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稅法立法解釋

稅法立法解釋

發布時間: 2021-02-14 08:43:50

❶ 稅法的立法意圖是什麼

1、組織國家財政收入,滿足社會公眾需要,
2、調控國家宏觀經濟,
3、維護經濟秩序,
4、保護納稅人合法權益,
5、維護國家利益,促進國際間的經濟交往。

❷ 下列有關稅法解釋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

之了回答:
這個題選擇D
【答案解析】一般來說,法定解釋應嚴格按照法定的解釋許可權版進行,任何有權機關都權不能超越許可權進行解釋。因此,法定解釋具有專屬性。法定解釋大多是在法律實施過程中,特別是在法律的適用過程中進行的,是對具體的法律條文、具體的事件或案件作出的,所以具有針對性。司法解釋的主體只能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它們的解釋具有法的效力,可以作為辦案和適用法律和法規的依據。其他各級法院和檢察院均無解釋法律的權力。我們通常所說的稅收立法解釋是指事後解釋。
望採納,謝謝。

❸ 新《企業所得稅法》的立法原則是什麼啊

《企業所得稅法》的幾個特點 :
(一)引入了「居民、非居民企業」的概念。
(二)25%的稅率在國際上屬於適中偏低。
(三)優惠重點轉向以產業優惠為主。
(四)5年過渡期安排有利於維護企業利益。
(五)稅率調整對港澳台企業影響較小。

立法原則:(一)統一稅法,公平稅負,促進競爭的原則
(二)理順和規范國家與企業的分配關系,促進企業轉換經營機制
(三)兼顧我國實際,向國際稅收慣例靠攏
(四)簡化稅制,提高征管效率

新企業所得稅改革遵循了以下原則:
1.貫徹公平稅負原則,解決目前內資、外資企業稅收待遇不同,稅負差異較大的問題.
2.落實科學發展觀原則,統籌經濟社會和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環境保護和社會全面進步,實現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發揮調控作用原則,按照國家產業政策要求,推動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優化國民經濟結構.
4.參照國際慣例原則,借鑒世界各國稅制改革最新經驗,進一步充實和完善企業所得稅制度,盡可能體現稅法的科學性、完備性和前瞻性.
5.理順分配關系原則,兼顧財政承受能力和納稅人負擔水平,有效地組織財政收入.
6.有利於徵收管理原則,規范征管行為,方便納稅人,降低稅收征納成本.

❹ 稅法的三種法定解釋

(二)稅法的解釋
1.按解釋許可權劃分。按「解釋許可權]不同,稅法的法定解釋可以分為立法解釋、執法解釋和司法解釋。
(1)立法解釋。稅法的立法解釋是指稅收[立法機關]對所設立稅法的正式解釋。稅法立法解釋包括事前解釋和事後解釋。
(2)執法解釋。稅法執法解釋也稱稅法行政解釋,是指國家[稅務機關]按照法律的授權,在[執法]過程中對稅收法律、法規、規章如何具體應用所作的解釋。稅法的行政解釋在行政執法中一般具有普遍的約束力,但是不具備與被解釋的稅收法律、法規相同的效力,[不能作為法庭判案的直接依據。]
(3)司法解釋。稅法的司法解釋是指[最高司法機關]對如何具體辦理稅務刑事案件和稅務行政訴訟案件所作的具體解釋或正式規定。稅法的司法解釋可以進一步劃分為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審判解釋,由最高人民檢察院作出的檢察解釋和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作出的共同解釋。在我國司法解釋的主體只能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它們的解釋具有法的效力,可以作為[辦案和適用法律、法規的依據。[
2.按解釋[尺度]劃分。可分為字面解釋、限制解釋、 擴充解釋。
http://bc.jlds.gov.cn/newsshow.php?cid=943&id=13444

❺ 稅收征管法及其細則的立法意圖是什麼與稅法有什麼聯系與區別

一、立法目的:
《征管法》第一條規定:「為了加強稅收征版收管理,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權,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此條規定對《征管法》的立法目的做了高度概括。
二、第二問你表述可能欠妥,因為征管法(程序法)是稅法的一部分,所以我想你是不是問征管法與其他稅法(實體法)的關系,如果是這樣的話;
區別:征管法是程序法,其他的稅法是實體法。
聯系:1、程序法和實體法共同構成我國的現行稅法體系;2、由稅務機關負責徵收的稅種的徵收管理,按照《稅收徵收管理法》執行;而由海關機關負責徵收的稅種的徵收管理,按照《海關法》及《進出口關稅條例》等有關規定執行。

❻ 稅收的立法原則是什麼

稅收立法原則是指在稅收立法活動中必須遵循的准則。我國的稅收立法原則是根據我國的社會性質和具體國情確定的,是立法機關根據社會經濟活動、經濟關系,特別是稅收征納雙方的特點確定的,並貫穿於稅收立法上作始終的指導方針。稅收立法主要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從實際出發的原則
從實際出發,這是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在稅收立法實踐中的運用和體現。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要求我們在一切工作中必須從實際出發,也就是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從客觀存在的事物中,引出規律,來指導我們的行動。貫徹這個原則,首先要求稅收立法必須根據經濟、政治發展的客觀需要,反映客觀規律,也就是從中國國情出發,充分尊重社會經濟發展規律和稅收分配理論。其次,要客觀反映一定時期國家社會、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實際情況,既不能被某些條條框框所束縛,也不能盲目抄襲別國的立法模式,在此基礎上,充分運用科學的知識和技術手段,不斷豐富稅收立法理論,完善稅法體系,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

二、公平原則
在稅收立法中一定要體現公平原則。所謂公平,就是要體現合理負擔原則。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參加市場競爭的各個主體需要有一個平等競爭的環境,而稅收的公平是實現平等競爭的重要條件。公平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從稅收負擔能力上看,負擔能力大的應多納稅,負擔能力小的應少納稅,沒有負擔能力的不納稅。二是從納稅人所處的生產和經營環境看,由於客觀環境優越而取得超額收入或級差收益者多納稅,反之少納稅。三是從稅負平衡看,不同地區、不同行業間及多種經濟成分之間的實際稅負必須盡可能公平。

三、民主決策的原則
民主決策的原則主要指稅收立法過程中必須充分傾聽群眾的意見,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進行,確保稅收法律能體現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堅持這個原則,要求稅收立法的主體應以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為主,按照法定程序進行;對稅收法案的審議,要進行充分的辯論,傾聽各方面意見;稅收立法過程要公開化,讓廣大公眾及時了解稅收立法的全過程,以及立法過程中各個環節的爭論情況和如何達成共識的。

四、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
在制定稅法時,要求明確、具體、嚴謹、周密。但是,為了保證稅法制定後在全國范圍內、在各個地區都能貫徹執行,不致與現實脫節,又要求在制定稅法時,不能規定得過細過死,這就要求必須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具體講,就是必須貫徹法制的統一性與因時、因地制宜相結合。法制的統一性,表現在稅收立法上,就是稅收立法權只能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來行使,各地區、各部門不能擅自製定違背國家憲法和法律的所謂「土政策」,「土規定」。但是,我國又是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多民族的國家,各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不平衡,政治狀況也不盡相同,因而對不同地區不能強求一樣。因此,為了照顧不同地區、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不同的情況和特點,為了充分發揮地方的積極性,在某些情況下,允許地方在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制定適合當地實施辦法等。因此,只有貫徹這個原則,才能制定出既符合全國統一性要求,又能適應各地區實際情況的稅法。

五、法律的穩定性、連續性與廢、改、立相結合的原則
唯物辯證法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發展的,而在發展過程中,又有著不同的發展階段。制定稅法,是與一定經濟基礎相適應的,稅法一旦制定,在一定階段內就要保持其穩定性,不能朝令夕改,變化不定。如果稅法經常變動,不僅會破壞稅法的權威和嚴肅性,而且會給國家經濟生活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但是,這種穩定性不是絕對的,因為社會政治、經濟狀況是不斷變化的,稅法也要進行相應的發展變化。這種發展變化具體表現在:有的稅法,已經過時,需要廢除;有的稅法,部分失去效力,需要修改、補充;根據新的情況,需要制定新的稅法。此外,還必須注意保持稅法的連續性,即稅法不能中斷,在新的稅法未制定前,原有的稅法不應隨便中止生效;在修改、補充或制定新的稅法時,應保持與原有稅法的承續關系,應在原有稅法的基礎上,結合新的實踐經驗,修改、補充原有的稅法和制定新的稅法。只有遵循這個原則,才能制定出符合社會政治、經濟發展規律的稅法。

綜上所述,稅收立法主要應遵循是: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公平原則;民主決策的原則;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法律的穩定性、連續性與廢、改、立相結合的原則

❼ 稅法立法機關

我國稅法的制定主體,也就是我國稅法的立法機關,具體包括: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專及其常屬務委員會:稅收法律,如:企業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法、稅收徵收管理法等。
2、全國人大或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立法:具有法律效力的稅收暫行條例(規定),如:增值稅暫行條例、消費稅暫行條例、營業稅暫行條例等。
3、國務院:稅收行政法規,如:企業所得稅法實施細則、個人所得稅法實施細則、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等。
4、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僅海南省、民族自治地區):稅收地方性法規。
5、國務院稅收主管部門(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海關總署):稅收部門規章,如: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消費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等。
6、地方政府:稅收地方規章。

7、此外,各級政府及其稅收主管部門制定頒布的稅收規范性文件,雖不屬於上述的稅法,但具有普遍強制力,因此,可視為「准稅法」。

❽ 稅法的稅收立法

根據我國立法法的有關規定,目前有權制定稅法或者稅收政策的國家機關主要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 會、國務院、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海關總署、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等。
一、稅收法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或者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二、有關稅收的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等。
三、有關稅收的部門規章由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海關總署和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等部門制定,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理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稅務行政復議規則》。其中,有些重要規章要經過國務院批准以後發布,如《外國公司船舶運輸收入征稅辦法》。
此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某些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與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按照規定製定某些地方性的稅收法規。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某些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稅收規章。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實行獨立的稅收制度,中央政府不在這兩個特別行政區征稅。

❾ 稅法解釋按解釋許可權來劃分的話可以分為哪幾種

立法解釋(通常指事後解釋)、司法解釋、行政解釋版
參考資料:權 http://www.dongao.com/zcswsks/fdzl/201109/56200.shtml

❿ 下列稅法解釋中,與被解釋的稅法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是( )。

【答案】C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稅法的解釋。立法解釋是稅收立法機關對所設立的稅法的正式解釋。稅收的立法解釋與被解釋的稅法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只有全國人大才具有立法權。

熱點內容
南方醫科大學法學 發布:2025-07-01 09:30:08 瀏覽:729
最高法院案例匯編 發布:2025-07-01 09:25:47 瀏覽:72
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中國政府網 發布:2025-07-01 09:24:20 瀏覽:177
人大換屆選舉條例 發布:2025-07-01 09:17:58 瀏覽:29
刑事訴訟法的獨立價值左寧 發布:2025-07-01 09:09:17 瀏覽:507
安徽省中小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條例 發布:2025-07-01 09:00:24 瀏覽:944
山西省職工勞動權益保障條例 發布:2025-07-01 09:00:16 瀏覽:772
吉林省律師網 發布:2025-07-01 08:55:17 瀏覽:75
司法考試商法案例分析 發布:2025-07-01 08:46:11 瀏覽:335
打架自衛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1 08:43:33 瀏覽:669