於車輪底下」。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慘痛的事實再一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鍾:「文明行車,文明走路」。
現代交通的發達雖然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便利,但同時也增加了許多安全隱患。有人曾稱交通事故為「現代社會的交通戰爭」,交通事故像一個隱形的殺手,潛伏在馬路上等待著違章違規的人出現。因此,人們應當學會保護自己,要養成文明行車,文明走路的習慣。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最寶貴的是生命」,血的悲劇告訴我們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規,真正做到「關愛生命,安全出行」。
安全的出行,營造良好的交通運行環境無意識為和諧社會的構築添磚加瓦,而和諧的社會又為交通安全的建設撐起了一片藍天。
這,便是雙贏的智慧。作為一名普通的小學生,遵守交通法規,維護交通秩序是我們應該具備的社會公德。「文明行走,構築和諧」,這需要每個公民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讓「平安大道」更加暢通無阻
⑸ 論法治和人治的區別
來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源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框架。大到國家的政體,小到個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運行。對於現代中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才是真正的法治。
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才是真正的依法;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才是真正的法治。無論是經濟改革還是政治改革,法治都可謂先行者,對於法治的重要性,可說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人治,法治的對立概念。指依靠個人意志的作用來管理政權實行政治統治。是依靠統治者個人的權威治理國家的一種政治主張。在中國,人治思想源於儒家文化。如孔子認為「為政在人」、「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在西方,古希臘思想家柏拉圖曾提出哲人治國論,主張建立哲學王統治,這也屬於人治的一種政治思想。
⑹ 一篇依法治國為主題的議論文,1500字
弘揚法治精神,共築偉大中國夢
人生如船,夢想是帆,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夢,把每個人的夢匯聚起來就組成了我們國家的夢,中華民族的夢,因此每個人的夢與國家民族的興衰榮辱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只有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我們才能幸福和諧的生活。
現在是「法治」社會、文明時代,「法律」就在我們身邊,時刻規范著我們的行為。我們只有學法、懂法,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合格公民。一句話,對於法律,我們必須了解它、學習它、遵守它。
法律意識是社會意識的一種形式,它是人們的法律觀點和法律情感的總和,其內容包括對法的本質、作用的看法,對現行法律的要求和態度,對法律的評價和解釋,對自己權利和義務的認識,對某種行為是否合法的評價,關於法律現象知識以及法制觀念等。
古人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而這「規矩」就是「法律」。「法律」是我們整個社會的「行為准則」。談到法律,總會給人以神秘、威嚴、崇高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宗教、紀律一樣,都在規范著人們的行為。正是由於這些規范的存在,這個社會才變得有序;正是由於法律的存在,我們的權利才得到應有的保障。作為當代中學生,我們有幸生活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親眼目睹了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法制進程的突飛猛進,300多部法律相繼出台,「依法治國」被寫進憲法,多麼令人振奮!然而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如何與法同行?有人可能會說:你多慮了,我們還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殺人不放火,法律就約束不到我們。我說:不!法律離我們很近。那些輕視法律作用的人,我想是沒有真正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有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法律,就是實現正義、體現公平、正確規范人的行為的社會准則。當今這個經濟社會,人們在不斷地淡化道德意識,甚至有人討論起一些傳統美德是否過時的問題。這不得不促使我們呼籲法律來維護我們的社會秩序。紐約,這個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卻是犯罪率最高的惡源。有統計表明,每5分鍾,就有一場搶劫上演。而在我國學生群體中也存在著一些觸犯刑法的不良現象。如:強要同學錢財,參與搶劫,更有甚者結幫犯罪。據報道:今年4月30日,海南省萬寧市17歲學生溫某,因持塑料槍打劫被判有期徒刑5年。近年來,青少年結幫犯罪現象也呈上升勢頭,加入黑幫犯罪的一般是18歲以下的在校學生。來自公安機關的一則統計數字表明,80年代後期到現在,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齡化發展趨勢。在上海,14-16歲的少年犯已佔未成年人犯罪的64.2%。尤其讓人心驚的是,剛剛進入法定處罰年齡的14歲孩子竟佔了其中的15.l%。犯罪,無疑永遠威脅著我們安定的生活。但是,我們應當堅信的是,法律永遠維護正義。誠然,就我國現階段的法律體制而言,的確存在一些疏漏,也有一些人為了金錢,為了一個「利」字,背離職業道德,背離良心,鑽法律的空子。但我仍要說,我們的法律正在不斷地健全和完善,我們應當毫不動搖的堅信法律的正義性,並學會扞衛它!
只要我們心藏法制,我們就會約束自己的行為,我們就不會感情用事,我們就不會做違反國家利益,損害別人利益的事,我們會維護國家和人民以至社會,當我們的行為都很好,很規范了,我們的國家就會和平,我們就能生活在一個自由民主的環境里,快樂和幸福就會伴隨著我們。
我最大的驕傲是身為一名中國人,最大的自豪是外國人叫我「Chinese」,最大的幸福是生活在中國,最不想放棄的稱謂是中國公民。我想你們大家應該也是如此,在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所以讓我們一起弘揚法治精神,共築偉大中國夢!
⑺ 法治文明從我做起徵文
大家都知道,如今的世界是一個法制的年代,法律是用來治理國家的一個內重要武器,隨著我們人類容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法律法制不斷地完善,已成為衡量這個國家現代化程度及文明高低的標志。
俗話說:「小事情,大道理。」違法犯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法律意識淡薄,受不良習氣影響,帶來不良習慣行為,比如:不講社會公德,打架斗毆、惹事生非,在學校不遵守校紀校規等等。有的同學認為違紀與違法是兩碼事,違反校紀校規大不了扣幾分,對自己今後造不成嚴重影響,無所謂,卻不知道如此的想法對自己十分不好,現在忍不住常常違紀的同學,以後到社會也會忍不住幹些違法的事,所謂習慣成自然,這樣小事就會變成大事,違紀也就逐步變成了違法,這些絕不是危言聳聽。「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校有校紀,作為小學生我們要遵紀守法,一定嚴以律己,從小事做起:在學校里,同學們要遵守課堂紀律,不講臟話,同學們要互相關心和尊重,友好團結,若出現矛盾的情況,一定要冷靜處理,決不可義氣用事,更不可揮拳相向,傷及自我和他人;在社會上同學們不要闖紅燈,不亂穿馬路,不隨地吐痰,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這些都是同學們力所能及做得到的事情。
⑻ 論人治與法治800字左右
說到法律,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因為我們生活中有許多事情和法律有關。可以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法律社會,因為法律、法規的約束,才得以讓我們生活地如此安定。
比如說:與我們小學生有關的有《未成年保護法》;消費者有關的有《經濟法》;與環境有關的有《環境法》;與結婚有關的有《婚姻法》;除此之外,駕車、交通等都與法律有著直接的關系。
去年9月5號是我姑姑大喜的日子。所以姑姑宴請了許多親戚朋友。他們有很多是家裡有車的,但那天卻為了防止酒後駕車沒有開車來。開車來的幾個人都自覺地在自己的杯中倒滿了飲料,沒有一個人倒酒,因為大家都知道,喝過酒的人是不能開車的。交通法有規定:酒後駕車最輕處以200元的罰款,重則被扣分甚至刑事拘留。雖然有些司機明知故犯,知法犯法,內心存在僥幸心理。可是他們卻不是這樣,因此,不管別人怎麼勸,他們都堅決不喝,一個勁的和勸他喝酒的人打圓場,最終真的是滴酒未沾,我真的打心眼裡佩服他們——這是對自己、對家人、也是對他人負責的一種積極的表現,可見這些叔叔阿姨們肯定是無論做啥事都會很負責的。我為姑姑有這樣的親戚朋友而感到自豪!
然而,同樣是交通規則方面,不同的人卻有不同的表現。我每次去龍泉,都會看到很多人「闖紅燈,橫穿馬路……」,爸爸媽媽都會再三叮囑我:「千萬不要亂闖紅燈,你看,多危險呀!出了交通事故最受傷的日呢還不是你自己!」
除此之外,學校也給我們看了許多因為違章造成嚴重交通事故導致家破人亡的案例。無數事實證明,一個國家,只有法制全,人民才能安居樂業,社會才能文明進步!我們今天是未成年人,明天就是祖國的棟梁之才,我們從小就要學法、懂法、守法,將來才能依法治國。
⑼ 論述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從哪些方面
依法治國的意義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理解:
其一、依法治國是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我們的國家是社會主義國家。堅持黨的領導,是保證國家能夠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各項制度和方針、政策能夠符合全體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根本條件。實行依法治國,能夠更好地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社會主義民主是有人類社會以來最高類型的民主,這種優越的民主要真正成為現實,這要靠法制來保障,正如鄧小平同志講的,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在當今中國,十三億人民不可能人人都去執掌政權,而只能通過民主選舉的政權機關,代表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為了保證這種權力的行使符合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根本的辦法就是通過制定和實施體現人民意志的利益、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並保證這種法律具有極大的權威,來確保人民政權為人民服務,為公眾利益服務,為最廣大人民謀福利。在這種情況下,政權機構制定良好的法律並嚴格依法辦事,就是按人民的利益的意志辦事,就是從根本上體現了並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權利的實現。否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就有可能認為自己是可以按照個人的認識、願望、意見和主張任意處理各種問題的,自己的權力是無限的,是可以不按民主的程序辦事的,就有可能濫用權力,使「公僕」脫變為「主人」。同時,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公民的各種權利,權力的民主配置、民主程序和民主方法等等,如果沒有完備和良好的具有極大權威的法律予以全面確認和切實保障,是根本靠不住的。十年「文革」的教訓就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當時,人民代表大會有十年之久沒有召開,憲法這一根本大法成為擺設,民主和法制不健全終於成為「文革」浩劫之所以能夠發生和發展的根本原因。正是鑒於這一教訓,鄧小平同志十分重視運用法律手段來保護公民的民主權利。在法制健全的條件下,公民的權利如果遭到侵犯,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救濟。
其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計劃經濟的經濟主體隸屬於政府,計劃成為資源配置的主要形式,容易造成經濟主體應有的物質利益被忽視,經濟自身的價值規律、競爭規律等不被尊重,維系這種經濟關系的主要方法是通過行政手段。因此,在計劃經濟條件下,難以做到依法治國。市場經濟是一種以交換為基礎的經濟形式,一切經濟活動和行為者都要遵循價值規律,各種生產要素都要作為商品進入市場,通過競爭機制和價格杠桿的作用,實現各主體之間的平等、自由的交易和各類資源的優化配置。利益主體的多元化、經濟產權的明晰化、運行機制的競爭化、市場行為的規范化、宏觀調控的科學化是它的主要特徵。這種具有自主、平等、誠信、競爭等屬性的經濟形態,除了依賴經濟規律來運作,同時又主要依賴法律手段來維系,它必然從客觀上要求法律的規范、引導、制約、保障和服務。可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是「法治」而不是「人治」。
其三、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在中外歷史上,從字源上看,「法」字一出現就具有正義、公正等含義。中國古代,「法」字象徵一種寸以判明是非曲直和正義與否的獨角獸。西方古代,法則被喻為一手拿寶劍、一手拿天平的正義女神。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則,能夠調整人們的行為,規范人們的行為。法制文明屬於制度文明的范疇,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現代化的社會,必然是一個法制完備的社會。依法治國反映了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要求。世界各國現代化發展的經驗表明,現代化應該是高度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完美統一。離開了法制建設的現代化,就是不完整的、片面的、沒有可靠保證的現代化,經濟的發展必將難以達到現代化所要求的相應的水平,整個社會的現代化就不可能真正實現。一部由低級狀態向高級狀態演變的法律制度和思想史,是整個人類文明由低級狀態向高級狀態發展的一個歷史縮影。在現今條件下,家長制、一言堂、搞特權、權大於法、政府權力不受法律約束,公民權利得不到保障,當然是不文明的表現。
其四、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法律集中了多數人的智慧,反映了事物的發展規律,法律具有穩定性和連續性的特點,不會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隨意改變,也不會因政府的更迭而改變。因此,只有實行依法治國,才能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這個道理已無數的歷史事實所證明。在我黨和國家的歷史上,對於這個問題的曾有過一個過程。半個多世紀前,毛澤東同志就指出:「只有讓人民起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十年 「文革」悲劇的發生,其根本原因就是民主與法制的不健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總結了國際國內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教訓,為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黨提出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建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治國家,它是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偉大民族復興的基本國策和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