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孝敬父母道德

孝敬父母道德

發布時間: 2021-02-14 08:37:28

① 孝道是什麼,道德又是什麼呢,

孝道:
傳統孝觀念的主要內容
養親與敬親
養親是子女對父母的最基本義務,是基於人的報恩觀念而產生的。每個人都是由父母所生,又是因父母的精心照顧而長大成人,這種生命創造及養護的客觀事實使人類產生了報恩意識,即在自己的父母年老之後要竭盡全力贍養父母,盡「反哺」義務。孟子曾提出不孝的五種情況,即「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離婁下》)在這五種不孝的情況中,有三種均為「不顧父母之養」,這也可以從反面證明養親是為人子的基本義務。 傳統孝觀念不僅要求子女對父母盡奉養的義務,更重要的是子女對父母有敬愛之心。孔子對「敬親」特別重視,而且把能否敬愛父母作為人與畜、君子與小人的區別。「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傳統孝觀念中,敬親是比養親更高層次的孝。只有上升到敬親
順親與諫親
敬親,不僅表現在態度上對父母長輩和悅,在行為上事之以禮,而且更為深層的是要順從父母長輩的意志,唯命是從,所以常看到孝順連用。「孝者,畜也;順於道,不逆於倫,是之謂畜。」(《禮記.祭統》)這里的畜即順之意。「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論語.學而》)順就是要聽從父母的話,按父母的意志辦事,凡事以父母的標准為標准。 但如果認為,只要是長輩的,無論在一切情況下都是對的,並且要求子女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絕對服從,顯然是片面的。那麼當父母長輩有過錯時,子女應怎麼辦呢?儒家倫理給出了答案,即子女要委婉諫諍。孔子主張「事父母幾諫」(《論語.里仁》)即委婉勸諫。孟子也曾說:「親之過大而不怨,是愈疏也……愈疏,不孝也。」(《孟子.告子下》)就是說,子女對父母的過失,違背道義的行為不怨,不諫,甚至盲目順從,就是不孝。
傳宗接代
傳統孝觀念認為人在結婚之後必須生子,生子育孫能使家庭以至整個宗族得以穩固和延續,使先祖得以祭祀。完不成這一重任,就是對父母最大的不孝,對祖先最大的不尊。孟子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孟子.離婁上》)《孝經.聖治章》也說:「父母生之,續莫大焉。」即使奉養父母錦衣玉食,但終無後人再續家門,讓父母死不瞑目,古代孝子會感到無限遺撼,感到愧對父母。可見傳宗接代觀念在古代是報答、安慰父母的一種方式和情結。
喪親與祭親
孝的基本含義是「善事父母」,它包括「事生」和「事死」兩個層面,後者是前者的繼續和延伸,它表達了子孫對逝去長輩的敬重和思念。「事死」是傳統孝觀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中庸》)意思是,侍奉死者如同侍奉生者,侍奉已亡者如同侍奉現存者,這是孝的最高表現。孟子曰:「養生不足以當大事,惟送死可以當大事。」(《孟子.滕文公上》) 「養可能也,敬為難;敬可能也,安為難;安可能也,卒為難。」(《禮記.祭義》)從以上可看出傳統孝觀念非常重視「事死」的。 「事死」也就是古人說的喪親。曾子將喪親之孝概括為「慎終追遠。」慎終是父母死亡的喪葬行為,追遠是父母死後的祭祀禮儀。可見,子女表達喪親之孝的形式就是喪葬和祭祀,也就是說父母或長輩去世後要舉行葬禮和祭禮。
立身、立功,以顯父母
孝,乃百善之先,百德之首。因此,立身行道的一切幾乎都被看作是孝。要立身必須首先存身,即保全自己的身體。因為「身也者,父母之遺體也,行父母之遺體,敢不敬乎?」(《禮記.祭義》)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孝經.開宗明義章》)意思是說,自己的身體是父母遺留下來的,如果毀傷了自己的身體就等於毀傷父母的遺體,就是不孝。 傳統孝觀念不僅要求子女立身,而且在立身的基礎上要立德、立言、立功, 「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孝經.開宗明義章》)子女們寒窗苦讀,躋身仕途,求取功名,為的是秉承父志,善繼善述,實現父母對子女的希望,「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中庸》)。為的是保持家風淳樸,維護家道興旺,為父母、為家庭取得榮譽,延續父母、家庭及家族的生命。光宗耀祖,光大宗門,這是傳統孝道對子女在家庭倫理范圍內的最高要求。

道德:
以下原詞條釋義僅僅是對行為規范意義上的道德的一種理解:
道:本意是客觀真理,即自然界的構造、運動、變化等規律,社會的客觀發展和變化規律,人的生老病死等規律,是自然存在和發展的規律。它客觀存在,左右社會和人類的發展。順應它去發展,社會才能健康和諧、人才會健康幸福、自然界才會長足存在。
德:的本意為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需要發展。在不違背自然規律的前提下,去改造自然、發展社會、發展自己的事業。
也是遵循不違背「道」去適應自然,改造自然從而使社會,自然界和人類能長久發展、和諧共存。
道和德統一到一起就是道德,人們按「道」的規律去做事、處事,就是有「道德」。
我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查找道德的定義,沒有很恰當的解釋,經思考、請教好多前輩,終於得到以上結論,拿來共同教育後人。
道:道就是明事理。
德:德就是付出。
道+德:籠統的講就是有素質。
實質上,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說人一生下來只有本能(有不少本能會危害其他人的生存),而不知約束自己。所以,所有人都需要對本能的外在約束和內在約束,外在約束是法律,然而法律的功能只有制裁人的本能中企圖傷害他人等對人類社會有大的危害的方面;所以,需要內在約束(也就是道德)來約束本能中雖不違法,但亦會對他人(甚至是人類社會)造成危害的行為。
所以,道德就是社會規范對人的本能的制約,換句話說,人一生下來就有以任何方式傷害甚至殺死其他生命的本能(即「生存無道德」),道德也就是繼法律之後制約這種本能,減小這種傷害的工具。

② 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有哪些

扇枕溫席 形容對父母十分孝敬。
孝子賢孫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
綵衣娛親 傳說春秋時有個回老菜子,很孝順,答七十歲了有時還穿著彩色衣服,扮成幼兒,引父母發笑。後作為孝順父母的典故。
孝子順孫 指孝順父母的兒子,有德行的孫子。
孝子慈孫 對祖先孝順的子孫。
父慈子孝 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對子女慈愛,子女對父母孝順。
母慈子孝 母親慈祥愛子,子女孝順父母,是封建社會所提倡的道德風范。
入孝出悌 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謂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
王祥卧冰 王祥卧冰求魚以奉母。比喻子女孝順父母。
孝悌忠信 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忠於君主,取信於朋友。此指封建社會所提倡的道德標准。
老萊娛親 〖解釋〗表示孝順父母。
孝悌力田 〖解釋〗指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努力務農。

③ 如何正確對待孝敬父母這一道德觀

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順從,而是在平等基礎上對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當代道德和法律基礎上對父母辛勤勞動和養育之恩的報答。

④ 關與孝順與道德

如果父母把你生下來就不管你了,那你也活不到今天,如果你認為她們生下版你就必須護養你的話,那權你就錯了,她們生下你護養你,那是她們愛你,因為你是她們的孩子,她們為什麼要生下你,就是想老了之後有人照顧下,你知道農村有句話是怎麼說的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父母的希望也是你能把家族繁衍下去,如果一個人沒有孝道,那跟獸類有什麼區別呢?

⑤ "什麼"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道德准則

少年時期,孝敬父母主要表現在對父母的體諒、關心,盡可能為父母分擔生版活的壓力和權苦惱,讓父母為自己的良好行為高興、驕傲,不使父母為自己的錯誤行為憂慮、煩惱。當父母年老,我們已經長大成人時,就要擔任贍養父母的義務。這不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規定

⑥ 我們為什麼講道德要善良孝敬父母有什麼好處嗎

孝順父母是兒女的應盡的義務,尊道順德,與人為善是做人的根本,前造因後得果,肯內定有好處容了,道在安排。
禪院文集 智慧篇
對父母的小孝、中孝和大孝之別
雪峰
孝順父母是天下兒女天經地義的職責,但是孝順有小孝順、中孝順、大孝順之分。
小孝順:整天圍著父母轉,給父母端飯洗腳,父母一發話,就誠惶誠恐地執行父母的意志。
中孝順:自己先解決好自己的一系列問題,不讓父母為自己操心。
大孝順:事業有成,讓父母為你而自豪和驕傲。
超級孝順:積累功德,然後把自己的功德轉讓一部分給父母,讓父母從此脫離輪回之苦,永享人生和生命樂趣。
2011-12-13

⑦ 為什麼有人說孝敬父母是一種道德綁架

為什麼有人說孝敬父母是一種道德綁架?

父母把我們養育成人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讓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得到一個溫暖的家庭。為什麼會有人說孝敬父母是一種道德綁架呢?難道孝敬父母不是應該的嗎?小時候,你陪我成長,長大之後我陪你到老。我覺得孝敬父母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因為父母都是指望著把我們養育成人,然後到老的時候可以有一個人陪伴著他們。因為父母賺錢養活我們的家庭,養活了我們,我們長大了之後賺到錢就不應該孝敬父母嗎。我覺得這是每個人都應該做到的吧,孝敬父母是應該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去做到的。因為我們小時候,父母把我們培養長大已經是非常辛苦的事情了。所以不管以後父母怎麼樣,我們都是要養育父母的,還有就是贍養父母。

從小老師就教育我們,長大之後要好好孝順父母,因為父母把我們培育成人。已經非常的辛苦了。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懂得感恩。帶父母老的時候,我們也要孝順父母。而且不應該把這個說法說成了道德綁架。

⑧ 為什麼有些人說孝敬父母是道德綁架呢

孝敬父母本身沒問題,甚至是優良美德,但同時孝順確實被很多人拿來當做專道德綁架的武器。中國屬的父母很多沒有邊界意識,打著為了你好的旗號,無視兒女擁有獨立人格的事實,肆意干涉兒女私人生活空間,強加自己的意願。這種不尊重他人的行為一旦遭到反對,反對者就會被冠以不孝順的罪名大加鞭笞。所以,孝順這個詞沒有罪,真正毀了孝道的,是濫用孝順要求別人,指責別人的人。

就像公車上霸佔別人座位的無賴,打著讓座是美德,你不給我讓就是缺德的旗號耍無賴。

我們對父母付出,是源於愛和尊重。如果有人說因為他們是長輩,無論他們怎樣,小輩都該孝順。恭喜你,活捉裝B綁架犯一枚。

⑨ 為什麼要孝敬父母從道德和法律兩方面講

為什麼要孝來敬父母?源
1.父母給予我們的生命,哺育我們成長,教給我們知識、技能和做人的道理。
2.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
3.孝敬父母既是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4.在現代社會、孝敬父母同樣是基本的道德模範。
5.孝敬父母,是法律規定的義務。

本來孝敬父母是應該的,但總是有一些不孝子女的存在,所以法律出台,孝敬父母是子女應盡的義務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的獨立價值左寧 發布:2025-07-01 09:09:17 瀏覽:507
安徽省中小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條例 發布:2025-07-01 09:00:24 瀏覽:944
山西省職工勞動權益保障條例 發布:2025-07-01 09:00:16 瀏覽:772
吉林省律師網 發布:2025-07-01 08:55:17 瀏覽:75
司法考試商法案例分析 發布:2025-07-01 08:46:11 瀏覽:335
打架自衛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1 08:43:33 瀏覽:669
法學院領導 發布:2025-07-01 08:43:29 瀏覽:508
設港國安立法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01 08:42:51 瀏覽:159
河北省行政處罰條例 發布:2025-07-01 08:42:37 瀏覽:253
五金一費合同法 發布:2025-07-01 08:33:29 瀏覽: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